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神觀后感800字
《小門神》是追光動畫制作的合家歡動畫電影,由王微執導并編劇,高曉松、白客、于心怡、畢嘯嵐、叫獸易小星等參與配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門神》的觀后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小門神觀后感800字(精選篇1)
趁著今天偷懶沒上課,過來碼字寫點觀后感。《小門神》里最難懂的一條線應該是郁壘的旅程。這條線編劇想表達的東西很晦澀,權當自己的一點感悟吧。
郁壘故事的大致脈絡:出走解除封印發現年真正的面目是自己。
出走
救下雨兒后,郁壘把手里劍送給了雨兒,我什么都丟下了,天也沒塌。神界和人間疏遠太久,以至于竟然把和人講話會有不測發生這樣子的胡話當真。疏遠久了,對人不了解了,只能通過這樣子的妄言來處理神和人的關系。不過,誰不是呢?多年未見的朋友,再會面,不也都是小心翼翼的嘛?
解除封印
前兩個封印特效吸人眼球,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個封印。這里埋了最后揭開年的真面目的伏筆。廟里的凡人感慨,竟然連神仙也不知道自己來的地方。一切的源頭又回到了他和神荼身上。最后的封印正是他和神荼的雕像。門神的使命便是封印年,守護人間安寧。可是,現在門神自己卻要一意孤行去揭開它。不是天大的諷刺?不過,郁壘說的對,承平已久的人間,只有在亂世才知道他們門神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再一次讓他找回往日的榮耀,務必要放出年這只怪獸。聽起來似曾相識對不讀?亂世出英雄嘛。亂世才有英雄的用武之地。
年的真面目
在最后關頭,兩兄弟終于發現,原來年的真面目是郁壘。與其說,郁壘解除了年的封印,放出的是自己心中的惡念。年,在度朔山,在兩兄弟身邊,在郁壘心里。解除封印的過程中,郁壘不斷衰老,而年被消滅后,郁壘的又恢復往日的容顏。可以這么理解,年(即郁壘的惡念)吸干了他的活力。戰勝了年之后,他又重新尋回初心。
小門神觀后感800字(精選篇2)
元旦,去影院看了新上的國漫《小門神》。說點看法,有劇透。
這個故事其實有點扯,編劇自造出來的倆門神,其實是來看守被太上老君封印的年獸的。然而因為人界現代化導致傳統神仙漸漸被人遺忘,天界冷落。于是門神之一想要尋找存在感,聽說了年的故事之后,就下界意圖解開封印放出年獸,讓自己能有用武之地。
首先,我想批評這個編劇,這故事說起來就好像是一個警察為了有小偷可抓就把牢里的小偷放出來,然而這個為了抓小偷而去放小偷的警察,在最開始沒有被兄弟的一句話勸阻,在打開第一第二個封印的時候沒有得到強硬的阻撓和心靈挽救,反而在最后一刻,還是被自己兄弟的一句話給勸阻了。這個過程沒有看到很多掙扎,就這樣平淡地過了,就好像一個小偷第一次偷針的時候,有人說偷東西不好,小偷沒有理會,繼續偷,然后偷金的時候又有人來一句偷東西不好就干脆利落地收手了。
看了半天你就給我看這個?!所以到底是為什么最后能一句話收手?!為啥這句話開頭不管用?!
接著,這部片有很明顯的意圖在闡述傳統文化在當今現代化社會的沒落。從神仙無人供奉而被迫接受再就業培訓甚至下崗,到百年傳承餛飩店的艱難經營狀況。這種事物衰落會喚起人們心中的失落和憐憫。這會不會轉化為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動力呢?我個人表示這很難說。
文化是要與時代需求相對應的。我們需要穿衣,所以有服飾文化;我們需要吃,所以有美食文化;需要居住,有建筑文化。各種文化,無一不源自于生活,生活需要什么,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相應的文化。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新陳交替極快,生活節奏也很快,因此也產生了一系列快節奏的文化特征:快餐,流水線,極簡主義等等。
我們的傳統文化雖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因社會發展緩慢,容易產生百年傳承甚至千年傳承這樣的東西。百年千年都不變,是一種堅持,但也同時意味著單一與陳舊。在高速變化的現代,我們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東西會被淘汰拋棄。
《小門神》中的傳統陣營和現代化陣營,表現得很對立,而具有反派特征的都是現代化陣營。比如夜游神、財神與門神、土地爺;比如快餐店與餛飩店。片中有很明顯的貶低現代化抬高傳統文化的意圖。這在我看來,并不是一個好事,但很真實地反應了當今我國社會的部分現狀。傳統與現代化對立沖撞,而如何對待這兩者,一條道走到黑,還是互相交融?我們的社會并沒有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而這部片子的導演和編劇,給出了一個改變的答案,但并沒有能闡述出好方法。餛飩店改變了百年老湯的配方恢復繁榮,而兩個門神竟然也學人間創業的辦法在天界開小吃店。這是幾個意思?如果只是把天界比作另外一個社會,OK,門神改行賣小吃確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但這部片里門神與天界代表的含義并不只是另外一個社會,傳統文化能就這么簡單地改行去賣小吃么?
要求一部電影做得這么高大上好像不太科學。但沒這個金剛鉆也請別攬這個瓷器活。這么一個全社會都在糾結掙扎的問題,如果真的沒有點見地,就不要拿出來給出一個改行賣小吃這么生硬的答案。虎頭蛇尾是為大忌。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技術不錯,故事有一些深度但虎頭蛇尾的中等電影。說良心也還算良心吧。想看還是可以看看的。
小門神觀后感800字(精選篇3)
首先感謝追光動畫給我帶來一部讓我非常驚艷的作品,可以說這是我這一段時間里讓我非常感動的動畫,上一部CG動畫是《無敵破壞王》,然而我相信《小門神》可以讓我在更長的一段時間里把“他”當成其他動畫無可比擬的榜樣。暑假《大圣歸來》上映,我電影院里看了三遍,網上看了一遍,第一遍是看個情懷,而后邊幾遍是來尋找這部動畫的問題的,雖然它做的也挺好的,但是還是在心里有小小的失落。而今日,我帶著一種期待的.心來看《小門神》,不只是來到川音來做宣傳讓我多了幾分期待,我更想看到的是優秀的國產動畫的向上的競爭。我給同學說過,川音宣傳會看預告片的時候,除了一開始的大哥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之后的視頻讓我竟然哭了出來,淚水來的莫名,是一種直線的沖擊,直接把心里防線擊垮,淚水就這么不爭氣的流了出來。帶著預告片給我的印象,我走進了電影院,坐在位子上,等待著電影的上映,像孩子一般。
影片開始放映,我開始進入一個團隊做出的“世界”,我開始睜大眼睛看著周遭的“世界”,在之前的時間里,沒有任何一個國產動畫讓我對動畫里的世界無比贊嘆。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中國的音樂與劇情完美的貼合更讓我感覺與這個“世界”融入的越來越深。《小門神》沒有《大圣》的劇情薄弱,反而拋開了用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西游,悟空的故事,反而給我們帶來一個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的神話,一個嶄新的故事,無非讓我的眼前一亮,在國漫里早已干涸的求知欲再度如同波濤洶涌而出。我知道大圣也是英雄,郁壘和神荼也是英雄,同是英雄,但是他們有一點不同,悟空他守護的是唐僧,是花果山,是他的那一片天地。而郁壘和神荼則作為門神,從古至今守護著一代一代的人們,他們是平民眼中的真英雄,雖說現在很多人不再相信神,但是他們依舊一聲不吭的守護著我們,此時早已不是小門神,而是張開臂膀默默守護我們的大門神。在前一段我用“他”來說《小門神》,而不是大圣的“它”,用“他”是因為這部電影是有血有肉的,情感的拿捏,表情的到位,小動作的表現,鏡頭切換的驚艷,華麗的特效,出彩的配音,深入人心的宣傳曲,對歷史和文獻的高度還原和考究讓我無時不刻看到這部電影的魅力。我認為是超越一些很有名的CG電影的一部佳作,他無時不刻的向無論是哪一國家的觀眾散發他的魅力。外國的觀眾會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本土的觀眾無論年幼老少,早已塵封的對傳統的記憶開始慢慢的復蘇。就算是小孩子,對他們以后的人生會有很大影響。動畫電影最厲害的不是賺錢如何如何多,而是深深刻刻的影響一代人。
傳統藝術和文化的遺失和沒落讓我感受到這個時代的冰冷,老祖宗的東西都不要了你還拿什么作為基礎來發掘新東西?反反復復的名著被一遍又一遍的來回“咀嚼”,難道我們的文化就只剩這點東西了嗎?不,怎么可能,只是沒有人發掘罷了,小門神的劇情無疑是穿透霧霾的一束耀眼的光,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作為一個動畫人是有多苦我是知道一些的,以前看宮崎駿的紀錄片就有所了解,更是現在動畫技術處于進化的中國,面對國內的種種壓力,那份苦更是說不出來。我不想再看到像魁拔的結局票房,一部好的動畫不大賣能對得起辛苦勞累的動畫人嗎?
希望追光動畫全體成員都能像這個團隊的名字一樣,永遠向上,追著光芒,走在動畫的最前沿,做出更多的好作品,《小門神》只是個開始,他和許多優秀的國產動畫一樣,是一代人心目中永遠不朽的里程碑。
在此感謝整個團隊給我帶來了第一次享受國產動畫“世界”的感受,由衷的感謝。
小門神觀后感800字(精選篇4)
我是元旦晚上看的《小門神》,電影院里面好多人的。雖然《小門神》晚上就剩最后一場了,但人多啊,大部分都是家長帶孩子的。不同于《大圣歸來》,《小門神》貌似更適合合家歡,《大圣》則是熱血青年對中國動漫的怒吼,這也許是和檔期所在的時節不同有關,畢竟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心情。不過《門神》總體是不錯的,跟《大圣》比不算驚艷,國產動漫電影發展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大圣歸來》和《小門神》的片名就很有對比感,一個"大",一個"小".電影海報方面,《大圣》的海報幾乎都是大圣個人的寫真,而《門神》則是電影主要人物們的合照從這兩方面,就能對比區別出兩部動畫的風格。都是先期點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大圣》點映期間就捕獲了大量的自來水,而《門神》就貌似就沒這么幸運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動漫,在當今時代,是和小說一樣可以引起讀者或觀眾想象力的文化傳播媒介,想象力,也是當今時代發展與創新的關鍵。《大圣》在原有的小說IP基礎上,加入了作者合理的想象力加以適當的腦洞,發揚了其文化精神,也獲得了青年觀眾們的滿堂彩。而《門神》則沒有那么深入人心的故事基礎,有的也只是一些民間傳說,而且電影主題幾乎就和傳說沒有關系。雖然腦洞合理,劇情bug也不多,但一些情節的發展給觀眾的想象也幾乎超出了故事本身,《大圣》則將想象力完全置于導演構建的世界觀中,這與《西游記》百年的文化積淀也不是不無關系。人物設定上,兩者都是由兒童角色的主角來推進故事的發展。《大圣》靠輪回中的唐僧其中一世的小正太來喚醒大圣內心的小宇宙,而《門神》則是小蘿莉間接幫助門神主角們解開心結,面對現實,并附帶的發揮主角光環。
不知道為什么,國產動畫電影大多都是有作為反面人物的大反派,不像日本有許多口碑超贊的純敘事性動畫電影。有的時候會讓人感覺中國的動畫電影就是發生問題然后打倒反派就解決了問題,這在兩部電影中都有體現,前者《大圣》整體上解決問題干凈利索,后者《門神》的打斗卻感覺是在湊時間。兩部電影的畫面設計都不錯,都能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電影里面的神像當今社會的普通人一樣,沒有了各種依靠,《門神》也沒有自來水,所以它的成果是實實在在的。《大圣歸來》被它的自來水們讓它成為真正的great saga,而《小門神》依靠了自己的實力,就快要追上大圣了。
我在看電影院看《大圣》的時候,那一個興奮啊!電影院里的其他來看《大圣》的小伙伴們都不注意電影院就激動起來了。看《門神》的時候,小孩子基本是在安靜的看,有疑問就問他們的粑粑麻麻,要吵也是被電影院的高分貝給嚇(比如忽然的打雷聲/爆破聲等)的。安安靜靜的看電影和激動時看電影的不一樣的感覺,安靜的看電影一般會讓你朝著樂觀的方向去想象接下來的發展,激動了也許會興奮的斷了片然后再刷一次。
在考慮看《小門神》之前,我是沒打算看。沒有氣勢洶涌的自來水刷口碑,也沒有nb的看點吸引觀眾,只因為我是正直的蘿莉控,找一個早一點的時間看電影,所以我就來看了這部,還遲到了幾分鐘。我是從片頭的片名出來開始看的,鄉間小鎮的感覺加上貌美的女主角母女,讓我放下了對擔心看到某類電影的某種警戒,但當視角轉移到天宮,我卻感到各種出戲: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王大錘般的感慨(主角CV就是王大錘)、馬云巴巴般的就業演講。劇本對天宮的設定就像當今社會的就業狀況,這一點設定的是很好,但不適合兒童觀看,畢竟孩子對當今社會的理解也沒這么深入。也難怪現階段中國人尤其家長對動畫的看法就是給小孩子看的,不需要太多的人文內涵和現實寫照。《大圣歸來》沒有那么多的內涵,有的是給需要希望的國產動漫影迷以希望,它只是在正確的時間代表影迷們表達他們想打破現今動畫電影格局的想法。在3月上映的《一萬年以后》就是沒有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簡單粗暴般的表達了這一想法但沒有成功,有人稱其神作,有人罵它奇葩,我沒看過,只是從某些知名影評人那里聽說的。在我看來,如果說在之前被國內觀眾叫好的國產動畫電影算是運氣好的話,至少《小門神》算是走上道了吧。
不得不說,白客作為一個業余演員,專業CV,配音技術就是高,幾乎聽不出王大錘的感覺,高曉松作為歌手對自己聲音的掌控能力也是一樣。也許都是王大錘的緣故,《門神》里面的土地爺讓我有種《萬萬沒想到》里面土地爺的感覺,看到土地就覺得他有什么陰謀似的,看完才覺得我想多了,誰叫這是王大錘的鍋啊。
即將步入考試的我,最近總是看看舊番緩解壓力,這次看《門神》,給我一種新老混搭的感覺,新在對于現實的影射,老在看動畫的那一絲絲動容。看動畫就是這樣,也許我們不需要簡單粗暴,但我們需要看完動畫后給予我們希望與夢想,一絲也好,畢竟我對國產動漫的發展還是信心滿滿的期待著。
現在的人,不光需要笑來緩解自己的壓力,也需要靠自己對夢想的努力,用希望去釋懷自己。我們可以依靠別人的成果,他人也需要我們的幫助,都是相輔相成。國產動畫電影勢必會有第二個《大圣》,我們都得滿懷希望的去努力面對。
小門神觀后感800字(精選篇5)
我們總是會觀看很多好的影視作品,當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選擇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就是最好的選擇,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寫觀后感呢?您還可訪問讀后感大全網專題,以獲得更多關于讀后感以及觀后感的知識。
小門神觀后感
今兒元旦,去影院看了新上的國漫《小門神》。說點看法,有劇透。
這個故事其實有點扯,編劇自造出來的倆門神,其實是來看守被太上老君封印的年獸的。然而因為人界現代化導致傳統神仙漸漸被人遺忘,天界冷落。于是門神之一想要尋找存在感,聽說了年的故事之后,就下界意圖解開封印放出年獸,讓自己能有用武之地。
首先,我想批評這個編劇,這故事說起來就好像是一個警察為了有小偷可抓就把牢里的小偷放出來,然而這個為了抓小偷而去放小偷的警察,在最開始沒有被兄弟的一句話勸阻,在打開第一第二個封印的時候沒有得到強硬的阻撓和心靈挽救,反而在最后一刻,還是被自己兄弟的一句話給勸阻了。這個過程沒有看到很多掙扎,就這樣平淡地過了,就好像一個小偷第一次偷針的時候,有人說偷東西不好,小偷沒有理會,繼續偷,然后偷金的時候又有人來一句偷東西不好就干脆利落地收手了。
看了半天你就給我看這個?!所以到底是為什么最后能一句話收手?!為啥這句話開頭不管用?!
接著,這部片有很明顯的意圖在闡述傳統文化在當今現代化社會的沒落。從神仙無人供奉而被迫接受再就業培訓甚至下崗,到百年傳承餛飩店的艱難經營狀況。這種事物衰落會喚起人們心中的失落和憐憫。這會不會轉化為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動力呢?我個人表示這很難說。
文化是要與時代需求相對應的。我們需要穿衣,所以有服飾文化;我們需要吃,所以有美食文化;需要居住,有建筑文化。各種文化,無一不源自于生活,生活需要什么,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相應的文化。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新陳交替極快,生活節奏也很快,因此也產生了一系列快節奏的文化特征:快餐,流水線,極簡主義等等。
我們的傳統文化雖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因社會發展緩慢,容易產生百年傳承甚至千年傳承這樣的東西。百年千年都不變,是一種堅持,但也同時意味著單一與陳舊。在高速變化的現代,我們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東西會被淘汰拋棄。
《小門神》中的傳統陣營和現代化陣營,表現得很對立,而具有反派特征的都是現代化陣營。比如夜游神、財神與門神、土地爺;比如快餐店與餛飩店。片中有很明顯的貶低現代化抬高傳統文化的意圖。這在我看來,并不是一個好事,但很真實地反應了當今我國社會的部分現狀。傳統與現代化對立沖撞,而如何對待這兩者,一條道走到黑,還是互相交融?我們的社會并沒有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而這部片子的導演和編劇,給出了一個改變的答案,但并沒有能闡述出好方法。餛飩店改變了百年老湯的配方恢復繁榮,而兩個門神竟然也學人間創業的辦法在天界開小吃店。這是幾個意思?如果只是把天界比作另外一個社會,OK,門神改行賣小吃確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但這部片里門神與天界代表的含義并不只是另外一個社會,傳統文化能就這么簡單地改行去賣小吃么?
要求一部電影做得這么高大上好像不太科學。但沒這個金剛鉆也請別攬這個瓷器活。這么一個全社會都在糾結掙扎的問題,如果真的沒有點見地,就不要拿出來給出一個改行賣小吃這么生硬的答案。虎頭蛇尾是為大忌。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技術不錯,故事有一些深度但虎頭蛇尾的中等電影。說良心也還算良心吧。想看還是可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