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1000字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由美國作家威爾·鮑溫寫的心靈勵志書,其內容豐富精彩,語言優美幽默。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1000字【篇1】
《不抱怨的世界》——正因為有"書香浙郵"這樣一個活動,讓我有幸拜讀了道格拉斯·勒爾頓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也因為它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態度。這本書是作者獻給他妻子的,而他妻子正是一個有著積極生活態度的人。
從每一章的重點來看,道格拉斯·勒爾頓自始至終都在討論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只要我們積極地思考和行動,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結果。他一點點的從思維、心理、信心、行動力等各種方面給讀者們灌輸積極的力量,積極的方式,積極的態度。他給我們列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人們一開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通過積極的采取行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從而得到成功。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殘疾人,他們更是將自身不利的因素變為積極的動力。他們都可以做到如此,那么更何況我們這些正常人。他在很多章節中也會給讀者們一些測試,讓我們自己從中認識到自身害怕的或者消極的東西,更是會給予我們擺脫消極態度的指南,讓我們朝著積極向上的人生邁進。
讀這本書時,剛巧局里組織了一次理財經理競聘。在面對這樣的機會,我想很多人會像曾經的我一樣,害怕去嘗試。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有一種魔力,它說要敢于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書中那種樂觀向上、積極的力量帶動了我。于是我鼓起勇氣參加了理財經理的競聘,并且認真地備好演講稿和演說PPT,為競聘做足準備。做一件事,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因為我相信抓住機會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讓機會跑了成功的機率只能為零。通過這次競聘,讓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成長。我想競聘成功與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突破了自身害怕的防線,去嘗試鍛煉自己的膽量。我找到了積極面對問題的方式。我想在此之后,我將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希望這種積極的力量能傳播給每一個人。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一個"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1000字【篇2】
沒有風雨的洗禮,勝利不能顯現出動人光彩,不經風霜的歷練,偉大無法持久相伴,海燕的精神,是在風暴里閃爍,白楊的意志,是在風雪中挺立,不要抱怨,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是為著最后的流光溢彩! --題記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人之一奧普拉說“這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它會改變你的命運?!笨蓪τ谖襾碚f,吸引我的是那枚小小的紫色防抱怨手環…….它真的能讓我不再抱怨嗎?于是我便翻開了這本美國作家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答案。
威爾·鮑溫在書中記錄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對“21天不抱怨”活動的感受,行政主廚蓋瑞·希爾說“當我的思想與語言更趨于感恩,積極去尋求解決方案,就能吸引更多類似的事物?!辫べだ蠋燅R蒂·李說“當你不再抱怨,你會有更高的覺悟,變得更加感恩?!鳖愃七@樣一句句看似是“雞湯”的話卻在我心里激起一陣陣漣漪。這些充滿了正能量的話語對于一個初為人母的我、一個剛剛回到離開了一年的工作崗位的我、一個自我感覺青春不再、身材變形的我來說是一次最好的心靈洗禮。它讓我對與寶寶一起成長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讓我對曾經熟悉、現在卻無比陌生的環境不再恐懼,讓我對自己不在美麗的外表、不再年輕的心靈充滿了感恩與希望。
當你無力改變這個環境的時候,請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當你可以心平氣和的接收它的時候,請盡自己的努力使它變得更好。所有人都在說,我們的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墒牵怯衷鯓幽?,誰不說困難總是與希望同在,挑戰一定與機遇并存。“戀戀長白山、心行天地寬”“記憶心歸路、本色桂花香”“世界那么大、心歸才是家” 這一句句朗朗上口、扣人心扉宣的宣傳語不正是我們在逆境中萌生出的希望嗎。
如果說,我們把每天的時間都用在了抱怨工作壓力大,車間管理嚴,工資不夠花上,又怎么能夠解決我們正存在的那些困難呢。正是因為有了那些遇事不抱怨,愿意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同事們,才有了我們一批批完好的煙絲,一條條完美的包裝,一個個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777、迎春、本色、心歸,這些好評如潮的新品不就是我們打好翻身仗的有力武器嗎。
我是制絲車間的一名工藝員,我愿意遠離“抱怨”的隊伍,我愿意盡自己的努力為我們的企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我愿意認真的檢查設備的每一個角落,我愿意在生產中認真的核對每一個參數,我愿意積極的參加到全員營銷當中,我愿意認真的交好每一個煙友。也許這些我愿意對企業來講只是杯水車薪。但是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不抱怨現狀、我愿意積極的改變它”的隊伍中來。
生活本就是在崎嶇的小路上攀登,別再困難中抱怨,我相信真正的一帆風順,不是從來沒有遇見過挫折,而是能在跌倒后依然堅強的站起來。
合上一本書,合不上的是心中的思緒萬千。 愿我的生命充滿陽光,不要讓抱怨的陰霾阻擋了生活的希望。最后,分享易術的一段話“你是否身在異鄉,別人的城市燈火輝煌;你拒絕平庸尋常,故鄉的安逸讓你忘記了飛翔。落寞的時候,請記得—青春不是眼前的茍且,還有夢想和遠方?!?/p>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1000字【篇3】
說實話讀完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與啟發。人為什么會抱怨?什么樣的人喜歡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就話雖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開的人卻并不多見。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怨恨的時候,而這個量超過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時候,那么你就會聽到來自于他的抱怨聲。人們總會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會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自己以及周圍的一些人的情緒或行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這種行為的人會讓這種抱怨從心里左右了自身的行為。但是作為豁達的的人來說,其實心里也往往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會知道,雖然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但是同樣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的思想于行為。
要說成為一個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難,偶爾對生活中發生不順心意和煩心的瑣事發發牢騷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屬于正常。但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記憶深刻“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要想不抱怨,我們首先應該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發生時的想法與看法,然后我們就要開始行動。當你不喜歡這件事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去改變它,但是要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切結局問題的行動力。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1000字【篇4】
“謹以本書獻給我親愛的女兒莉亞,以及她的子孫后代;未來,他們將會生活在一個沒有抱怨,更加幸??鞓返氖澜??!?——《不抱怨的世界》獻詞
翻開扉頁,我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上面這份獻詞。作為一本書的開端,鮑溫牧師沒有寫什么大道理,他只用一句很樸實的話,甚至可以說很“自私”的話開啟了這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也正是這句話,激發了我讀下去的興趣。
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抱怨,但我們也討厭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么,從來都離我們很遙遠。我們的諸多抱怨表明,我們總是太關注世界上不對勁的事情,不斷提醒著自己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總是沉溺于這些不對勁的事物。抱怨從來不會吸引、帶來那些你想要的東西;相反,抱怨會使你永遠擺脫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的美好、圓滿。
書上講:請為了你自己堅持不抱怨的練習。做一點能讓自己受益的事情,這無可厚非。當你變得更加幸??鞓?,你就提高了這個世界的整體幸福;你點亮了快樂的燈火,驅走整個集體的悲傷陰影。你釋放樂觀與希望的能量,這能夠與別人產生共鳴,然后幸福快樂就會在人群中增殖、傳播。這又教給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凡事要先從自身做起,改變自己方能影響他人,你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將在你的世界里產生影響力。以往,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面的,因為你喜歡抱怨。如今,只有堅持不抱怨,才能為所有人樹立樂觀的典范;不斷傳播不抱怨的力量,才能和眾人創造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突然發現自己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于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于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它悶在心里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于不說的狀態,最后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海倫凱勒曾說過:“當一扇快樂之門關上時,另一扇就會開啟;但我們常常會長時間地停留在關閉的門前,而沒有看到另一扇為自己開啟的門?!蔽覀兛偸窍矚g用習慣性的視角看待生活,但是當我們能夠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會發現新的事物,或者以新的方式看待舊的事物。積習難改的抱怨會讓我們把注意力都投注在不好的事物上。不再抱怨,你就能看到世界上有更多令人感到快樂的東西。抱怨容易,不抱怨卻需要意志力。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停止抱怨,共同努力創造“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的讀后感1000字【篇5】
要一個人“不抱怨”很難,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例如:當女人常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的時候,就已經在心里種下了一個“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因,所以即使遇到了好男人,可能也打從心里懷疑,這樣即使遇到了mr.right,也可能會錯過吧;同理,如果多說一些感恩的事,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喜樂之事。這樣,你要選擇抱怨還是不抱怨?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的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很多人每天抱怨東抱怨西,怪物價高、抱怨老板不加薪。不過,現在有一項“不抱怨運動”正在全球八十個國家推行。很簡單,在手上戴上手環,每次抱怨或指正別人就要換手戴,得連續不抱怨21天才算成功。
有兩件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同意: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們為何會抱怨,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么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為什么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而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溫(will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及他發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按照韋氏辭典的定義,抱怨(complaint)有兩重意思: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提出正式的控訴或指責。根據抱怨對象的不同,抱怨還可分成對自己的抱怨和對他人、外界的抱怨。
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作者鮑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并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癥”,以后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系上的問題,他都歸因于他的體重。
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抱怨的背后是自夸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么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沖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于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為“約拿情結”。抱怨是“約拿情結”的體現,它源于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于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1][2]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癥”療愈經驗,鮑溫總結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他認為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每一個階段,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此階段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里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
在“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已能有所察覺(有意識)。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邊都是一些愛發牢騷、怨聲載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時討論的主題往往演變成一場抱怨比賽,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不算什么,我告訴你
在這個階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個也在挑戰不抱怨目標的人,彼此鼓勵,互相打氣。找一個能幫你以積極的態度重塑生活樣貌的人,幫助你去發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點。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現的。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對你周遭的人們發送一個訊息:你覺得不自在,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抱怨。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地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上。如約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當前的現狀,然后問為什么會這樣?我則是夢想著未曾出現的景象,然后問為什么不是那樣?”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你會開始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系。一個在辦公室里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成為不抱怨的人,將獲得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你將活出讓他人效仿的樣子,你將成為領袖,站在最前線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上引發著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