《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1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讀一本歷史書《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卷。至今,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今天我要寫一寫讀后感。第一章是中華文明的曙光。首先講的是盤古開天地,這是一個神話故事,我覺得盤古的這種開天辟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一個題目是黃帝大戰蚩尤。這個黃帝是“我們是炎黃子孫”中的黃帝,而不是那個皇帝。黃帝和炎帝團結一致,共同打敗了蚩尤,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章的大題目是燦爛的青銅時代。我最喜歡的是“商湯滅夏,建商朝”。第三章是戰亂的春秋戰國。這里有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還有老子、孔子、孟子、孫子、墨子、韓非子、莊子等。他們都是才華橫溢、才高八斗的人。第四章是天下一統的秦漢。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后來又出現了項羽和劉邦,楚漢相爭,最后項羽失敗了,自殺了。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朝之后就是第五章三國兩晉南北朝。很多博友都喜歡看三國。我最喜歡三英豪桃園結義。三國有魏、蜀、吳,最后誰也沒有統一中國,反而是三分歸晉。讀完這本書,激發了我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現在我繼續在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二卷。希望《中華上下五千年》教給我更多的中國歷史知識。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2
牛老師說過:“看書講究細致,而那些動漫。影像卻很粗獷,你體會不到當時的情景,讀書時那貼切的語言,與那些好詞好句讓我們很有體會,應該先看書。”想起了牛老師的話,我把小音箱拿走,(我有一個電子版的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裝在我得小音箱里)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這是我又一次地抱起這套書,俗話說:“好書讀百變。”這一次我又深一層地理解中國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與發展,一個個朝代的開創崛起,衰落滅亡,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中經歷的一個個畫面,幾經曲折。原來聽說的的簡單情節中竟然有這么多的細節,這時我明白了:原來辛苦讀書得來才是最好的,而這套書給我的不只是提點,更多的是感受與贊嘆。
我贊嘆管仲。張良等人的治國才干,是他們讓國家興旺;我贊嘆白起呂蒙等人的有勇有謀。所向披靡,用自己的生命保衛國家;而我更贊嘆的是高漸離。荊軻那些為民族而流血的英雄,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個賢明的君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復讀歷史,讓我明白了華夏兒女的祖先戰火紛飛的生活與現代社會發展,你們大家要多讀歷史喲!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3
《中華上下五千年》分為上、中、下三冊,我看的是上冊,主要寫了關于古代王朝的更替,描寫了許多足智多謀的人物,有曹操、諸葛亮、劉備、項羽、毛遂等。
這本書不僅人物寫得好,故事也很不錯哦,有的驚心動魄、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回味無窮。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蔡倫發明造紙術。有一天,蔡倫與幾個小太監來到城外游玩,他心事重重地在岸邊走著,忽然眼睛一亮,走到溪邊蹲著不東了。小太監們都奇怪地圍攏過來,只見蔡倫手里捧著濕濕的、破破爛爛的、像棉絮一樣的東西發呆。大家都以為蔡倫傻了,把這破玩意兒當寶貝。農夫告訴他這個漂在河里的樹皮、爛麻、破漁網什么的,長時間被水沖呀、泡呀形成的。回到宮里后,蔡倫就開始不斷的實驗和制作,他挑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放進一個大水池里泡,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再讓工匠把侵泡過的原料撈起,放進石臼中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后再把這黏糊糊的東西挑起來,等干燥后就變成了紙。人們為了紀念蔡倫這項偉大的發明,把這種紙叫做“蔡候紙”。讀了這個故事不僅讓我了解了造紙術的由來,還讓我明白了很多發明都是從現實中得到啟發的,我們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4
《中華上下五千年》介紹了,在中華大地上,生活著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中華民族。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注重自己的歷史去教育和鼓舞她的人民。這本書里面寫了很多人物,比如:諸葛亮、曹操、劉邦、項羽……我最喜歡“秦王政滅六國”這個故事。“秦王政滅六國”的主要內容是:秦王政親政后,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一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去魏,南取韓,然后再進取燕、楚、齊。
終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也是中國封建制王朝的開始。秦滅六國,即開始北筑之后長城,每年征發民夫四十余萬。他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鎮”。秦始皇雖然暴政黑暗,但是他也有豐功偉績的一面。消滅六國,統一中國,而且還修建了“世界之最”的萬里長城。
我讀了這本《中華上下五千年》,里面有許多故事,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5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由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達漢爺爺寫的。他把寫歷史故事當成一次對“新語文的嘗試和舊故事的整理”,這一句話說的真是一點也不錯——把用古文描寫的歷史故事編成簡單易懂的兒童文學,使我們少年兒童了解歷史故事時不用去閱讀枯燥的歷史書籍,可以直接閱讀簡單易懂《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們的閱讀歷史變的容易起來了。
在這本書里描寫了古老、神奇的神話故事、也描繪了一幕幕悠久的歷史故事,在這本書中記載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一直從炎黃時期直至清朝,特別是書上記載的許多能人異士故事與戰爭故事更是讓我們引人入勝,許多想了解歷史的我們一個豐富我們少年兒童歷史知識大海機會。
那許許多多的故事,介紹了無數在歷史上無數有名的人和事,給了我們一個和歷史交流的平臺,使我們豐富了自己的學識,也使我們對歷史有了更加豐富的了解。
我覺得,對歷史故事的了解不能少。因為它能使我們炎黃子孫可以對我們這一個有著悠久歷史中華民族有著更加豐富的認識、了解。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6
每個朝代、每個故事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然而,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的特點:有的是奸佞小人,有的是謙謙君子,有的是忠誠之士,有的文質彬彬,有的滿腹經綸,有的能說會道,有的恬不知恥,有的英勇無畏,有的寧死不屈……這些特點在作者筆下全都展露無遺。
在上百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故事講了春秋戰國時期,趙王得到了“和氏璧”,秦王想拿出十五座城池來換。如果換的話,趙王怕秦王反悔不給城池;如果不換的話,趙王擔心秦王會以這件事為理由,出兵攻打趙國。在趙王一籌莫展、兩難之際,藺相如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出使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巧妙地與秦王周旋,不把和氏璧給秦王。到了晚上,藺相如悄悄地派人把和氏璧運回趙國。機智的藺相如不僅不給秦王攻打趙國的借口,又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讀了這個故事,我對藺相如肅然起敬,他機智勇敢、能言善辯、有膽有識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遇到左右為難的事經常找不到解決的好辦法。藺相如教會了我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讀了這本書,我就像在歷史的長河里暢游,掌握了許多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00字精選篇7
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這本書追隨歷史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講述了我國五千年的巨大變化。記得五年級學的一首“朝代歌”內容是: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打開《上下五千年》的目錄。發現《上下五千年》就是按照“朝代歌”的順序寫的。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在《上下五千年》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個生動的小故事,和一張張精美的小插圖。如在“朝代歌”里有兩個唐。讀完之后才明白原來不是“唐”,是“唐堯”或稱為“陶唐”。第二個唐字我明白是唐王朝。
在《上下五千年》中,我最喜歡秦朝的許多故事和故事中的英雄豪杰了。如秦始皇壓迫秦朝百姓去修長城,才有了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我也痛恨秦二世。后來的各個朝代為了抵抗外敵也在修建長城。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萬里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