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記讀后感800字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這話用在項羽身上就好像不靈了。千年以來,雖眾說紛紜,但人們一直不得不承認他是真正的霸王,是世所罕有的一代英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史記項羽本紀讀后感,供大家閱讀。
項羽本記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古話說得好,“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這話用在項羽身上就好像不靈了。千年以來,雖眾說紛紜,但人們一直不得不承認他是真正的霸王,是世所罕有的一代英雄。他短暫的一生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天際,在司馬遷這位歷史的畫匠筆下刻畫的栩栩如生,令人唏噓不已……
他如此強大,“羽之神勇,天下無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于是他想挑戰一個極限,即以一己之力而征服天下~~~且看巨鹿之戰,他破釜沉舟,帶領數萬楚軍,打敗四十萬秦軍。當是時,諸侯作壁上觀,未想項羽大軍“無不以一當十”,后項羽召見諸侯,“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再看彭城之戰,他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估計這樣的戰役在歷史上也很難找到第二個,史書說他是“兵形勢”代表人物,他具有一種少有的氣魄和氣勢,當他騎著烏騅馬出現在戰場上總會帶來一種泰山壓頂般的氣勢,讓見著無不聞風喪膽,四散潰逃。他是一個強大到不屑使用陰謀詭計的人。我們知道,當弱小想要對抗強大,硬來肯定不行,就不得不耍詐,劉邦即是詭計頻出,反復無常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最后的勝利者劉邦卻很難讓人產生好感的原因吧!
從古至今,人們反復演繹著他留下的凄美故事-----霸王別姬、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鴻門宴……他出生貴族,“世代楚將”;他是性情中人,俠骨柔情,“人有疾病,涕泣分飲食”;他“恭敬而愛人”,他愛自己的家鄉楚國,他的夢想就是“反秦復楚”,他“非有尺寸,乘勢起于隴畝之中”,用了三年時間帶領諸侯滅秦分裂天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李清照那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是道出為何世人如此懷念他。烏江邊項羽那句“籍獨不愧于心乎?”便也是其人性情的真實寫照,“死又何懼,但不能愧于心!”
然而,上天為什么最終選擇了出生卑微,游手好閑的市井小民劉邦呢?一切皆有因果,且看劉邦稱帝后與臣下的對話~~~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其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此處三個“吾不如”,便道出劉邦其人性格的精髓。老子有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劉邦其人知人善任,注意納諫,所以雖沒有項羽之才之能,卻反能成就。再來看項羽那句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仍舊沉浸在對自己的孤芳自賞中,而不覺悟,反而幾次三番的說道“天要亡我!”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上天。
但,難以想象,如項羽般才華兼勇武蓋世的人不驕傲會是什么樣?那或許將是周文王轉世,圣人再生。又或許每個人生來都是有一種使命的,項羽的使命莫非就是為了完成那句報復性的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憐的項王,死時不過三十歲,他還沒有時間來領悟人生,上天又加之給他如此才能,要想不迷失自己也難啊!然無論如何,他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奇才,我們應記住,如此奇才囿于自我,尚難免于失敗,何況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上天喜歡謙卑的人,喜歡忘我的人,那種永遠能認清自我的人將立于不敗之地,然而,“難矣哉!……”人天生就是容易驕傲的動物。
最后,我很想套用《論語》里的一句話來說項羽~“如有項羽之才之美,不驕不吝,劉邦不足慮也!”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面對四面楚歌而發出的感慨。他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恒,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亙古不變的傳說。項羽自小就胸懷大志,“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在秦皇出巡時,項羽曰:“彼可取而代也!”,他英勇善戰,最后兵敗,在烏江自刎。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啊!他不懂反思自己過錯,在烏江自刎時卻說:“天亡我,非我用兵之罪也。”,我承認他不是舉賢用能的大人物,比不上劉邦也敗給劉邦,但是我卻對項羽非常喜歡的,我想說他是一位英雄。
烏江自刎,項羽拋開了屬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沖去了夕陽下的最后殘戈……夕陽為了尊嚴,也許是生無可戀,死亦當鬼雄。他是這么的直率啊,他也是一個用心專一的好男人。他沒有劉邦的陰險奸詐。他善良,給予多次劉邦逃生的機會,他驍勇善戰,以3萬人打贏了幾十萬大軍(史稱“巨鹿之戰”)。
我們雖無項羽“力拔山兮氣蓋勢”的氣勢,但我們面對艱難險阻,必須有著一份自信與堅強。項羽在垓下之戰以一敵百,他已經勝利了,因為他的勇敢已經在心底是一份莫大的勝利。我們面對著紙上談兵,更應該給自己更充足的信心,懷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如同項羽,我們可以在孤身作戰時不畏懼不退縮;如同項羽,我們可以在面對自己最愛的親人朋友時認真對待不欺騙;如同項羽,我們可以在學習方面賽出另一種風采。
項羽,我喜歡你。你是李清照眼里“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好漢,你是每個人心中渴望擁有“霸王別姬”的愛情故事的男主角,你是歷史上最令人佩服的將士。雖以失敗告終,項羽他卻永遠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項羽本記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西楚霸王臨終的悲歌,這是一個“英雄”的最后的真情告白。
說項羽是個英雄,不為過。項羽自幼就有異于眾人的表現。“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他的叔叔很生氣。而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這些話顯示出他從小就胸懷大志,與眾不同。而他的叔叔教他兵法時,他卻略知其意,不肯竟學。這又顯示出項羽的一些人性弱點。就是毅力不足,過分自信。當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時,項羽看到了就對他的叔叔說:彼可取而代也。這就是他的叔叔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而他本人勇力過人,力能扛鼎。這些事情對于項羽的發展大有好處。為他今后受到叔叔重用,開拓自己事業的天地奠定了基礎。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項羽叔侄也順應天下之勢起義。他們叔侄殺會稽守進而占領了一席之地。這就是項羽最開始的資本。憑借過人的勇力和一定的謀略,項羽成為起義軍中較強的一支。而劉邦也在這時迅速興起,形成與項羽對峙抗衡的對等力量。巨鹿之戰是項羽最為光彩的一件事之一。這次戰役,扭轉了整個局勢,關東轉危為安。劉邦也得以順利地破秦入關,攻占咸陽。項羽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出的國過人的謀略和膽識的確是令人佩服和敬重。破釜沉舟顯示出了它本身的魄力。如果是劉邦,恐怕他不敢這么做。
說項羽是個匹夫也不為過。章邯投降,而項羽竟坑殺秦葙卒二十萬于新安。有一個勇士,一個有為的領導者變成里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這給他人生涂上了不光彩的一筆。項羽分封十八個諸侯國,自立為西楚霸王,擊殺義帝,諸侯王紛紛自立,直接導致了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而此時的劉邦卻迅速崛起,這就是后來的楚漢之爭。可以說這是項羽自己親手為自己釀制的苦酒。
前期的項羽還是有勇有謀的,可是當他取得一定成績后就沾沾自喜。原先自身的缺點全部暴露無遺。例如鴻門宴上,項羽明知劉邦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卻優柔寡斷,錯過了一個有一個殺死劉邦的良機。而他卻透漏給劉邦一個重要的消息,即將曹無傷出賣了。這不能不說項羽糊涂。項羽滿足現狀,止步不前,一味迷戀個人的武力和權勢,而劉邦卻清醒的認識了新的形勢,采取正確的政策,蓄積力量,逐步改變了不利的地位。這樣看來,項羽與一般匹夫無異。尤其是在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日不滅,這種行為是何等殘暴。有人勸說項羽就關中建都,而項羽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典型的夸耀心里,缺乏政治遠見,這怎能稱霸于世?!這與市井之徒有何異?
項羽剛愎自用,缺乏政治遠見,不能知人善任(即使有范增為謀,亦不能用之計策),緊要關頭,舉棋不定,這都預示著他只能以失敗告終。最終導致了他被圍垓下。垓下之圍時,別姬,沖殺,贈馬,自刎等一系列事件,卻又顯示出了他的英雄氣概。不過也反襯出來了他的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思想(他至死都認為是蒼天亡他,不是自己或戰爭的過錯)。
總的來說,項羽既是一個有創業之才的英雄,卻又是一個缺乏長遠目光的勇夫。不過“政由羽出,號位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也說名了項羽的過人的能耐。而與劉邦的楚漢之爭,卻也令后人為之嘆息。假若項羽能卷土重來,或許漢朝天下不只是姓劉還是姓項了。
項羽本記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是誰剎破這黯黯的黑夜,吹響了江東的號角?是誰破釜沉舟的決心,砸碎了秦關的城門?又是誰在烏江末路的悲壯中,演繹了一場千年絕美的霸王別姬呢?是男人就要恩怨分明,你是堂堂的大丈夫。是男人更需要兒女情長,你彈劍做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一出《霸王別姬》,唱斷了多少人的柔腸?你就像一顆亮得刺眼的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在極度輝煌過后,是毀滅。異于尋常的流星,你的毀滅是驚天動地的,留給后人的,是一聲聲的嘆息。
項羽,一個貴族世家的后裔,一個英勇善戰的英雄,率軍攻秦,盡顯男兒本色。劉邦,一個平庸之輩,好酒色,無膽略,然而卻在楚漢戰爭中戰勝了你。結果是這么得令人出乎意料,讓人不得不回首深思。其實劉邦和你各自有著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就好像一對瑕玉一樣。你有著英雄的氣魄,但你卻無法冷靜地面對挫折,亂殺無辜。劉邦有著過人的肚量,但他卻不能率兵打仗。一個兄弟情義,一個背信離義。
在歷史的舞臺上,不同的抉擇決定了不同的命運。誰能夠在確定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誰就能避免失敗,從而取得成功。一場千年的等待,是你打破了這暗世的哀鳴,是你揚起楚江東的旗幟,多少江東子弟為你出生入死,為了你謳歌傳頌,殺殷通太守,是你揮就的號角,定陶之戰是你悲痛的傷痕,但你又絕不言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你又拿起你的龍盤虎戟,披上你烏金的鎧甲,沖向硝煙漫漫的戰場。在那個時代,你是神話般的英雄!你那異于常人的雙瞳,你那驚破敵膽的怒喝,你的烏騅,你的霸王槍??當劉邦與你獲得了推翻王朝的勝利時,劉邦聽從大臣的建議,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搞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但與之相反的你卻不聽善言,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曹無傷被誅,讓人不禁為你嘆息,試問天下誰敢助項羽的楚國?可你也是一個有著矛盾并非完美的一個人,你可以屠城,可以殺人不眨眼,卻在鴻門宴上下不了殺手,即使范增暗示了無數遍。如果說你的濫殺無辜使你失去了人心,那么在鴻門宴放走了劉邦就是你不明是非,不分敵我而犯下的又一重大錯誤。還記得在你受圍攻時,你在面對正在追擊你的故人呂馬童時,竟最終自刎以給呂馬童一個人情。在我看來,你的這一刎,的確彰顯了你過人的豪氣,讓后人更是為之而敬仰,但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你的無奈和不自信。當然做人應當講義氣,但義氣不能代替原則!作為一個君王,一個領袖,應當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不能失去應有的立場和堅定果斷的明辨能力。與之相比,劉邦雖然也好不到哪去,但我要說劉邦卻正好好在你的通達和靈動的智慧上他雖然沒有過人的武藝,卻能充分利用別人的能力,以最終做到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你的敗,在于你不懂權謀,太重承諾,太重義氣,太崇尚暴力!
你也是幸運的,你有著一批忠心追隨的部下,為你死戰到底,與你共生死;你有著一個真正愛你,真正懂你的女人,在彭城之戰中,她陪著你度過不眠的夜晚,在四面楚歌里,她為你擔憂,然而最后卻在烏江江畔的暖帳紅燭之下與你一起演繹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 烏江流水,留下了你的遺憾,也讓我有了復雜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動多于惋惜,亦或是惋惜多于感動,總覺得他不該如此消亡。
歷史在交替中消逝長流,金戈鐵馬,一曲終了。掩卷而思,不覺悠然神往。
項羽本記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我為主持人展開學習的《鴻門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場讓項羽失去天下的宴會令我充滿了好奇心,在我的心目中,項羽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大英雄,怎么會落到如此地步呢?李清照在《夏日絕句》中寫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為什么他難以見江東父老呢?為什么他留不住人,八千子弟兵沒有了,項伯也投靠他人,連范增也被氣走?我的心里疑問重重。
在準備《鴻門宴》課件的過程中,我開始認真閱讀《史記項羽本紀》的內容,了解了很多項羽的生平事跡:小時候,叔父讓他學寫字和劍術,他略通一二后就不學了,叔父項梁說他,他卻辯解道:“學劍術只能殺一人,學寫字無非為了會寫自己的名字。要學就學能夠打敗萬人的。”于是,項梁教他兵法,但他也半途而廢。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志向遠大,但做事也容易淺嘗輒止,輕言放棄,學什么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給他之后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在鴻門宴會上,雖然項羽清楚除掉劉邦對他意味著什么,然而最終還是被劉邦必恭必敬、誠惶誠恐的態度和言語所迷惑,錯過了奪得天下的最佳時機。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語文課文《狐貍與烏鴉》。項羽就像那只愛聽奉承話的烏鴉,讓劉邦奪走了觸手可及的一塊大肥肉!巨鹿之戰使項羽變得驕傲,他當時肯定很享受“威震天下”的感覺!“勇而驕,勇而無謀”這句話形象地描寫了的項羽的目光短淺。他不希望任何人超越他。但最終,卻讓兵力比他少四倍的劉邦贏得了天下。令人惋惜。
但是,項羽依然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的勇猛仍令我記憶深刻!“垓下之戰”中,雖然他窮途末路,卻沒有向敵人屈服,保留了死前最后的尊嚴。這是一個英雄的失敗之路,他的失敗讓我明白:一個人的性格會對他的未來產生巨大影響,與其說是“鴻門宴”讓項羽失去未來,不如說是他從小養成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