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
七個習慣是關于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里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于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篇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告訴我們: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讓我們告別舊習慣: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單一舉動,而是要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贏得實際效果,必須從觀念入手,樹立長遠目標,克服“慣性”的信念,并且“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觀念是態度與行為的根本,觀念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而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使然。該書主要介紹了成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別指望誰能推著你走。每個人做每項工作或做每件事都應積極主動向前走,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著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愿景的原則。
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客觀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客觀現實做各種反應。積極的涵義不僅僅是采取行動,還代表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而非外部環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著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忠誠于自己的人生計劃。確立目標后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并把事情做細,“以終為始”。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耙越K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于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后付諸實現。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選擇不做什么更難。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并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遠離角斗場的時代。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斗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于人際關系的原則。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于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于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為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為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換位思考和溝通?!傲私馑恕迸c“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對方,然后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才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要改變匆匆忙忙去建議或解決問題的傾向。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達,但卻常常疏于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要“知己知彼”。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擾和博采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臺階。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1+1可以大于2。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于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再次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過著身心平衡的生活。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要“不斷更新”。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以上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前三個習慣在于我們本身,確立目標就要全力以赴,著重于如何進行個人修煉,由依賴轉向獨立,實現“個人成功”;第四、五、六個習慣,即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都將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前六個,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些習慣,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篇2)
本周每天晚上3個小時,加上一個周天的時間,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一遍閱讀。
這七個習慣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性格構成。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內心的那個聲音是,這本書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會少走很多坑,這本書里的這7個習慣,有6個在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按照這本書里的在做了。這里不是要吹噓什么,只是想表達,我們應該感謝所有的痛苦、不適感、焦慮、忐忑、突發問題、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無不如閱人無數。一個人的氣貌,和他走過的路,遇過的事兒,閱過的人成正比。
前面說了,這7個習慣就是一個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過得的這40來年,一個最直接的感觸就是,但凡讓你成長的都是讓你痛苦的。無論青春期的小弟弟變大,還是學生時代的早自習晚自習,乃至工作中的成長。所以,我現在很享受每一次讓自己痛苦的過程,雖然這一過程的痛苦那么撕心裂肺,口里的潰瘍成片的長,失眠,便秘等等,但這就是成長。其實,我這里想表達的是良好的習慣越早建立,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賦能,如果我能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運用這7個習慣,那么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我,但是,人生沒有如果。這7個習慣,越早知道,越早養成這7個習慣的人生,應該均會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嶇的人生。
一、積極主動
回想我們有多少人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自己走過來的這一生的,從學生時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這里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只是態度上的,行動上,他更多的是先從思想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判,且自己給出后續的行動措施,然后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據,積極主動推動,并不斷執行,不斷校正,直至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為終
這里的以始為終,我生活工作中理解為結果導向。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確定自己想要的之后,再根據我們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體的推進計劃。如果沒有以始為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走一步,看一步,那說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溝里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個人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應該給自己一個規劃,在涉及規劃的時候,從工作和生活兩個維度給出自己一年想要實現哪些?然后在把年目標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么在分解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緊的,除了緊急重要的事項之外,我更喜歡這本書的這個時間矩陣的第二象限:
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燒雞毛的逼著去做事情,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這樣活出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就目前我的個人的工作而言,每天會有很多突發的工作去處理,但我每天一定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為的那個樣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進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一時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燒雞毛。因為我們想成為什么樣子,他是不會成為什么樣子的,只有我們為了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積極主動的去改變的時候,加上日積月累的沉淀,才會由量到質的顯現。
四、雙贏思維
這個思維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確切說不應該是習慣,更應該成為準者,否則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沒有任何個人隱私的時代,靠信息不對稱坑蒙拐騙的獲取一些個人好處也好,公司利益也罷,都是不長久的,因為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出來混,早晚要還的。所以,什么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互利互惠才是王道。
五、知彼知己
這個是在這個7個習慣的互賴期的第二階段,在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你得了解對方,知道對方的習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讓的度在哪里,自己的底線在哪里,這樣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罷,你才能更好的去積極主動,才能更好地去以始為終,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統合綜效
這個我個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個習慣給連貫起來,從而達到1+1=無限可能的效果。這里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我們要尊重差異,這一點是我自己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點。當然,這里的尊重差異不是說沒有原則,這里的尊重差異是在原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最大能限范圍內形成最大的合力,讓自己的生活工作產能最大化。
七、不斷更新
這個用一句互聯網思維的話說就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為中華之崛起兒讀書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即便你有那個情懷,你的胸也撐不起這個懷。所以,一個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斷以積極主動的思維態度,結果導向的目標感,再加上這個7個習慣的其他4個,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個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絕倫,也至少不會碌碌無為,落寂而終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篇3)
如何成為高效能人士?如何高效能實現目標?
代表性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深入淺出,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句話: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這是一本使用7個精彩實用的習慣,意在人生規劃中進行宏觀塑造、微觀改進的經典作品。很多人因為掌握其中的奧秘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而我也通過閱讀這本書漸漸解答了深藏心中的各種困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抱怨就像一株快速蔓延的黑色毒蔓,不但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變得消極和悲觀??墒菫槭裁闯晒θ耸總儚膩矶疾辉固煊热四?因為他們像向日葵一樣,永遠面朝太陽,將陽光灑進每一處黑暗的縫隙,以一種積極和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正所謂謀事在人,掌握人生的主動權,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有了陽光的心態我們就可以去做很多事,包括如何更高品質去生活、更優目標去工作。在這其中,或許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事情是做不完的。做完一件事,后續又有無數件事自動出現在了你的行事歷上。就像翻越群山,好不容易氣喘吁吁越過一座山頭,走了沒多少平地,又來到了另一座山頭的腳下??墒菫槭裁闯晒θ耸總兛偰苡袟l不紊地處理事務呢?因為他們懂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用先進的時間管理辦法來切割白天與黑夜中的分分秒秒,賦予人生一種充實的意義。
高效能人士的腦子里裝的不是問題,是各種機會。包括在一個工作團隊中,總能找到各種機會與同事們一起處理棘手的事情。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將同事關系定位成工作伙伴,在這個伙伴群里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定位,與伙伴們一起為整個團隊發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及極富意義的事。因為要實現一個遠大的目標,往往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善用團隊力量的人,匯聚眾人智慧,才是真真正正的智慧人。
無論如何,人最容易改變的就是自己。學習好的習慣是改變命運之門,走向成功的開始。每個人在成長中,大都會經歷從依賴到獨立,從獨立到互相依賴的過程。就像開頭說的那樣,刺激和回應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那么我們使用7個習慣磨成的利器努力地改進它,充分利用這段距離,我們才能成長和幸福。這也許是一段漫長的修煉之路,但人生中有積極的信念陪伴,總會擦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從而進階為行動上的巨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篇4)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绷晳T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于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辟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通過不斷地閱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積極向上,讓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愿景的原則,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了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獲。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00字(篇5)
本書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眾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群體的互信互;而第七個習慣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簡單說七個習慣為:
積極主動
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羞恥嗎?或許會,因為也許你要怪自己當時為什么沒有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而是在空等機遇垂青。當看完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時,有一種心得很簡單:不用等往前走了那么一大段路再來扼腕回首,現在就該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機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著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
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于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后付諸實現。
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了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說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積極主動添加成長動力,自我領導指明成長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長重點。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雙贏思維
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知彼解己
人們高呼"理解萬歲",是因為還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隱藏在背后。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統合綜效
我們要雙贏,我們開始相互理解,我們該開始協同合作。綜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們共同的目標,然后協同研究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時候,1+1就不僅僅是等于2。協同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博采眾長,變阻力為助力,最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著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后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為他們帶來公眾的成功。
不斷更新
企業先開發出一個信息化系統,然后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完善,最終滿足企業的信息化的需求。當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這一信息化系統再通過不斷的優化、完善來滿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環發展。人生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達成某種成功,畫好某個成長的圓,我們又得通過不斷的鍛煉、磨礪,再為某種成功努力。
七個習慣是關于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里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于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為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斗!所以,請,打開這扇“改變之門”吧!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