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
讀后感里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最新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1)
我們家里天花板上懸掛著的電燈是誰發明的?用來炸東西的火藥是誰發明的?那么我們寫字的紙又是誰發明的?他們是為科學而奮斗一生的人們——科學家!
讀了這本《科學家故事100個》,我了解到許多科學家的身世:
“發明大王”愛迪生。誰不明白愛迪生啊!對呀,他一生的發明有1000多項專利呢。但令人驚訝的是,愛迪生一生只上過3個月學!他先后在火車上當報童,在車站當報務員。但這都因為他做實驗引起爆炸而被開除。發明電燈時,他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才試驗出適合做電燈燈芯的材料。不愧是“發明大王”啊!
還有“炸不死的人”諾貝爾。他一生都在研究炸藥,不止一次,而是幾十次差點被炸死。諾貝爾為什么不怕炸死,而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研究炸藥呢?這是因為他曾到過礦山,到過修筑道路的地方,看到工人們用鐵鏟吃力地一下一下挖著,堅硬的巖石一點也不肯示弱,累得工人們滿頭大汗,也只能刨下一點點……于是,諾貝爾決心從事炸藥研究工作。和諾貝爾合作研究的人接二連三地落入死神的魔掌,但他毫不退縮。最終,在偶然之中,諾貝爾不細心把硝____油(一種烈性炸藥)誤放入泥土中,制出了炸藥。諾貝爾死后,他把所有遺產每年分設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平獎金,這就是諾貝爾獎金的由來。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點:為了科學不怕犧牲。只要為人類未來事業貢獻點什么,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建造完美的明天!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2)
我在寒假里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里面講了畢升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制造了幾千個“活字”;李時珍翻山越嶺尋訪各地才寫出《本草綱目》;祖沖之廢寢忘食地算:“圓周率”;達爾文走遍全國才發現“生物進化論”;牛頓發現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才發現“萬有引力”;愛迪生憑著心靈手巧平均每十五天就發明一樣東西;居里夫人用了很多礦石才煉出一克“鐳”。
在書中所講的科學家中,我最喜歡愛迪生。他從小家境貧寒,為了生活他池了報童。有一次他在火車站賣報紙,看見一個小孩在火車軌道上玩,他叫了幾聲,來到那兒時,火車就要壓過來了,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帶著孩子跳出了軌道,這時在火車里走出一個人,伸出一只大手,把愛迪生的小手握了好半晌,原先他就是火車站站長耐肯基,耐肯基還是一位出色的電報報務員。為了報答救子之恩,他答應將電報術傳給愛迪生。之后,愛迪生成了真正的電報報務員,并且在好多電報局工作過。在最終的一個電報局,他發明了第一樣東西(二重發報機),然后他又發明了第二樣東西(留聲機)。
看了這一個個故事,我才發現: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科學家們都是在一遍遍地堅持刻苦鉆研、頑強克服困難、努力超越自我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這不正應了愛迪生的那句話嗎?“天才可是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一向銘記在我心中,它將時刻激勵著我勇往直前,永攀高峰!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3)
讀過《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是:為了科學獻身的精神,為了深入研究,他多次冒險吞服劇烈的藥,他就是“大明醫圣”——李時珍。
有次他在寫《本草綱目》中具有麻醉作用的一種草藥——“洋金花”時,可是應當吃多少適宜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毫不猶豫,親自試試。徒弟們勸他,他說就因為有危險,我才要親自試試。還有一次用五步蛇治病,他想了解五步蛇是怎樣生活的,它身上是否有二十四塊斜方塊,他不怕危險和獵人一齊去。
他參考歷代醫藥和書籍,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寫《本草綱目》。
讀大明醫圣讓我明白在醫學方面追求真理,要不會出人命的。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4)
我讀了一本書叫《科學家的故事》的書,其中的天文家張衡令我記憶猶新。
他除了觀察天象,還要記載各種災象。當時交通不便,往往錯過了組織搶救的最快時機。所以,張衡就像辦法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這臺地動儀給中國帶來了許多便利。
他給了中華兒女一個偉大的故事。他為我們的祖國做了許多事,除了他,我們的祖國里還有許多英雄豪杰。他們讓中國人感到自豪。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中國的大好山河和中國人的英雄事跡。我們必須要向他們學習,做祖國的小主人。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5)
我看了一本書叫《科學家的故事》,上頭一共講訴了四個人物,分別是祖沖之、愛迪生、達爾文、李時珍,這些人物他們都是人盡皆知的偉大的科學家,而其中讓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關于愛迪生的故事。
書上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什么是天才?’有一個人這樣回答:‘天才可是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個人就是美國的“發明大王”愛迪生。
這句話讓我十分驚訝,因為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難做得到而愛迪生卻說得十分簡單。因為這句話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迫不及待的把它看完。
愛迪生出生在美國密執安州的米蘭。他的父親是農民,母親以往做過教師。可是由于家境貧寒,愛迪生只在小學讀了三個月的書就失學了。從此,他就跟隨母親頑強地自學。為了能夠讀到免費的報紙,12歲的他就在火車上當起了報童。
為了能搞點化學實驗,愛迪生還把實驗用的瓶瓶罐罐搬進了火車的行李車里。誰知有一次火車震動的很厲害,把一個裝著黃磷的玻璃瓶從桌子上震了下來,摔得粉碎。黃磷易燃,行李車里頓時起了火。警察趕來,得知是愛迪生引起的就給他幾個耳光,結果愛迪生的耳朵被打聾了。就算這樣他還是和以前一樣繼續賣報、看書、搞實驗。
憑著他對科學的熱愛,他不斷的搞實驗,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后,他都沒有退縮,甚至還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憑借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他最終成功了。他完成了電燈、電話、收音機、電影機等兩千多種偉大的發明。為我們人類做出了貢獻!
看完了愛迪生的故事,我最終明白了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含義了。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6)
這幾天,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在這本書里,令我最敬佩的科學家是愛迪生,他在世界上被稱為“發明大王”,他的一生發明了兩千多種東西,平均十五天就能發明一種,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小時候家里很窮,靠賣報紙為生,他很愛做實驗,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差點把火車點燃了,之后被列車長發現了,把他的一只耳朵給打聾了。
愛迪生長大以后想發明電燈,他就做了上萬次的實驗,換了六千多種金屬材料做燈絲,他最終選了鎢絲當燈絲,既發光明亮又消耗熱能小,一向到此刻日常用的電燈泡都是鎢絲的。
我很敬佩愛迪生這種不掘不撓的精神,我也會像他一樣做一個有毅力、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人。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篇7)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我明白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熠熠閃光的人物,其中最燦爛最耀眼的是科學家。這本書講述了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的動人故事,記錄了他們為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
這些科學家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鍥而不舍的努力研究,細心觀察,歷經種種磨難,最終獲得成功。比如電視的發明者貝爾德,從小身體就不好,但他克服困難,刻苦學習,考入大學,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實驗,最終將人的形象搬上屏幕,為人們的學習、娛樂做出很大貢獻。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愛觀察思考,總是不停地問各種問題,有了答案,他就親自驗證。愛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發明中度過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項發明。列如,發明留聲機、碳絲燈泡、電車、有聲電影、電話機、發電機、電動機……宇宙之謎的探索者霍金,小時很愛動腦筋,做作業時,最不喜歡別人在旁提示,無論多難的題,他都要獨立去完成。有一次教師留了13道相當難的習題讓同學們去做,有幾個人費了好大勁才做出一道,多數人都泄氣了,而霍金一口氣做出了10道,還感到十分遺憾。霍金這種不怕困難、獨立學習、愛動腦筋的好品質,我很感動。還有勤勉敬業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時代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師魯班;還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張衡;外科的祖師華佗……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不但學到了知識,還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家從小愛學習、愛讀書,對科學都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難,從不退縮,總能堅持不懈,直到成功為止。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從小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將來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學習科學家遇到困難時,不退縮,要認真思考,直到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就的科學家都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讀出來的,他們靠的是自我的勤奮和悟性。童年常常是一生中決定去向的時期。僅有從小愛科學,方能長大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