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文具店讀后感10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茶文具店》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山茶文具店讀后感1000字(篇1)
不可否認,在如今這個動動手機就能完成信息溝通的時代,書信已經(jīng)很少會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之中了。雖然如此,書信卻并未從這個快節(jié)奏發(fā)展的時代徹底消失。理性的人或許會說,那是因為電子設(shè)備還有很多人負擔不起。但不太理性的想一想,或許,書信之所以沒有消失,是它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太深,深的沒辦法磨滅吧。
《山茶文具店》的故事發(fā)生地在鐮倉,對于日本史不太熟悉的人可能并不知道鐮倉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可是對于熟知日本史或者是大多數(shù)的日本人來說,鐮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xiàn)在的鐮倉,是神奈川縣的一個臨海的城市,但是曾經(jīng)的鐮倉,是鐮倉幕府開始武士政權(quán)的地方,在當時(12世紀末)成為了日本的政治中心。不僅如此,由于當時的佛教文化在日本相對繁榮,所以鐮倉還建有很多的神社和寺院,但伴隨著鐮倉幕府的滅亡,鐮倉城也隨之衰落。雖然如此,它用近千年所積攢的文化底蘊卻依舊讓人不能忘卻。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代筆人,這個工作其實類似于中國封建時期的狀師,這兩個職業(yè)都在歷史中存在了不短的時間,兩者又都是以為普通百姓提供服務(wù)為生的人。所不同的是,相對于狀師,日本的代筆人的業(yè)務(wù)范圍似乎更寬泛一些,他們代替雇主完成和文字相關(guān)的絕大多數(shù)工作,哪怕是寫菜單,代筆人也會接受。
故事的主角最開始并不喜歡代筆人這個工作,但代筆人是上代也就是主角的外祖母手上傳下來的,縱然主角曾經(jīng)百般抗拒,終究是拗不過長輩的執(zhí)著。
通過書中代筆人的角度,我們看到了日本在不同的場合中對于文字的不同要求,甚至于在日本的文化之中,對于各種紙筆都是賦予了不同的內(nèi)涵。然而這種不論如何延展,歸根結(jié)底,其實是情緒的延伸。
回絕借款也好,寫明信片的祝福語也罷,人們都是為了講自己或高興或悲傷的情緒借用文字表達出來,而代筆人不同于書法家的也正在于此,書法家只要將字體寫的充滿藝術(shù)氣息就可以,代筆人卻要在將字寫的美觀大方的基礎(chǔ)之上將雇主所希望表達的情感盡自己最大的可能表現(xiàn)出來。
在主角完成代筆任務(wù)的過程中,她講自己也代入了各種各樣的情景之中,因為只有先將自己代入情景,才能具備在情境之中所該有的情緒,幸運的是,我們的主角是成功的。
所謂見字如面,若是不能見面的話,那恐怕只有文字能夠足以表達自己的情感了吧。
山茶文具店讀后感1000字(篇2)
還是挺喜歡日系小說的風(fēng)格,有些冷清。
這本書里的主人公雨宮鳩子更甚。她和外婆的羈絆算是本書里的主要感情線。感覺作者很想要傳遞處她在逃避現(xiàn)實,逃避她的曾經(jīng)懦弱和幼稚,最終終于在一群有愛的小伙伴們的治愈下敞開心扉,與曾經(jīng)的自己做了一個了斷。但是,我覺得,在感受鳩子的感情時總覺得很艱難。
她算是一個很冷漠的人。所以我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是一本治愈系的小說。并沒有被治愈到反而更加覺得日本人間的疏離和漠然。不論是親人,好朋友,情侶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不想去打擾也不想被打擾。
作為總被各種人際關(guān)系捆綁的中國人,看得很不順暢。但是不得不說,過段時間就看一看日系小說,總會有些提神醒腦的感覺。提醒我,我應(yīng)該多一些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的成長和每一個轉(zhuǎn)瞬即逝的感受。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伴侶吧。
言歸正傳,倒是很喜歡代筆人這個職業(yè),自己開個店,不必朝九晚五,有兩個“不太搭”的朋友。就像芭芭拉夫人說的,生活其實每天都是意想不到的事。我也想和各個年齡段的人做朋友,真的可以相互照顧相互傾訴相互陪伴的那種朋友。
還是那句話,多讀書,多看報吧。
山茶文具店讀后感1000字(篇3)
最近看了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一部號稱是治愈系的書籍。小說的主人公是雨宮鳩子,小說中出現(xiàn)更多的稱呼是波波,經(jīng)營了一家文具店,“店如其名,門口的確種了一棵高大的山茶樹”。波波是雨宮家第十一代代筆人,從“上代”那里繼承而來,書中記錄最多的是她作為代筆人的夏秋冬春四季中的16個代筆小故事。
對于寫信,波波有著代筆人獨特的習(xí)慣,會有一杯飲品(柚子茶,葛湯,香檳等)相陪,客人講述自己與收信人,信之間的故事,從這些或溫情,或感傷,或有趣,或平淡的故事中,波波讀出了客人的內(nèi)心世界,仿佛那一刻她就是寫信的`主體。
我從來沒有想過寫信是有各種講究的——紙張的選用,郵票的選擇,筆墨的對應(yīng),內(nèi)容和字跡的掂量,使得收到信的人,一收到信,就能從各種層次中讀出信中的深刻情感,或是霸道男爵的拒絕借錢說明,鄭重而遺憾的離婚公示,或是給往日戀人的一封“我活著”,已在天堂的人給老伴兒的情書,氣質(zhì)的“明星小姐”給婆婆的生日卡片,亦或是匿名小姐的絕交信,都被展現(xiàn)的不能再合適。
感覺波波像個多變的魔法師,通過客人的只言片語,將自己設(shè)身處地的代入,所有的情感和信的主體內(nèi)容都被詮釋的很好。
《山茶文具店》中看起來溫柔多感的波波,也在叛逆的青春瘋狂過,受不了“上代”的嚴苛管教,想要改變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固有形象。但最終影響自己最深的人還是“上代”,有很多潛移默化的習(xí)慣和記憶都來自于“上代”,所有的不理解也許在收到靜子小姐的信之后有很多的愧疚在泛濫。
四季變遷中,波波有一群朋友相伴左右,忘年交的芭芭拉夫人,終成眷屬的男爵和胖蒂,可愛的QP妹妹,最終走到一起的守景先生……
讀完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鐮倉和櫻花,感受到了日本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希望有機會去看一下書中描繪的鐮倉。這本書讓我萌生了練字的念頭,想要感受慢生活。
處在信息化的時代,你有多久沒有握筆寫過文字,又有多久沒有寫一封信給某個人,那些留在很多人記憶中的寫信收信時光估計都淡化了,現(xiàn)在的年輕一代又是否有書信的記憶?
快餐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通過各種社交軟件聯(lián)系的更加緊密的同時也越來越疏遠了,漸行漸遠的各種關(guān)系,缺乏實質(zhì)的交流,更不用說面對面的交談,每天都很忙碌,每日又很空虛。
山茶文具店讀后感1000字(篇4)
這是一本越讀越有滋味的書,書中描寫的人物情感非常細膩,充滿情感。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寫成這樣溫暖如春的故事來,看出作者總是懷著一顆柔軟的心,書中的每一篇書信都是給我們充滿愛與情誼的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日本鐮倉的小鎮(zhèn),有一家年代悠久的文具店,幫人代筆書寫書信,而且每一代店主都是由女性來擔任的,女店主雨宮鳩子已經(jīng)是第11代傳人。書中的十六封手寫書信,每一封從內(nèi)容、紙筆到字體都全然不同。其中九封出自鳩子之手,每一次的代筆,她都如同在完成一個神圣的儀式,一次代筆,一個故事,一段感悟。全文以春夏秋冬貫穿,四季轉(zhuǎn)換,唯一不變的是山茶文具店溫馨的情懷和令人動容的愛!
在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的現(xiàn)在,我們習(xí)慣用社交軟件與朋友家人聯(lián)系溝通,隔著手機屏幕的兩端,生活中的事情只要一條信息一句語音消息就能完成,確實方便,但好像也缺少了一種生命的溫度。書信,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表達,偶爾可以給家人、朋友、愛人等寫一封真摯的書信,這不僅是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愛的方式,畢竟“見字如面”……
山茶文具店讀后感1000字(篇5)
一開始翻開這本小說的時候,我是十分漫不經(jīng)心的,因為感覺這一類“暖心之作”都會有一些共同點,比如細節(jié)過多,情節(jié)瑣碎,故事性弱。而且生活背景差太多的話,其實并不容易被其中的某些情感打動。就比如說標題中的文具店,已經(jīng)是久遠到哪怕仔細回想也只能隱約記起一些模糊畫面的回憶了。
沒想到書里的故事都是和信有關(guān)的。
好像以信或者寫信為重要線索的小說很容易把人帶入到某種情緒當中去,大約我們都能感同身受,當一個人在書桌前坐下,擰開臺燈,在一片暖黃色的光暈中鋪開信紙,拿起筆落下第一個字的時候,他必然是動用了心底最深刻最真誠的感情。他說不定還會仔細挑選信紙,寫下的每句話都要字斟句酌。貼上郵票投進郵筒之后,每一刻都在期待收到回信。或許長大以后寫信的機會就很少了,電話和網(wǎng)絡(luò)讓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想聯(lián)系的人,但是通過電波或者數(shù)字信號傳遞的語言,比起認認真真一筆一畫落在紙上的,總會少了那么一些溫柔。
溫柔。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似乎非常缺乏這些東西。
小說里面寫了很多信,每封信背后都有一個小小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園子熏先生寫給初戀情人的問候信。兩人已經(jīng)各自有了家庭,并且久未聯(lián)系,這樣乍一看像是某個家庭倫理劇的開端。然而讀完信卻會知道,這個故事有了截然不同的走向。
信里的內(nèi)容十分克制,只是簡單的講了一下自己的現(xiàn)狀,又問候了一下對方,甚至連信封的寄件人姓名會不會引起對方家庭的矛盾這種細節(jié)都非常仔細的考慮過了。兩人曾經(jīng)一起度過了非常美好的時光,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分開,但是這些時光仍然是回憶的一部分,如果回憶在某個瞬間被觸發(fā),涌上心頭的必然是一絲柔情。
柔情,但又克制。比起現(xiàn)在經(jīng)常看到的與“前任”一詞緊密聯(lián)系的奇葩、狗血、手撕等等故事,這一封信顯得那么溫柔。
另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夫妻決定友好離婚,各自追求新的生活,但是對于一直關(guān)心支持他們的親人和朋友又感到十分抱歉,同時也不希望他們對夫妻任何一方有所指責,于是找到文具店的主人,拜托她幫忙寫信告知他們離婚的事項。在我們生活中碰到要離婚的事情,要么夫妻雙方已經(jīng)吵到不可開交,要么多半認為是“家丑”盡量低調(diào)的處理,或者更戲劇一點,像電影中那樣辦個離婚典禮。與這些鬧劇或悲劇或滑稽劇相比,或許寄一封信才是最體面的方式。
文具店的主人鳩子小姐是將這些故事串聯(lián)起來的人。她一邊經(jīng)營這家文具店,一邊做著代替寫書信的工作。從她中寄出的每一封信,都經(jīng)過了非常慎重的考量,從選用的筆和紙張,到字體和形式,再到書寫的口吻和書信內(nèi)容,甚至最后貼什么樣的郵票,事無巨細盡善盡美。我在高中的時候和好友通過兩年的信,信里全是少女心事,所以每次都要挑選最好看的信紙,然后用各種顏色的筆讓信呈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雖然不如鳩子小姐那樣專業(yè),但想必這份認真的心情是一樣的吧。
鳩子小姐在這個節(jié)奏緩慢的小城市一邊經(jīng)營謀生,一邊也經(jīng)營好自己的生活。在一次次代筆寫信的過程中,她慢慢體會到上代(祖母)的心情,與親情完成和解,認識了新的朋友,和鄰居成了忘年交一起品酒賞櫻,后來還收獲了愛情。
我讀書的速度很慢,這本小說不長,但是還是分很多次讀完。深沉的夜晚,晴天或者陰天的周末。但是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夜晚不覺得孤獨,陰天不覺得抑郁,晴天也不覺得煩躁。就像瑩潤的白瓷杯子里倒著溫水,看起來干凈柔和,品起來是恰到好處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