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
我記得每次的《讀者》中都有一些讓我看了不禁流淚的文章,包括了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夠在中間找到共鳴,讓我看后久久不能釋懷!那些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每次看后都有一種偶然頓悟的感覺,讓我變的成熟!一起來看看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篇1)
說話是為了交流,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別人問多少事,或表達思想時我們都要有耐心,而且不會覺得對方幼稚或無知。別人用簡單方式問,我用簡單方式答;別人用復雜方式問,我用復雜方式答。
【典型就是放平衡心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說話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思想,而不是要找出別人的缺點,這就好像去捅別人的眼睛,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
【哈!這種人實在討厭,也許這是不當教師的另一個好處。】
有時候你并不需要講很多道理,只要耐心地去聽,就是一個理解、接受、贊同別人的態度。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想,但他們卻不為夢想的實現做任何準備,更不用說為之奮斗了。
【這是一個問題,我這個人為了夢想努力且奮斗過,但是機遇為我關上門。那么,我仍然會繼續努力,與世無爭的繼續努力!如果這是一個悲劇,那么,我要在虛無中勵精圖治。為了虛無,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空靈。】
忍耐是不夠的,還必須寬恕。寬恕,是結束痛苦最美麗的句號。當你原諒傷害你的人的時候,你也會變得有尊嚴起來,而且這種不與其計較的態度,不僅消解了憤怒與仇恨,也讓自己獲得愉悅的感覺,這是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只有艱辛工作、美德、犧牲和自律的生活,叫殉道者;毫無疑問,殉道者是討厭的情人,糟糕的朋友,宴會上最無趣的客人。
【我可能被家長要求成為殉道者,當然,我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無趣的。也因此,這一切似乎都顯得理所當然。我本來有最大的夢想,然而被社會欺騙,被沉重的現實工作占用了一切,被主人拋棄。虛無中,卻總有一個人,希望我能不要放棄。我已經不知道因為什么了,我也不知道寫不寫作還有什么意義。我失望了,因為,我連一個自己可以選擇的職業機會都沒有,無論怎樣扣響一個門,它都是緊緊地關閉。因此,我的憤怒表明我將不再用心教任何一個學生,我的復仇就是忘記一切存在的靈感。追求就是涅盤,將一切欲望燃燒殆盡,直到終結。】
香煙可能對你的健康有害,但是和被車撞死的幾率也差不了多少。
【哈哈哈哈!你怕死嗎?告訴你一件驚人的發現,人都會死。】
沒有愉悅、美好,沒有合理的自我放縱,生命不但悲慘,簡直就是浪費。盡管宗教極端分子咆哮如雷,生活導師們喋喋不休,無情的心理學家教誨不停,享受生活我們還是能夠做到的。
【哈!這是個有趣的悖論,經歷多了就會厭倦,如此我現在僅同意身心清凈。】
初禪天以下的世界,被大火所焚,如奶油般地變形融化;二禪天以下的世界,被大水所淹,像食鹽般在水中消融;狂風卷滅三禪天,萬物化作齏粉細塵,就像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馬康多。
【不明覺厲!雖然沒有什么驗證的經驗,但是感覺有些意思。】
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篇2)
近期在《讀者》第24期里讀到一篇文章,題目是《讓孩子快樂的技能》,讀后頗有感觸。
首先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感觸。從教二十余年,說實話,我還是比較喜歡我的學生的,但這種喜歡的標準好像隨著年齡的增長是有所不同的。在剛入職的三五年里,特別喜歡那種愛笑愛鬧的“古靈精”,下了課常常會被他們纏著一起玩。
后來,慢慢地也開始注意起那些平時不大愛笑的“小古板”,發現他們的腦袋瓜里其實蘊藏了很多令我驚奇的思想,交談起來感覺甚歡。再到后來,出于對教育公平的追求,我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射在那幾對長年沉默而黯然的眼睛上,一開始,他們的眼神是逃避躲閃的,即使強迫他們與我對視,我也感覺還是無法觸及到他們的內心。要與他們的心靈交流,需要我用很長的時間和真誠的耐心。他們是一群在課堂上和試卷里的失敗者,以前被定義為“差生”,現在改了名叫“后進生”。但是我發現他們中間不乏有很多有趣和有情的人,得到了他們真正的喜愛和信任后,我也真正地喜歡上了他們。原來,他們的世界其實比一般的孩子更豐富更真實也更有趣。可惜的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卻往往用一把尺子,將這些有情有趣但考不出好成績的人打入“冷宮”,剔出圈外,聚光燈下,只剩一群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跳舞。
新課程提倡“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學什么?學課堂上的?學書本里的?僅僅這些能讓學生學得快樂嗎?我想肯定是不可能的。葉圣陶曾經說過“學習即生活”,離開了生活的學習一定是缺乏情趣和實用性的,我們的孩子是鮮活靈動的,他們學習的動力更多地來自于“情感”,而不是“意志”,“十年寒窗為功名”的時代離他們太遙遠,所以無感。
其實,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孩子,他們都是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除了在該學習的年齡里好好學習外,他們還應當在這個年齡里好好地“活著”,這個“活著”不止于平安地活,更應該是快樂地活。讀后感·誰說孩子將來的日子還長著就可以先不顧生命的質量而負重前行,錯過了童年的快樂,生命是極為殘缺的,等你大了老了有條件快樂了,你能補回童年的快樂嗎?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沒有追求快樂的能力,長大了還有能力追求快樂嗎?
我盼望,我們的教育也能像《讓孩子快樂的技能》中的一樣,多幾把評價學生的尺子,重視個體生命,重視培養孩子追求快樂的意識和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的教育如果能回歸本位,我想這句話是會成為真理的。
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篇3)
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讀后感,我于是隨手拿起了一本《讀者》來看,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那片故事叫做84名乘客的生死表決。這片故事,內容雖然不算多,但卻是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這個故事的內容是1990年5月26日的一個早上,一輛飛機在空中飛了十三分鐘后擋風玻璃猛地炸開了,擋風玻璃一碎,機長被強大的風流給卷了出去,要不是空姐抓住了他的腳,他才沒有被風卷出去,還與空援中心失去了聯系,飛機上亂成一團,飛機開始迅速下降,如果想要有生存下來的希望,就要丟下機長,堵住窗口,才能生存,在飛機上的規定,機長要犧牲一切來幫助乘客,那么機長的生命完全取決于乘客的一句話,當空姐問乘客,丟不丟下機長,大家都漸漸地舉起了手,看此情形,空姐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哭出來,可后來奇跡發生了,大家都慢慢把手放下來,最后沒有人舉手,后來飛機成功地降落了,機長也得救了,這個舉動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別人。
我的感受是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別人的生命,有的時候,拯救別人也是拯救自己,所以我們要給別人一次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機會。
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篇4)
新學期,新氣象。這學期老師還在班里開展了課外閱讀活動。在假期期間我們每一個考95分以下的同學都有一項特殊的作業,閱讀《讀者》上的十篇文章。這是不是很簡單呀? 不,還有要求呢:寫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劃出好詞好句和中心句。
我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雜志,第一次看《讀者》上的文章。《讀者》的文章非常好,不僅有蘊含深刻道理的意林、風趣幽默的笑話專欄,也有情感真實的名人軼事欄目但也有一些不適合我的,所以我精挑細選了一些適合我讀的文章,《讀者》的十篇 文章寫完了,假期也結束了,轉眼開學了。
現在《讀者》成了我們班討論的焦點。在每周一下午的第一節語文課和周三下午的兩節作文課,是我們講《讀者》的時間。老師讓同學們一個一個上臺講,讓同學們講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下面的同學認真聽,根據情況進行補充,老師還向同學提出一些更深入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
《讀者》這本書的文章有的讓我落淚,有的讓我開懷大笑。現在《讀者》成了我身邊最好的伙伴。我也成了《讀者》最忠實的讀者。
中學《讀者》讀后感1000字(篇5)
《讀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開放,不需要別人去觀賞或者贊美;《讀者》又或者小巷里的女人,幽雅地立在那里,安靜地做著自己的事情。總之,沒有《讀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兩條平行的流水線。有一天,不經意間,又碰到了《讀者》,娓娓讀來,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熱烈;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讀者》包羅萬象,既有大家、專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學經典,也有小品隨筆。總之,《讀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與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雜志。后來,我每個月都會按時買回最新的《讀者》,彌補自己因為上網過多,落下的閱讀功課。最近的《讀者》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啟發,譬如對于中國大學教育擴招的思考,譬如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兇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讀者》是一本比較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們補充知識與精神財富的雜志。《讀者》雜志與互聯網也有莫大的關聯。首先,《讀者》采用的讀者推薦機制,很類似于今天互聯網的dig機制,從這一點來說,《讀者》的讀者不僅僅是信息的消費者,也是信息的搜尋者,不僅僅是消費,也有勞動付出。其次,《讀者》是一本符合博客精神的雜志,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讀者》分享的是知識,是情感、是希望。再者,今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網站之所以流行,與《讀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對廣袤無垠的知識或者信息中,為網民或者讀者尋找到最能滿足讀者(網民)需要的信息。很喜歡《讀者》,沒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歡。
我愛流淚,不過極少是傷心的淚,更多的,是因為感動。曾經把讀者里一個少年自強,又擔負著照料單親媽媽的故事讀給學生聽。學生還睜著大眼專心地聽著我讀下去,我卻哽咽著無法出聲了。懂事的孩子馬上有人站起來自告奮勇地幫我往下讀。那節課,整個教室教被一種感動所包圍。 有人說,《每一個感動都值得流淚》。文章中,有朋友聚會,要求每一個人說一件能感動他人的事,誰能讓大家感動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于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講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干而荊暢快!是的,所有的感動都緣于心靈深處的震撼,所有的感動都來自于靈魂深處,沒有真情,哪兒來的感動?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里,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里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