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篇1
東晉太元間,一個老實的漁人像往常一樣去捕魚,漁人埋頭找著魚最多的地方好撒網捕魚,好一會了,漁人卻一條魚都沒看見,船卻已漂到了一個漁人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眼前的景色讓漁人驚呆了,一片美麗的桃花林生長在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地上的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揚揚。漁人再向前走,想走到桃林的盡頭。
桃林在溪流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眼前是一座山,山腳下有一個小口子,隱隱約約的閃著微弱的光。漁人便從小口子里鉆了進去,開始十分狹窄,再走幾十步后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眼前出現了一個十分美麗的村莊這里的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和竹子之類,田間的小路交錯相同,雞和狗的聲音都可以聽到。這里的人們來來往往地耕作,男女的衣著和外界的人沒什么區別,老人和小孩都安閑快樂。
這時,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吃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細的把自己家的住址告訴了小孩子。小孩子看到漁人這么友好,便邀請漁人去他家做客,小孩的爸爸媽媽擺酒殺雞做好吃的食物招待漁人。村里別的居民聽到村里有從外面來的人,都來問訊漁人情況。從人群中走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老爺爺說:我們的祖先為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和兒女、村民一起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請問外面是什么朝代呢?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歷史變更的是全部都告訴了老爺爺,村民和老爺爺都感嘆惋惜外界的人沒有過上他們這樣和平的生活。剩下的村民都邀請他去自己家,都拿出就和食物招待漁人。漁人在這里住了幾天后,想念起了家人,便離開了這里。臨走前老爺爺叮囑漁人說:千萬不值得給外人說啊!老實的漁人答應了老爺爺。
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順著來時的路回到了家中。漁人躺在家里的破木床上,心想:什么時候我們才能過上桃花源人那樣安寧的生活呢?希望這個世界上會和平。老實的漁人想著想著就帶著一身的疲勞睡著了。
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篇2
不知――什么時候把高三(5)班比作桃花源的?很久了?很久的……
久在張旭問路以前,久在陶潛行舟以前。
無知無覺地漫步桃花源,看兩季桃花盛開,枝上葉下。又無知無覺地走出桃源盛景,我甚至不知道船停哪里。
思索自己一定似莊周,似南柯,似盧生。不過一夢罷了。可夢中的人兒,心中浮沉,吻過花雨季節,花瓣上的露珠折射著濕濕的唇印。
說“愛”,只是不負責任的小孩。
只能說“向往”?于是尋找,卻迷失了太多,遺忘的太多。
她真的是桃花源!我真的,只能用《桃花源記》來寄托我的向往……
隱隱飛橋隔野煙
僅是一墻之隔,卻讓我無法自由穿梭桃源人間……
初到龍中(3)班的時候,真不知道旁邊是什么情況。什么都不知道。
幾天,我依舊朦朧龍中曲折縈回的道路,我的同學卻好像什么都知道了。走廊盡頭也就是(5)班只有個位數的男生。
“那么……。”男生真是那個心潮澎湃啊!
我就覺得好笑。初中,外實三年六班,35個女生23個男生,女生比例夠高了,也未見什么激動人心的時刻發生,還算不上侏羅紀公園呢。怎么到了六字除以二的班級,看看隔壁就熱血沸騰了呢?
真是無聊了,看著他們指著窗外說:“這個……這個!”然后一堆人笑:“什么嘛……”
我誰也不認識,誰也不知道……
后來,加入了一個叫“社”的地方,知道了幾個名字,也是親見了叫不出的。又不知覺地認識了些若有若無的人。只能感嘆:在龍中,只有兩種女生最容易讓人知道:一種叫美女,另一種便是恐龍……
然而后來漸漸熟悉(5)班,就完全忘記這條定律了。不知怎么的,最熟悉的局外人?
石磯西畔問漁船
開始問及一些人,那些人就叫姐姐們
其實對我來說我真的不認識叫徐冠虹的女生,至今依舊。可她的名字好像在我們班提及率挺高的,別人叫她“小虹”,我不提她好像會犯了眾怒。然而小虹同學的音容笑貌,實在記不住了。大概藏在更多人的心底吧?比如“小寶”。
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篇3
我乃一介莽夫,以捕魚為生。這幾年戰火連連,皇帝老兒只顧玩樂,不問朝政,搜刮民脂。我現在家徒四壁,難以供給老妻和小兒,是在郁悶。
今天,我照往常一樣道河邊打漁,真希望天公作美,能賞我幾網。前兩天我已收了幾回空網了,隔壁柴夫大傻人家天天都能被一捆柴回家,為什么山認樵夫給樹,而水認漁夫不給魚呢?我就這樣發著呆,驀然一驚,發現周圍景色全變了樣,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林,竟沒有別的一棵樹,小草清新嫩綠,花兒鮮艷美麗,桃花漫天飄舞,一層層淡淡的云煙繚繞在四周,一股清香在四周氤氳開來。我十分詫異,這個年頭兵荒馬亂的,怎么會有如此美麗的地方呢?我想弄清個究竟,看看桃林后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繼續搖槳前行,桃林在河水的源頭就盡了。前面有一座小山,山前有個洞,仿佛還透出了星星亮光。莫非這是那個賊窩的藏寶點?我心里有點欣喜,便將船鎖好,進入了山洞,開始洞口很窄,我只得側身通過,又走了幾十步,山洞豁然開闊敞亮了起來,我將頭探出洞外,馬上不敢相信地使勁揉了揉眼睛,用口將臂膀狠狠地咬了一口,留下了紅紅的牙印。我癡癡地看著,莫非這是人間仙境?別有洞天啊!這兒土地肥沃,莊稼整整齊齊一塊一塊,一座座房舍一排一排,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高大的桑樹和竹子充斥著我的眼睛。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似乎織成了一張網羅幸福的大網,站在其間稀稀疏疏還能聽見雞鳴犬吠。壯年男子扛著鋤頭在田間勞作,年輕的少婦當門織布,他們的穿著與我們外面的一模一樣。老人們在葡萄藤下躺在舒適寬大的躺椅里沐浴陽光,享受天倫之樂,一些蓬頭稚子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在捉迷藏,釣魚。我從他們的臉上看見了一種與我闊別已久的東西——笑容。
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篇4
突然一個人看見了我,竟對我上下的打量,一副十分吃驚的神情。因為這是別人的地盤,我當然要謹慎行事。于是我滿臉堆笑地說:“請問您貴姓啊?”那人這才反應過來,抱拳道:“免貴姓李,叫我大李就行了。請問您姓甚,來自何處?”我答道:“我姓劉單名一個靜字,說來怕您笑話,我娘在我小時希望我做一個老實本分求靜的人,便為我取了這個名字。我來自荊州,是個漁夫,我在護城河邊打漁時不知怎的迷了路,便到這里來了。”大李沉思了一會,便邀請我去他家小住幾日,為我殺雞擺酒席接風洗塵,面對他的熱情,我盛情難卻,只得隨他去了。
一路上,有很多人與他打招呼,互相噓寒問暖,當有人問起我,他便說是從外面來的貴客。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便都知道了,都紛紛跑到大李家里來看我,想我打聽關于外面的世道。他們自稱是因秦朝的暴虐無道的統治,便帶著妻兒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避難,隨著天長日久,來的路被漸漸湮沒、荒蕪消失,他們互相勉勵勞動,春收蠶絲,秋收糧食,這兒根本就沒有什么君王、也沒有什么賦稅,在這里自由自在,幸福安定地生活。他們問我如今是秦始皇帝傳幾世了。我是十分奇怪,他們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前朝魏朝和現在的晉朝了。
于是我便按平常聽說書先生說的為他們講了近幾朝的事,我開始有點猶豫講不講本朝的,但又一想這兒又不是那皇帝老兒的領土,不會有事,我便開始向他們大吐苦水,講我們如今黎明百姓之疾苦。講了整整三天三夜心里才覺著舒坦。圍聽的桃源人紛紛潸然淚下,留下同情的淚水,嘆道:“世轉五百年,又是一個黑暗王朝,痛苦百姓啊!”不久,人們紛紛散去,他們請我到他們家做客,都為我辦了酒席。在桃花源停留了幾日,我覺得不好再打擾人家了,便向大李辭別。離開時,大李對我說:“這兒的事不值得對外面提起啊!”我茫然,不知為何。
桃花源記讀后感800字初三篇5
自從劉子驥病故以后,再也沒有人聽說過桃花源的消息。又不知過了多少年,發現桃花源的漁夫的子孫們在整理漁夫的遺物時,發現了一本書,書上寫著“桃花源”三個字,打開書里面有著密密麻麻的字,時不時還摻雜幾頁圖畫。
于是便勾起了子孫們的好奇心。第二天,子孫們整裝待發,循著書中的記載,他們一步步尋找,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找到了那座山,也發現了那一個山洞,山的四周布滿了桃樹,樹上結滿了花朵。他們便摸黑走進了山洞,走了幾十步,他們看見了光明。出了山洞便看到了真正的桃花源,和書中記載的一模一樣,那里有山有水,屋舍儼然,但村民們卻沒有那么熱情,子孫們詢問了以后才知道,這幾周下了暴雨,近幾天剛剛停止。暴雨沖垮了良田,糧倉里也浸滿了雨水,村民們都不知該如何是好。聽到這里,子孫們決定幫助村民們。
因為村子與世隔絕,所以村民的知識都特別少,科技發展的也十分緩慢。不過在子孫們的幫助下,他們很快就修好了糧倉和田地,并幫忙種下了僅存的一點鐘子。沒過幾天種子就發出了嫩芽,所有人都十分高興,民們很想熱情款待一下子孫們,可是一點糧食也沒有了,唯一的幾頭牲畜也讓洪水給沖走了,為此村民們都很傷心。不過子孫們并不在乎,他們只是為了助人為樂,不要回報。村民們把自家里值錢的東西村送給了子孫們,在村民們的強迫下子孫們不得不收下,每個人的臉上都顯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
過了幾天后,子孫們離開了。他們下定決心要幫助桃花源做一些改變。幾年過去了,桃花源變成了舉世聞名的美景,很多人都來到了這里,當地的官人還下令不要污染桃花源,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村民們也走出了桃花源,學習到了許多知識,桃花源也得到了重大的改變。從此,桃花源便成為了人們修身養性的絕佳場所,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