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
《高老頭》中四個主要人物囊括了小說的主要思想和內容,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陋和黑暗。一起來看看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人性”在整部小說中已成為“金錢”的奴仆,而“金錢”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二者在文中就像樹與藤蔓,緊緊纏繞。
縱觀全文,無論是高老頭與兩個女兒之間的親情,還是沃克大媽公寓房客之間的相處,還是高老頭女兒們與丈夫或是情人之間的愛情,這些彰顯人性的情感都已被金錢扭曲。
其實,“金錢”一詞還能被理解為“欲望”,因為在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而促使他們追逐的源頭那就是欲望。
金錢的欲望,讓歐金。德。拉斯提雅,一個外省的破落貴族弟子,來到巴黎后醉心于這個花花世界。即使他曾從“沃特能被捕”,和“波瑟昂夫人受情傷隱居”,以及“高老頭之死”這些事件上感到極大的震撼,但這些事情也泯滅了他最后一絲人性,膨脹的欲望讓他還是奮不顧身的沖進了物欲橫流的巴黎上流社會。
這正是青年才子的淪落呀!其實,當今社會中也不乏此類現象。瞧啊,有多少從落后農村來到繁華城市的青年們,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惹得眼花繚亂。離開曾經居住破舊落后的鄉村后,這群青年已經迷失了,即使家鄉的親人正等著他們能夠在城市中奮斗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為了快速融入這不屬于自己世界,或者說是希望走捷徑變成一個“城市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的理想,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也會有人會不擇手段,只為變成“人上人”。這《高老頭》中的歐金不正是此類群體的典型代表嗎?也許,歷史永遠在上演中。
金錢的欲望,讓米歇娜不顧沃特能對她的慷慨大方與善意,而是選擇了背叛沃特能,為了金錢出賣沃特能。米歇娜和杜瓦羅出賣了這個“老好人”,這真是讓人感到氣憤,不過幸好,住在沃克公寓的年青人們,他們有一絲熱血,也還有一顆同情心,都還厭惡這種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為,因此共同逼迫了米歇娜和布瓦羅搬出公寓。也算是對為金錢,為欲望做的一次斗爭吧。
這讓我想起了抗日戰爭時期那些漢奸們,他們不正如米歇娜一樣嗎?為了自己的利益去背叛朋友的利益。因此,無論是社會主義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欲望是人的本性。金錢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但,我們要知道,永遠不要用金錢去考驗人性,因為真相是現實而殘酷的。
金錢的欲望,讓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德爾芬和安娜斯達茜利欲熏心,不顧父親的生活質量好壞,無止境地向父親索取,此時的高老頭在她們的眼中,已經不是父親的象征了,而是能夠隨時取款的人形銀行。他們之間純正的血緣,已經變了質,里面夾雜了發出惡臭的私欲。
這不禁使人深思,為何高老頭如此對待女兒們,把自己所擁有的都無怨無悔的獻給女兒,但卻得到的是如此悲慘的人生結局。其實,高老頭在臨死前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太愛她們,沒剩下一點讓她們來愛我。”這句話正藏著那個原因,是的,正是“溺愛”。高老頭是一個用情極深又十分專一的男人,他喪偶后,將所有的希望與感情都投入到了女兒的身上。無論女兒們的要求有多過分,他都會滿足。然而這樣的溺愛,并沒有讓女兒們對他心懷感激,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一旦他停止付出,得到的就會是女兒的嫌棄與責怪。現實也正如此,若不是高老頭對她們還有利用價值,德爾芬和安娜斯達茜總是有千般借口推辭見面的。正如德爾芬和安娜斯達茜不惜踩著父親的尸體去參加舞會,只為心中對名利的追求。
《高老頭》雖然為巴爾扎克創作的小說,但是他非常重視詳細而逼真的環境描繪,因此在閱讀時往往會讓你身臨其境。而且這部作品的創作時間距離我們已有近兩百年,但巴爾扎克所批判的現象至今仍然存在,由此可見,金錢與人性可真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話題啊。
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高老頭》,這部小說出自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評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理所當然的,這部小說也屬于批評現實小說的范疇。“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書本后面的這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老頭》以巴黎社會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丑圖。破落貴族子弟拉斯蒂涅來到巴黎上大學,住在偏僻的伏蓋公寓里。他經不起上流社會燈紅酒綠的誘惑,通過遠房表姐鮑賽昂夫人踏入貴族沙龍,先后結識了兩位少婦。拉斯蒂涅克在舞會上才真正看到,什么才是名門顯赫,什么才是華麗、富有……他與紐沁根夫人交談了兩個多小時,似乎感到已攀上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他感到飄飄然了。正當他得意之時敲開了高老頭的房門,在看到房間的那凄涼的景色,一股寒氣讓他清醒了:房間內簡陋不堪:窗上沒有窗簾,床上只有薄薄的棉毯,那還是用伏蓋太太的舊長裙改做的,柜子已經掉漆了,沒有柜門,一張不成樣的寫字臺上放著舊草帽。這冷冰冰的房間看著讓人揪心,酷似監獄里的一間凄慘的牢房。讓你無法想象的是這樣的“家”是兩位貴族小姐父親的住所,它與王公貴族們奢侈、華麗、體面的生活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呀!高老頭看到拉斯蒂涅克,急忙問他兩個女兒的情況,還問兩個女兒對自己有什么看法。拉斯蒂涅克望著這個好老頭兒,真覺得他可笑、可憐!他的女兒過慣了體面、奢侈的生活早已忘記了這個整日思念自己的老父親。此時的他能說出真象嗎?能讓這個可憐的老人再次心碎嗎?他的鼻子一酸,強忍著淚水編造出一些安慰他的話。他的語調很低,當他抬頭看看高老頭時,發現他容光煥發,很激動。他能說什么呢?這個好老頭平時就受別人玩弄、嘲笑,難道讓他知道,他在女兒眼里是那么渺小,一文不值,成了她們的眼中釘,讓他那僅有的一些希望與寬慰也要隨之而去嗎?讓他在女兒面前的一點點尊嚴感也要化為恥辱嗎?
然而這兩個自私的女兒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將他們的父親榨干,直至父親臨終時,也遲遲不肯來看望自己的父親。直到她們的生活也接近絕望時才來。可是這位無私的父親早已氣絕了。而她們淌出的淚水仍是虛假的。就算她們表現的如何真實。可是旁人仍是清楚的探清其中的虛假。高老頭離開人世了。拉斯蒂涅克這位年輕人也完成了巴黎社會的啟蒙教育,大徹大悟,然后向這個邪惡的社會發起挑戰。故事結束。起于這個簡陋的公寓,終于這個簡陋的公寓。
有人說,高老頭的女兒太可惡了。但我認為,悲劇導致的原因也有高老頭的錯誤。他太過溺愛他的女兒。沒有約束,沒有責罵,盡由著他的女兒們任性。因此,她的女兒才會變得如此熱愛物質享受,卻永遠也不能體味到她們父親深切的愛,和無私的偉大。這種無私的溺愛,究竟是種悲哀。得不到回報也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也鑄成了悲劇。但是釀就這悲劇到底還是那個彌漫奢靡之氣的浮華巴黎,那個殘酷冷漠的巴黎社會。如果高老頭對女兒的愛轉化為教育而不是寵愛,那么女兒現在應該懂得珍惜父愛,應該懂得如何善良、真誠待人。然而,許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毫無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會中立住足嗎?在那個年代,特別是在巴黎——那個似乎是大浪淘沙、充滿殺氣的社會中,引用文中一少婦的話——“善良、純潔就是上流社會中致命的殺手”。如果想在上流社會穩住腳根,你必須學會察言觀色,任何事情的發生都絕不能寫在臉上。你必須去奪取權力,爭奪金錢,這樣,別人才能投靠你。讀完這一段,你也許會覺得少婦的話太嚴重了,但當時的情況確實如此。一個成功的人實質上就是一個在權力與金錢的決戰中取勝的人。這樣的人肯定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我不禁這樣想:在那個年代中,有多少善良人會被貴族們利用、踐踏,從而他學會了不露聲色,會捧會拍。他們本質的善良就會埋在心靈深處不能揮發出來。歸根結底,讓巴黎的人們在當時能成為那樣,毀壞者應該是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潮流。
文字里的歲月是短暫的。卻濃縮了時代色彩。極力表現了一個奢靡浮華的社會。刻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他們虛偽,狡詐,虛榮……巴爾扎克用他文字的藝術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活動的,喧鬧的,真實的社會。是當時資產階級真實的寫照。人們只為金錢而活的殘酷。親情,愛情,友情所有美好的情感在當時遠遠比不金錢,遠遠比不上上流的地位。人們之間的維系僅僅只有金錢。多么令人悲傷,多么讓人痛斥,這個殘酷而虛偽的社會。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這本書使我真正了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么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
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里,住著一個名叫高里奧的老頭,他六年前住進了公寓,不知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間換到了最低等的房間,人也越來越瘦。終于,高老頭的變化之謎被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揭開了。原來,高老頭以前是個面粉商,他為了討好兩個女兒,賣了店鋪,把錢分給了她們。兩個女兒如愿以償地得到了錢后,竟把高老頭從家里趕了出來。
可心狠手辣的女兒們又來向高老頭要錢,可憐的高老頭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錢,致使中風癥發作。臨死前,高老頭想見女兒們最后一面,都被推辭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張破床上孤苦伶仃地離開了人世。這就是《高老頭》的情節。
讀完此書后,這位偉大的父親不由地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很憤怒也很不解,難道他的那兩位女兒真的那么忙嗎?不,她們只是認為高老頭對她們已經沒有用了,于是她們并不珍惜時間、在現在卻顯得如此吝嗇時間的貴夫人用“沒空”這兩個冰冷的字去搪塞她們倆那可憐的父親,這兩位貴夫人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純真的小天使了,她們已經成為了“已名、錢、利為中心”的“杰出”代表了。
天下父母心,子女們只要有一些煩惱就能讓父母像得了心病似的,真是偉大啊。可是作為兒女的,很多時候卻不懂得那么父母心。父母為了我們,往往可以付出一切,可是我們卻很多時候可以視而不見。這對他們偉大的愛那是一種踐踏啊。
其實,當我們成人后,白發蒼蒼的父母需要的不是我們的錢,我們的東酉,只是需要我們一種關心而已,一句慰問而已。
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讀完巴爾扎特的《高老頭》,我覺得這是一部充斥著道德與法律的作品。這個故事發生于法國十八、九世紀,其社會背景充斥著欺騙、虛榮、浮華與奢侈。人們為躋身于上流社會得到虛榮與滿足,徘徊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高老頭是巴爾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教思想被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道德原則所戰勝的歷史悲劇的一個縮影。高老頭是個面粉商,在革命期間買面粉賺了一大筆錢,他在女兒出嫁時給了六、七十萬的家產,自己只留了五六萬作養老金。隨著歲月流逝,倆個女兒對父親產生厭惡,趕出自己的圈子,以父親為恥,表面上卻帶著道德的面具安慰他。她們像個吸汁機,榨干了高老頭。高老頭為了他的兩個女兒,典當了一切,付出了一切,他的道德責任觀過于強烈,以至于被道德束縛、禁錮,卻忘了道德永遠敵不過只擁有虛假法律的資產階級社會,所以他的一生是可悲的,最后連棲息的棺木都是別人救濟增援的。伏脫冷是《高老頭》中重要的資產階級野心家,是潛逃的苦役犯,高等竊財集團辦事班的心腹和參謀,經營著大宗贓物,是一個尚未得勢的兇狠的掠奪者。他能干、閱歷廣,對上層社會很熟悉,看透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的真相。他曾說過“強盜和統治者的區別只在于見血與不見血而已。”在他眼中,所謂的道德和法律只是一個名詞,他認為這個社會有財才是德,大資產階級不過是受法律保護的大盜。他以惡治惡,以不道德治不道德,懂得鉆法律的空子,從不在落網的時候被判死刑。他的形象很復雜,既是資本不主義社會的揭發者,也是罪惡的制造者。從伏脫冷的身上,我們更清晰的看出了道德與法律的可笑性,尤其是伏脫冷被抓的那一刻,一個即便有義氣卻十惡不赦的囚犯被抓,無論是在道德還是法律上都是明智之舉,可人們卻把譴責的矛頭指向了揭發者米雪諾小姐,并最終殘忍地將米雪諾趕出伏蓋公寓,道德和法律在他們眼中早已扭曲,一文不值。歐也納。拉斯蒂涅,是貫穿小說始終的主要人物,他是一個漸變發展的青年野心家形象。拉斯蒂涅本是法國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節省一切開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學,希望他將來重振家業。剛開始的時候,拉斯蒂涅是個熱情具有才氣的青年,聰明帥氣,抱著發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學法律,想憑著自己的本領按部就班的向上爬。可是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貧寒與巴黎上有貴族的繁榮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強十倍。德。鮑塞昂夫人的提攜,伏脫冷的提點,高老頭一生寫照的對比,讓拉斯蒂涅明白金錢是爬上貴族社會的`根本。什么道德,什么法律,完全是空話。于是他聽從包塞昂夫人的話勾引有錢的紐沁根太太,接受伏脫冷的建議,色引泰伊番小姐,甚至昧著良心寫信回家騙取母親和妹妹的錢,雖然這時他良心上遭遇譴責,避不開道德的束縛,但是在欲望和權力面前,他還是選擇了后者。金錢的力量使他走以不道德對不道德的路。德。鮑塞昂夫人,她是復辟時期貴族婦女的典型,出身高貴,巴黎社交的皇后,在上流社會通行無阻。她雖然表面上顯赫一時,內心卻有衰落的感覺。西班牙侯爵阿瞿達的背叛使她意識到金錢才是社會的真正主宰,唯利是圖即道德原則,高貴敵不過金錢,愛情敵不過金錢。《高老頭》中四個主要人物囊括了小說的主要思想和內容,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陋和黑暗。這本小說是我真正了解到忽視扭曲道德和法律,帶來的只會是片刻的歡愉,是《高老頭》這樣的悲劇簡寫,我們應該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不要徘徊在道德和法律邊緣,而應正視他們。
高老頭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讀完《高老頭》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觸是:多么可憐的父親啊,多么可悲的現實啊!而書后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是的,在19世紀上半期的巴黎社會中,人與人的那種金錢關系實在是太普遍了。這令我們感到多么的悲哀啊!
《高老頭》這本書,以巴黎社會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丑圖,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書中寫出了這么一個故事——一個父親(高老頭)高里奧把畢生的心血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但最終卻因為貧窮,被女兒拋棄,直到臨死兩個女兒誰也不愿來看自己的父親,帶著遺憾病死在醫院黑暗的病房里。在父親下葬那天,連塊埤也是兩個大學生當了手表資助的。他以前是那么富有,可結局卻如此的悲慘。
高老頭的父愛,讓兩個女兒踏入上流社會,卻也正是由于他的溺愛,使兩個女兒拋棄了他。“6點鐘,高老頭遺體下了墓穴,周圍站著女兒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錢買來的簡短祈禱詞剛念完,那些關事便與神父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在高老頭的葬禮上,他的女兒也沒來看他一眼。可憐的高老頭!還有他那可憐的父愛,在燦爛奪目的金錢面前,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終也只能折服在金錢腳下。
有人說,高老頭的女兒太可惡了。但我認為,如果高老頭對女兒的愛轉化為教育而不是寵愛,那么女兒現在應該懂得珍惜父愛,應該懂得如何善良、真誠待人。然而,許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毫無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會中立住足嗎?
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而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頭唯一的朋友,那個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后來也因禁不住上流社會和金錢的誘惑,蛻化成不顧一切去弄錢的野心家。“他看著墳墓,灑下了年輕人最后一滴眼淚。這是神圣的感情在一個純潔心中逼出來的眼淚,一滴剛落地便立即飛到天上的眼淚。”這滴眼淚在那個金錢社會中是多么難能可貴。可是在這滴真誠的眼淚過后,“他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廣場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宮的穹頂之間,那里便是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喧囂的蜂窩,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里的蜜汁一口吮盡。”即將上演的又是金錢之間的交易和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出賣自己的種種悲劇。對于現在,過去的那個巴黎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那時種種的一切,仍潛伏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對于拉斯蒂涅,我不禁感嘆:人啊,為什么那么經不起誘惑呢?我想這與人的本性有關吧!
《高老頭》這本書使我真正了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么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再者,作為父母,對兒女的愛要適當,不能過分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