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00字
《把信送給加西亞》是一本發(fā)人深省的經(jīng)典之作,它表達了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人才價值觀,成功塑了一座不朽的精神雕像,永遠存放在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心中。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艾爾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00字【篇1】
當整個世界都在談論著“變化”、“創(chuàng)新”等時髦的概念時,重提“忠誠”、“敬業(yè)”、“服從”未免略顯陳舊。然而,這卻又無法回避。
成事先成人,成人誠為先。一個人無論成就多大的事業(yè),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誠。記得有位哲人對用人做了三種判斷:德才兼?zhèn)渲耍芍赜弥?有德無才之人,可用之;無才無德之人,絕不可用。可見,忠誠是衡量一個人品行好壞的重要標志,忠誠的人才是可靠的,才是可以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忠誠意味著敬業(yè),敬業(yè)意味著追求卓越、意味著奉獻。忠誠于祖國、忠誠于憲法、忠誠于領導、忠誠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一個集體要想取得發(fā)展,要有忠誠有能力的成員,而成員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需要集體所提供的平臺作為依托。當積極性和能力被埋沒、被誤解時,請不要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因為,最重要的事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同情和寬容是一種美德,誠實誠信更加可貴。以誠實對待領導,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經(jīng)驗,培養(yǎng)我們寬闊的胸襟,才能使我們的事業(yè)無往而不勝。
態(tài)度決定一切,對待工作除了忠誠,更離不開敬業(yè)。如果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就會對工作推諉塞責,劃地自封,以至于自己總是在一個水平上來回波動,不自我省思,而以種種借口來遮掩自己缺乏責任心。要成為一個能夠?qū)⑿潘徒o加西亞的人,靠的是一種執(zhí)著的精神和追求,是一種專注的態(tài)度,一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精神。人必須有種高昂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缺少了這種精神,就會整天萎靡不振、無所事事、毫無作為。因此,在工作中要堅守執(zhí)著,牢固樹立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樹立一絲不茍、積極主動的工作態(tài)度;樹立精益求精、誓爭一流的標準要求;樹立大膽工作、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敬業(yè)精神離不開服從,服從更需要一種敬業(yè)精神。服從的魅力無所不在。軍人對于命令需要服從,機關對于政策需要服從,學生對于老師需要服從,法律面前人人需要服從。執(zhí)行領導下達的命令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完成任務,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指導,需要的是一種敬業(yè)精神。對于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的完成任務,要有一種成功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的去做每一件事。停止抱怨,喜歡抱怨的人沒有立足之地的,喜歡抱怨說明缺乏一種信念,而這種信念正是成功的基礎。樹立正確的心態(tài),否則煩惱憂愁就是心靈的殺手。服從不但是軍人的天職,這些美德更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這些美德不僅僅適用于軍人,更適用于每一個成功的集體。
“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里,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這就是羅文,一個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這就是“忠誠”、“敬業(yè)”、“服從”的完美結合。省思自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是否也能象羅文那樣敬業(yè),那樣勤奮,努力完成本職工作,積累經(jīng)驗,為自己贏得一個又一個為加西亞送信的機會。雖然不能做到每一個人都是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然而卻需要這樣的精神來鼓舞和激勵,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服從領導工作安排,忠誠于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斷的完善自己,做一個新時代的“羅文”。
讓我們一起把信送給加西亞吧!
艾爾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00字【篇2】
艾爾伯特·哈伯德寫了一篇短文《致加西亞的信》,發(fā)表后,引起巨大反響,該書被翻譯成所有的文字,許多政府、軍隊和企業(yè)都將此書贈送給士兵和職員,作為培養(yǎng)士兵、職員敬業(yè)守則的必讀書。
我想艾爾伯特·哈伯德應該是一位領導者,他希望得到像羅文一樣的員工,所以他把羅文背景,羅文送信的過程省略了,將羅文“神話”了,導致我誤讀、誤解,剛看完,我不能不吐槽幾點:
1、羅文是誰啊,這么神通,大家都不知道加西亞在哪,他自己什么也沒問,就接任務了,并且完成了!超人啊,這是!
2、這就是老板、領導們希望的執(zhí)行力,少廢話,少提問,做事實,并做好。我給你發(fā)工資,解決你溫飽,讓你做點事,還這么多問題,你問的這些我都會,我自己去做就不用你了。
3、 就羅文這樣什么都問,只做事的就真的永遠不會被解雇?
當然,我是個求真的孩紙,我先百度了羅文的背景,羅文是西點軍校出身的中衛(wèi) ,做情報工作的,對古巴比較熟悉,所以總統(tǒng)選擇了他。
羅文自述:《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實際上羅文在見到總統(tǒng)之前,首先見到的是瓦格納上校,瓦格納已經(jīng)事先交代了羅文坐船到牙買加,羅文是什么都沒問,那是他們的西點軍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西點軍校要求的執(zhí)行力(執(zhí)行力則意味著除非命令本身有問題,否則必須執(zhí)行,沒有任何借口。在西點,士兵在回答命令的時候,只能有4種答案:“是,長官”;“不,長官”;“不知道,長官”;“沒有借口,長官)。實際上總統(tǒng)明確地對羅文說了加西亞進軍可能在古巴東部的一個地方。羅文找到加西亞,也不是憑他一個人,首先是上級組織安排好了路線,在整個送信的過程中,有很多人接應他的,團隊合作后才將他安全送往古巴東部,再通過情報工作的周密與準確,才最終完成了這個任務。
企業(yè)覺得企業(yè)養(yǎng)活了員工,員工覺得是自己養(yǎng)活了企業(yè),我不敢說到底是誰養(yǎng)活了誰,但肯定的是企業(yè)和員工是互惠互利的,相互依存,如同陰陽,互根互用,彼此都是互為根本,誰也離不開誰。領導們讓我看的簡縮版,我能明白是希望員工們都能成為羅文,具有羅文的西點精神,堅持做,并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完美的執(zhí)行力,沒有任何借口,沒有任何問題的去完成工作。
羅文是訓練有素的西點軍人,在西點軍校受到的教育就是完美執(zhí)行力,經(jīng)過長期的過程而培養(yǎng)出了這樣完美的執(zhí)行力。當時是美西戰(zhàn)爭,他的任務關系著戰(zhàn)局,關系美國的命運,接受這個任務是軍人的光榮使命。在中國抗戰(zhàn)時期的國民黨、共產(chǎn)黨的情報人員,哪怕犧牲生命也一樣在接受這類的工作,并完成。在危難之際,為國家為人民犧牲是多么光榮而圣神的事,就像《拯救大兵瑞恩》總統(tǒng)一聲令下,用8個人的生命換回瑞恩1人的生命,也是值得的。羅文的西點精神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員工,我想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我說這些不是說執(zhí)行力是空談,但如果領導們想當然的想要員工有執(zhí)行力那確實是空談。員工的執(zhí)行力,需要企業(yè)的培養(yǎng),沒有誰天生就有完美執(zhí)行力,羅文也是通過多年西點軍校的軍事訓練才有了這樣的執(zhí)行力,執(zhí)行力是后天能力,是有根基的、有底蘊的、有內(nèi)容的企業(yè)文化熏陶出來的,是多次“程序化”的工作后積累出來的經(jīng)驗。如果讓一個沒有工作經(jīng)驗的新員工,什么都不問的情況下就立馬表現(xiàn)出較強的執(zhí)行力,那應該只能是幻想。
對于羅文的事跡,我是感動的,他必定是有獨到的人格魅力,才能被自己的上級信任,被總統(tǒng)信任,授予艱巨的任務,在職責面前沒有推諉,在危險當下沒有畏懼,選擇了忠誠于國家。在他送信的過程中,有組織的安排,有同志們的幫助協(xié)調(diào),也有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積極的、堅持著、前進著。這確實也是我們當代人所缺乏的精神,很多時候的我們都過于計較自己的得失和所謂自尊,而對工作有所懈怠,有時甚至意氣用事。
老板們希望員工是羅文,就像員工們希望老板都是馬云一樣,做到“員工第一、客戶第二、企業(yè)第三”。就像一個男人想找個漂亮賢惠懂事能做情人又能做老婆還能做老媽的女人,女人想找一個帥氣有錢有責任心能做情人又能做老公還能做老爸的男人。每個人站在每個不同的位置上,多數(shù)情況都是先為自己考慮,這是很正常的。
我畢竟不是軍人,所以我承認我做不到面對領導,面對工作只有4種答案:“是,長官”;“不,長官”;“不知道,長官”;“沒有借口,長官”,在一些我不能理解的問題上,我可能還是會提出問題,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很多時候還需要有人指點,特別是團隊的力量。我工作不是光為我自己,也不光是為了醫(yī)院,也不光是為了病人,每個因素都是我工作和堅持工作的原因。作為醫(yī)生,我沒有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我不可能獨立的完成任務,去看好一個病人,我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我需要可愛的護士們,嚴謹?shù)尼t(yī)技工作者們,我們科的理療師們和醫(yī)生們,我們需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所以我不能成為艾爾伯特·哈伯德所寫的那個羅文。但我愿意停止抱怨,改進工作態(tài)度,增強信念,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懼艱難,努力成為那個真實的羅文。
艾爾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00字【篇3】
寒假期間,在校長的推薦下讀了《送給加西亞的信》一書,給我感觸頗深,當今社會,象羅文這樣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的人真是太少了!企業(yè)需要羅文,國家需要羅文,時代呼喚羅文!
故事中的羅文,是美國陸軍的一名年輕中尉,在美西戰(zhàn)爭期間,孤身一人,在沒有任何護衛(wèi)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歷經(jīng)艱難險阻,終于將總統(tǒng)的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著決定性力量的人,出色地完成了這次重要任務。毫無疑問,羅文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他杰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于他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這就是忠誠和主動性,就是一種忠于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yè),服從和榮譽的精神。正如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礎,另外的啟示就是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要總想做這件事會給自己什么好處,會得到多少花環(huán),榮譽。重視的是無條件地主動完成任務而不是其他。如果羅文總想著完成送信的任務后自己會成為英雄的話,可能就完不成任務了。
如今,大家都在談論改革,創(chuàng)新,但是社會上總有些人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懶散,消極,懷疑,抱怨,扯皮,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yè)精神,這都嚴重地制約著我們事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種對社會和事業(yè)的責任心,進取心和敬業(yè)心。
所以,不要埋怨任何人,不要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放棄平庸,端正態(tài)度,樹立敬業(yè),進取的精神,讓我們大眾書局全體人員結合本行業(yè)特點,向羅文學習,以羅文為榜樣,立刻行動起來,全心全意地完成屬于自己的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只有這樣,我們的圖書銷售行業(yè)的明天才會更優(yōu)秀,我們的行業(yè)才會更輝煌,我們的國家才會更繁榮。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還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就是同事之間要有一種信任感,欣賞感,上校出于對羅文的信任,把羅文推薦給了總統(tǒng),總統(tǒng)出于對上校和羅文的信任,把信托付給了羅文,彼此的信任產(chǎn)生一種動力,使羅文的前行才變的那么義無返顧。可現(xiàn)在生活中恰恰存在這類問題,有時候,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過多的質(zhì)疑了周圍的同事或者朋友。“這事他能不能辦成啊?”很多時候,你信任他的時候,可能你自己沒有特別在意,但是他會認為“他這么信任我,我應該努力去完成” 。所以,這種彼此的信任在一個互動的角色上來說非常重要,是工作順利開展的比較重要的因素,有了這樣的因素,才可能出現(xiàn)很多的羅文。如果你總是在尋找,總是不信任,無數(shù)的尋找,無數(shù)次的這樣錯過的話,我認為也不會出現(xiàn)羅文。所以,我們社會也必須做到不斷地發(fā)現(xiàn)羅文,并樹立其成為團隊乃至社會的楷模,才能使我們的明天更燦爛.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久過程。”
艾爾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00字【篇4】
一次校會上,苗校長向我們介紹了全球印刷史上銷量最高的出版物之一,它就是《致加西亞的信》。究竟這篇文章有什么重要價值,竟然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轟動?
《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是,一百多年來此文所推崇的關于敬業(yè)、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卻已經(jīng)在全球的許多地方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對這個送信的故事及其意義使我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書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美西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為了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必須跟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取得聯(lián)系,但只知道反抗軍首領在古巴森林的山里,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地址。所以無法把信傳達到他。但美國總統(tǒng)又必須盡快獲得他的合作,于是,有人向總統(tǒng)說:有一個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能找到。總統(tǒng)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一封致加西亞的信,羅文將它封在油紙袋里。吊在胸前,三星期后,將信交給了加西亞。
讀后深有感觸:
感觸一:敬業(yè)——文明道德的交融。“凡事之成,必在敬之。”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有人對總統(tǒng)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完成任務非羅文非屬,語氣如此堅定,我想,這也是對羅文此人“敬業(yè)”精神的首肯吧。敬業(yè),是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里,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敬業(yè),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成一行的代名詞;敬業(yè),是傳統(tǒng)職業(yè)道德和現(xiàn)代文明美德的融合。是啊,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大舞臺需要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用羅文的精神剖析自己、對照自己,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距離是問題,距離是壓力,距離更是動力。今后,我將在“敬業(yè)愛崗、愛崗敬業(yè)”方面付諸行動并見到成效。
感觸二:忠誠——做人成事的根本。羅文接到信后,并沒有問:“他在什么地方?”而是靜靜地把信拿去,立即無條件地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與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tài)度相比,羅文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的“忠誠”。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建筑師。忠誠,是成事之根,也是做人之本。平日,我用“真誠待人,真誠做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讀了《致加西亞的信》這篇文章后,我更堅定了“真誠到永遠”的信念。
感觸三:奮斗——鑄就輝煌的基石。有了理想的追求,有了敬業(yè)的精神,有了忠誠的品格,還更需要一種實干的行動。羅文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成功的背后,不難想象其中包含著多少艱辛曲折的故事。平凡的羅文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動人的故事又帶給人們什么啟示呢?平凡與不平凡只在一念之差: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肯干,不肯干;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是否有不斷進取的熱情;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是否發(fā)揮了自身潛在的能量。心懷真誠,認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平凡的點滴就能匯聚成不平凡的豐碑。
最深的感受是羅文并不知道加西亞在什麼地方,也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這一點是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著巨大的差別。一個簡單的故事將忠誠、奉獻及敬業(yè)的精神深刻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不需要去刻意修飾,這就象是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需要知道為什麼,行動就是完成任務最好的回答。從羅文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這種高貴的品質(zhì)(忠誠、敬業(yè)),是我們平高人最需要的。尤其是在我們的條件要比羅文好的多,不需要我們深入敵后,生命無憂,也不要獻出我們的生命。我們只需要默默無聞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每時每刻將個人的利益,個人得失,甚至稍微有點不公平就怨天尤人,這樣是不會成為平洲高中的優(yōu)秀教工的,更不會得到榮譽。相反,如果你敬業(yè),具本主動性,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榮譽和利益就會不期而至。通過閱讀后更加使我懂得什麼是敬業(yè),如何去敬業(yè),能夠更加積極地去對待自己的事業(yè),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
艾爾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1000字【篇5】
在人生的書柜中,仍可以找到這樣一本被奉為經(jīng)典的書籍——《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揭示了人性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加西亞精神(又叫做加西亞精神)。
故事的背景設置在美西戰(zhàn)爭中,美國總統(tǒng)通過一個叫羅文的人與反抗軍司令加西亞將軍取得聯(lián)系——在根本不知道方位的情況下。故事中最受作者親睞與出彩的地方,便是羅文接受任務后并未問:“他在那里?”
“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教誨,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yè)精神。對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的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是作者給我們的忠告與啟示。
這本書并非僅僅適用于管理,實際上其中的核心理念貫穿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充分的體現(xiàn)了書籍的生活的影響。一個人可以從書籍中獲得難以想象的財富,隨著持之以恒的發(fā)展,這份財富也會積淀。當書籍完全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人生也會因此大放光彩。堅持不懈,也正是《致加西亞的信》中一個很樸素卻很實用的理念。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浮躁漸漸在人性中占據(jù)上風,這個時候正是需要加西亞精神。
態(tài)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在不同的文章里甚至是老師的講課里都會出現(xiàn)。那么什么樣的態(tài)度是加西亞精神所提倡的呢?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古的責任傳承在現(xiàn)代依然有用。唯有有責任心的人才能有所承擔。一個人如果不能對自己負責,整日懶散又怎么能讓他對社會有所貢獻呢?這樣的人不配而且也不能把信送給加西亞。所以說負責對于一個人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培養(yǎng)責任感,從內(nèi)心深處萌發(fā)出的對社會生活的責任感則是加西亞精神想要告訴我們的。
做你該做的事情,做你可以做的事情,做你必須做的事情。這是非常簡單而又實用的勸告。一個思想不健全的人不值得同情。如果一個人不能完成其分內(nèi)的工作,又怎么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呢?想起來杜魯門總統(tǒng)的一句名言:責任到此不能再推。生活中也有許多需要我們?nèi)ネ瓿傻氖虑椋热鐚W業(yè)、勞動和交流等,如果不能付諸于行動則不能使我們的生活有著本質(zhì)的改善。《致加西亞的信》從某個意義上引導著我們向健康和諧的生活前進。
雖然這本書很短,僅僅是一個小冊子,但在它出版后便風靡全世界——那還是在上個世紀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然而真正需要它的人卻遠遠不止購買者,每一代人都需要加西亞精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而現(xiàn)在我遇到了它,可以說是我的榮幸。
誰可以把信送給加西亞?誰又能把信送給加西亞?誰有這個勇氣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完成社會與生活給他的囑托,這樣的人才是時代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