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讀后感800字
人生“猶如夢幻與泡影,亦如朝露及電光”,轉眼即逝,其間的一切仿佛鏡中花,水中月,黃梁一夢,勘得其中道理,方能平心靜氣,知足長樂,悟得人生境界,便可善始善終。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名著讀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三境界讀后感800字(篇1)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可以是咿呀學語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發的少年。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一個人在他或她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愛情的純潔是那么的堅信不移。說愛就是愛,說恨就是恨,愛憎分明。
隨著年齡漸長,經事漸多,這個世界的復雜就顯在眼前。社會上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圣潔愛情屢遭踐踏,社會倫理常剛不在。進人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嘆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純潔的心靈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靈來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鏡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濁不堪的。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圍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此時的人沒有精神上的目標,一切行為以私利出發。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功利熏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倫常剛,皆拋在腦后。唯私利是生活的準繩。
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里能夠去與永恒和無限計較呢?若人沒有精神支柱,整日為物質財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夢死。何苦之有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憤世嫉俗一生,最后發現自己并沒有理想,也談不上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練,終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正確認識了這個世界,認識了人生。認識到人不是生存在一個無菌真空的環境。這個社會與自然界一樣有鳥語花香,也有猛獸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隨意遂心,完美僅僅是個詞語定義。人這個時候便會放下心態,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實。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仍然巍峨雄壯,只是偶爾會有山洪爆發,碎石墜落;看水又是水了,只是偶爾風起浪涌,泥沙渙起。
少年時,對人生,理想和愛情充滿著美好的想象。埋頭讀書,認真考試。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國人剛從_的禁錮中解放,對國家的未來和自身的前途充滿著滿好的憧憬。此時的男女老少的心態也象少年初識社會,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時的老師才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全心全意為學生,不計報酬加班加點。當時的社會在這些莘莘學子眼里是公平的,公正的。有多好的成績,就能上什么樣的學校。即使落榜,也不會怨天尤人。正如圣人所言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钡木?。情感上也是如此,清純若水,完美至上。想必也是正統教育的結果。
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須接受一個真實而有瑕疵的世界,何況缺陷在某種情景中能夠體現著特有的美。但有一點要強調,缺陷美是那種外表缺陷而內涵美的美??鞓肪褪悄隳芙邮苋毕荩⒃谟腥毕莸沫h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義是保持內心的真善美,適應有缺陷的社會,快樂地生活。
人生三境界讀后感800字(篇2)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钡鹊龋至挚偪偅宅槤M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對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點淺析。
人生情感亦不過如此。最早的朋友就是最終的朋友。少時的伙伴,志趣相同也罷,臭氣相投也罷,無關利益的友誼是最長久的。成年人的腦子里有著利益驅動的下意識,成年后的交友容易帶上利益置換意圖。這些朋友也不過是人生中利益相助的朋友,不是情感與思想相扶的朋友。對于情感,也漸漸懂得沒有完美的世界,也沒有完美的人。人生在世,五谷雜糧,七情六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要做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能苛刻別人,也不能苛刻自己??量虅e人,傷自己??量套约海瑐改?。愛你的人,只會希望你快樂,而不是希望你成為圣賢。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边@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不會故意認錯,以致說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么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
人生三境界讀后感800字(篇3)
曾登過幾座名山,到過幾處名勝,處耳目一新外,卻并沒有詩與文章中看到的美,悵然若失。莫不是他們看到的與我不同?
古屋,木窗扶一把搖椅而坐,外面陰雨綿綿,心卻出奇的安靜,忽而感悟:原來每個人看到的不過爾爾,所有的美皆出于境界。
張繼,并未進過寒山寺,只是山下泊船,他憑著一種境界寫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李白并未登過天姥山,是憑著一種境界吟出“云霞明滅或可睹,勢拔五月掩赤城”的氣勢。
美源于境界,境界便是一種美。
陶潛,隱于山野,淡薄名利,采菊東籬下,是一種境界。
趙武靈王,改革政治,胡服騎射,富民強國,是一種境界。
司馬遷,忍辱負重,奮筆疾書,終成《史記》,是一種境界。
他們的境界,讓這些文人英雄縱橫古今,人們欣賞他們的境界之美。
不僅男子的境界讓人欣賞,巾幗紅顏的境界之美,更讓許多須眉英雄望塵莫及。
王昭君,思國憂民,古道黃沙,遠嫁匈奴,是一種境界。
貂禪,報知遇恩,輕舞蒲團,終除國賊,是一種境界。
李清照,不拘世俗,吟詩作詞,會友暢飲,也是一種境界。
她們的美,留傳后世,她們的美不僅僅是單純像的,更為人們所欣賞的是她們境界之美。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樂天的豁達境界;“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是年老不得志,不能為國為民的哀傷的境界……
還是那句話,人們看到的不過耳耳,美皆出于境界。結尾不多說什么了,再說就顯得在境界之外了。
人生三境界讀后感800字(篇4)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可以是咿呀學語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發的少年。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一個人在他或她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愛情的純潔是那么的堅信不移。說愛就是愛,說恨就是恨,愛憎分明。
隨著年齡漸長,經事漸多,這個世界的復雜就顯在眼前。社會上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圣潔愛情屢遭踐踏,社會倫理常剛不在。進人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嘆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純潔的心靈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靈來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鏡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濁不堪的。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圍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此時的人沒有精神上的目標,一切行為以私利出發。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功利熏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倫常剛,皆拋在腦后。唯私利是生活的準繩。
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里能夠去與永恒和無限計較呢?若人沒有精神支柱,整日為物質財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夢死。何苦之有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憤世嫉俗一生,最后發現自己并沒有理想,也談不上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練,終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正確認識了這個世界,認識了人生。認識到人不是生存在一個無菌真空的環境。這個社會與自然界一樣有鳥語花香,也有猛獸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隨意遂心,完美僅僅是個詞語定義。人這個時候便會放下心態,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實。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仍然巍峨雄壯,只是偶爾會有山洪爆發,碎石墜落;看水又是水了,只是偶爾風起浪涌,泥沙渙起。
少年時,對人生,理想和愛情充滿著美好的想象。埋頭讀書,認真考試。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國人剛從_的禁錮中解放,對國家的未來和自身的前途充滿著滿好的憧憬。此時的男女老少的心態也象少年初識社會,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時的老師才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全心全意為學生,不計報酬加班加點。當時的社會在這些莘莘學子眼里是公平的,公正的。有多好的成績,就能上什么樣的學校。即使落榜,也不會怨天尤人。正如圣人所言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的精神。情感上也是如此,清純若水,完美至上。想必也是正統教育的結果。
人生情感亦不過如此。最早的朋友就是最終的朋友。少時的伙伴,志趣相同也罷,臭氣相投也罷,無關利益的友誼是最長久的。成年人的腦子里有著利益驅動的下意識,成年后的交友容易帶上利益置換意圖。這些朋友也不過是人生中利益相助的朋友,不是情感與思想相扶的朋友。對于情感,也漸漸懂得沒有完美的世界,也沒有完美的人。人生在世,五谷雜糧,七情六欲。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要做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能苛刻別人,也不能苛刻自己??量虅e人,傷自己??量套约?,傷父母。愛你的人,只會希望你快樂,而不是希望你成為圣賢。
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須接受一個真實而有瑕疵的世界,何況缺陷在某種情景中能夠體現著特有的美。但有一點要強調,缺陷美是那種外表缺陷而內涵美的美??鞓肪褪悄隳芙邮苋毕?,并在有缺陷的環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義是保持內心的真善美,適應有缺陷的社會,快樂地生活。
人生三境界讀后感800字(篇5)
古往今來,多少人渴望成功,卻終究一事無成;多少人接近成功,卻終究沒有成功。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說:古之成大事者必達到三重境界——理想、奮斗、成功。
——題記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理想。古往今來,多少成功人士不是立下豪云壯志,才有成功的希望。青蓮居士曾賦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此等豪情,何以比擬?正是因為這份自信,這份理想,這份壯志,李白才登上詩仙的寶座。昔日魏武帝東征袁紹,凱旋之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發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志雄心,正因為這份雄心,他才可以,挾持天子以令諸侯,剿滅袁紹一統中原。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門應從小樹立理想,不管它是暗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努力達到人生之第一境界。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奮斗。古往今來,多少人原本可以成功,卻失敗一生;多少人已經接近成功,卻失之交臂。人生應是拿起奮斗的斧劈開理想的石,卷起千層浪來比萬丈豪情。昔日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為象郡,奮斗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于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用奮斗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艷陽天,用心達到人生之第二境界。
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成功。當奮斗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成功的季節。這一篇金黃色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記得老師說過初三是煉獄,經過了錘煉,你們就可以輕松了。還記得老師說過,沒有上過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好多人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奮斗著,想起課堂上老師賣力講課的時候,想起堆滿課桌的課本,想起我們用“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決戰中考?,F在,我們終于到了拮取成功果實的時候了,且不論這收獲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獲,便已是一種結果。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守護屬于自己的金色麥田,努力達到人生之第三境界。
成功是房子,理想便是磚瓦,奮斗便是沙石;成功是大海,理想便是匯聚小溪,奮斗便是滴滴雨水;成功是樂章,理想便是音符,奮斗便是曲譜。我的理想不是供賞玩的清泉,不是隨季節變幻的輕風,更不是任由東西的白云。我的奮斗是水流擊石的聲響,是守候黎明的星辰,是在嚴冬里展示傲骨的松柏。人生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斗讓它真實,成功讓它有一片款款詩意。
展宏圖,唱江山如畫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