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篇1)
“從孩提時代,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p>
“不抵抗是罪嗎?”
“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初次讀完《人間失格》這本書后,我被其中抑郁的氣氛壓抑的喘不過氣來。主人公大庭葉藏在自己內心游走徘徊的想法仿佛聲聲詰問在向我尋找一個答案。我想告訴他,不抵抗不是罪,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沒有錯,那些流言和嘲笑傷害不了你,你可以把他們都踩在腳下,強大到讓世人來仰望你。
可是我不能,這般說辭對于葉藏來說就像一碗沒有什么用的雞湯,表面看泛著營養的油花,喝下去卻令人作嘔。因為對于他這樣的人來講,一個不友好的眼神都像箭一樣將他傷害到體無完膚。
這樣的人,悲劇的結局似乎無解。而那些虛偽、狡詐、偽善、刻薄的人卻看似擁有正常的人格,過著正常的輕松的生活。
為什么會這樣?
我了解到的這本書的讀者可以粗略地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和葉藏一樣擁有著邊緣性的人格,自卑、膽小、對世界充滿了恐懼與不安,他們在讀到這本書時,是一種被揭穿了的恐懼、找到同類的欣喜、又有著一種自虐式的快感;第二種是現實中我們接觸最多的人,他們將這樣的懦弱和痛苦理解為無病呻吟,完全不能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生活的如此用力;第三種,是我這樣的文青,擁有著正常的性格、生活和社交,可是在看到主人公在發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嘆息時,卻感到由衷的難過。
能夠想到這一點是令人十分壓抑的,我們就像一群不安分的刺猬,不是在傷害別人就是在被傷害著。誰沒有一顆敏感而柔軟的心臟,只是我們不知不覺的在這片柔軟外建立了一道圍墻,偶爾的變換著自己的角色。
我親愛的朋友,在你是葉藏的時候,我還是希望你可以試著讓自己變得強大。如果你做回了一個平常的人的復數,你是否可以多一點善意不去觸碰別人的脆弱?
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篇2)
太宰治的文字有一種特殊的頹廢墜落的感染力,在你靜默思考時,如利刃一般刺入你的心靈。
他生活在社會制度變革的時代。小時候家中富裕,卻因為戰前的日本所奉行的家長制與長子繼承制喪失了社會地位和經濟來源。作者最終選擇自殺,留下了這本廣為知曉的《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他喪失作為人的權利的一種無奈。主人公表面上是個彬彬有禮,幽默風趣惹人喜歡的一個人。可畢竟,人是多變的,為了適應社會被迫衍生出很多性格,而這每一種性格都是為了保護自己。這樣強做的幽默歡笑,就是為了掩蓋他痛苦的內心。
他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他渴望生命,但是他發現現實與自己所想大相徑庭時,他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不知該如何做才好。一方面,他高尚的品格讓他覺的這人間充滿了骯臟與不堪。而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如此嫉惡如仇憤世嫉俗便與這世界格格不入,于是他又小心翼翼的討好迎合。
是啊,他既沒有認清自己,也沒有看清這個世界。他不知道自己愛什么,他的一生都是依附于別人而活,在面對與理想截然不同的世界時他選擇了偽裝,竭盡全力的融于世界。這使他一步步走向墮落,自我毀滅。這不是他出于本性的行為,卻成為他自認為的人格的最后評價與人類介入的唯一方式。身心靈的掙扎、救贖、最后只有毀滅這一條路可走!也好,他這般活著實在太累!
忽而想到我自己,偶爾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太明白“欲語淚先流”的悲戚,也不太明白“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痛徹心扉,總在想,哪載不動的愁苦是為哪般。還好,我愿意用心去讀,去品,從傷感中尋找希望,在絕望中發現柳暗花明。悲苦的作品中的眼淚啟示我清醒的愛著自己,愛著這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回歸到自我,要明白我們所有的痛苦喪失,喪氣失落都不孤單。社會讓我們在群體中擁有了共同的認知感,結成集體獲得認同。當我們感到痛苦,應該繼續堅持,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不應該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己的不足,應在苦難中找到心的安寧。在低谷時我們該直面困難,找到內心深處完全安寧的地方。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痹肝覀儾灰两趶氐椎耐纯嗯c溫柔的偏激中,捧一卷書,在陽光下,嘴角含笑,眼里有光!
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篇3)
世界文學多種多樣,那你是否聽說過日本的“私小說”。日本一向都有“私小說”傳統,這一詞廣義解釋為凡是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就成為私小說。但多數人更傾向于狹義解釋,認為私小說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獨立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及心理活動。
太宰治,一個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歷來都是私小說的典型文作。太宰治出身于貴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卻驚動日本文壇,以至于他去世了近80年,還是有許多粉絲。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先生的絕筆,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后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葉藏是一個從小孤僻,生性怯弱敏感,對人類充滿恐懼不安,人總是遺憾自己所擁有的。葉藏出身在貴族,卻害怕吃飯,害怕跟人說話,等他來到城市,卻染上喝酒抽煙的陋習,生活好像充滿希望,又好像暗無天日,對于葉藏來說,他的一生都在尋找活著的意義。他在眾人面前扮演小丑,但笑只是個表情,與心情無關,世事往往如此,越是刻意經營,越是失望。
孤獨是一場無人送藥的重感冒,直到他遇到了常子,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最終,他們都沒有找到活下去的希望,決定殉情,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常子死了,葉藏活著。
父親為此與他斷絕關系,他每天渾渾噩噩,甚至染上了毒癮,他覺得,生活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后來,他又一次墜入愛河,直到他的愛人出事,一切又回到了原樣。在一無所有的年紀他連快樂都給不起自己。朋友們覺得他瘋了,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對他來說,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結尾,他被哥哥帶回了家,27歲的他已經滿頭白發。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喜歡這本書,但是總是情不自禁被他吸引。其實太宰治先生所推崇的并非陰暗,而是這樣丑陋乃至殘忍的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思想,其主線是追求愛與自由的真實,尋求人性的解放。我們在放縱自己的同時渴望救贖,卻無力于控制自己,故是迷失本心,故枉費這一世的意義。但,一個人若是沒有裂縫,陽光如何穿透而入?人間百態,抵達不到的深淵便是人性與不斷發酵的欲望,既然這世界不可能成為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模樣,為何不求同存異,再給世界,給自己一個機會?
愿我們生而為人,人間有格。
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篇4)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太宰治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抱著這樣的想法,在人世間不斷摸爬滾打,多次想離開這個世界,上帝卻沒有馬上成全他。他一生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人間失格》。這本書是他的內心獨白,在這里,人性的丑陋與虛偽無可遁形。
太宰治用他那灰色筆調,描述了一個名為葉藏的“膽小鬼”,他渴望得到愛卻又不懂愛,他無法理解人類社會,只有以滑稽搞笑為自已戴上“假面”,他越發感到絕望,多次想離開這個世界。“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彼谧詈笕缡钦f道。
太宰治最終還是成功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感情去對待他的死。是為他的解脫感到高興,還是為一位文壇巨星墜落而感到悲傷,我陷入了沉思……。其實我們都是“膽小鬼”,害怕自已受傷而欺騙自已,害怕自已被欺負便裝做堅強,害怕自已融入不了社會便戴上名為好人格的“假面”。我們不斷地偽裝自已,并在那名為“社會”的競技場與人爭斗,而且是現場之爭。成功的人將登上名為權利的“牢籠”,失敗的人則被踢下那名為自由的“地獄”。人真是個矛盾的群體,拋棄幸福與快樂去追求名利,等名利得到了才發現最重要的快樂已被拋棄,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鞓窌r,卻人已老矣……。我們總是只看見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總是只顧自已利益,不為他人著想,我們總是為達到目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等做完了想做的一切,才猛然醒悟這不過徒勞而已。太宰治用文字和生命,赤裸裸地諷刺了這個社會,諷刺了身為“膽小鬼”的自已,也諷刺了兩面性的人類。
可太宰治他卻是愛這個世界的,在《人間失格》中,京橋酒吧的老板娘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她在葉藏最落魄的時候收留了他。還有其他關心葉藏的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不是嗎?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社會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在你最危難的時候幫助你,他們的熱情就像一團火,慢慢融化你那緊閉的心,使我們慢慢走出那名為“膽小鬼”的外殼,變為真正的自我。
日本暢銷書籍之一《自殺的100種方法》的最后一頁,赫然印著幾個大字-----所以,自殺很痛苦,好好活下去吧,陌生人。作者充滿善意的幾個字,可能拯救了成百上千的人,也抹除了那名為“黑暗”的世界。太宰治從內心渴望幸福,抱有希望,可他最終還是自殺了,也許,只是少了一個像京橋酒吧老板娘這樣善良的人。
《人間失格》這本書改變了我,讓我懂得去感知別人的愛,更懂得付出善意去幫助像小葉一樣的人。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或許我們總是先恨透了這個世界,然后才決定愛上它的?!?/p>
人間失格高中讀后感800字(篇5)
失去為人的資格,是絕路抑或茍活?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名作,發表于1948年,書以名為葉藏的主人公的一生為內容,基于它是一本自傳性小說,作者多少把自己的經歷糅合進葉藏的一生。
此書發表于日本戰敗后,在社會普遍引起巨大反響。這不僅因為太宰治描寫了滾滾濁世的水深火熱,更突出的是他直面描寫的各式各樣的彷徨與痛苦,都能對號入座;甚至是人們避之不及的死亡的字眼他也毫不避諱的拋出。人間失格即是人類失去資格的意思,本書開篇三張葉藏不同時期的照片為引述說了葉藏幼年,青年,中年的生命歷程,也是他一步步走向沉淪與自我毀滅的無回程的路。在結尾處,作者把自己寫為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也是饒有趣味。葉藏是名副其實的少爺,但他早早把家庭看作棲身的場所,為了取悅房東,房客佯裝小丑逗得哄堂大笑,直到看見家人信賴又輕松的神情而不是不滿猜忌的眼神葉藏才會安心,自我滿足,甚至是女仆也將他視作玩物,正如第一張照片中,秀氣的公子哥周圍圍著形形色色的女人,小少爺歪著頭,擺出天真無邪的笑,一個所謂正常人的直言這孩子的笑容蹊蹺,甚至帶著詭僪。像葉藏這樣靠謊言為生的孩子著實罕見,為討父母的憐愛,強忍厭惡撒嬌著討要和菓子,借文中言語來說,這就是“對人類最后的求愛”,起初我可憐葉藏,是家庭的殘缺使其墮落,后又覺得可怖,社會確實是能扭曲人性的,即使葉藏逃出牢籠,罪犯的烙印仍根深蒂固的絆其一生。
謊言的彌漫使其交織為名為真實的錦衣,一旦撕破錦衣,葉藏便無地自容,惶恐不已。人在世上,難免會撒對自己善意的謊言,能瞞混過關便繼續自欺,被無情戳破或許一笑而過。葉藏則不然,他會自我反思自己為何露餡,如何縫補謊言的破洞,以避免自己苦心經營的形象的破壞。葉藏對于想方設法拴住自己的家庭是始終有著潛移默化的忤逆的,他與惺惺相惜的女招待投河自盡未遂,又結識損友掘木,隨其酗酒,賭博,流連風月場所。最后近乎與家族斷連關系,寄人籬下。而那整日西裝革履的掘木看似風流瀟灑,實則住在東京的陰溝,家庭拮據寒酸,掘木也并不慷慨闊氣,只是勉強維持著人前的體面,只能在葉藏這類人的面前耀武揚威罷了。
葉藏深知掘木的劣性,仍心甘情愿的隨其沉淪,直至一次酒過三巡后掘木吐露真言,無辜地怒斥葉藏的殉情的可笑,而只言不提自己的骯臟。葉藏的一生都離不了女人,據他所說,不是他沾花惹草,而是女人窺視了他的空虛,趁隙而入了。最后他與身愛著他的女人良子在一起,實質是包養的關系,他當良子的衣服終日酗酒,他看似渾渾噩噩其實并未失去理智,同時懊悔自己的種.種不該,仍重蹈覆轍。良子卻執迷不悟,溫柔的告訴女兒他爸爸就算喝酒了也還是好人。葉藏目睹自己的罪行但無動于衷,他已病入膏肓,在如此境地,并不會有改過自新,催人淚下的勵志故事,只有窒息的真實。為治肺癆,他被老婦誆騙嗎啡上癮,債臺高筑。被掘木和家人哄騙入精神病院,出院后也只是萎靡不振,得過且過。
作者太宰治發表此書后投河自盡,《人間失格》被世人稱為遺書,眾多文學評論家對此書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其中看盡人生的透徹心境,近乎白描的心理剖析都彩絕倫,其中黑暗頹唐也有被人鄙夷批判,但拋開偏見,它確實引起人們的深思,審視自己的人生。時至今日日本的自殺呂一直居高不下,那么多如葉藏那樣前程似錦的年青人最終無可奈何的選擇絕路,而非茍延殘喘。如果逝者是罪犯,可能死有余辜,如果是學生,大多嘆惋同情,時代的悲劇,決不可肆意評頭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