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
《仲夏夜之夢》的首次上演,是在1594年5月2日托馬斯·赫尼奇爵士和騷桑普頓伯爵夫人結婚的前夕,地點是在騷桑普頓莊園,看來該劇是為爵士婚禮助興之作。此劇在世界文學史特別是戲劇史上影響巨大,后人將其改編成電影、故事、游戲、繪畫等。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篇1)
《仲夏夜之夢》是英威廉.莎士比亞青春時代最為成熟,也最著名的喜劇之一。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由于先人和精靈的加盟而更添傳奇浪漫色彩。提起莎士比亞,他的世界似乎已被悲劇填滿。
這是一幕講述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有兩個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時愛上了女青年郝米婭,而郝米婭戀著拉山德,她的好友海麗娜又戀著狄米特律斯。由此也引發了一幕幕的跌宕起伏。而在這個故事中,最具戲劇性的情節恐怕要數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與一個闖入林中的織工荒唐的“相愛”。而這一切都取決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靈迫克的頑皮。后來也正是按著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終成眷屬、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間復歸太平。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劇作家,詩人,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至今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作家的名能夠真正與他媲美——他所寫的劇本在眾多國家上演,長盛不衰,并被譯到世界各地,為眾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喜愛。曾經英國簡。奧斯汀曾這樣評價莎士比亞,這他創作的思想和美如此廣受傳播,而俯括即是,令人出于本能與之親近。
而德國歌德這樣評價,莎士比亞對人性已經從一切方向上,在一切深度和高度上都發揮的淋漓盡致,對于后期的作家來說,基本上再無可做的事了。只要認真欣賞莎士比亞所描述的這些,意識到這些不可測、不可及的美善的存在,誰還有膽量提筆寫作呢?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拉山德和赫米婭、狄米特律斯、海麗娜這兩對戀人,故事的大概地點在雅典及附近的森林。
在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也收集到了很多的經典臺詞,另一方面也體現著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如:真正的愛情所走的道路永遠是崎嶇多阻。
既然真心的戀人們永遠要受磨折似乎已是一條命運的定律。那么讓我們練習著忍耐吧;因為這些磨折正和憶念、幻夢、嘆息、希望和哭泣一樣,都是可憐的愛情缺不了的隨從者。
在誠惶誠恐地,忠誠地為表達出來的意味,并不少于一條娓娓動聽地辯舌和無所忌憚的口才……照我所能觀察到的,無言的純樸,所表達的情感,才是最豐富的。
提起莎士比亞,他的世界似乎已被悲劇填滿。但在《仲夏夜之夢》中,莎翁也讓我們沾了沾幸福的滋味。
這是一幕講述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這部戲劇沒有什么深遠的社會意義與內涵。它所包含的,只是純凈的快樂,仿佛是一部戲劇的狂歡,中間也掠過一絲愛情所固有的煩惱,但亦是加以歡樂化、喜劇化的。
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篇2)
《仲夏夜之夢》一個如夢如幻的名字,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青春時代最為成熟的喜劇作品,同時也是威廉·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喜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笑料百出、喜劇意味極為濃郁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將現實和幻想、人間和仙境、精靈和世人同時呈現眼前,呈現出了一幕幕浪漫的人間喜劇,故事中快樂的人們和精靈們品嘗著他們自釀的生活美酒,也讓讀者品嘗了一杯生活的美酒。
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看完文章后的感受:
通過查找資料發現,此劇約在1595-1596年間完成,雖然可能只是為一般大眾而寫的通俗劇,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是因應某節慶或某貴族婚禮而寫就演出,所以充滿希望和歡娛氣氛。現代歷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劇中提及五月節慶,所以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個季節,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確切的時間背景,莎士比亞在文中并沒有明白點出。
整個故事從始至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在歡樂、輕快的節奏中,反映出莎士比亞對婚姻和愛情的深刻思考,這也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高揚人文主義的本質反映,承認人性的正常需要,歌頌和贊美俗世的庸常幸福生活,在這部《仲夏夜之夢》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和明顯。
主人公拉山德和郝米婭面對嚴密的清規戒律,誓死追求并捍衛自己的堅貞愛情,就是形象反映;同樣,仙王奧布朗雖然怪罪自己的仙后提泰妮婭,并指派心腹侍從迫克對提泰妮婭進行惡作劇,但他最終還是原諒了自己的仙后,同樣也是這一思想的反映和映照。它所包含的,只是純凈的快樂,仿佛是一部戲劇的狂歡,中間也掠過一絲愛情所固有的煩惱,但亦是加以歡樂化、喜劇化的。
仲夏夜之“夢”屬于預示的夢,夢醒后,戀情圓滿成雙,好友重修舊好,死罪撤銷。但仲夏夜之“夢”又不是真正的夢,夢醒后之所以圓滿,乃是因為精靈從中介入。所以劇終時,劇中人才會告訴讀者,如果本劇顯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當看戲是做夢,就把整出戲看作是一場夢吧。在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夜》這樣的喜劇作品中,對人性光明面或可笑處都剖析在讀者眼前。這些題材雖說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莎士比亞卻像閱盡人間冷暖似的,道盡人性的自私、陰險、野心、毅力、親情、愛情等。他劇情安排上,常選擇吸引讀者的結構,即使其中充滿不少不合理之處,但就是這些安排使我們大笑愉悅。這就是為西方文學做出巨大貢獻的莎士比亞!
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篇3)
我特意去搜了它的英文名: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不知為何,讀起來沒有那么美。
關于夏夜,我想起辛棄疾的詩:“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寫了清風明月、鵲驚蟬鳴。一閉眼,仿佛聽到稻香與蛙聲,寧靜的夏夜在腦海浮現,這首詩就像一幅畫。
而莎士比亞描寫的夏夜,則是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朦朧又浪漫。莎士比亞寫:夏夜的森林里,有一處茴香盛開的水灘,長滿了櫻草與紫羅蘭,還有金銀花和野薔薇;美人魚騎在海豚背上唱歌,星星聽入迷了,瘋狂地跳出他們的軌道;丘比特手持弓箭,在冷月和地球之間飛翔;仙王仙后環繞地球,追隨夜的蹤影,速度快過了明月的光流;乳白色小花因為愛情的創傷(中了丘比特之箭),被染成紫色。誰的眼皮沾上這汁液,醒來后,第一眼無論看到什么人,都會瘋狂地愛上她……
這些文字,在莎翁的筆下,仿佛都有了魔力,如同辛棄疾的詩,美麗如畫。《仲夏夜之夢》在后世激發了很多畫家的創作靈感。喬舒亞.雷諾茲和弗朗西斯.丹比等畫家的畫作里,調皮的小精靈,月光下起舞的仙人,看著美輪美奐,就像莎士比亞的文字所表達的一樣。
曾經有人問海明威,誰是你的文學前輩?他舉了很多作家,馬克吐溫、福樓拜、司湯達、莎士比亞等等。令人驚奇的是,他還列舉了不少畫家,諸如塞尚、高更、梵高。海明威說,“我從畫家身上學習寫作,與從作家身上學習寫作同樣多”。確實,我讀過《老人與海》,單單這名字,不就是一幅畫嗎?
由此說來,文學與繪畫、甚至與音樂,都有相通之處,因為他們都在追求與表達“美”的意境——這一點可能跨越文化,也不限地域。
最后說一說,《仲夏夜之夢》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劇中劇。
一群裁縫、木匠、織工、補鍋匠和修風箱的人臨時組成劇團,在公爵的婚禮中上演一出喜劇。劇名就叫《最可悲的喜劇,以及皮拉莫斯和提斯柏的最殘酷的死》。“悲哀的喜劇”,這不就像“讓人笑著看完的悲劇”,不就像“冗長的短戲“,不就像“灼熱的冰”、“發燒的雪”,顯得矛盾而有趣嗎?
說起這伙人的表演,你可以說愚蠢,也可以說質樸。公爵府里掌管戲劇的官員說,“全劇之中,沒有一個字用得恰當,沒有一個演員支配得恰如其分,那本戲很悲哀”。具體的表演我就不贅述了,總之是笨拙好笑的表演。
這出戲讓我想起,最近在論壇上看到一話題:你人生中有哪些沉痛的領悟?有網友留言:“如果別人說,飯就做好了,等下在這吃。千萬別當真,人家只是客套一下。”有人回復他:“想問問,在懂得這個道理之前,你已經在別人家吃了多少飯?” 這些網友真是皮,把我看樂了。
而這一戲謔的劇中劇,也給了我這樣類似的歡樂。我喜歡看到,沉重的話題被無厘頭化解。公爵想必也有同感,他說,“這出粗劣的戲劇卻使我們不覺間打發了冗長的時間”。
莎士比亞的劇我看過幾部,目前最愛《仲夏夜之夢》,喜歡其浪漫與戲謔,喜歡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美。
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篇4)
最幻不過夢,最美不過情。正如生活一樣,愛是悲劇,也是喜劇,是夢與情的遇合。當我讀著莎翁的名著《仲夏夜之夢》時,我總有一種想發笑的沖動。這本薄薄的冊子著實讓我感到驚訝,因為它誘使著我我去一口氣讀完可是卻似乎無法這樣讀完。此時的我仿佛置身于山花爛漫的林間,美景應接不暇。
《仲夏夜之夢》寫的是以雅典統治者忒修斯公爵的婚姻為中心,由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糾葛、小仙們的“魔汁”、雅典一群工人為公爵婚禮獻演戲劇等共同編織一場妙趣橫生、富有詩情畫意的喜劇。
本劇敘述雅典城內的赫米婭,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海麗娜之間的復雜錯亂的愛情故事。赫米婭的父親反對她和拉山德在一起。赫米婭深愛拉山德,又因狄米特律斯曾對摯友海蓮娜示愛,所以不愿依從父命。赫米婭和拉山德決定逃出雅典,來得到屬于自己的真愛,但是狄米特律斯與海麗娜也跟隨這對戀人逃進森林……
夜深人靜,他們都相繼睡去,小仙們本想用“魔汁”幫助他們捋順這關系,沒想到魔汁的出現,使整個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魔汁滴在睡著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來時一眼看見的是誤闖進來的海麗娜,因此而“移情別戀”,對海麗娜大獻殷勤,這讓郝米婭傷心萬分;而狄米特律斯醒來時一眼看見的恰是被精靈引來的海麗娜,因而“舊情復燃”,這讓可憐的海麗娜苦惱萬分。此時的此時,兩個同樣美麗、善良的女孩如今一個被悲傷逼得要發瘋、一個被驚喜沖昏了頭腦,于是開始惡意地揣測甚至中傷起對方,而另外兩個癡情的熱血青年又在憤怒中為海麗娜而決斗。
請別去在意仙王仙后的一時爭吵,因為這也是他們愛意的相告。等到黎明破曉,這兩個俏皮的人兒會重歸于好,即使曾經吵鬧,或是嫉妒驕傲,愛都能寬容能諒解,愛本是無所不能的世界。拉山德與狄米特律斯,兩個幸運的少年,讓夏夜女神祝福你們的幸運,還有波頓,今夜可有好夢?寬容且大肚的公爵,可要千萬記得祝福年輕人的愛情,狡黠的珀克,可不要再油腔滑調。
這是莎翁為數不多的喜劇,熱鬧又美好,或許被那愛的全釋深深感動,也不要忘了與民同樂的會心一笑。雖然是“于皇公貴族所消遣的戲劇”,卻也讓人們看到無所不在的愛的世界——無垠無邊,要感謝莎士比亞給它如此美麗的結局,讓我們知道,愛會永無止境,愛會堅貞頑強,愛會苦盡甘來,愛會永恒——因為愛是你。
仲夏夜之夢大學生1000字讀后感(篇5)
讀完《仲夏夜之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始終不能忘卻本書的內容。也許是這本書中的內容,人物還有寫這本書的作者都是我喜歡的吧。
莎士比亞,我喜歡的作家之一。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在我的書櫥里,共有他寫的4本書分別是《哈姆雷特》《奧瑟羅》《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仲夏夜之夢》了……
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發生在夏至,這一天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神奇的時刻。這出戲就遵循著這個傳統精神,將場景擺在眾多精靈出沒的幽暗森林當中。在劇中,精靈王奧布朗與王后提泰妮婭起了爭執,奧布朗就叫他的仆人帕克在提泰妮婭的眼睛上點了一種魔液,使她會對(醒來后)所見的第一個人一見鐘情。與此同時,有兩對年輕男女(在森林中)迷路了。
帕克將魔液點在兩個男子的眼睛上,結果他們倆都同時愛上了其中一個女孩。之后帕克看到一個叫巴騰的演員,他一時興起,決定把巴騰的頭變成驢頭。沒過多久,提泰妮婭看到巴騰就愛上了他。奧伯龍對這混亂的局面感到很不高興,就命令帕克把巴騰的頭變回原狀,再解除提泰妮婭的魔咒。他又把四個意亂情迷的情人變成兩對快樂的佳偶,每個人都認為這夜的奇遇只是一場夢。劇末,帕克告訴觀眾,如果他們不喜歡這出戲,就把它當成是一場夢。事實上,很多人都說,當劇終的時候,他們并不能確定自己所見的是事實,還是他們都做了同樣的一場夢。《仲夏夜之夢》這出戲經住了時間的考驗。
我其實蠻喜歡仙后提泰妮婭的,在第二幕的第二場里我很喜歡提泰妮婭講的一段話:來,跳一會舞,唱一曲神仙歌,然后在一分鐘內余下來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里,大家散開去,有的去殺死麝香玫瑰嫩苞中的蛀蟲;有的去和蝙蝠作戰,剝下他們的翼革來為我的小妖兒們做外衣;剩下的去驅逐每夜啼叫,看見我們這些伶俐的小精靈們而驚駭的貓頭鷹。現在唱歌給我催眠吧;唱罷之后,大家各做各的事,讓我休息一會兒。我覺得提泰妮婭很善良,所以我很喜歡她。
莎士比亞被譽為“時代的靈魂”“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向大家推薦,希望大家能喜歡。
當然,書中諸如小仙們與織工之間的“調侃”以及穿插在書中的滑稽戲劇等,無一不是幻想、詩意與機敏的結晶,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往返。《仲夏夜之夢》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我惟有感慨與其相見恨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