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1000字
《親愛的漢修先生》,作者是貝芙莉。克萊瑞,這本書在1984年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1000字(篇1)
《親愛的漢修先生》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鮑雷伊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
鮑雷伊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狗兒快樂秘訣》,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來往,鮑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爸爸媽媽離異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榮譽入圍獎,同時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單純的孩子。通過書信的方式,他與漢修先生傾訴自己的煩惱,以及憂傷與孤獨,并在署名中寫了“討厭你的”、“還在生氣的”、“學生”、“最忠實的粉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十分豪放,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后面的閱讀中,漢修先生也給了鮑雷伊一些寫作、閱讀的建議:多聽多讀多看多觀察。這一系列的建議給了鮑雷伊很大的幫助,因此,他寫了一篇優秀的文章:《卡車上的一天》。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敏感的孩子。親人離開的痛苦會讓一個孩子頃刻間長大,這成長的代價是痛苦,因這悲傷太過綿長……在圣誕節的時候,等爸爸一星期電話卻沒等到的鮑雷伊,主動給爸爸打電話,卻聽到了另一個男孩的聲音,他倏然掛斷了電話,因為他害怕,他害怕他的爸爸不再愛他和他的媽媽。他一直都渴望爸爸媽媽能重新和好,回歸以前的生活,但現實殘忍地告訴他:不能。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何為成長?何為長大?成長,就是踏著荊棘一路高歌,哪怕是鮮血淋漓,也要走到底。面對父母的離異,他勇敢地接受,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挫折,“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有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的這句話也一定在鮑雷伊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成為他堅強的后盾。
漫漫人生路上,有的人,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在鮑雷伊的成長道路上,漢修先生、法蘭德林先生、校長、圖書管理員、爸爸、媽媽等給予了他一些幫助,為他的夢想開啟了希望的窗戶。
成長,一個殘酷的話題,有一個人在成長,就有一個人在老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啊,新一輩的人出生,他們擁有的時間很多,但年老的這一代獻花卻正在枯萎。
鮑雷伊通過歲月的洗禮,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了父母不能共同相處的原因,接受了漢修先生的建議,堅定了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我們也因該同鮑雷伊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堅強面對,勇敢克服,理解他人的離開。
用一刀一刀的凌遲著,剜去血肉的疼痛來褪去幼稚的心性,剝去天真幻想,強迫著自己蛻變。用這疼痛給自己的心鑄一道高墻,只為能再也無所畏懼,堅不可摧。這樣,待再有離別之時,亦不會再遭受痛楚煎熬……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1000字(篇2)
聽說這本書對于孩子在寫作方面會有很大的啟迪,封面上的的宣傳口號也有這樣一句話:一本親愛的漢修先生,抵過所有作文書。帶著這樣的期待讀后,慢慢品味,漸漸進入小說描繪的場景中的從讀第一二章時是質疑,到掩卷時為之嘆服,這才明白它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是實至名歸的。
一、巧妙的構思,細膩的描寫
本以為主人公是一個叫漢修先生的男子,讀了才知道這是一個叫做雷伊的男孩子的成長的故事。關于漢修先生的正面描寫并不多,只能從他的信以及那位女作家的口中了解到這是一個智慧的作家:他用巧妙的方式帶動了雷伊,激發了雷伊的表達欲望,再現了雷伊從討厭寫作到愛上寫作的過程;他是一個幽默的作家,從他的回信中可見一斑,雷伊也受到了他的影響,他的文筆也有了幽默的因子。
他是一點懂孩子的作家,所以雷伊愿意向他傾訴。小說把雷伊的信與雷伊的日記按照章節交叉排列,從第一章還有錯別字的短短的書信,到后面有精彩的場景描寫,情景交融的表達,我們看到了雷伊的進步。
在小說中的確有給大家習作的建議,都是通過雷伊的回信和日記呈現出來的,包括多看書、多觀察、多聽、多看、多寫。在雷伊不知道怎樣寫日記時,漢修先生建議雷伊假想一個人物,以寫信的方式來傾述,于是有了"親愛的‘假’漢修先生"這樣的書信體的日記。
書的結尾,雷伊的爸爸回來了,還帶回了小狗土匪,可最終媽媽沒有答應復合,這種構思還原了生活的真實,這時的雷伊已經走出了自我的煩惱,相信自己已經能應對一切了,如果改為大團圓的結尾個人覺得反倒不太好。
二、薄薄的一本書,濃濃的一份情。
讓我更感動的不是雷伊習作水平的提高,而是他心靈的成長。作為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轉學后的雷伊是孤獨寂寞的,他渴望父親的愛,曾那么埋怨父親,特別是從電話中聽到了一個男孩子的聲音后,但他最終也釋然了,從爸爸的角度去思考,諒解了爸爸。在書的結尾,雷伊的爸爸找到了小狗土匪,雷伊卻決定讓土匪跟爸爸在一起,去陪伴爸爸翻越雪山;他想方設法制作了報警裝置想抓住偷他午餐的小偷,最終在法蘭德林先生的影響下,決定不再追究此時,也許,小偷有什么難言之隱呢?
雷伊沒有因為打擊而一蹶不振,是因為他的身邊有愛他的、帶給他正面影響的人:
雷伊的媽媽離異后自己帶著孩子,談及離婚的原因,她說是因為雷伊的爸爸太熱愛他的卡車,在雷伊出生前她也是如此,但是后來因為有了雷伊,媽媽長大了,而爸爸還沒有長大。她沒有埋怨,更沒有數落前夫的不是,讓自己變成一個怨婦。她讓雷伊明白彼時他們是有愛的,現在的分開是有原因的,雖然他們的生活是辛苦的。
校工法蘭德林先生寬容、樂觀、善解人意,他樂呵呵地清掃孩子的嘔吐物,和雷伊交流,時刻關注他、提醒他,是雷伊在學校最喜歡人。
那位共進午餐的女作家貝喬稱呼雷伊為"小作家",盡管雷伊說自己只得到了榮譽入圍獎,貝喬卻說:"那有什么差別?每個評審的意見都不同。我就很喜歡你那篇文章,因為它的作者很誠實地寫出自己熟悉的事物,而且表現出很質樸的感情。你讓我覺得身臨其境,感覺自己好像開著卡車在陡坡上載著好幾噸葡萄。"這樣的稱呼,這樣的話語,這樣的肯定,給了雷伊無限的鼓勵。
圖書館理員知曉雷伊希望漢修先生的作品,于是在第一時間把漢修先生的新作品借給雷伊,讓雷伊體會到別人對他的在意……
小說中呈現出的愛與痛的掙扎,不正是生活的真實嗎?我注意到,雷伊在校園內的孤獨,注意到他沒有提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老師。其實雷伊就是我們身邊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子,愿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給予每一個孩子,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能給予他們陽光、雨露,愿他們像雷伊一樣完成自我成長!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1000字(篇3)
與其說漢修先生是一位作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他對雷伊寫作多的知道似乎再告訴語文老師們該如何指導學生寫作。
他給雷伊出的十個問題,都是與他生活緊密相關的;1、你是誰?2、你長什么樣子 3、你的家庭什么樣子? 4、你住在哪里 5、你有寵物么?6、你喜歡上學么?7、誰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 9你有什么煩惱?10、你有什么愿望? 這使我想到我們平時讓學生寫東西。總是忽略他們的表達愛的需要,我們出的命題是許多學生并不愿說或無話可說的,總是為了作文忽視作文的根本意義不是么?
這十個問題多巧妙啊,介紹自己,介紹家庭,介紹朋友包括寵物,介紹煩惱而非比快樂事實上的事比快樂的事更容易留在記憶力,更容易表達。這十個問題,每個都可以讓雷伊很自然,順暢地表達,這是使他覺得“寫信并不討厭”的根本原因。試圖如果漢修先生給雷伊介紹一大推的寫作技巧,然后鄭重其事地列出諸如“有趣的事”“難忘的事”等作文題目,結果又會如何?哈哈,不言而喻!
還有雷伊第一次寫日記遇到困難時,漢修先生建議他假裝自己是在給某個人寫信。看起來收效不錯。我想許多孩子在初寫日記時不知該寫什么好,大腦一片空白。因此,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們自由、紫檀、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話可寫。雷伊媽 媽的形象時最令感動的。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而一個貧困的單親母親就更難,作為這樣的母親還能句多正確地引導教育孩子,讓他客觀地理解和看對人生的挫折,更是難能可貴,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得不管事情看起來有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 媽對人生堅強的態度對小雷伊長色很難過了影響,這一點我們在他對用因作品沒有得獎而從放棄寫作的同學的態度中可以看出;“我覺得有這這種想法很愚蠢。我聽說真正的。作家寫出來的東西。有時候也會被退稿。我想人沒有一帆風順的” 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雷伊的成長而由衷地高興。
在雷伊的家里媽 媽給了他充足的愛和尊重。媽 媽以平等的身份與雷伊真誠的交流,使他逐漸懂得愛、理解和寬容。
除了漢修先生的媽 媽以外,文中還有一些人物對雷伊的成長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孩子成長的關愛與鼓勵,也不時令我感動欽佩...... 像時刻關注他提醒他的法蘭德林先生,把漢修先生的新作第一個給雷伊看的圖書管理員、理解學生的睿智的校長、負責任的爸爸、欣賞和鼓勵雷伊的女作家,正是他們使雷伊小小的心靈逐步成熟,自信,鼓勵起無限的希望和夢想。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1000字(篇4)
《親愛的漢修先生》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鮑雷伊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
鮑雷伊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狗兒快樂秘訣》,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來往,鮑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爸爸媽媽離異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榮譽入圍獎,同時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單純的孩子。通過書信的方式,他與漢修先生傾訴自己的煩惱,以及憂傷與孤獨,并在署名中寫了“討厭你的”、“還在生氣的”、“學生”、“最忠實的粉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十分豪放,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后面的閱讀中,漢修先生也給了鮑雷伊一些寫作、閱讀的建議:多聽多讀多看多觀察。這一系列的建議給了鮑雷伊很大的幫助,因此,他寫了一篇優秀的文章:《卡車上的一天》。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敏感的孩子。親人離開的痛苦會讓一個孩子頃刻間長大,這成長的代價是痛苦,因這悲傷太過綿長……在圣誕節的時候,等爸爸一星期電話卻沒等到的鮑雷伊,主動給爸爸打電話,卻聽到了另一個男孩的聲音,他倏然掛斷了電話,因為他害怕,他害怕他的爸爸不再愛他和他的媽媽。他一直都渴望爸爸媽媽能重新和好,回歸以前的生活,但現實殘忍地告訴他:不能。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何為成長?何為長大?成長,就是踏著荊棘一路高歌,哪怕是鮮血淋漓,也要走到底。面對父母的離異,他勇敢地接受,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挫折,“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有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的這句話也一定在鮑雷伊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成為他堅強的后盾。
漫漫人生路上,有的人,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在鮑雷伊的成長道路上,漢修先生、法蘭德林先生、校長、圖書管理員、爸爸、媽媽等給予了他一些幫助,為他的夢想開啟了希望的窗戶。
成長,一個殘酷的話題,有一個人在成長,就有一個人在老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啊,新一輩的人出生,他們擁有的時間很多,但年老的這一代獻花卻正在枯萎。
鮑雷伊通過歲月的洗禮,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了父母不能共同相處的原因,接受了漢修先生的建議,堅定了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我們也因該同鮑雷伊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堅強面對,勇敢克服,理解他人的離開。
用一刀一刀的凌遲著,剜去血肉的疼痛來褪去幼稚的心性,剝去天真幻想,強迫著自己蛻變。用這疼痛給自己的心鑄一道高墻,只為能再也無所畏懼,堅不可摧。這樣,待再有離別之時,亦不會再遭受痛楚煎熬……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1000字(篇5)
這本書讓我懂得……
——讀《親愛的漢修先生》有感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親愛的漢修先生》。是美國的貝芙莉·克萊瑞寫的。這本書曾榮獲1984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
故事的主人公雷伊是一個六年級學生,他在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書《狗兒快樂秘訣》,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與他聯系。在信中,雷伊說出了父母離婚的實情,轉學后的不適應和他內心的孤獨。雷伊希望擁有父愛,希望被別人注意,希望能有朋友。通過和漢修先生書信往來,雷伊學會了應該怎樣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離婚的原因。剛開始他并不喜歡寫作,后來覺得寫信并不討厭,再后來他喜歡上了寫作,每天堅持寫日記,練就了一手好文筆——他的作文《卡車上的一天》獲得了小作家征文比賽的榮譽入圍獎。還與名作家安琪拉·貝喬一起共進午餐,貝喬女士還夸獎雷伊的作文寫的好,她很喜歡。這也更加堅定了雷伊想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通過與名作家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從不喜歡寫作變得愛上寫作。學會了寬容別人,變得樂觀、開朗。不再像以前那樣內向,學會了與人交往。
讀完這本書,讓我回味無窮,它不僅讓我懂得寬以待人的做人道理、面對困難不退縮的處事態度,還告訴我應該多讀一些課外書,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還要學習書中的鮑雷伊,每天堅持寫日記,把每天發生的哪些有趣的、開心的事情全部記錄下來。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寫作水平還能讓自己變成熟樂觀、積極向上。
《親愛的漢修先生》我喜歡這本書,希望將來我也像鮑雷伊一樣寫信給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