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滋味讀后感800字作文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最好是突出原作的某一點來深入描寫,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密切聯系實際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人間滋味讀后感800字作文【篇1】
最近,讀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滋味》。當初,只為寫批注而讀,并沒多少“滋味”可言,然而,當我前幾天得了腸胃炎,過著“禁食”般的日子時,卻頓悟了書中的滋味。
《人間滋味》寫了許多家常小菜、地方風味,無論是蘿卜、豆腐、馬鈴薯,還是火腿、臘肉、東坡肉,都很常見,似乎都算不上人間美味。也不知道是我喝了幾天白粥,吃了幾天白飯,到了一談白粥白飯就反胃的地步,還是汪老爺子的文章是用魔杖寫的,讀來卻讓我垂涎三尺。
這也讓我想起清代袁枚寫的《隨園食單》。無論是《雜素單》的豆芽、菠菜、豆腐皮,還是《小菜單》的萵苣、酸菜、醬王瓜,其實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是家常小菜,卻也讓人看了口水直流,還成為許多人爭相仿效的“菜譜”。
這古今兩本書只寫家常,卻又引人入勝,為什么我平常吃著同樣的食物,卻完全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味,如今餓了幾天,突然就深有感受呢?也許是因為心的不同。
平時,心中裝著其他,吃的時候不能細細品味,食山珍也無味;而這幾天餓久了,心也靜下來了,吃的時候也能細細品味,連白粥也能吃出味道。以一顆“靜心”品味人間滋味,這也是本書“滋味”的來源。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的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翁同??說的。有“靜心”、“靜氣”的人,不僅能品味人間美食,更能以一顆平靜的心面對人間百難。若韓信沒有“靜心”,怎么可能忍受胯下之辱,并在井徑背水一戰?怎么可能水淹龍且三十萬大軍?怎么可能為漢朝打下半壁江山?正是有了這顆“靜心”,他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名垂千古。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有一顆“靜心”,遇事從容,處變不驚,沉著冷靜,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以“靜心”品味人間百味。
佛曰,“相由心生”,百味,亦由心生。
這是蘇文軍同學在晚修課上完成的作文。作為一篇讀后感,文軍的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同學的“閱讀經歷――介紹作者――概述作品――聯系實際”結構。他從得腸胃炎中反觀閱讀經歷,縱向得出作品給他的啟示,從汪曾祺的《人間滋味》到袁枚的《隨園食單》,橫向比較作品的異同,得出“以一顆‘靜心’靜心品味人間滋味”的結論后,又引用翁同??的名句以及韓信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文軍在學習上是個有主見的勤奮的男孩。反映在寫作上,他也是一個尊重自己內心,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的作者,也是個有閱讀、有積累的學生。記得上學期講《周亞夫軍細柳》時,一講完課文就讓學生試背全文,結果文軍一字不落地背下來了。一問才知道,原來還沒學課文,他就先背下來了。如果文軍能一直保持并發揚這種精神,相信他以后的路會走得更遠更穩。
人間滋味讀后感800字作文【篇2】
閑來無事,便淺嘗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滋味》。若粗魯地翻閱,便僅僅認為此書是一本“滿漢全席”,而捧起細細地咀嚼,會品見不俗的樂趣。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那篇《端午的鴨蛋》,仔細品讀,味蕾上都殘留著咸鴨蛋的咸香,那誘人的高郵咸鴨蛋,質細而油多,孩子們還用絡子掛起鴨蛋,為端午節增添了許些明亮的色彩。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咸鴨蛋,貌不驚人,但滑入口中的綿軟,總能將人帶進故鄉的溫情。咸鴨蛋,也許就是牽著遠方孩子的絡線,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刻刻牽動著心中的念想。一個小小的鴨蛋上就有說不完的美妙之處,倘若沒有一種故鄉情結,沒有一顆超然自在的心,誰能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此滋味?
食物具有不一般的力量,它總能勾起人心中的各種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食物和情感,總有藕斷絲連般的纏綿。
汪老先生用最樸實最純粹的語言將祖國大江南北的美食娓娓道來,卻更多的是讓我們體會到各地的人文和情懷,人間最美的滋味一開始也許并不能獲得你的青睞,但它的味道總是縈留在你的記憶中,在某個不經意間迸發,令人回味無窮。
“口味單調一點,耳朵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社會興趣要廣一點。”汪老先生在《吃食和文學》中寫道。這對不能出門這些的這些日子,尤其有些啟發。
在目前滋味隔離,足不出戶就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日子里,不得不承認,我們確實喪失了不少往日的滋味。唇齒間少了街邊小吃,應酬的酒水,電影院爆米花的味道,倒是多了幾分自己炊飯的清香。在有限的空間里,發揮創造的想象力,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清閑的生活總會多了幾分滋味。
想象力如何發揮呢?例如在一碗熱氣騰騰的水煮面中擱幾片蔬菜葉,成為了“農家風味”放上幾條鱈魚片,就成了“海景”,再淋上一勺辣椒油,便成為了“香辣農家海景面”呢,生活因你而有了滋味。
而這“農家風味”,“海景”不就來自于故鄉的味道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外面的世界的食物是多么的誘人,經常游蕩在美食街上的你多久沒有吃過家鄉的味道了?吃多了山珍海味,心中不免想起故鄉的美食。食物不僅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種感情寄托,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家常便飯,街邊小食還是玉盤珍饈,在滿足人們生理的同時,寄托了我們或濃厚或淡薄的情感。
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情感,只需一口便可以喚起沉睡的記憶,只需一口就能讓人淚流滿面……
食與情,纏纏綿綿。
人間滋味讀后感800字作文【篇3】
“人活著,就得有些興致。我不會下棋,不愛打撲克、打麻將,偶爾喝了兩杯酒,一時興起,便裁出一張宣紙隨意畫兩筆。所畫都是‘芳春’——對生活的喜悅。”——汪曾祺《人間滋味》
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人間滋味》:生活有情處,人間滋味多。
是的,看汪先生的散文,就像看到了一個出落得與眾不同的人,看到了她獨特的修養和容貌,油然而生愛慕之心。
翻開書頁,開篇的幾行小字就把我吸引了:“凡事不宜茍且,而于飲食尤甚。”孟子說,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孟子的這個觀點正好也印證了汪老對美食的態度——汪老對美食是頗有研究的。
汪老到過不少城市,對于他來說,每一座城市都是一種味道的標志。
他把每一道菜都和那座城的風俗文化相結合,融進自己的飲食習慣里,蘊蓄了屬于自己的飲食文化。一葉知秋,樂山見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可以窺探到這個人的喜好和志趣。汪先生圓融豁達,生性隨和,也許跟他的生活喜好有很大的關系吧。
都說一個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如汪曾祺所說:“一個人的口味要雜一點、寬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如此。”是的,把口味放開了,人走出去了,眼界自然也開了。
讀罷全書,我尤其喜愛“四方食事,明心見性”這一篇章,其中講中國各地有名的菜品,很有生活氣息。吃食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源自生活,發乎生活。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善于從這些細小的地方挖掘美好,就好像尋寶一樣,在愛生活的人眼里,這個世界是很有趣的。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大多講述花草林木,四方食事以及生活百態,他的文字里永遠帶著一股子煙火氣息,平平淡淡的。我想他必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會在走過萬水千山時記得:“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會在紛紛擾擾的世界里看到:“這些白茶花有時整天沒有一個人來看它,就只是安安靜靜地欣然地開放著。”
其實生活很簡單,不過是一茶一飯過一生,不過是有一花一葉相伴而已。生活也是很好玩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在生活的角落尋找樂趣,或者是你有沒有期盼在人生的拐角發現一份驚喜。
我們或許真的應該把生活放在心上,流露在日子中。也許在二環路街邊的一份早餐,也許在冬日里一碗一個人的熱湯面,都是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可能下過雨的霧氣蒙住了車窗,悄悄用手指畫下的幼稚圖畫,或者趁沒人注意一腳踩進小水坑里,瞇眼看著水花四濺,這些都是生活中特殊的滋味。
人間滋味不僅是飯食的味道,更是對于生活的解讀,酸甜苦辣咸綻放在舌尖,也存在于每一天的生活里。
但我想,若你懷有一顆汪曾祺一樣熱愛生活的心,你會覺得生活其實就是甜的。
人間滋味讀后感800字作文【篇4】
這兩天閑了下來,萬籟俱靜之時,總覺的有些空虛寂寞,有時候真的什么都不想干,連心愛的手機都不愿滑開。這冰冷的世界,有些令人畏懼。
在櫥柜上,用手指輕輕滑過書的封面,莫名其妙的,選中了汪曾祺的《人間滋味》。懷著平和的心態翻開,摩擦著。久違的,第一次摸書卻感覺到很舒服。一篇短文的形式,一個個味蕾的誘惑,一個個屬于那個時代的記憶。坦白地說,剛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揣測著一定又是講述社會的紛繁錯綜,人間的知情冷暖,而結果卻令我出乎意料,出奇的,食物,一種種,我剛開始覺得這是一部菜譜,以致于我懷著欣賞美食的角度讀完了整本書。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本書也給予了我回贈——溫情與故鄉。
看了很久,幾乎是抱著字典讀的,好多生字詞,我懵了很久,稱得上步履維艱。飛速發展的時代,好多舊時的記憶被遺忘在角落。看著汪老的書,突然覺得樸素才是真的美,我想去效仿,但是又怕嘩眾取丑,東施效顰。高郵的鴨蛋,老北京的蘿卜菜…汪老的文章沒有一點魚腥,不摻雜太多華麗的辭藻。過去的我,一直認為只有華麗才能駕馭他人的眼光和胃口。這篇文章,我把過去那種為了想一個詞花了半天的感覺放下了,充斥著的只有內心的輕松。汪老交給我們很多,整本書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流溢的故鄉之情。無論是袁才子的記錄還是作者自己的觀點,故鄉雖小,故鄉雖比不上蓬勃的大城市,但卻有著最純真的味道。這種觀念,我想許多人都有。落葉歸根,人之常情,只有故鄉才是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真正的家。
許多人覺得讀一本課外書就如看了一遍別人的智慧,然后進行稱贊,總覺得比不過別人。有的人,懼怕生活,對生活點頭哈腰,為了幾張紙,甚至出賣自己的祖宗,舍棄自己的故鄉。著名球星科比曾說過,總有一個人要贏,那為什么不是我呢?難道人敵不過生活么?
記住,當你累了的時候,回到家鄉,吮吸那一片破土地的空氣,那是你最好的歸宿。
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吃一份家鄉的菜,那是你成功路上的支柱。
人間滋味讀后感800字作文【篇5】
是沈從文的關門弟子,“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是西南聯大的天才學生,逃課偷懶卻才氣逼人;是文人中的美食家,再平淡的食材在他的勺中也勝過如何任何珍饈……汪曾祺這一本《人間滋味》依然延續了輕松有趣的'文風。書頁上跳躍的文字使我們恍若身臨其境。
書中更多講述的是一些地方的果蔬。譬如水中爽脆異常的花菜和氣味濃郁的山韭,無一不寫的鮮美誘人。再低落的心情,想必只要讀一讀這本書,都會煙消云散的吧。
汪曾祺寫了許多令人愉悅的文章,卻并沒有得到愉悅的人生。同古今中外的許多文人墨客一樣,他也是懷才不遇。從老家江蘇到昆明求學,又到成都任教,曾輾轉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他的生活中奔波多于安定。骨子里又還保留這文人的清高正直,所以家境始終貧困,連吃肉都是有數的。但是,這又如何?買不起較貴的肉,便吃些嫩滑的牛肝菌,還不忘借“少放蔥使人暈倒”作調侃;吃得只是咸鴨蛋,卻怡然自樂地道:“論咸鴨蛋還是高郵的好”;吃得雜便自詡:“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他嘗盡人間百態,心中卻只留蜜糖。
做人為何不做汪曾祺?日日笑口常開,摔一跤也只是打一個哈哈。何必在春天之際也要哀吟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人生是要靠“過”的,你將它過得歡欣,自然覺得自己幸運。如果整日怨天尤人,這一輩子還能找出什么值得開心的事情嗎?
是《記承天寺夜游》中被貶仍以“水中藻荇交橫”為樂,成就了蘇軾;也是《桃花源記》中戰火連天仍期盼“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成就了陶淵明。自古樂觀為主宰,沒有樂觀,何以生存?
人間世事萬千,我們能改變的卻寥寥無幾。若整日以淚洗面,你便必定短壽。倘若你活得如汪曾祺一般快樂灑脫,再糟的人生也是一首史詩。熱忱誠然可貴,歷盡千帆的熱忱更加可貴。何不細品“人間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