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
《史記》這本傳世千年而被后人贊嘆不絕的名著。他的這種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希望大家喜歡!
《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篇1)
在你眼里,英雄應該是怎樣的?
有人說:“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我想,每個人都有著當英雄的渴望吧!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么容易,世界上豈不人人都是英雄?老師說過,有人主張成敗論英雄,有人主張君王草寇論英雄。在我眼里,《史記》就是一部中華兒女英雄傳——命運不濟的英雄,成就霸業的英雄,仁勇集一身的女英雄……
春秋戰國是貨真價實的亂世,又是人才英雄輩出的大時代。有一群人不想在亂世浮生,成為了《史記》里叱咤風云的辯士英雄。而蘇秦便可以稱為其中的超級辯士了。他主張合縱,游說六國聯盟抗秦,從而掛六國相印,名震于下。
雖然《戰國策》里對蘇秦的描述也并不正確,其實蘇秦與張儀并不是同學,蘇秦更沒有同時佩戴六國相印等等。但這些并不重要,《蘇秦列傳》依然很有文學價值,因為正是它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一大批像蘇秦一樣的縱橫家們,是如何在各國之間推銷自己的獨特見解,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讓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來說服君王、贏天下的。縱橫捭闔的即使不是蘇秦,也一定會有一個像他一樣的超級英雄來拯救黎民百姓。
可以說,蘇秦的智慧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他憑一個人的力量使得戰事頻發時期各國和平共處了十五年,沒有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他游說時,立論之前先鋪墊,否定外交政策,會出現的惡果并警示;一個贊頌,一個類比,一語點明實行合縱之策;然后,正反論述如何實行合縱之策。最終成就了六國軍事聯盟。他可真是氣勢磅礴、雄辯方法多變的超級英雄!
然而,我并不認為所有的縱橫家都能成為英雄。大時代的縱橫家亦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不乏有些前倨后恭,毫無品行之人。歷史證明只有那些先人后己、大公無私、為民著想的辯士提出的見解才能真正被人們所接受。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要學習辯士們“語言的藝術”,而不是權術。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部《史記》幫助我們看清那段風云變幻的時代。___說的沒錯,我們從小就應該多讀《史記》這類國學經典,幫助我們樹立科學的英雄觀、歷史觀。每一次讀《史記》,我都會有不一樣的領悟。
這一次,我明白了——英雄者,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思,不懼強權之勇,能言善辯之才,為國為民之懷。
《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篇2)
歷史是活的現實。一部《史記》,有人看到權謀,有人看到智略,也有人看到人性,看到現實,看到生活。真實的歷史每一天都在我們眼前鮮活地上演。有人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的,從歷史中,我們會看到自己的過去,也能預知某種未來,而更重要的,或許是面對人生無常,世事輪回,我們更多了些達觀與釋然,這是歷史教給我們的眼光。
兩千年來,對于《史記》從來就不缺溢美之詞,當然它也完全擔得起這種溢美。一部《史記》,創造了歷史學與文學的兩座高峰,后世兩千余年,學界內外,無不受其沾溉,以至于今日我們一家族論壇,仍以此為主題欲討論之,其影響深遠足可見一斑。而作者司馬遷以殘破之軀,忍精神巨創,仍創作出如此驚世力作,其毅力之驚人,決心之深絕,實在令人嘆服不已。
司馬遷絕算不得世俗意思上的生活寵兒,然而就像其文中所述,那些成就非凡功業之人,又有誰是易享俗人之福呢?他或許從未主動追求過富貴,心心念念的就是繼承父親治史的遺愿。倘若沒有那一場變故,司馬遷或許也能完成《史記》的創作,然而生活從來不是人們想象得那么簡單。突遭橫禍,身心巨創,巨大的屈辱足以讓司馬遷有理由自殺一千回,消沉一萬回。然而,強者就是強者,或者說,完成《史記》的理想給了他面對屈辱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治史,給了司馬遷非同尋常的深隧眼光,他明白,人固有一死,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于泰山,倘當時慷慨赴死,顏面似暫得保存,卻并不能真正地洗刷屈辱。相反,只是留給俗世之人一個輕薄可悲的談資,并終將化作歷史的塵埃,再難尋覓,這樣的人生是可悲的。
從歷史中,他更看到,“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終于意識到屈辱并不為自己獨有,不幸也并不單單只降落于自己。相反,不幸有時恰恰是激發人生另一種輝煌燦爛的誘因和轉機。面對屈辱,面對苦難,司馬遷在此時終于站在了命運之上,他參透了俗世的累紲,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于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終于由他創作完成了!而當初的那份屈辱呢,可能被人們消費的那份談資呢,都早已被人們的頂禮膜拜所取代!司馬遷以當時最被人輕賤的屈辱之身,終于站在了這個社會的最頂端!盡管,他或許并不在意這些……
《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篇3)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為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著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后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里,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為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愿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后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為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為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著個人利益,才會讓那些真正為國家著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才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篇4)
讀者,其用心專也,韻者,其美極而觸魂也!——題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翻閱沉甸甸的歷史,驀然看見,那一抹鮮艷,帶著成熟穩重,披荊斬棘,正向我走來。那是歷經磨難才重生的鳳凰;那是千錘百煉的堅強;那是靈魂沖擊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的史書,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記。初讀《史記》,讀出一個頂天立地堅強的男子漢,或許一開始他就不該站出來,頂撞君王,是大罪。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沒有停止在憤怒上,而是還在此基礎上對他所要加以敘述和研究的到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為止的一部中國通史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結論,這是司馬遷之所以不僅成功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成為一位偉大的歷史家的原因所在。魯迅有一句名言:“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
司馬遷不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記這部大作長歌當哭嗎?很難想像,如果司馬遷在巨大的悲痛之后不繼之以理智的思考,而會成文學家兼歷史家。晚清的劉鄂在《老殘游記。自敘》中指出:“《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史公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泣,八大山人以畫哭泣,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于是,在報任安書中,我看到一個無奈而又理智的司馬遷,一個身心俱殘而又頂天立地的司馬遷。司馬遷一腔抑郁,發之《史記》,將悲痛而屈辱的靈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
于是,絕代文章橫空而出。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堅強的身軀,化作天邊耀眼的彩虹,霎得,紅遍了整個天空。再次捧起那泛黃的《史記》,讀出一個報國無門賢能者的憂傷。司馬遷是憂傷的,他的心痛漢武帝不聽諫的小肚雞腸,所以,他是懂得屈原的,要不然,他不會將屈子愁悶的心情寫得如此淋漓盡致,他又怎么會有抒一肚子的憤懣牢騷之氣,滿紙俱是怨辭。當屈原“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一個憂傷的靈魂與另一個無助的靈魂悄無聲息的碰撞,不禁發問,那僅僅是一部述史的史書嗎?無法控制不安的思緒,帶著靈魂的觸動與顫抖,再次品味他的《史記》,這一次,我讀出了一個中華民族的魂魄,千百年來不變的精神。無論是太史令,還是屈平,還是項王與信陵,我都看到他們人性的善良,一諾千金的男兒形象。
是司馬遷完美的追求,還是他本來已經完美的文字,千年的民族之魂,在他筆下,閃閃發亮,是《史記》,讓我看到一種人性的韻味,人性的光輝,那么美好,那么燦爛!我不禁怦然震動《史記》之韻味,非桂花樹凋零的悲哀,也非納蘭性詞的凄涼,它的韻味,是甜香賽芝蘭之悠長,踏雪尋梅的不變的情懷。讀《史記》之韻,讀出司馬遷的韻味,那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光芒綻放的靈魂,帶著一絲不羈,帶著萬般男兒忍辱負重的尊嚴,書寫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復咀嚼,齒留余香。
對《史記》的感動,不僅僅在于它靈動的文字與豐富的情節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蘊含的人格魅力與精神的升華。正是因為這種力量對《史記》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精神的境界。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斗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讀《史記》之韻,是上古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讀《史記》之韻,是人格與靈魂的震動!讀《史記》之韻,是美麗與感動的撞擊。品讀史記,其韻無窮細細聆聽《史記》叮咚的琴韻,內心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感動。
看見“李將軍”,我就想到了司馬遷,想到了史學中的文學力量。
《史記》讀后感800字左右感觸(篇5)
在世界文壇中,一本本文著的問世,震撼著人們的心,而在中國文壇上,不計其數的名著則令人心潮澎湃。《紅樓夢》的悠然動人;《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慷慨激昂;《繁星·春水》的名麗詩句;《亮-劍》的扣人心弦……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深的一本書是《史記》,雖然沒有太過華麗的語言,但卻記載了戰國、西夏、商朝、周代、春秋時期的名人大事,收錄了史書、古典小說,可謂包羅萬象啊!
《史記》的故事繁多,由最初的“五帝本紀”到“太史公自序”,令我大飽眼福。《史記》中有正義之士,有奸惡之徒,驪姬的蛇蝎心腸;靈公的殘忍暴虐;將軍王翦的英勇善戰;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史記》的每一則故事都富含深刻的寓意,令我對《史記》更加崇拜,卻還透著一絲傷感:司馬遷被昏庸的漢武帝投入監獄,一個為國效忠的正臣被奸佞害得成了一個囚犯。司馬遷本欲自己了卻殘生,但想到自己的鴻鴣之志——《史記》尚未完成,把自己個人的榮辱全部都埋在心底,經過20______年的嘔心瀝血,終于完成了這部50萬字巨著!
司馬遷崇高的精神震撼著我,為了自己的理想忍下如些恥辱,可見《史記》成為司馬遷生存的支柱,奮斗的能源。生活中的我,有時也是這樣的:一次在練鋼琴曲時,我一時大意擦掉了一個重要的音符,這首曲子要在比賽時合奏呀!我怎么能拖累大家呢?我定了定神,打算在鋼琴中一個一個地找,由于是雙手搭配,要兩個音符同時按下,聲音得和-諧,我黑鍵白鍵一個一個地試,顧不上手指的酸軟,我堅信,我一定能成功,司馬遷就是我的榜樣。終于,一個低音“re”使這一段曲子和-諧悅耳,我一陣激動,我把整首曲子和起來彈奏了一遍,與剛開始的大有不同,我興奮地抹去臉上的汗水,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笑了,我想這種筆也是司馬遷寫完《史記》時露出的笑吧!我體會到了!
文學巨著多如繁星,但是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道理。《史記》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的精彩絕倫;《西游記》的耐人尋味,但我仍然對它充滿敬佩,因為堅信是動力,希望是能源,而能促進這些的是永不放棄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