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講述了雷夫老師一直在洛杉磯市霍伯特小學擔任五年級的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有點新奇的名字,但是教室是老師們最熟悉的,56教室的奇跡,為什么是56?奇跡什么呢?我充滿了好奇心。
我翻開書,細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心不時地被感動,充滿共鳴:雷夫的教育過程和教育信念是那么的熟悉和新奇;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如此獨特和持久。
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位老師“做一個好老師”都是非常有益的借鑒。他獨特的教育和班級管理方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做錯了什么,我們需要改進什么,教我們的在教育實踐生活中做得更好。
“第56教室”是孩子們的避風港。第一章講述的故事“給我一些真相”,也是我在教育生活中遇到的。
我記得那是我第一年當班主任,我們班一個男孩也喜歡艾里克斯,連續三天“忘記”帶作業,最后,我忍無可忍,在全班同學面前對他大吼大叫,把他的包里的東西都倒在地上,讓他找到作業。
其實我明白他忘記做作業了,我不是因為他沒有完成作業而生氣,而是因為他一次又一次地騙我,讓我很生氣。讀了艾里克斯的故事后,我覺得我比艾利克斯的老師更幸運,孩子的父母沒有找到學校和我算賬。
事實上,在這一刻,我似乎犯了和老師一樣的錯誤,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傷害了孩子。如果我像雷夫那樣對待麗莎,結果會完全不同。也許那個男孩會不好意思承認他對我撒了謊,也許他會晚一點完成作業。
隨著教學年齡的增長,我沒有那么沖動,學會用認真的態度和耐心來處理問題,處理事情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建立和學生的信任,溫柔,善良,誠實,公平合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一件事,試圖建立一個像家一樣的天堂。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從而激勵學生,帶領其他學生來競爭,而不是到處為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可愛的老師。
通過閱讀《第56教室的奇跡》,我也認識到,無論是教學生還是教孩子,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不要把恐懼作為教育的捷徑。
56教室的獨特之處不在于它擁有什么,而在于它缺少什么:恐懼。雷夫用信任取代了恐懼,成為一個孩子可以依靠的人,強調紀律和公平,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正如他所說::“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書,仍然閱讀;收獲了,但很多很多。徘徊在雷夫發“第56號教室”,我也像雷夫的學生一樣,深深地迷戀著理想中的“教育國度”。
衷心祝愿所有的老師都能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快樂地學習、茁壯成長!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吸引著我,讓我走進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
在一所全美學生最多、教師最少、裝備最差、秩序最亂且位于洛杉磯貧民區的學校,雷夫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感悟并積蓄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他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并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在書中,他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老師的責任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56號教室的奇跡》教育我們要學會傾聽:“給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工作中要不斷積蓄經驗和超強的洞察力和敏銳度;教育我們要學會承擔責任,家長和社會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里,我們就要視學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愛來教育我們的學生,不會再因為無知的沖動影響與學生溝通和引導的機會,經常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去想問題,用寬容和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這樣,我們也會迎來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為學生營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風港的同時學生的心里也肯定會有老師的一塊地兒。為了更好的教書育人,每位教者時刻要身正為范,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每位學生想要什么?是一時的分數還是一生的人格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同的國度對教育的解讀也不盡相同。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教者要堅信“沒有害怕的教育”,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對行為偏差或成績落后的學生,教者要不離不棄,多一份耐心和關心,在師生間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愛的橋梁,用寬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讓學生有所收獲:知識、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學生進步了就應該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贊許聲中快樂的成長;不要小看比我們年齡小的孩子,要提供一個可以施展孩子才華的舞臺,讓每個孩子帶著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無論何時,我們要謹記: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有學生教者的舞臺才會精彩,在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鏡子,盡管教育工作中沒有同樣的舞臺卻有著同樣的目標:讓孩子自食其力,成為社會的頂梁柱。每位教者都應為這個神圣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鉆研和摸索。當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學生的陪伴,“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收獲果實”是我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標。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第56號教室的奇跡》在教師們中間影響很大,前不久學校給每人發了一本,要求人人必看,說實在的,對這種強制性的任務我是沒有太大興趣的,假期里只好任務性的拿出書來翻看一番,這一翻不大緊,卻奇跡般地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喜歡上了雷夫這一名被傳頌的神奇人物。細細品讀了一部分,就能感受到他的愛心、信心、能力和智慧,他的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教育楷模!下面僅就讀的片段和感受與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勉!
第56號教室位于洛杉磯中心,這里的孩子大多來自貧困的移民家庭,但是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卻在全國測試中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后紛紛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跡的締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養。他把貧民窟的教室變成了快樂學習的天堂,在那里,“人的品格得到培養,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謙遜得以發揚,而且大家無條件地互相支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我想學生的出色是因為教師的出色。從雷夫老師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閃光之處?反觀自己,我應該為成為一個怎樣的教師而奮斗?
一、用信仰堅持教育的熱情
就像雷夫老師自己所說,他不是超人,與一般老師一樣,他會失敗,會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過。但是“教室的火”點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說“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發著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么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是的,從那時起,雷夫老師找到了真正可以永遠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業,并且他正是義無反顧地這么做了。
雷夫老師是有理想的。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為人之道,鼓勵孩子追尋豐富的精神世界……豐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樸素的教育真諦——為了學生的發展。于是教師對每位學生都抱有信念,不拋棄、不放棄;學生的學習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雷夫老師是有激情的。他已經用了25年時間并且還要繼續堅守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在孩子們身上,用特立獨行的個性、截然不同的觀念、別出心裁的創意,給他們帶去寶貴的東西。如果沒有最單純的教育熱忱,我想沒有人會如此執著、安分和踏實。而雷夫的這些都沒有因時間和聲譽而改變。
朱永新先生說過“一個理想的教師,必須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對一個成長中的教師來說,平靜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 想到自己, 近來的教學很苦,為調皮不聽話的孩子感到束手無策,怕達不到教學指標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沒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樣在各種考試壓力下,雷夫老師卻能在一間狹小的教室創造無限的可能,他奉獻,他堅持,他熱情,感謝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愿意拿出年輕人的激情去擁抱未來,用更多努力去戰勝困難,用繼續奮斗去取代苦惱。
“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我愿真能如此。反觀06—07學年度下鄉支教的一年中,雖偶有驚喜,但更多的是牢騷和不滿,好不容易結束了一年的支教活動,卻無甚收獲。如果能早一天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如果能早一天結識雷夫這一傳奇式的人物,我想我會在我一年的支教中擁有滿滿的收獲!
二、用愛心建筑心靈之家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20多年來,56號教室6點半就敞開了門”,雷夫老師寫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課時間早了整整一個小時,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熱切等待學習的學生。他們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這一小時來訓練一項經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我并不特別有創造力,所以只能盡我所能給他們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是什么讓孩子如此自愿積極來學習,又是什么讓雷夫舍棄休息,用大量的時間和學生相處,就連寒暑假也幾乎天天陪著他們學習?是愛吧。第56號教室就是一個充滿愛的最溫暖的家。
這里有愛有信任而沒有“害怕”。 “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雷夫就這么做,他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只有獨具慧眼,才能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許多點點滴滴都建立在愛和信任的基礎上,他把每個學生都看做是美麗的天使。雷夫心里裝的是學生,以身作則,公平、講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講求紀律,處罰合乎邏輯,成為孩子的榜樣。因此他們的班級氛圍快樂輕松,學生很沉靜、文明有禮。
還有我覺得雷夫老師把“道德發展六階段”導入班級來教育孩子,也可以說是一種“愛”的教育。他愛孩子,用“六階段”來引導學生人格、品質的成長。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許給予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別人。雷夫要讓孩子知道人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活的,他相信還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但是雷夫要在教導孩子了解規則之余把眼光放遠,因為人的一生中有時并無規則可循。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去培養自己,達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其實,我心中也是有愛和信任的。可是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之后,我覺得我們教室的紀律和學習還大多是靠“恐懼”來維持的。因為面對信任之后學生的不自覺和不理解,面對給予寬容之后涌現出的種種問題,我除了生氣之外,也選擇了“嚴肅”和“恐懼”來鎮壓學生。我本不想這樣,可是苦于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三、用智慧促進孩子的進步
說雷夫老師智慧,首先是因為他把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對閱讀的熱愛作為首要任務。他說“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通過文學,孩子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他把孩子帶到將知識、熱忱和閱讀的喜悅視為理所當然的圖書館,挑選合適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學生,正面引導不會閱讀的學生,辦讀書會等。在這個“快餐文化”的時代,很多青少年青睞電視、電影、網絡里的世界,難得有沉下心來品讀經典,滋養心靈。雷夫老師不忘引導他的孩子們通過閱讀認識世界,改變觀念,改善氣質。這一智慧之舉我們都知道,卻很難真正做好。
另外他總是能夠找到獨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學生,無論是數學、作文還是音樂、體育,他都能夠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學生的心”。 他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做自然實驗,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看電影學歷史,將經濟學運用到班級管理,學習搖滾等器樂演奏,以及利用一年的時間來排練莎劇,利用假期來去旅游來學習地理與歷史知識等等。這樣的學習是多么愜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師的學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個智慧的老師,給孩子們的學習帶去更多快樂,讓他們自覺愛上語文,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中收獲滿足的喜悅,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品讀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將不懈努力奮斗!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閑暇之余,我讀完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發現無論是在哪兒教學,要想做一名好教師,尤其是做一位學生心目中永遠的好老師,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甚至是自己所有的智慧、才能和精力的。雷夫就是一位這樣的好老師。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是令我深受感動,尤其作為一個老師,受益更大。第56號教室,這間普通的教室,卻又那么不平凡。走進這間教室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他們的人生因雷夫的出現而與眾不同。雷夫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了無限的奇跡。這本書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奇跡”。“這個教室產生了什么奇跡?怎么才會產生奇跡呢?”我帶著這兩個問題開始了讀書之旅,我發現雷夫老師帶給孩子們太多的驚喜,也讓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可思議。
我的震憾,首先來自于雷夫老師“幾乎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12小時的和學生們涌進教室里,沉浸在莎士比亞、代數和搖滾的世界里”。其次,我的震憾還來自于雷夫老師那一次“教室里的火”——教師上課上得竟然連自己的頭發著火了都還不知道!竟有如此投入教學的老師!而且學生們“掄起胳膊使勁地打我的頭”時,他卻“覺著當老師棒極了”!而更讓我感到震憾的是,雷夫的學生們竟然都著迷般的每天提前2小時到校,放學后數小時內又仍不愿離去。這是一種怎樣的“瘋狂之舉”,又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奇跡!
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學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于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并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里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后,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里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為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里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著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范、模仿、重復、重復、重復、重復、再重復,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于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于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
在雷夫的用心、努力下,雷夫和他的學生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贊揚。在我認為,雷夫心中最驕傲的應該是n年后他的學生還會回到56號教室去看望他、幫助他和他的學生們,這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啊!然而雷夫卻說最驕傲的是學生們“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于是我豁然了!忘也好,記也罷,只要真心付出了,付出得有意義,何必計較、在意那么多呢?
很感謝學校為我們推薦的這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因為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還給我帶來了一個教育家典范、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啟迪。感謝雷夫,因為他提醒了我,多一個角度去認識這個世界,還因為他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教育的關鍵還在于不斷地實踐、反思、實踐,因為“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美國的眾多名師中,很難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給人以震撼與驚嘆——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跡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跡》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著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里創造出最大的奇跡....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雷夫老師在自序中他就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教師。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有時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節課、如何突出一個教學重點、如何突破一個教學難點,常常是反復的思考、推敲、有時甚至是寢食難安。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吧。“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是一種多么樸素的意識和想法啊!我想: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以信任代替恐懼。正如雷夫老師所說:“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有的時候教師可能是“愛生心切”,一個知識點教了幾次有些后進生都不會,這時教師就免不了語氣會重一些,甚至會罵幾句,這個時候的學生就象一直“驚弓之鳥”,越緊是聽不進去,最后學生和老師都弄的筋疲力盡。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和諧、平等、信任的環境中學習,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得搏擊。
其次,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雷夫老師說:“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這句話說得非常睿智。作為一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從來不拿一個學生和另一個學生相比較,而是注重學生學習表現的縱向對比,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并給予及時的表揚。”
第三要培養孩子們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的學習態度。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有時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攻克難點中不斷進步的,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在學習的路途上。
第四要善待學生的錯誤。“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學生犯了錯誤,不能一味的批評,而是應該幫助他找到錯誤的原因,避免類似的錯誤重復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