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讀后感800字
《定位》這本書問世以來,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影響很大,,美國營銷學會評選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結果特勞特提出的“定位”概念擊敗了諸如科特勒、麥克爾·波特等這些頂級世界大師的理論,成為王者。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定位》讀后感800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定位》讀后感800字篇1
在聽完賈建民教授的《戰略市場營銷》課程后,接著每天讀一章節賈教授推薦的《定位》這本書,對于定位一詞有了新的認知。
最近這一個月被定位和心智這兩個名詞輪番轟炸。文章開篇對定位下了一個定義:定位就是如何在顧客的心智中做到與眾不同。對于企業而言,定位不是改變產品本身,而是從產品的特征、行業特征、市場外部環境、競爭對手等維度進行分析,找到產品與眾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戶記住的點,作為產品的定位,從而占據用戶的心智。
書中通過眾多企業定位案列到國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進行剖析,不管是企業的產品、服務還是國家、宗教,定位要占據用戶心智,在眾多的特性中只能選擇一個點進行宣傳,哪怕有再多的優點要占據用戶心智則只能選擇一個點。要占領用戶心智,定位過程中需要滿足領先法則。
對于企業多品牌戰略的有一個新的認識。一個品牌適合一個產品,通過拜耳、Life Savers等案列的分析當一個品牌在潛在顧客心智中占據一個定位后,對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該品牌在潛在客戶心智中的定位。通過強生這個品牌拓寬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包裝、同樣的標簽,只是用戶不一樣,這樣的品牌拓寬會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21章節成功六部曲,對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給出了一個路線圖。第一,你已經擁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們分析當下在潛在顧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認識自己。第二,你想擁有什么定位,則是通過對當前情況的分析,以及對于產品未來的目標,找出一個最佳定位。第三,你必須超越誰,就是設定標桿,以超越競爭對手為目標制定行動綱領。第四,你有足夠的錢嗎,強調要搶占顧客心智,需要花錢,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廣告宣傳定位才能讓定位占據用戶的心智。第五,你能堅持到低嗎,定位是需要持續進行宣傳,今天確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據用戶的心智,這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堅持能打破很多看視不可能突破的障礙。第六,你的傳播體現了自己的定位嗎,對于一些企業雖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傳上又沒有緊扣定位,造成用戶心智的混亂從而迷失。
《定位》引發了我對企業戰略、個人事業的思考,定位無處不在,要想達成目標,則首先需要有一個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燈塔,指引我們不偏離航線。
《定位》讀后感800字篇2
定位這本書其實有一點點《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實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并不是任何一個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夠獲利的,而是要看怎么延伸,延伸好還是保持品牌單一性比較好。雖然西方的書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讀起來不是很過癮,但是起碼前幾章還是有干貨的。
很多經理人認為,勝負見于市場,其實并非如此,勝負在于潛在顧客的心智,這是定位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們發現,開創并主導一個品類,另你的品牌成為潛在顧客心智中某一品類的代表,是贏得心戰的關鍵。
保持品牌的狹窄的聚焦
營銷的競爭是異常關于心智的競爭,營銷競爭的終極戰場不是工廠,不是市場,而是心智。心智決定市場,也決定營銷的成敗。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調動心智中已有的認知,重現鏈接已經存在的聯系。
顧客心智為了防御海量的信息傳播,會篩選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與之前的知識和經驗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試圖改變心智,成為定位理論的原則之一
一旦顧客心智中擁有了一個詞,你就得利用它,否則就會失去它。
事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人們心智中已有的認知。定位的思維的精髓在于,把認知當做現實來接受,然后重構這些知識,已在顧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種媒體的出現非但不會取代原有的媒體,反而會改變和改造原有的媒體。
定位是一套系統的尋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
如果你不能再某個品類中爭取第一,那么就開創一個你可以成為第一的品類。
領導地位是最好的差異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價策略成功的秘訣在于:首先你必須是第一個建立高價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須有一個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選擇一個顧客能夠接受的高價品類,否則高價只會把顧客嚇走。
高價必須以真正的差異化做支撐,差異化能夠合理解釋為什么值得人們花更多的錢。
時至今日,各公司還是致力于制造產品而不是主打品牌,產品制造在工廠,而品牌打造則是在心智中。取個好名字至關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消除負面的影響的更好的策略是換一個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個進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個,又沒有挑到一個合適的名字,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定位》讀后感800字篇3
定位這本書其實有一點點《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實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并不是任何一個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夠獲利的,而是要看怎么延伸,延伸好還是保持品牌單一性比較好。雖然西方的書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讀起來不是很過癮,但是起碼前幾章還是有干貨的。
很多經理人認為,勝負見于市場,其實并非如此,勝負在于潛在顧客的心智,這是定位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們發現,開創并主導一個品類,另你的品牌成為潛在顧客心智中某一品類的代表,是贏得心戰的關鍵。
保持品牌的狹窄的聚焦
營銷的競爭是異常關于心智的競爭,營銷競爭的終極戰場不是工廠,不是市場,而是心智。心智決定市場,也決定營銷的成敗。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調動心智中已有的認知,重現鏈接已經存在的聯系。
顧客心智為了防御海量的信息傳播,會篩選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與之前的知識和經驗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試圖改變心智,成為定位理論的原則之一
一旦顧客心智中擁有了一個詞,你就得利用它,否則就會失去它。
事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人們心智中已有的認知。定位的思維的精髓在于,把認知當做現實來接受,然后重構這些知識,已在顧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種媒體的出現非但不會取代原有的媒體,反而會改變和改造原有的媒體。
定位是一套系統的尋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
如果你不能再某個品類中爭取第一,那么就開創一個你可以成為第一的品類。
領導地位是最好的差異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價策略成功的秘訣在于:首先你必須是第一個建立高價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須有一個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選擇一個顧客能夠接受的高價品類,否則高價只會把顧客嚇走。
高價必須以真正的差異化做支撐,差異化能夠合理解釋為什么值得人們花更多的錢。
時至今日,各公司還是致力于制造產品而不是主打品牌,產品制造在工廠,而品牌打造則是在心智中。取個好名字至關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消除負面的影響的更好的策略是換一個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個進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個,又沒有挑到一個合適的名字,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定位》讀后感800字篇4
平時耳聞目濡,經常聽到各種公司大談特談“定位”,但常常聽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書,該書是一本改變了傳播——營銷的書。它講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廣義的成功戰略,定位技巧可應用于包括“政治、戰爭和商業,甚至追求異性”;
時代可以分為:產品至上時代、形象至上時代和定位時代。在產品時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錢去推銷它就行了,但仿效產品毀掉了產品時代。在形象時代,聲譽或者形象比任何一個具體的產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樣毀掉了形象時代。在定位時代,創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企業必須在預期的客戶頭腦中占有一席之地。這個一席之地不僅包括企業的長處和短處,還包括其競爭對手的優點和弱點。在定位時代,光靠發明或發現新東西是不夠的,甚至沒它也行,但你必須是第一個打入客戶的大腦才行。
人腦有一個針對現有信息量的防御機制,它能拒絕無法“計算”的信息,只接受與其內部現狀相稱的新信息,其他東西則一概過濾掉。政府、企業或產品都需要有正確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占有一個適當的位置。
“缺乏適當定位”至今是許多本土企業及非贏利組織在競爭中的瓶頸,是營銷中的突出問題點。對于個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呢?
做事沒有重點,希望人人滿意,得到所有人的滿意,結果是沒有人滿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盡善盡美才去做,結果很可能永遠做不成。如果你試過多次,并且偶爾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聲可能會很好。我們經常會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卻沒想到不管是雞頭還是雞尾他終究是雞,成不了鳳凰。泰坦尼克號上最好的船員到頭來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還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們還經常會試圖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謂好高騖遠。這特勞特定位讀后感都可謂是定位不當。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遠大可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給自己進行正確定位,并努力達到你的目標。首先,得給自己下個定義。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得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至少要對自己能干些什么事要了解,不要以為自己能為所有的人干所有的事。人人滿意等于沒人滿意。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能力有限,這要求我們不停的審視自己,經常給自己下定義。其次,要不停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思考他的特點和利弊,看他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是否有利。一個環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對你有利,但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會抑制你的發展。環境包括社會、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對社會,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他,適應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選擇的,要選擇真正對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敗者的船,無任你多么出色都無濟于事。不要只問你能為公司和上司做些什么,要問他們能為你做些什么。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還不夠,你還要牽出友誼這匹馬,間或操練他一番,否則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反而用不上。總之,你必須不停的去適應環境,使之為你服務。最后,要敢干,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亂做一氣,要敢于犯錯誤,并勇于承擔由此產生的后果。不打算冒風險,不打算受到紛至沓來的非議,就不會第一個提出新點子或新概念,就很難取得成功。
個人定位和產品一樣,就是要在預定客戶的腦子里占有一席之地。不要在產品里,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腦子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傳達給你的“客戶”,讓他們知道你的追求是什么。在他們的頭腦里給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動。
總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須為你的目標服務,小不忍則亂大謀。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必然會取得成功!
《定位》讀后感800字篇5
本月我安排閱讀了《定位》,作者為美國艾.里斯與杰克.特勞特。孫子云:先勝而后求戰。商場如戰場,而這就是戰略的角色,事實上,無論承認與否,今天很多商業界的領先者都忽視戰略,而重視戰術。對企業而言,這是極其危險的錯誤。你要在開戰之前認真思考和確認戰略,才能贏得戰役的勝利。目前,中國正處于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制造廉價產品已使中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上升的勞動力成本,環境問題,收入不平等以及對創新的需求都意味著重要的的不是制造更廉價大的產品,而是更好的進行產品營銷。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賺更多的錢,才能在員工收入、環境保護和其他方面進行更大的投入,“品牌定位”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戰略。
書中講了大量關于定位的精典案例。定位是一種觀念,它改變了廣告的本質。定位從產品開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一家公司、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圍繞產品進行的,而是圍繞潛在顧客的心智進行的,也就是說,將產品定位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務,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如何做到成為進入心智的捷徑,那就是要做到:成為第一,一般人只對第一的印象非常深刻,所有成為第一,才是進入到心智的捷徑,屈居第二和默默無聞沒有區別。歷史表明,第一個進入人們的品牌所占據的長期市場份額通常是第二個品牌的2倍,第三個品牌的4倍。而且這個比例不會輕易改變。舉個例子,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之間的激烈營銷戰,百事可樂的營銷活動連年或得成功,但在可樂業大比拼中領先的又是誰呢?當然是可口可樂啦??煽诳蓸访夸N售六瓶飲料,百事可樂最多只能銷售四瓶。事實就是從此,在任何品類中,第一品牌的銷售總是大大超過排名第二的品牌。營銷中要做的就是保持領先的戰略,不斷重復,抓住每一個機會進行營銷,迅速回應對手的營銷策略。
如何定位一個項目?這也許并不容易,定位需要逆向思維,定位需要從潛在客戶開始,而不是你自己開始。不要問自己是什么,要問自己在潛在顧客心智中是什么?在我們這個過渡傳播的社會,改變心智是項異常艱難的工作,相比之下,運用已有認知就簡單多了。在確認潛在客戶心智的狀態時,要從市場中得到“我們的定位是什么”的答案,而不是從營銷那里得到。一個企業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決定了這個企業或產品用什么方式去生存和發展。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考慮自己的處境,更要從競爭對手的角度考慮自己的處境。定位需要積累,定位需要創意,定位需要堅持。
分享幾個定位成功的案例:
1、王老吉:王老吉涼茶曾在年銷售額1個億左右進行徘徊。借助“怕上火”的定位概念由廣東成功走向全國,銷售額達到120億元,成功超越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售額。
2、真功夫:新定位締造中式快餐領導者。以蒸飯起家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在進入北京、上海等地之后逐漸陷入發展瓶頸,問題店增加。在定位理論的幫助下,真功夫理清了自身最佳戰略機會,聚焦于米飯快餐,成立米飯大學,打造排骨飯為代表品項,并以“快速”為定位指導內部運營及店面選址。真功夫重新獲得競爭力,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進一步鞏固了中式快餐領導者的地位。
所以對于企業和產品來說,定位一定要準確,準確的定位會迅速提升市場份額,快速促進市場發展。定位理論能幫助企業跳出企業看企業,透過現場看本質,從競爭導向,戰略定位,顧客心智等方面來審視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定位是戰略的核心,是品牌的本質,是占有心智資源,是企業成本的源泉。品牌,是市場競爭的基石,是企業基業長青的保證,品牌定位是企業發展中必須堅持的一項管理。
如果定位戰略能用來推銷產品,那為什么不能用來推銷你自己呢?你是什么?人和產品都有相同的問題,想讓所有人都滿意。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在生活中的定位是什么?你能用一個概念來概況你自己的定位嗎?要是能的話,你能通過自己的職業來確定這個定位并加以利用嗎?大多數人沒有足夠的的信心為自己確立一個概念。他們猶豫不決,指望別人來給自己下定義。
企業和人都能進行定位,其實任何一項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出臺也需要定位,出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執行到位,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如何預判,如何解決。其實這些都是定位。定位這一課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