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
《霸王別姬》中的故事講的是:舊社會里的兩個戲園子里的小孩經歷千辛萬苦,并最終成為名角兒的故事。他們和項羽一樣,生逢亂世,也為了自己的“霸業”拼命闖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篇1
《霸王別姬》展現的是中國一個個真實的年代,講述了從民國初期,橫跨了國民黨時期,抗戰,解放,,平反等一系列歷史,包括人們生活狀態,京劇文化,這對中國的那些年代是一個很好的復現。在不到三小時的影片里,觀眾感受到這段期間內政權交替的頻繁。片中程蝶衣和段小樓二人也渡過了風風雨雨。此片借助人物的命運,以小見大,窺視了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影片中存在日本侵略我中華那一段時期的劇情,而且日本都邀請了戲中的主角去給他們唱戲,可見日本人也喜歡我國的京劇藝術。但劇中,程蝶衣去為日本人唱了留下了罵名?!栋酝鮿e姬》中的程蝶衣是個悲劇人物,因為沒有人能理解他,理解他對這種藝術的癡迷程度,他給日本人唱戲不是為了獻媚,而是希望通過外族人將這種京劇藝術傳播出去,并且不希望這種藝術衰落,這方面,他和《梅蘭芳》中的邱如白又有相似之處。在他們的眼里,唱戲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名氣,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愛好興趣,從而上升到癡迷,為之獻身。也許就因為這些人,京劇文化藝術,在當時那動蕩年代也能如此盛行。他把自己完全獻身于京戲,實際上是獻身于京戲《霸王別姬》所代表的永恒的中國文化精神。
這部電影把我們的人生宏觀融入到時代的大變遷上,又微細到一個演員的愛恨情仇中,從而敲擊我們對社會對愛情對人生對一切真實與虛假的的思考。在期間,有對程蝶衣和段小樓他們的摧殘,我想這實則對中華當時優秀文化的摧殘。破壞了很多東西,對中國的文化也是一種打擊。由此而知,我們的生活都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所以要時刻關注國家政策。
劇中程蝶衣的形象所表達的精神在今天也仍有意義,這其實就是一種堅韌的無私奉獻精神,無論是奉獻給學術,奉獻給藝術,還是奉獻給人民,這都需要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也始終堅持物質與精神文明的兩手抓,而且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中國在努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正在進行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以適應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場以上層為主導進行的改革。建立完善新的政治法律制度,就必定要有在背后支撐這制度的價值理念,我們現在的價值理念是為人民大眾謀福利,其實就是要符合人民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什么,就是人性本善的“仁”的法則,就是自然法的法則,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儒家以及西方文化都相通。這些價值理念,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和歷史文化中去尋找什么是最符合人性的經濟,什么是最符合人性的制度。
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篇2
戲臺演了半生千秋,程蝶衣一人入戲癡魔成了瘋。奈何這臺上臺下,歷史變換全都通透,真正的戲中人,唯程一人耳。
幼時學戲看那角兒戲場內外光鮮亮麗,正是清王朝糜爛紛奢的光景,演員扮相華貴,場下人聲鼎沸,雍容的盛世似還能長存,實則也如戲角新老代代交換一般,是王朝覆滅前僅存的榮光。所謂戲臺,演的是悲歡離合,映的是時代變革。
從程第一次以名角的身份登場起,來來回回,在那戲臺子上演了許多回。初時大清仍輝煌。京戲在市民文化消遣中的巨大消費力無可取代。人民有需求,戲場內外人山人海,翹首盼著見一眼角兒的曼妙身段情態,張望急著聽一嗓子西皮二黃。大清尚在經歷黑暗前最后一縷微光。
而后日軍進城,戲場子也因日軍將領的現身而靜肅三分。堂會一曲《牡丹亭》,不論日軍作為聽眾是否真心喜愛這中國戲曲,他們報之以的尊重和欣賞,在影片的后半程都再難尋。當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熱鬧的戲臺上時,戲臺之下,不同觀眾的不同情狀,更是當時時代人格的真實寫照。暫不提后事如何,這一張日軍官兵莊重靜坐賞京戲的剪影,實打實的凸顯了日本整體的文化素質。
再將戲臺子的故事后拉。從軍閥將領們聚眾聽戲,卻聽不出程因吸食大煙吸壞了嗓,甚至齊聲叫好開始,京戲便一步一步走向無可挽回的死局,它被摧殘,被擺弄,被改頭換面。再少人執著于一顰一笑一音一容,也無心耽于戲腔聲色。國民素質低下,文化素養落后。戲臺子上的熱鬧不退,而觀眾席里的人換了一回又一回。一伙缺失文化依托的觀眾,正恰如動亂中沒有憑依的家國。
然后,解放戰爭結束,又是戲臺上下,從農村出身毫無文化修養的兵士舉著手電戲弄演員。一曲紅歌勝過萬千姹紫嫣紅。沒有人在乎審美和欣賞,所有人要的是實在的勝利,實在的功勛,實在的土地。
___期間,四舊不復,文化不存,對于京戲,比前文更甚,且莫談尊重和欣賞,僅存的不過糟踐和唾棄。樣板戲稱上,繁飾不可取,浮華亦不可用。百年傳承的文化,頃刻間幻滅不存,前時仿若大夢一場。人人自危,此時程才驚覺,這時代從不等人,虞兮虞兮奈若何,戲中虞姬就義赴死慷慨,戲外虞姬執念不改。戲里人生戲外唱,他不過是時光大浪淘沙的陪葬品。最后的最后,臺上只他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何止臺上,前塵了了,浮生世事,只他是戲中人。
影片的高明之處并不僅于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動靜變幻光影之中,細微之處是對時代的透析,小小的一個戲臺,演了程的一生,也演了歷史的進退浮沉。
再看來,人去樓空茶涼,歷史變遷不過一場戲,到頭一場空。
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篇3
1977年,相隔十年余久的他們,再次相遇,在特殊的地點以特殊的方式,結束了他們積攢了一生的愛與恨,情與仇,一切終歸塵埃。
1922年,小小年紀的程蝶衣被送到了戲班子里,因為有張女兒的臉,他的角色早已注定——虞姬,曾經的他,不愿向命運屈服,但幾年后的他,已經分不清幻想與現實、舞臺與人生、愛與義、他已成虞姬,他愿沉溺在舞臺上盡享無限歡樂與瞬間的永恒,他愿與他的霸王長相守,他愛著他的霸王,無論是臺上那個對虞姬百般呵護、百般寵愛的霸王還是臺下那個與程蝶衣相濡以沫、互扶依靠的段小樓,他都深愛著。段小樓是他的全部,是他的夢,因為是夢,所以追隨,因為是夢,所以遙不可及,因為是夢所以美好,因為是夢所以不愿沉溺,只想沉溺幻想。
只可惜,程蝶衣的愛心終究還是費心,花天酒地,娶妻生子,是男兒的本性。段小樓戲中唯一一個正常人,任何事情的發展在冥冥中早已形成一定的軌跡無法改變,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樣,段小樓遇上了菊仙,即使他們曾立誓同臺唱戲到永久,段小樓依然是男人,戲臺上,愛江山更愛美人,生活中重諾言更重享樂,毫不猶豫的菊仙成了他的選擇,而那個被他選擇的菊仙天真地幻想著自己所托付的這個男子會是個剛強勇猛的男子漢,卻萬沒想到,在生與死、愛情與生命之間,他選擇了自己的生命,在他親口否認愛眼前這個女子的時候,菊仙瞬間崩潰,可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在陰陽交界處徘徊,最終無法越進那道路門,內心的軟弱、矛盾、虛偽在那一刻全部釋放,在矛盾的一瞬間,出賣了妻子、兄弟和他的心,不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子,能舍身為王,為別人的生命付出一切的能有幾個?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現代生活中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小悅悅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愿意出手相救,其他人因內心恐懼而退縮。
如果說活命是段小樓的全部,那么段小樓就是菊仙的一切,菊仙這個剛強的女人他的剛烈,對愛的執著,內心的堅強是我所敬佩的,不向命運屈服,即使身處青樓,依然能夠有勇氣去面對萬事的變遷,她要重新做人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在大難面前,仍然誓死保護段小樓和那把寶劍,為何?因為愛,所以愿意付出一切,但當全身心的付出都得不到回報后,無論是誰都會疲憊,在欺騙與背叛之后,也會厭倦,愛到深處就是恨,好最終穿上新婚時的嫁妝,帶著曾經的記憶,現在的痛苦走了,恨他還是因為愛他到無法自拔。
1977年,兩人又重新相遇,在這十一年里,雙方都在經歷著不同的人生,命運早已注定,不論是戲中還是戲外,虞姬的選擇都是在最愛的霸王前離開,而霸王能做只有那一聲嘶喊,唱完最后一出戲后,華麗轉身,悲哀落幕,舞臺是他最后的歸宿,華麗的戲臺應有高貴的人來閃耀自身的光彩。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男兒郎敗給了女嬌娥,利戰勝了情,恨掩埋了所有的愛,曲終人散,帷幕落下,無須感嘆,一切終歸塵埃。
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篇4
“小尼姑我年方十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我本是……”
“我本是什么?啊?”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錯了,我本是什么?”
“我本是男兒郎……”說罷,一個大煙桿子直捅入他嘴里?!安怀善鞯臇|西!詞兒都記不住!”只見他哭得那是梨花帶雨。罷了,只緩緩來:“小尼姑我年方十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這,就是《霸王別姬》。
都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然而李碧華筆下的都是有情有義卻無不悲慘的人兒。如蝶衣,如菊仙,亦如段小樓。
那時的他叫小豆子。正是該無拘無束,玩耍嬉戲的時候,卻被娘親送進了戲班子。大雪紛飛,隨著那只沾滿鮮血的六指斷落,他的人生也就此改變。
那一年,他被師兄弟欺負,他為了他,眉梢上多了一道傷疤。從此,小豆子的心里就只有小石頭了。他是他的星星,最大,最亮,最璀璨奪目的那一顆。他的目光只為他而停留,他的虞姬,也只為他一人而扮。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后受罪?!笔暌换味^,他們都成了角兒。當年的小豆子成了程蝶衣,當年的小石頭成了段小樓。戲臺上,他們是霸王和虞姬,戲臺下,他們是師兄弟。不錯,他們是師兄弟,只是師兄弟……
小樓娶親了,新娘子叫菊仙,是個破鞋。菊仙待小樓,一如他待小樓。不過她能光明正大地擺在面子上,而他只能埋在心里。
抗日,內戰,。菊仙死了,是自個兒上吊死的。又只剩下他們倆了。他對他,一如既往地情深意重。而他對他,亦是一如既往地當做兄弟,只是兄弟罷了。其實他知道的,他對他的情意,他一直都知道。只是他們不一樣。程蝶衣就是個戲癡,戲迷,戲瘋子,他一輩子都活在戲里了,他是他的虞姬啊!可是,他是真虞姬,他卻是個假霸王。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边@句話,許是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深情最好的詮釋了吧。
這本書,不僅僅是主角兒們的愛恨糾纏,更是對的深刻反省。記國恥,不僅僅是記住別人對我中華的侵略,更要記住我們自己曾犯下的錯。對于這個,我佩服德國對于納粹的坦然,敢于擔當。而我們卻一直在逃避,這是不應該的。做錯了不可怕,重要的是別忘記,別再犯一次,這就足矣。
書中總會出現一句話——人總是要活著的。無論是生在亂世,還是太平盛世,人總是要活著的。無論是誰,都是如此。要活著啊!不禁想起電影《二十二》中一位老人說的——這個世界真好,吃野東西也要把命留著。無論是身處怎樣的時代,總有美好值得你留戀?;钪?
霸王別姬讀后感1000字篇5
“人間,只是抹了脂粉的臉。就這兩張臉。他是真虞姬,跟他演對手戲的,自是霸王了。霸王乃是虞姬所依附之物。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當他窮途末路,她也活不下去了。但這不過是戲。到底他倆沒有死。”本不過是這樣的結局,戲就是戲,系里戲外還是分得清的。程蝶衣卻成了戲中的虞姬,唱了一生。
可這程蝶衣是程蝶衣,虞姬是虞姬,他倆怎就成了一塊了呢?嘿,這始于《思凡》,終于《思凡》。
到“戲院練班”那一出,師爺讓石頭背霸王戲文,石頭背得一字不差。讓小豆子背唱《思凡》,他卻一再將“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唱反。任憑怎么打罵,都唱作“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到“那坤探戲”那一出,已有花衫模樣的小豆子又再把《思凡》唱錯,惹怒了那坤。關師爺見狀,親手把銅煙桿子插進他嘴里。
先前小豆子的母親將他的第六指剁去,為“身體的閹割”;這一幕定下了乾坤,為“精神的閹割”。小豆子圓滿了他的性別認定,只見他口溢鮮血,緩緩起身,凄凄瀝瀝,再唱《思凡》:“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p>
這一次,他唱對了《思凡》,卻唱錯了一生。
時光流逝,小石頭成了段小樓,小豆子成了程蝶衣。一場大戲開幕,模糊了性別,模糊了人生。
程蝶衣喜歡他的師兄段小樓,就像虞姬待霸王那樣,他想與他唱一生《霸王別姬》。可悲的是,霸王早已不在戲中,段小樓是假霸王,程蝶衣卻是真虞姬。戲是什么?戲就是虞姬對霸王從一而終的愛。程蝶衣咆哮了:“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段小樓嘆息:“蝶衣,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唱戲得成瘋魔,不假,可要是活著也瘋魔了,在這人世上,在這凡人堆里,咱們可怎么活喲!”
不瘋魔不成活,這就是程蝶衣。他是個戲瘋子,他愛京劇愛到癡狂,他把人生都融進了戲劇里。停電也要堅持唱完《貴妃醉酒》,座談會上跟“勞動人民”談唱念做打,他的生命里,除了段小樓就是戲曲,他對戲劇的愛持續了一生,哪怕死也要死在《霸王別姬》里的虞姬里。就像虞姬追隨她的項羽,戲曲就是程蝶衣的“項羽”,他愿用自己的生命來謝幕。他又是個癡情人,他對段小樓的愛矢志不渝。他一直把段小樓當作自己的“霸王”,深愛著他的“霸王”,最后死也死在他身邊,段小樓不想當霸王,也注定做不了霸王,京劇對他而言,不過是謀生的手段。他本質里有著普通人的貪生怕死趨利避害,剝去戲臺上威震八方的霸王他不過是臉譜和戲服下的普通人而已。戲臺上他是霸王,戲臺下他是段小樓。終于他還是辜負了虞姬。
蝶衣一生坎坷,唯有在戲臺上唱著《霸王別姬》才是他最幸福的時候,現在他的“霸王”早已離他而去,那“虞姬”還唱什么?是了,是時候該醒了。最后一場《霸王別姬》,氣力跟不上時,小樓感嘆“老了”。忽然,小樓唱起《思凡》:“我本是男兒郎,”蝶衣跟唱:“又不是女嬌娥”,小樓便笑說:“錯了!又錯了!”可這明明不就是本來的樣子嗎?錯在哪里?蝶衣被這句惹的若有所思,重復著:“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仿佛記起自己的男兒身。某一天,鬧市的天橋,他想起另一個自己,卻又是很久以前,難分辨是夢是真。他即將再回到自己的迷夢中來。與霸王烏江告別,拔劍自刎,從一而終。
戲唱完了,《思凡》完了,《霸王別姬》也完了。
所謂“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夜奔》是段小樓的縮影,所謂英雄氣短;《思凡》是程蝶衣的氣質,就是兒女情長。著戲臺上最難的兩出戲,他在臺下用人生演了一輩子,直至落幕。
我喜歡程蝶衣的執著、忠貞、瘋狂。就是這樣的程蝶衣,成就了《霸王別姬》這本書。但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蝶衣想與小樓唱一生《霸王別姬》,卻唱了一生《思凡》的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