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玩店讀后感800字
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源泉,提高人們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讀書的妙處可謂無窮,書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無憂考網為您提供!更多精彩,歡迎您的關注閱讀!
老古玩店讀后感800字篇1
和諧之美
——讀《天堂與地獄》有感
和諧美是美的境界。早在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說過:"美在和諧。"可見,和諧美是一個極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輝的美學命題。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看到了一篇《天堂與地獄》的故事,從中所悟出的道理讓我永遠銘記于心。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問上帝,他想知道到底天堂和地獄是什么樣子,于是上帝就說先帶他去看地獄,帶他來到一間房間,里面有一個長條形的桌子,桌上擺滿了各種很香的食物,桌子上面坐滿了人,每個人都面黃饑瘦,非常的饑餓,他們每人有一雙很長很長的筷子,他們把夾起的菜盡力想喂到自己的嘴里,可是由于筷子太長,沒有一個人能把菜喂到嘴里,所以這個房間所有的人都是非常痛苦的樣子,看著好吃的菜,卻吃不到!于是這個人就給上帝說:“太殘忍了吧,那帶我去天堂看看吧!”上帝說:“好啊,其實天堂就在地獄的隔壁!”于是他們來到隔壁的房間,看到的是同樣的長條桌子,同樣很好吃的菜,同樣的每人拿了一雙不可能喂到自己嘴里的筷子,不同的是他們都非常的開心!因為他們都把自己夾起的菜喂到了別人的嘴里,所以大家都吃到了美味,而且人與人之間也非常的開心!!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到人與人之間是需要多多的交流的,只要能和諧相處,不管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都能幸福地生活。
讀了《天堂與地獄》的故事,再想想我們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真是慚愧。記得有一次上課,老師讓我們四人小組討論問題。本以為我們可以和諧地相處,可是偏偏在一個問題上出現了分岐,大家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誰。結果,不但沒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而且還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這都是我們不能和別人和諧合作惹的禍。
還有一個是發生在我們宿舍的故事:一位同學不小心弄濕了另一位同學的衣服,眼看那位同學要發火了,另一位同學及時而又真誠地說上一句:“對不起!”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爭就這樣避免了。你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人與人之間能那么和諧,還人什么問題是我們不級解決的呢?
和諧,一個多么美麗而又熟悉的字眼。成為一個更好的團體,需要和諧;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需要和諧;人與人之間,更需要和諧。我們渴望和諧,更渴望一種由和諧形成的“和諧之美”。
老古玩店讀后感800字篇2
人人應須“敬業”
——讀《老古玩店》有感
愛讀書,是我的個人愛好之一,什么《小王子》、《十萬個為什么》、《寓言故事》等我都讀過,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這本出自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名著——《老古玩店》。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必須敬愛自己的崗業以及真心努力地付出,才會獲取成功和幸福。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小姑娘與她外公經營古玩店的故事。老外公在倫敦一條小胡同開了一家古玩店,無人光顧,他就認為是自己運氣不好,他要和命運作斗爭,企圖在打牌賭博中致富,結果反而把古玩店輸給了高利貸,祖孫倆傾家蕩產無家可歸,就在街頭、大路、偏僻鄉村流浪,最后小外孫女因熬不過苦難,年紀輕輕就死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每每想到了小女孩的遭遇,就不禁從心底生出一絲憐憫之心。倘若老外公不去賭博,好好熱愛和經營自己的古玩店,也許祖孫二人的生活也不會落得如此落魄和悲哀,也只有通過自己雙手辛勤努力去創業得來的財富,自己花起來錢來心里才會踏實,才會坦然。而老外公試圖通過偏門、捷徑獲取意外之財,那是愚昧的,不可取的,因為人世間永遠沒有不勞而獲的財富。
現實生活也是如此,就連我們這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存在著同樣的道理。作為學生的我們,倘如不熱愛學習,不踏踏實實努力學好各項知識和技能,就整天知道做著毫無用處的“白日夢”,那么考試考滿分的目標會實現嗎?參加競賽能獲上獎項嗎?要知道,光空想是毫無用處的,唯有敬愛學業,奮發圖強,努力學習,才能獲取自己所期望的。只因為現階段我們是一個學生,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樣,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成功與名利將會屬于“敬業”的你!
而我們身邊,也不乏一些美麗而敬業工作的人:售票員、郵遞員、送奶工……這些人、這些職業,往往是我們生活中最默默無聞的。當我們手拿一張票、一瓶牛奶或一張報紙時,不會聯想到什么;可他們卻是整日接錢送票,天不亮就騎車挨家挨戶地跑,就這樣一直默默地付出。是他們用辛苦換來了我們的便利,是他們用汗水換來了我們的舒適,是他們用美麗的工作換來了我們愉悅的生活。他們是多么地偉大和敬業啊!
我們要敬愛任何崗位的人,同時也要敬愛自己的崗業,要相信,只有真心努力地默默付出,成功與幸福才會青睞于自己。
老古玩店讀后感800字篇3
《老古玩店》是狄更斯的中期作品,曾在報刊上連載,牽動千萬讀者的心,在那個缺乏精神食糧的年代,這樣一部連載作品霸占了小說市場半年之久。整部小說是以流浪題材為核心架構的,大體的故事很簡單,女主角小耐兒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被身為古玩店老板的外公帶大,因為被資本家朋友陷害,爺孫兩人失去了財產和住所,開始了無盡的流浪。流浪途中遭遇了各種好人和惡人,一幅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中下層人民生活的畫卷通過爺孫兩人的流浪旅程緩緩展開。故事在淡淡的憂傷中陷入絕望,最后,在經歷了種種時代帶來的磨難之后,小耐兒心力憔悴,得病而亡,外公不久后也隨她而去。
讀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絕望兩字,一種由長久的、折磨人的憂傷帶來的絕望。幽默大師狄更斯在小耐兒身上已經失去了早期作品中的幽默詼諧,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同情和悲憫。據說小說連載到后期,狄更斯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要求他大發慈悲,不要讓小耐兒死去,狄更斯坦言,自己在創作時多次為小耐兒的悲慘命運流淚,但他不能改變她的死亡,因為她的死亡是那個時代下必然的悲劇。據說在連載最后結局的報紙被派送到各國的港口時,人們都在用迫切的語氣詢問已經先睹為快的船員,問小耐兒是否活了下來,很多人在聽說小耐兒死了之后甚至無法提起閱讀結局的勇氣。所以,這樣一部牽動歐洲全社會、全階層人民的作品,哪怕現在讀來,也能深深體會到當時讀者們的心情,這便是大師的偉大之處。
故事很長,我只挑最令我動容的兩幕來講。第一幕,是我認為全書最悲傷最絕望的一幕,小耐爾的外公因為年老虛弱,精神恍惚,理智極度匱乏,在流浪途中被一群賭徒誘惑,用小耐爾手里的他們最后一點積蓄去賭博。小耐爾奮力阻止,但是外公苦苦哀求:"耐爾,這都是為了你啊小耐爾,你相信我,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了,這是你能過上貴族小姐般生活的唯一的機會了,請讓我為了做點事吧,以彌補我給你帶來的這樣悲慘的生活。"
結果,外公毫不意外地輸個精光,而賭癮發作的外公已經喪失了理智,拼命問小耐爾有沒有錢了,讓他再試一把。可憐的小耐爾走投無路,拿出了臨行前縫在衣服里的最后一塊金幣,這塊金幣是她發誓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用的,可是現在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了,如果不用,他們今晚就要風餐露宿。于是她拿出金幣,問旅店老板兌換了最后一把先令,但是她沒有告訴她那可憐的外公。
半夜,最驚恐的一幕發生了,一個人影溜進小耐爾的房間,小耐爾被嚇得不敢動彈,她聽到錢幣叮鈴作響的聲音,那是他們最后的積蓄啊!可是可憐的小耐爾太害怕了,躲在被子里不敢出聲。人影走出房間,朝外公房間的方向走去,小耐爾擔心外公的安危,鼓起勇氣跟了出去,果然那個人影走進了外公的房間,她從門縫往里看,看到了令她絕望的一幕,只見他那失去理智的外公此刻正坐在書桌前,漲紅著雙眼,數著一枚一枚的'錢幣,這個目露貪婪的老人根本不是她那和藹可親的外公,小耐爾此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這個她相依為命的人,這個和他一起流浪的人,此時此刻正在失去自我。艱苦的生活沒有打敗小耐爾,腳上的大血泡沒有打敗小耐爾,惡人們的欺壓沒有打敗小耐爾,可此時此刻,她最親近的人,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卻給了她幼小的心靈沉重的一擊。讀到此處,我心生無盡的絕望,幾乎不再想讀下去了。
第二幕,是我認為全書最讓人釋懷,也是被悲情卻又最美好的一幕。小耐爾生病臥床不起,小鎮周圍的朋友都為美麗的小耐爾祈禱,都來幫外公照料她,但是最終,她感到自己即將離去。小耐爾睜開眼睛,給了她外公一個最甜美的微笑,一位旁觀者說他從未見過如此燦爛的笑容,猶如天使下凡一般,而眼前這位瀕死之人無疑是一位天使,她在夢語呢喃時念叨著那些一路上幫助過他們的人,她輕聲說著讓上帝保佑他們;她離開的時候沒有把這個世界的丑惡放在心里,盡管她是因為這些丑惡而死;她給周圍的人最后一個完美的微笑,仿佛這個世界所有的丑陋在她面前都不堪一擊。
讀到此處已是全書的尾聲,我難以相信自己的感覺,我竟然在為小耐爾的死感到解脫,為這樣美麗的靈魂不用再受到世界的欺凌而高興,終于狄更斯漫長的憂傷中掙脫出來,懷著最悲憫的心情祝福小耐爾升入天國。
說點小說以外的故事,小耐爾的原型是狄更斯的小姨子,狄更斯的婚姻很不幸,而他的真愛是他那美麗的小姨子。老古玩店也是真實存在的,古玩店的老板也是狄更斯的一位朋友。書中人物的命運在維多利亞時代都幾乎真實存在,狄更斯用小耐爾的雙腳走過漫長的英國街道和鄉村,用小耐爾的雙眼觀察這個憂傷的資本主義崛起時代,用小耐爾的死亡抨擊這個畸形而絕望的社會,猶如一把帶毒的刺刀插進每一個讀者的心里,仿佛永世不能愈合。
讀完全篇,小耐爾的形象久久不能散去,就像狄更斯在書中寫到:
如果人類的善行能夠追根溯源,即便是死亡也似乎是美麗的;因為多少博愛、仁慈和善良的感情可以看出是從墳墓里生產出來的。
老古玩店讀后感800字篇4
狄更斯作為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其創作過程當中,始終都在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埋藏于作品當中。小耐兒悲劇命運背后所折射出的社會現實和作者的深刻思考是整部小說所獨具的一種精神內涵。
小耐兒的悲劇命運事實上折射出了作者對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的一種冷峻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狄更斯生活的英國社會正是工業文明高速發展,社會處于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進行變革的關鍵時期,社會轉型過程當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成為了當時英國社會當中所存在的尖銳矛盾。
小耐兒家的古玩店受到種種不法之徒的覬覦,事實上反映出了當時英國社會當中,追逐金錢,不擇手段,非法牟利或者利用法律的空隙強取豪奪的客觀事實。在資本主義上升的時期,社會當中的風氣事實上也在逐漸的扭曲和異化,人們因為對金錢的盲目崇拜,對財富的過度追求,而開始用種種不法手段傷害一些善良的人。對小耐兒的祖父惡意放貸的人就是這種不法之徒的典型代表。
小耐兒的悲劇命運事實上也體現出了狄更斯對當時英國下層社會當中人民的一種深深的同情。狄更斯曾經經歷過比較困苦的童年,作為海軍部門小公務員的后代,在家庭面臨沉重的債務壓力時,輟學當了童工。
歷經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的狄更斯對底層人民充滿了深刻的同情。但與此同時,他對這些底層人民所必然面對的悲劇命運又感到無能為力,他在幾經思考之后,最終決定給小耐兒安排一個悲劇性的結局,事實上正是基于他自己對人生經歷的一種反思和體味。
生活在底層社會當中的人們,受到種種的困苦和欺壓,對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最終的結局就是小耐兒的結局,在困苦當中掙扎,在絕望當中死亡。小耐兒的悲劇命運當中體現出來的是社會的不安和動蕩,是美好的事物被人們的貪婪和欲望所毀滅的可悲結局。
小耐兒的結局事實上體現著狄更斯悲天憫人的情懷,展現出的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社會當中,底層人民似乎是注定了的悲劇命運。小耐兒的人生軌跡當中所包含著的不僅僅是一個因陰謀和貪婪而毀滅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狄更斯沒有給小耐兒留下峰回路轉的人生奇跡,也沒有給她留下扭轉乾坤的人生轉機,因為狄更斯知道,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的人生奇跡和人生轉機是不存在的。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事實上只能最終悲慘地走完小耐兒式的人生。即使他們擁有小耐兒一樣的美麗生命和善良品質,小耐兒的悲劇結局也往往對于他們而言無法避免。
老古玩店讀后感800字篇5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講中國話,寫中國字,做中國事,講中國人做人的道理。
——題記
夜已深,天空中鋪滿了繁星。我還在書桌前不知疲倦地讀著《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幾個小時過去了,不知不覺已經翻到了最后一頁,但我的腦海中卻像電影般放映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悠悠歷史,中華民族創造的無數的輝煌成就。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人物們創作了許多著作流傳至今: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孫子兵法》等。中國古代的一些發明還傳到了西方——那就是“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
《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令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樣子,下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的目標是使中華崛起,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書法家。雖然這個目標在他的映襯下顯得十分渺小,但我會努力地實現它。中國書法是漢字特有的傳統藝術,被贊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現在的書、材料都是由打印機打印,不用手抄,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書法的用處越來越少;然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我想把這項傳統文化學好,想把這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現在的我天天練書法,但還是不夠美觀。要是參加比賽的話很難得到高級別的大獎,所以我要堅持不懈地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捧著我的書法作品去領取獎勵呀!上個學期,在學校的硬筆比賽中,我已準備充分,但還是只得到了二等獎。不過,我不氣餒,心想,別人可以得一等獎是他們刻苦練習才寫得好,這一等獎其實是證明了他們刻苦努力的結果,是一種榮耀,只要我不放棄,堅持練習,一定能不斷進步的。所以我現在要加把勁兒練習,爭取下一次比賽名列前茅。機會終于來了,去年暑假的時候,得到廣西要組織開展西南部賽區的書法比賽的消息后,我就努力、不停地練,最后雖然只得了三等獎,卻讓我感受到了努力的收獲,也讓明白練習書法不僅僅是為了參加比賽獲得大獎,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快樂。今后,我要像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一樣,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書雖然已經讀完了,但是思考還在繼續,書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我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