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
王開嶺在《精神明亮的人》中寫道,他被“按時看日出”這句話猝然絆倒了。 而我,被王開嶺的絆倒驚醒,恍然察覺,我,都已經(jīng)很久沒關(guān)心過日出了,包括月亮星辰,包括山川河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和采納,希望大家喜歡!
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一看到書的名字,也許就會困惑,什么是精神?什么算作明亮的精神?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精神明亮的人?翻開書后,文字便一一在眼前清晰了答案。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社會漸漸變成了我們期待卻并不喜歡的樣子。我們的人生開始變得固定,出生、上學(xué)、工作、結(jié)婚生子、養(yǎng)老、死亡。我們越來越開始覺得夢能只是幻想,刻苦鉆研只能得來孤苦歲月與今夕華發(fā),滿腹才華若沒有什么“關(guān)系”也絕無用武之地。在這個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浮夸與炫富并存的時代,我們早已忘記了什么國學(xué)思想,人格精神。這不是說沒有,只是在一支隊伍龐大的時候,另一支就顯得弱小了起來。
其實,沒有什么人喜歡我上述的社會吧,可是社會的很多面就是這樣子,不是360度都是每晚的新聞聯(lián)播。一人撼動社會,可以,只是太難,那么我們自己呢?捫心自問,我們自己的精神呢?他在我們的心里還是明亮的么?在我看來,明亮的精神不是有多大的社會貢獻,也許只是做好自己,用一顆單純的心去做事。就像梁漱溟當眾反對毛澤東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好的中國,許三多草地中站崗依然挺拔只是為了達到軍規(guī),我們給老人讓座、或者下水救人只是為了讓老人更舒適、能救一條命時,這就是一種明亮的精神,像是陽光灑進了心里。很單純,沒有任何的做作、虛榮。
我很喜歡一位主持人——白巖松,如果讓我說覺得主持人中誰可稱為精神明亮的人,那一定是他。他說過這樣的一段話:“當世上所有人都把欲望當理想,把世故當成熟,把麻木當深沉,把油滑當穩(wěn)健,把怯懦當智慧,那我只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被擊穿。所以你們沒有資格來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zhí)著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激情是幼稚。當那些兜售社會經(jīng)驗的流氓朝我的夢想投來輕蔑一笑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還你一句,傻子。”
原本簡單的事,被我們的心搞復(fù)雜了。但是原本在學(xué)校里,老師教的、我們學(xué)的,不就是那些最簡單的么?可是當學(xué)校毫不猶豫地把我們?nèi)舆M社會,讓我們在那里生存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學(xué)校里學(xué)的不適應(yīng)這個社會,然后自己摸爬滾打。可是否真的如此,是不是我們太急功近利了?如果按照最開始的信念堅定下去,未必不會成功的不是么?其實精神明亮,不過就是一束陽光灑進心里一樣,只要不拉上窗簾就好了。可是我們的圍墻,卻是越豎越高了。
大家都想要一個明亮溫暖的社會,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從自己開始,拉開心靈的窗簾,讓陽光灑進心房 ,讓自己先成為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呢?其實并不難,只要我們堅持著最初的夢想,抱著最單純的思想去做事做人時,我們就已經(jīng)是一個精神明亮的人了。
也許,《精神明亮的人》讓我懂得最多的,便是這一點吧。希望,會有人愿意相信,愿意去創(chuàng)造那個社會。我也愿意,從我做起。
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精神,字典上說是指人表現(xiàn)出來的活力。明亮,字典上說是有光,跟“暗”相對。活力會發(fā)光嗎?真的,精神是明亮的,像繁星,在那夜幕中閃爍著光芒。 ——題記
《精神明亮的人》,一本很樸素的書,黑字白紙,沒有任何花花綠綠的東西,很純,像一杯純凈水。一打開它,撲面而來的森林,深潭和冰雪的氣息,仿佛一朵綻放的
曇花,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芬芳觸動了我身上的每一絲血管。書,又像雞尾酒,色彩各異,味道也與眾不同,但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人至身于童話的仙境中。
而王開嶺便是那 個技藝高超的調(diào)酒師,他的酒是詩,是璀璨明亮的星光,是愉悅精神的美……
“高樓大廈奪走了地平線,灰蒙蒙的塵霾,空氣中老有油乎乎的膩感……”
你可曾見過星空,那種滿天繁星的夜空?
你可曾見過森林,那種擁有自然芳香的叢林?
你可曾見過原野,那種一望無垠的,綠草遍地的土地?
試著想像一下:陪伴你 的,有剛蘇醒的樹木,略含咸味的風,玻璃般的草葉,潮濕的泥土味,清脆的雀啼,充滿果汁的空氣,那輪大火球從海面上升起……
一種重溫童年的歡笑縈繞在你的身旁,你 的心便感到從未有過的的舒暢。
突然覺得王開嶺就是一個精神明亮的人,他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浪漫,影影綽綽閃動著朦朧的審美色彩。
“‘天真’——這是我心目中對生命的最高審美了。那時候,我們以為天上的星星一定能數(shù)得清……” “向兒童學(xué)習”,這是德國作家凱斯特納在《開學(xué)致問》的演說中的最后一句話。
許多的人一定覺得可笑,不切合實際。向兒童學(xué)習,學(xué)習他們的“天真”,那純潔的品質(zhì)和 美好的元素。我一直忘不了里面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會在無意的‘塑造’中,被世俗經(jīng)驗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變成了蟑螂。”突然覺 得,兒童就是一個精神明亮的人,那種令人驚訝的純潔和童真,批判了所有所謂的“正式人”和“成品人”。
他是一個智者,一位詩人,一個浪漫而冷峻的同時代的人,拜讀《精神明亮的人》這樣一本書,真是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精神明亮,目光澄澈。每一輪日出都是新的,每一雙眼睛從兒時開始都是澄澈的。但是,我們還能夠記起哪次日出、哪天的美景?
多年以來,每次重讀王開嶺自選集《精神明亮的人》,總被居斯塔夫·福樓拜的故事深深打動:19世紀的一個黎明,在巴黎鄉(xiāng)下一棟亮燈的小木屋,居斯塔夫·福樓拜在女友寫道:“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來訪,不看報紙,按時看日出(像現(xiàn)在這樣),工作到深夜,窗戶敞開,不穿外衣,在寂靜的書屋里……”“按時看日出”,我被這句話猝然絆倒了!
難以想象,一位矢志以面壁寫作為生的文學(xué)大家,一個對時間如此吝惜的人,卻每天惦記著“日出”,把普通人眼里的尋常事視為精神的洗禮,天天修煉,為什么?可以想象,面對一次次變幻莫測的日出,居斯塔夫·福樓拜會有怎樣的生命體驗?黎明,擁有一天中最純澈、最鮮澤、最讓人激動的光線,哪是靈魂翩翩起舞的時刻。迎著晨曦,我們分明看到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一個人在給自己的生命舉行升旗!
記不得多少次靜靜守在高速崗位上看日出,每當旭日緩緩升起,朝霞洇染水天,成群結(jié)隊的天鵝迎著太陽飛翔的畫面定格在相機鏡頭時,我總會在心底重溫王開嶺講述的故事。那一刻,天光乍瀉,如沐春風,神清氣爽!那就是靈魂應(yīng)有的大自在、真本色。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認為,有修養(yǎng)的君子要做到“智”和“仁”。智者,隨遇而安,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包容寬厚,動靜皆風云,利萬物而不爭。仁者與人為善,臨謗不戚,受譽不喜,遭辱不怒,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仁的結(jié)果,具備君子人格的人,像山一樣堅韌不拔,像水一樣勇住直前,就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快樂的人。儒家勸誡眾人,愛山愛水,以山水品格為做人楷模,就能夠站得高、看得遠,無憂無懼地安度人生。夫子之志足見高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事實上,古今中外熱愛或寄情于山水者,神采飛揚,精神明亮,怎么能不快樂呢?
美國思想家、文學(xué)家愛默生被林肯稱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認為“自然界本是思想的化身,又轉(zhuǎn)化為思想。”“怎樣思想,就會有怎樣的生活。”他在《論自然》中寫道:“日光是首屈一指的畫師,在他的色彩濃艷的筆下,再丑陋的東西也會變得媚態(tài)百生。”“實際上,從事青銀高速工作的我發(fā)現(xiàn)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看到自然,多數(shù)人不會仔細觀察太陽,至多他們中是一掠而過。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的人,是那種內(nèi)外感覺都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人,是那種直到依然童心未泯的人。”我常常在工作回家的路上看到年輕的孩子擁有童心是多么胡幸福,他們追隨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他們的生命感受與大自然更為貼近,能夠發(fā)現(xiàn)生命中更多美好的東西,精神明亮,目光澄澈,令人景仰。
大學(xué)者錢鐘書活了88歲,1966年與夫人楊絳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雙雙接受改造,被迫剃了“陰陽頭”。錢先生不改幽默本色,淡然說道:“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果不其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xiàn)。”1991年,全國18家電視臺聯(lián)合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錄》,要拍錢先生,遭到拒絕。有人告訴他會有很多酬金時,他淡然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東西?”書畫大家啟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孫,自稱“姓啟名功”,從不以皇族后裔炫耀,活了93歲。生前,把賣字畫的錢全部捐了出去,自己居于陋室。去世后,留下一大柜子,人們以為肯定是珍貴字畫、文物古董。但打開柜子一看,原來是一柜子的玩具。正如先生生前所說:“唉,人生其實沒那么復(fù)雜,就是找樂子啊。”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在青銀高速的工作與人生的至高境界上是一致的。從福樓拜到愛默生,從孔子、錢鐘書、啟功到王開嶺,都有一顆未泯的童心,不為浮名俗利所累,純真無邪,怡然自得。我常給同事講到,我們“聽過無數(shù)的道理,為何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答案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換句話說就是:“忘卻赤子之心,就會精神萎靡,只在庸俗的磨道上打轉(zhuǎn)。”
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清楚地記得翻開書的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就被作者優(yōu)美的措辭和細膩的語言以及纖細的情感所嘆服。我從未在閱讀的時候經(jīng)歷著這樣一份情感,不是像以往喜歡一本書那樣簡單地在享受著文字所帶給我的快樂,帶給我的想象,帶給我的沉醉,而是無法克制的贊嘆,欽佩與敬仰。作者深刻的生命體驗和銳利的思想與他充滿著文學(xué)而又詩意的表達結(jié)合后仿佛產(chǎn)生了一種可以撼動我心靈的力量,就像有人說的那樣“猶如你在混沌,慵懶與麻木的沉睡之中聽到一聲嘹亮發(fā)叫聲很刺耳的鞭聲,凜然驚醒,肅然起敬。”
在開篇《精神明亮的人》中,觸動作者心弦的是福樓拜寫給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時看日出(像現(xiàn)在這樣)。”正是他的“按時看日出”讓作者猝然絆倒。一位如此吝惜時間的世界文豪,卻每天惦記著“日出”,把它當作是一門必修課來迎對,那是何等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于是作者感嘆“迎接晨曦,不僅僅是感官愉悅,更是精神體驗;不僅僅是人對自然的欣賞,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輪撞擊。它意味著一場相遇,讓我們有機會和生命完成一次對視,有機會認真地打量自己,獲得對個體更細膩,清新的感受。它意味著一次洗禮,一記被照耀和沐浴的儀式,賦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覺,新的閃念、啟示與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作者的這些文字(事實上還有很多其它令人動容感慨的文字)讓我為自己對待大自然的態(tài)度而潸然。原來自己的日常感受是那么的冷漠、粗糙和魯鈍;原來自己漏掉了那么多珍貴的、值得為之欣喜和感激的東西。這讓我突然憐惜自己不再是一個童心未泯的人,沒有了兒童般的好奇與純真,不知覺地走進成人的世界,漫無目的地追尋著成人的游戲規(guī)則、同人打交道的經(jīng)驗和邏輯。經(jīng)常我會為自己的麻木和無精打采摸不著頭腦,而今當我漫步并沉浸在作者的精神洞穴里時,我才頓然發(fā)現(xiàn)自己缺的是兒童般的明亮的精神和清澈的目光,因為只有擁有它,才能在這個有著無數(shù)缺陷與霉暗的世界里、無數(shù)懊惱與沮喪的生活中注視到美麗與神奇。是的,我渴望且拼命地提醒自己做個童心未泯的人,去享受童年的美,自然的美,既而是心底的那份熱情與釋然。
帶著對童心的向往,我又翻開了王開嶺在《精神自治》中的另一篇美文《向兒童學(xué)習》。其實看到題目時,我猜想作者大概是要讓我們這些掌握著“妥協(xié)、欺騙、虛與委蛇……”等厚黑技巧的成人們在與樸實、干凈、簡單、明朗的兒童們相比時感到慚愧,讓我們學(xué)習兒童們對弱者的之同情,救援之慷慨,施舍之大方和他人之坦誠。果然亦然,但即便如此,我在讀其文時仍然感受一種生命的洗禮,心情就像是收獲心靈的甘露般的舒暢與渴望,沒有一絲強求反而如此情不自禁。或者說是我像站在一片思想森林前,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感到靈魂愉悅而神清氣爽,頓感收獲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它讓我知道自己為何那么懷念童年并想極力挽回那份因為童心的缺失而逐步陷入的“生命丟失”;它讓我感激童年所賜予我的勇氣、快樂、鼓舞和信心,珍惜童年所教給我的高尚、善良、正直和誠實。于是我決心要向孩子們學(xué)習,更加真誠本色地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熱愛和平,以一顆簡單,樸實,坦然,不折不扣的心面對生活。
我被王開嶺的這本書所深深吸引的原因不僅僅是他文學(xué)而又詩意的表達,更是那種“飽蘸著理性思考之莊嚴與隊人類命運之詩情關(guān)照的筆墨”給了我一種深刻的警惕,讓我審視自己。這種像是“心靈之塵的清掃”的表達愈加在《我們?yōu)槭裁床豢鞓贰芬晃闹畜w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中讓我第一次接觸到“生命不到位”這個問題,從而折射出許多相關(guān)的問題,如“我們可曾真實有力地生活過?我們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隨心所欲的事?有多少可不看別人眼色、不聽候別人判決、自己說了算主張?壓抑、委屈、焦慮、憤懣、庸散、懷才不遇、戰(zhàn)戰(zhàn)兢兢、怨天尤人、渾渾噩噩、庸庸碌碌、潦潦草草不正構(gòu)成了我們生活的主貌嗎?……”可怕的是這種精神境遇卻被我們大多數(shù)人熟視無睹了。在我們國人的身上確實很難找到像西方人那種樸素本色自主自愿的生活狀態(tài)了。文中作者呼吁正義、發(fā)人深思的吶喊讓我也為西方人做事時(哪怕是我們眼里再微不足道的小事)的那種投入、虔誠、興致盎然,兢兢業(yè)業(yè)而感動,而為我們身上所流失的那種生命的“個”和精神上退卻的對生命的熱忱而悲哀。這讓我突然明白我為什么會多次和我的朋友說“我特別懷念過去的我”,懷念那份激情,那份純粹,那些屬于自己更多的“個”。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沒有獨立的精神領(lǐng)地,沒有個性的生動與閃光,沒有自足的個體意志和理想,一個人無論面皮多么紅潤白皙,其生命都談不上鮮活與健康;無論肉體的居住環(huán)境多么軒敞耀眼,其生態(tài)都是黯淡、陰郁和低垂的,靈魂都無法真正明快起來。”
其實這本書對我的另一大影響就是它是讓我溫習了許多精辟的詞匯,使得我在寫這篇讀后感時顯得那么小心翼翼,深怕我這般粗糙欠缺感染力的文字會影響你對閱讀這本書的欲望。甚至是此時此刻我依然懷著這種從未有過這樣強烈的愿望——期待有更多的人去閱讀王開嶺的《精神自治》,就像是被賦予了某種責任甚至是使命一樣,。最后我想用另一位讀者的感言結(jié)束我的這篇讀后感,希望你相信這本書給你帶來的心靈的觸動遠比你想象的更具震撼力。
“這是一部像森林一樣豐富的書,構(gòu)造出一個思想探險般的神秘世界,靈魂的“詩意地棲居”地遍布它的每個角落。”
精神明亮的人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精神明亮的人》這本書,讀后頓時覺得作者王開嶺的文字,帶有一種淡淡的,溫潤的金屬感,讓人不由自主想去接觸,字里行間,皆是溫潤美好的思想。
清楚地記得翻開書的第一篇《精神明亮的人》就被作者優(yōu)美的措辭和細膩的語言以及纖細的情感所嘆服。我從未在閱讀的時候經(jīng)歷著這樣一份情感,不是像以往喜歡一本書那樣簡單地在享受著文字所帶給我的快樂,帶給我的想象,帶給我的沉醉,而是無法克制的贊嘆,欽佩與敬仰。作者深刻的生命體驗和銳利的思想與他充滿著文學(xué)而又詩意的表達結(jié)合后仿佛產(chǎn)生了一種可以撼動我心靈的力量,就像有人說的那樣猶如你在混沌,慵懶與麻木的沉睡之中聽到一聲嘹亮發(fā)叫聲很刺耳的鞭聲,凜然驚醒,肅然起敬。文中觸動作者心弦的是福樓拜寫給女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我按時看日出(像現(xiàn)在這樣)”。他告訴他的女友他每天在鄉(xiāng)下干的事情,其中有一句是“按時看日出”。這令作者很疑惑,一位世界文豪,每天想著日出,把它當作一門必修課來對待,為什么?而這,也像一盆水一樣潑醒了作者,開始發(fā)表他的感悟 “迎接晨曦,不僅僅是感官愉悅,更是精神體驗;不僅僅是人對自然的欣賞,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輪撞擊。它意味著一場相遇,讓我們有機會和生命完成一次對視,有機會認真地打量自己,獲得對個體更細膩,清新的感受。它意味著一次洗禮,一記被照耀和沐浴的儀式,賦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覺,新的閃念、啟示與發(fā)現(xiàn)……“‘按時看日出’是生命健康與積極性情的一個標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標志!它不僅僅代表了一記生存姿態(tài),更招示這一種熱愛生活的理念,一種生命哲學(xué)和精神美學(xué)。”讀完全文,給我一種極大的震撼,原來日出,它并不僅僅是太陽升起,預(yù)示新的一天開始。它還是藝術(shù),是大自然最優(yōu)質(zhì)的杰作。迎接太陽,當它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刻,當?shù)谝皇饩€照耀在你身上的時刻,當你感到那熱量變成能量漸漸充滿你全身,讓你感到膨脹的時刻,那不僅是一種景色,還是一種精神體驗,心靈洗禮。
又在讀其文章《精神自治》中的《向兒童學(xué)習》時,我又感受到了另一種生命的洗禮,心情就像是收獲心靈的甘露般的舒暢與渴望,沒有一絲強求反而如此情不自禁。或者說是我像站在一片思想森林前,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感到靈魂愉悅而神清氣爽,頓感收獲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它讓我知道自己為何那么懷念童年并想極力挽回那份因為童心的缺失而逐步陷入的“生命丟失”;它讓我感激童年所賜予我的勇氣、快樂、鼓舞和信心,珍惜童年所教給我的高尚、善良、正直和誠實;它讓我突然憐惜自己不再是一個童心未泯的人,沒有了兒童般的好奇與純真,不知不覺地走進成人的世界,漫無目的地追尋著成人的游戲規(guī)則、同人打交道的經(jīng)驗和邏輯。經(jīng)常我會為自己的麻木和無精打采摸不著頭腦,而今當我漫步并沉浸在作者的精神洞穴里時,我才頓然發(fā)現(xiàn)自己缺的是兒童般的明亮的精神和清澈的目光,因為只有擁有它,才能在這個有著無數(shù)缺陷與晦暗的世界里、無數(shù)懊惱與沮喪的生活中注視到美麗與神奇。是的,我渴望且拼命地提醒自己做個童心未泯的人,去享受童年的美,自然的美,既而是心底的那份熱情與釋然。于是我決心要向孩子們學(xué)習,更加真誠本色地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熱愛和平,以一顆簡單,樸實,坦然,不折不扣的心面對生活。王開嶺的每一句話語都是思想高度提純的結(jié)晶,保持了一種濃縮沉淀后的純粹。這樣的文字具有一種穿透的力量,它會攜著思考的風向,直抵靈魂的內(nèi)核。當然我被王開嶺的這本書所深深吸引的原因不僅僅是他文學(xué)而又詩意的表達,更是那種“飽蘸著理性思考之莊嚴與隊人類命運之詩情關(guān)照的筆墨”給了我一種深刻的警惕,讓我審視自己。
像我們這樣的教育者們?nèi)ラ喿x這樣一本美麗而深刻的思想作品--王開嶺的《精神明亮的人》,去感受那份屬于心靈的觸動。相信每次閱讀它都會激起我門對屬于思想者的那份快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