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婦人有感1000字
《小婦人》是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的作品,也是她最著名與最成功的作品,描述南北戰爭期間一個家庭的生活與4位女兒的愛情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讀小婦人有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小婦人有感1000字篇1
家里有四姐妹:追求高貴時尚卻又溫柔善良的大姐梅格,騷動不安卻又對家人關愛有加的二姐喬,弱小多病卻能勇敢面對死亡的三姐貝思,以及優雅自私卻頗得人愛的小妹艾美。四姐妹雖然長相不同、性格各異,卻都深愛著彼此、關心著彼此,也深愛著她們的家人和朋友。
她們美麗善良。圣誕節的時候,她們沒有想著自己收獲禮物,而是想著用自己的零花錢給辛苦勞作的母親準備禮物;在母親的建議下,她們還將自己的圣誕節早餐送給窮苦可憐的一家德國人;在以后的生活里,她們更是多次對這家人伸出了友好的援助之手。
她們勇敢堅強。在馬奇太太離開家去照顧軍旅中生病的丈夫時,四個女兒勇敢地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照顧彼此,做父母堅強后盾的重任;三姐貝思在得知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之后坦然勇敢的面對死亡的人生態度更是讓人動容。
她們勤勞努力。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梅格外出做家庭教師,喬去馬奇叔婆家做家政服務,貝思因為身體不好留在家里幫忙做飯和做家務,艾美因為年齡偏小不能工作卻努力學習。二姐喬除了工作之外,還抽空寫小說賺稿費,補貼家用。
她們休休有容。彼此之間或是與其他人之間產生矛盾或者隔閡之后,她們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考慮,替別人著想。她們將家里的女仆漢娜視作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從不以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指使漢娜做任何事情。
她們熱愛生活。她們努力工作、關心家人、喜歡與朋友相處,她們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在每個節日為彼此準備禮物。二姐喬發現鄰居家男孩勞瑞形影孤單后,親自拜訪勞瑞并邀請他和姐妹們一起玩耍,姐妹更是熱情友好地將勞瑞視為自己的好朋友。
馬奇家集真善美于一體的四姐妹人見人愛,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弦。這一切都離不開她們的母親馬奇太太那絕妙無比的教育方式的。她們的母親是慈祥的馬奇太太,父親馬奇先生為了報銷祖國,選擇隨軍當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馬奇太太毫無疑問是一位極為稱職的老師。她慷慨無私,樂于助人,不輕易動怒,感恩生活。在孩子們眼里,她不僅是一個好媽媽,還是她們的知心大姐姐。孩子們喜歡向馬奇太太吐露心事和煩惱,而馬奇太太也不負重托,總能給予她們很好的意見和幫助。
馬奇太太在丈夫隨軍參戰之后,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承擔家庭責任,獨自照顧四個女兒,辛勤勞作而從無怨言。雖然她們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馬奇太太還帶領女兒們去資助更為困難的人們。正是她的大愛無私的行為感染著孩子們,幫助她們成長為更加善良的人兒。
與一般的母親一樣,馬奇太太也對女兒們寄予厚望,“我希望我的女兒們美麗善良,多才多藝:受人愛慕,受人敬重;青春幸福,姻緣美滿……過一種愉快而有意義的生活……金錢是必要而且寶貴的東西……但我絕不希望你們把它看作是首要的東西或唯一的奮斗目標。我寧愿你們成為擁有愛情、幸福美滿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愿你們做沒有自尊、永無安寧的皇后。”
馬奇太太的這種觀念與現今社會崇尚的拜金主義成為明顯的對比,但這正是《小婦人》的魅力之處,把作品提升到探討成長、探討人生的層面,同時為即將成為母親或已經為人之母的女性樹立典范。
無疑,馬奇太太的“計劃”是成功的。女兒們都如母親所愿,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和幸福。三姐貝思雖然因為健康原因,早年夭折,但是她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在家人的深愛與祝福中幸福度過的。
《小婦人》的書已經讀完。合上書本,放在枕邊,我的腦海里全是馬奇一家幸福開心、其樂融融的畫面。在我的身邊,十歲的大女兒和17個月的小女兒睡眠正酣。我俯身在她們稚嫩的臉頰上親了一口:“親愛的寶貝,媽媽不苛求你一定要功成名就或是出人頭地,只希望你健康平安成長,將來能像馬奇姐妹們一樣獲得幸福、快樂、簡單、知足的人生,愛你!”
讀小婦人有感1000字篇2
《小婦人》寫的是梅格、喬、貝思、艾米四個姐妹度過的平凡而又快樂的日子,她們與媽媽相依為命,爸爸在遠方,只有節假日才能回來看她們。在這段日子里,四個姐妹結交了許多新朋友:勞里、布魯克……姐妹們成熟了,她們經歷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
最近幾天,我一口氣讀完了美國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寫的《小婦人》,它雖然是一本書,但我卻在里面明白了許多道理。
《小婦人》寫的是梅格、喬、貝思、艾米四個姐妹度過的平凡而又快樂的日子,她們與媽媽相依為命,爸爸在遠方,只有節假日才能回來看她們。在這段日子里,四個姐妹結交了許多新朋友:勞里、布魯克……姐妹們成熟了,她們經歷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
這四個姐妹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她們在這段日子中,改掉了許多缺點,她們互相愛護,互相謙讓,雖然有時也控制不住自己,會鬧些小別扭,但很快就和解了。甚至有一次,貝思患上了猩紅熱,差點被奪去生命,媽媽又去了遠方。是兩個姐姐細心地照顧她。貝思患病時,梅格和喬寢食難安,擔心著妹妹,連最小的艾米也十分焦急。骨肉親情真是太偉大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學習這四個姐妹。有一次,我看見一對年紀很小的兄妹在搶一根跳繩,爭著要玩,誰也不服誰。一個在那端,一個在這端,一人拉住一頭,搶得面紅耳赤。對于這種現象,需要的不正是這種骨肉之間互相愛護的精神嗎?
讀了《小婦人》,我學到了很多道理。總有一天,我也會像這四個姐妹一樣,成為一個懂事的“小婦人”。
讀小婦人有感1000字篇3
閱讀,總是能夠帶給人感悟,思索,享受閱讀,使你的人生多了一份平靜,合上手中的《小婦人》,心中感慨萬千,回顧起這本書敘述的故事,竟是如此引人入勝。
書中主要敘述馬奇太太一家的簡樸生活,美國的南北戰爭在書中僅是一個淡淡的背景。馬奇太太的丈夫馬奇先生參加了戰爭,為祖國的和平戰斗。他們有四個女兒,大女兒梅格十六歲,風姿卓越,一頭褐色的頭發,皙白的皮膚,性格溫婉。十五歲的喬,黝黑的皮膚,高挑的身材,穿著寬大的衣服,男孩子般的性格,天性樂觀調皮,希望能夠成為一名作家,灰色的眼睛能洞察一切;十三歲的貝絲,緬甸又善良,志向與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總是默默地為家人付出著,別無他求;而小艾米,極有繪畫天賦,是一家人的寶貝,天性樂觀的她去想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淑女。這四個姐妹在一起快樂地生活,互相愛戴。她們的鄰居是個十五歲的男孩——勞里,愛開玩笑,性格開朗,雖然只有十五歲,看起來卻有十七歲高大的身材。他們在一起玩耍,圣誕節時在一起表演喬的話劇;夏日一起去河邊:勞倫斯的營地“野餐”;創立于“匹克威克俱樂部”與他們所屬的郵局,盡顯童趣的美好,在他們那個小鎮里,盡情的歡樂。
書中處處洋溢著愛,圣誕節早上,他們得知貧窮的赫梅爾一家人餓了幾天,便將自己早餐全部都送過去,自己餓著。然而這事被她們的鄰居,勞倫斯先生知道后,卻為她們送來了極其豐盛的晚餐,這就是善良的饋贈吧。
孩子們的爸爸雖已過了參軍年齡,卻依舊當做隨牧師上前線。雖說是自愿的,但馬奇太太心里也十分擔憂。但有一次,馬奇太太與一位老人聊天時,得知那位老人原有四個孩子,兩個已經戰死,一個被俘,另一個生病躺在華盛頓醫院,老人為國家,幾乎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馬奇太太對這位老先生肅然起敬。她的丈夫上前線,她覺得犧牲了許多,而老人犧牲了四個兒子,卻無半句怨言,馬奇太太終于放寬了心態。書中最善良,最溫柔的貝絲為了幫助赫梅爾一家照顧小孩,被感染上猩紅熱而不幸夭折。勞里愛著喬,喬也愛著勞里。但喬誤認為生病的貝絲也愛勞里,在親情與友情中,她選擇了親情,她拒絕了勞里的求婚,事后知道真相之后,她又搓和勞里與艾米,而把所有的痛苦都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
《小婦人》像我們詮釋著童年的美好,愛與犧牲的精神,每個人讀了后都會有不同的感悟。書中主人公們樂觀的心態,勇于付出的精神,正是我從她們的故事中領悟到的,書中處處洋溢著生活中的“真”“善”“美”“苦樂”與“得失”,教我們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享受生活。
讀小婦人有感1000字篇4
當我把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這本書全部讀完時,掩卷沉思,心中竟微微有些傷感。喬和勞里最后將愛情轉化為友情,所有人似乎都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我卻更想看到喬和勞里人生相愛的那一幕。
《小婦人》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展現了世界上有美好的事物,諸如親情、友情、助人為樂、不愛錢財等等。四個姐妹樂觀地和她們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在她們的世界里沒有雜質,作者努力地向我們詮釋了“純真”二字。可它的第二部則向人們展示了世界上悲傷的一面。傷逝、離別、悔恨、嫉妒、世俗等等。沒有童話般的泡沫,沒有一絲絲的溫情,作者在書中營造出了一種苦丁茶般的先苦后甜的滋味。我對小說的結局并沒有太多的期待,但是有一個人物的結局卻讓我耿耿于懷,那就是小說主人公喬的結局。
我欣賞喬的勇敢。有時候,我甚至希望自己家能夠像喬·馬奇那樣有膽量、有才華。我希望她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結局,而不是嫁給巴爾先生,當然有這樣的結局喬也很幸福。《小婦人》從喬和勞里相遇的那一刻,便一直在很細膩地描繪二人的心理感受,見到對方的內心感受,怎么看都是感覺二人在最后會有一個愛情美滿的結局。但他們二人的感情歷程卻在第二部發生了轉折。喬坦誠自己并不愛勞里,只是將他當作朋友。勞里撕心裂肺吼叫的那一幕,令我驚呆了。我合上了書,將書輕輕放下。雖然我有些不敢相信,但是這個結局在書中也做了很多鋪墊。《小婦人》一書在前面已經就喬如何不愿出嫁、不愿談論愛情進行了很多描寫。隨后勞里負氣出國,遇到了正在國外的喬的妹妹艾美,并認為她是唯一一位能夠替代喬的人。直到現在,我還在埋怨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希望喬和勞里能夠走到一起,然后像勞里希望的那樣周游世界。但當我回頭看路易莎的作者簡介時,我了解到,四姐妹的原型,就是作者的姐妹們,而勞里,則是路易莎隨一位婦人去歐洲時遇上的一位藝術家,她雖然心生愛慕,但卻沒有結果。而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則留在了家中,承擔起了由父母和姐妹們所組成的家庭的責任,做了永遠的老處女。我終于明白為什么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小婦人》倒數第二章花了整整一頁來講述“一定要尊重這些老處女們”的原因了。作者能夠給以自己為原型所創造的人物喬安排一個巴爾先生作為丈夫,安排一個勞里作為朋友,對作者而言,在內心已經是極大的安慰了。
于是,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最后,讓勞里作為朋友,讓他以一種更為長久的方式陪伴著喬,留在喬的身邊。因為喬和勞里兩人的性格太像,都很倔強,都很愛自由,所以其實他們二人在生活中也許并不好相處。也許,對于喬而言,她在愛情和友情之間所作出的選擇,應該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吧。
讀小婦人有感范文1000字
讀小婦人有感1000字篇5
初三那年純白的折紙時代在記憶中漸行漸遠,歲月打磨過滄桑的痕跡。看不見蒲公英燦爛的笑容,相信不到當年的紙飛機插入云霄,青春在記憶中老去。
或許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喬。那個集一生索愛于世間,家人,創作的女子。她無疑是堅強的,你看得到她倔強的側臉。你能想象出她將一頭青絲剪去而拯救父親的決絕。她包容,她坦蕩。當她感恩于家人,感恩于生活時,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成熟。這樣一個真性情的她,或許正是一種人生的折射,而我,正是應該感謝這樣一種折射在感動著我。
生活總是在負累沉重。這樣看來,仿佛15歲以前的我是處于正極,而15歲以后的世界就黑白顛倒。有些事情,是我從前永遠也無法做到或是想象的。比如成績永遠令人失望,并且以一種驚人的姿態做著自由落體。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潛力無窮。比如總是引以為傲的優勢成為一種難以言喻的劣勢成為心中永遠的痛,無論怎樣追趕,總是與常人相差甚遠。這是一種怎樣的預示?抑或是我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彷徨了。
然而喬也如此,當她漸漸成為一個老姑娘時,當她的理想無法實現時,當她下半生的命運將在貧窮和擁擠中度過時,她并沒有彷徨。她依舊滿足于她所擁有的世界。她可以有一所學校,她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她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生活部在于富有和名譽。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掌聲贊美。生活的意義在于找到所愛和讓自己快樂,這便是對人生的最大感恩。
而我。一如既往的喜愛文字。就像喬熱愛她的作品一樣,即使它們有些一文不值。而我卻新手它們的樸實真誠。獨特的美令人驚訝與陶醉。文字是一種對內心的交流,感謝有這樣的字符來洗刷內心的痛苦。
現實總是有些殘酷。以為認識總是越往后越艱難。當我看不到家門口的梧桐樹而嗅到物欲的浮華氣味時,當內心深處純真的記憶被越埋越深直至模糊不清時,是應該淚流滿面,還是舔舐傷口?
或許喬知道,或許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