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
《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讀后讓人深思,欲寫下讀后感。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范文,歡迎查閱。
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篇1】
《紅高粱》這篇小說是莫言1986年的作品,但是我直到此刻才看過這篇文章,就像我也是莫言被推選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才明白在中國有這樣一位作家的存在。往昔,我只明白鄭淵潔、小四、韓寒、楊紅櫻等等為數不多的作家,像這種寫這種在我們此刻學生眼中out的小說的作者,真的很少關注。這也沒有辦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有誰會在意這種疼痛文學呢?感謝莫言,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國文學。
這篇小說不長,寫的是在作者的紅高粱之鄉高密抗日的事。
只有88頁的篇幅,卻很經典。作者的視野很廣,的確在描繪場景上很突出。雖然,只看過一遍,我也說不出來這其中的什么情感什么思想,但這都是小事。這些資料,留給那些出語文試卷的變態老師思考吧,爭取讓莫言也拿不到閱讀的滿分是最好的。
文中,用了第一人稱方便抒發內情緒感,又用了一種很神奇的第三視角,如“我奶奶”又進行了第三人稱的第一視角,進行心理的感覺捕捉。雖然大多是虛構的情節,并未發生在奶奶身上,但是讀罷,我卻沒有多少懷疑,只是覺得很匪夷所思,但是我想著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在莫言筆下,父親是個土匪種。跟著干爹這個余司令小小的抗日,在這個隊伍中,還有他家里的負責喂騾子的羅漢大爺等等小人物。羅漢大爺被抓走以后,本來能夠逃跑的,但是為了牽騾子,騾子不走,暴露了目標。之后被日本人拉出的一個當地屠戶殺死,真是求死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覺,這個場景是這篇小說最殘酷的最血腥的一個場景。在沒死的時候,剮出一張人皮,在痛苦中死去。事后,這個當時為了保全自己,殺了羅漢大爺的屠戶孫五三個月后中風,變得嘴斜眼歪,然后很快就死去了。這究竟是不是鄉親說的報應,這就要讀者自己評判了。
莫言還超多運用插敘的手法,回憶了奶奶和余司令的過往生活。奶奶被賣牲口一樣嫁給了一個麻風病人,這讓奶奶悲哀不已,當時莫言的爺爺(之后的余司令)剛好是抬花轎的轎夫,在經歷了一場路邊搶劫風波和拯救奶奶這段失敗的婚姻事件后(但是這段婚姻是沒有公開的,因為是爺爺殺了奶奶的夫家父子,之后就有了他們的孩子,是不是很復雜,很傳奇?),成功的得到了奶奶的心,有了之后的莫言父親豆官。
最后,由于打游擊的余司令被另一只游擊隊坑了,導致隊伍沒有盟友支持,而幾乎全軍覆沒,戰利品被“盟友”笑納,這又是一大諷刺,側面回答了“當時為什么日本侵略的腳步這么快?”這個問題。而在這場戰斗中,莫言的奶奶在給隊伍送雞蛋烙餅的時候,胸部中槍而死。
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的男人還在前方與敵人槍戰,兒子在為自己止血無果后死去。這就是真男人吧,舍小家為大家。我是被感動了。
文中還出現了一部分很難懂的詞語,還不是我此刻能夠理解的范疇??傊?,我的首讀后感就是這些,這個時候我來說這本小說好,不明白是不是附庸風雅了,呵呵。
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篇2】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覺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個充溢著生命活力與性的誘惑的風流女子。她十六歲出嫁,憧憬著能顛倒在一個強壯男人的懷抱里,殊不知,貪財的父親把她嫁給了一個麻瘋病人,只因為單家是個百里首富,只因為單許給他一頭騾子。我奶奶這一形象,完全不是傳統美學的善男信女形象,而是一個有著女性身軀,充滿生命活力,洋溢著風流情性,以義氣為熱血的形象,忠義相助為處世原則,以敢做敢為為英雄豪氣。我奶奶這一形象,充分體現了這一俗文化的特征。
在《紅高粱》中有一個鮮明的意象就是紅高粱,它代表著莫言所向往的洋溢著生命力度的充滿狂歡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強力的象征。作品中多次寫到高密東北鄉人的生命強力。這部作品以紅高粱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紅高粱命名,開篇就營造了一個紅高粱世界,到處彌漫著紅高梁的氣息,他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鄉親們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鮮明的性格:挺拔、堅韌、堅固、團結、偉岸、生氣蓬勃、狂放不羈、英勇無畏。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的地方。 《紅高粱》表現出對民間價值的認同和坦蕩無比、恣意豪邁、天馬行空的敘述氣魄,與此交織在一起的是他(她)們健壯的體能、強壯的氣魄,敢愛敢恨,重生輕死的民間情懷。莫言這種恣意妄為的敘述表明:他通過血緣為紐帶所確立的民間立場,使他在認同民間的同時也認同了他的根,他的情感與精神的歸宿,他經常對現代文明都市的丑陋與卑鄙、齷齪表示憤慨的原因也就在這里。由此莫言在《紅高粱》的題尾中寫道:謹以此書召喚那些游蕩在我的故鄉無邊無際的通紅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們的不孝子孫,我愿扒出我被醬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個碗里,擺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饗!尚饗!
通紅的高粱地里,灑遍了爺爺奶奶們、我父親的、劉羅漢、劉副官、方六,劉吹手們的鮮血,也留下了他們輝煌的戰果鬼子們的鮮血。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國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愛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篇3】
那個年代誕生出《紅高粱家族》,顛覆意義應該是很強的,正義、愛情這些神圣的字眼,在書中完全走了樣。余占鰲、戴鳳蓮等人,他們就像高密鄉野生的一片片紅高粱,原始而真實。鮮活的生命。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偉人?在紅太陽的照耀下,英雄好漢的頭上無一例外頂著光環。那光環如此耀眼,讓人目眩神迷,讓人忘了英雄好漢拉的屎也是臭的。是男人,就難免花心;是女人,就難免發春;是人,就會有小肚雞腸睚眥必報;是英雄,必然殺人不眨眼?!都t高粱家族》里的人,真實到不像人,只是一群沒有進化完全的半人半獸的存在。在高粱地做愛,在高粱地抗戰,在高粱地死去,在高粱地埋葬。他們活著,不標榜道德;他們沖鋒殺敵,不吶喊口號;他們死前不交黨費。
在劉心武先生的影響下,我曾經對水滸英雄吃人肉糾結了很久。為什么英雄好漢要吃人肉?那么英雄好漢該吃什么肉?《紅高粱家族》中的英雄好漢,吃了瘋狗肉,而狗群生前吃了死人肉,所以英雄間接吃了死人肉。想來不過如此,對《水滸傳》的糾結也就放下了。誠如莫言先生書中所說,最英雄好漢的人,就是最王八蛋的人,他能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就能在戰場下啖人肉。
全書最后一個小節,一直以講述者身份出現的我,終于露了正臉。短短三頁紙,卻是全書極其重要的部分,使得全書充滿了反思和虔誠的懺悔。其實,就算沒有最后這一節,《紅高粱家族》也已經是完整的了。但是,正是這最后一筆,讓整部書具有了尋根的意義,讓紅高粱的生命力傳承了下去,讓這個家族生生不息,讓讀者拋書后陷入沉思:忘了本,人生就如同腳踩浮云,離開了大地,我們將飄向何方?
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篇4】
紅高粱作為《紅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體以膠平公路的伏擊戰為主線,其間以意識流的結構穿插著回憶,使人不斷聯想在這片高粱地里發生的故事。敘述主體在“我”“父親”“爺爺”“奶奶”之間自由轉換??此屏鑱y的劇情發展夠成了意識流敘述風格的特色。
在山東高密縣東北鄉一帶,生活著一群有血性的人種。有個叫戴鳳蓮的女子,該當要出嫁的年齡了,愛財的爹媽將她許配給燒酒作坊單家做媳婦。哪知單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癥麻風病,流膿血淌黃水誰嫁他誰就毀了。轎子頭余占鰲實際上是土匪頭子,也許是出于拯救戴鳳蓮的目的,在她嫁到單家沒兩天,他就將單家父子殺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鳳蓮留住準備散伙的長工們,成了燒酒作坊的新主人。為頭的羅漢大叔,繼續主事。他還負責飼養東家的兩頭大黑騾子。
日本人說來就來。進村抓民伕為他們修公路,劉羅漢與騾子一起被抓去。公路橫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橋不行了,不可以載重汽車,要修石橋。羅漢大叔搬石塊過程中遭遇監工毒打,產生逃跑念頭。夜間本已成功脫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騾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將劉羅漢剝皮示眾,激起民憤。
一民女喜歡上余司令下屬任副官,前往找他時誤入余司令叔父處,并遭其強奸。任副官以離任相要挾,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將難求。余司令為嚴肅軍紀,揮淚斬叔。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毙≌f集中筆力,講述一次抗擊日軍的伏擊戰的經過。余占鰲率部隊在公路兩側的高粱地里埋伏,準備狙擊從橋上經過的日本人的汽車隊,為羅漢大叔報仇。戴鳳蓮親自為部隊戰士送飯,途中被前來的鬼子槍彈擊中。余占鰲與敵人激戰,燒了敵人汽車,擊斃鬼子一少將,雙方傷亡慘重。戴鳳蓮血灑高粱地,成為抗日烈士。
作者著重歌頌一群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群?!八麄儦⑷嗽截?,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彼麄冎校杏嗾荐棧袆⒘_漢,也有戴鳳蓮。
戴鳳蓮在彌留之際,有一段對生命的留戀和熱愛的話:“天賜我情人,天賜我兒子,天賜我財富,天賜我三十年紅高粱般充實的生活。天,你既然給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寬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貞節?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過我,我只有按著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薄拔沂裁炊疾慌?。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幾眼這個美麗的世界。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觸,卻不知道來自哪里,因為觸目驚心的赤裸的戰爭描寫,還是離我遙遠卻感覺似曾相識的高密鄉的味道。或者,這些我根本沒有懂得,或許我什么也沒有從這本書得來,但是,內心總有那么一點抽搐。我會想象著靜靜的躺在高粱地里,嗅著黑土地的芬芳,聽著烈風拂過高粱頭顱的瑟瑟之聲,還有滲透在空氣里甘冽的高粱酒的醇香。抹去眼里的那份聰明伶俐,摘下頭上的家兔耳朵,純粹的沉浸在這片高粱地里,浸泡在濃濃的高粱酒香里。
紅高粱讀后感800字左右【篇5】
大概在一個月前,看了電影《紅高粱》,當時就想寫點感想,這幾天網間瘋傳莫言是諾獎大熱門,今日中午又看了一遍。晚上,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趁機趕風頭說一說。
之前,我并沒有在意電影《紅高粱》是由小說《紅高粱》改拍的。所以對其中的微詞都是針對編劇和導演。這是對廣大小說被改成電影的作者的不重視,深感抱歉。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并沒感到絲毫的自豪和驕傲,但有點慶幸的是,諾貝爾獎也許會所以不是敏感詞了吧,諾貝爾文學獎是斷然不會了,還會成為這段時間的喉舌媒體關鍵詞大肆鼓噪。不明白諾貝爾和平獎會不會所以也不再敏感呢。如果繼續敏感,這無疑是給諾貝爾獎操作機構一記響亮的耳光,拍馬粘了一手屎。
一個月前看《紅高粱》,是對早期張藝謀抱有一欣賞態度去看的。但習慣于挑毛病的我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
得麻瘋病的酒廠老板用一頭大毛騾子從九兒她爹手上換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閨女。沒多久就慘遭毒手,死了。轎夫鳩點雀巢成了酒廠主人九兒的老公。后面就是一些弘揚主旋律的無聊堆砌。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電影中的一些巧還是超出了我能承受的范圍。所以不噴不快。在那個時代,麻瘋是人人談之色變的一種惡性病。俗稱癩子。我小時候聽老人講,以前如果村里有人得麻瘋,要被趕出村去的,更有甚者,用一種叫糧桿的農具夾著脖子拖了丟下河去。村里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不得而知也無從考證。當時是當作真事相信了,震驚于前人對生命之冷漠之余,對麻瘋的恐懼也讓人背部發冷。但電影《紅高粱》里的李大頭,得麻瘋竟然繼續開酒坊,巧得讓人受不了。另一處,轎夫往酒缸里灑尿,嚴重的食品污染事件,作坊的大工頭竟然說酒成了,味道異常好。不明白是以骯臟當高尚呢,還是別有用心的反諷。通觀整部影片,找不出反諷的跡象,所以原因只能是前者。而這究竟小說中原始情節還是劇本創作時改的,就得而知了,也不想明白了。聯想到價格屢創新高且銷量一路凱歌不斷的某些酒,我就別有用心的猜想,這些酒會不會也是加了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