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追風箏的人讀后感800字
錯過的,犯下的錯,都是過去的了,而現在,曾經背叛過最重要的人的他們,也許只能用那種方法,抹掉自己曾經的過錯。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閱讀追風箏的人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閱讀追風箏的人讀后感800字篇1
《追風箏的人》從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的親密友誼開始,但這段友誼卻沒有完美的結局。
一開始,阿米爾和哈桑經常爬上白楊樹,換著玩破鏡子,邊吃桑葚干,邊用它們扔對方,忽而吃吃逗樂,忽而開懷大笑。有時在樹上,阿米爾會慫恿哈桑,讓他用彈弓將胡桃射向鄰家那獨眼的德國牧羊犬,哈桑沒有拒絕阿米爾的調皮搗蛋,哈桑從未拒絕過阿米爾的要求。十二歲以前,阿米爾大部分時間都在跟哈桑玩耍。他們在院子里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抓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追逐過路的游牧部落,一起看電影,一起放風箏、追風箏。感覺那時他們之間有一段親密無間的友誼。
如果沒有阿塞夫,我想他們之間的友誼不會破碎。
阿塞夫兇殘成性,惡名遠播,人們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初遇阿塞夫,是阿米爾和哈桑準備去爬樹的路上,阿塞夫堵住他們的去路,想要傷害他們。這時,哈桑用彈弓對準阿塞夫的左眼,并請求阿塞夫放過他們。也許是哈桑的氣勢讓阿塞夫不敢再進一步,也許是哈桑的彈弓讓阿塞夫害怕了,總之,這一次,阿塞夫放過了他們,但也埋下了禍根。
再遇阿塞夫,是在風箏大賽結束的時候。哈桑在阿米爾的要求下去追那只藍風箏,那只藍風箏是最后掉落的,撿到它是無上的榮耀。哈桑是追風箏的好手,他不用看風箏,就知道風箏最后會在哪里掉落。當阿米爾回到家的時候,發現哈桑還沒有回來,于是阿米爾跑出去,搜尋哈桑的蹤跡。當阿米爾打聽到哈桑的蹤跡并找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正被阿塞夫和他的同伴包圍著。阿塞夫要哈桑把手中的藍風箏給他,只要給他藍風箏,哈桑就安全了。“這是阿米爾少爺的風箏。”“阿米爾少爺跟我是朋友。”哈桑堅決的拒絕了阿塞夫,并彎腰撿起一塊石頭做出防御。阿塞夫被惹毛了,一場大戰在阿米爾眼前上演。阿米爾眼睜睜的看著哈桑被阿塞夫欺負,他抓緊拳頭,合上雙眼。當看到阿塞夫想要侮辱哈桑的時候,阿米爾并沒有挺身而出,而是逃跑了。
阿米爾是懦夫,他害怕阿塞夫,害怕阿塞夫折磨他,害怕受到傷害,所以他逃了。或許,是阿米爾的懦弱,或許是阿米爾從來沒有把哈桑當做朋友,或許是別的什么原因,總之,哈桑被侮辱了,而阿米爾得到了那只藍風箏。
自從那件事以后,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關系變得很微妙了。阿米爾開始刻意避開哈桑,雖然哈桑盡一切努力,想要恢復他們的關系,但阿米爾每天盡可能的不跟哈桑照面。阿米爾看到哈桑的時候,總是不舒服,阿米爾的胸口會收縮,無法呼吸。阿米爾開始恨哈桑的忠心,恨哈桑的默默承受,恨哈桑沒有懲罰他。
阿米爾越來越害怕見到哈桑,于是一個罪惡的念頭在阿米爾的心里產生,阿米爾想要趕走哈桑。有一天,在阿里和哈桑推著獨輪車,到市場去購買雜貨的時候,阿米爾把一些鈔票和一塊手表偷偷放進哈桑的毛毯下面,并敲開爸爸的房間,說下了彌天大謊。當阿米爾爸爸問哈桑是不是偷了阿米爾的錢和手表的時候,哈桑回答了一個字“是”。那一刻,阿米爾感覺被人扇了個耳光,但阿米爾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實情。這件事讓阿米爾如愿,阿里和哈桑離開了。
這一離開,阿米爾和哈桑的友誼畫上了句號。
閱讀追風箏的人讀后感800字篇2
追風箏的人,將人類的偉大與懦弱、知足與貪婪、善良與殘暴、忠貞與謊言體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讓人情不自禁地反思自省。
從阿米爾與哈桑,阿米爾與索拉博之間的千絲萬縷,讓人們享受著兄弟手足之情,血溶于水之感,為你千千萬萬遍。教導人們要尊重并珍惜身邊的每個人,為彼此要勇于挑戰,敢于承擔,樂于奉獻。也要保持真誠,信守承諾,積極交流。
我欣賞阿米爾與拉辛汗的微妙切合,兩者之間或是朋友,亦或是師生,更甚是父子母女,一個微不足道的言辭舉止都會給別人的人生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或許這正是在教會我們這些即將為人父母亦或已成父母之人在教育子女時,多點耐心,少點苛刻;多點肯定,少點打壓;多點鼓勵,少點批評。
我甚贊阿米爾與索拉雅的結合,這儼然成了愛情美好,勝過一切的有力證明。無論出生,無論過去,欣然接受,坦然面對,共同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彼此理解,支持,信任,風雨同舟。
最后,我欣喜我生活在一個美麗和平,國泰民安的國度,生活富裕,溫飽不愁,安全無憂。我深知祖國的榮辱興衰,與每個國民都休戚相關,榮辱與共。我珍惜革命烈士給我創造的新中國,我熱愛我的生活,更熱愛我的祖國。我為正在顛沛流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人們祈禱,愿你們能有個美好的未來,安定的家。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我追逐在路……
閱讀追風箏的人讀后感800字篇3
《追風箏的人》,一本好評如潮的書。短短幾年時間,該書已在全球銷量超過800萬,一本好書不一定暢銷,一本暢銷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但《追風箏的人》絕對是一本既暢銷又極具可讀性的書。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伙伴的故事,確切的說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于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為美國人來說,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于阿富汗,他們也存在著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里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于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于作者來說,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著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著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于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著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了解了身世的秘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才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復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說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為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為仆人,看著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么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后為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后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和愛,讓兔唇的他成為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看了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為腦袋瓜里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為,傷害到其他人, 礙于面子,礙于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閱讀追風箏的人讀后感800字篇4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神奇的書,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件發生在阿富汗的故事,少爺阿米爾和仆人哈桑過著平靜的生活,突然間,兩個少年經歷了國破家亡,在一段悲歡離合后,他們走向了各自的宿命。看完書,我的心沉浸在悲傷和震驚中,久久不能產靜。合上書,我凝視封面,那個孤獨的追著風箏的孩子,你令全世界為你哭泣,那樣無助地奔跑,你在追逐什么?你是否眼含淚水?
故事發開始于一場風箏比賽,哈桑是當地出名的追風箏高手,他替少爺阿米爾追風箏,對阿米爾承諾一定會把風箏給他。但是,當他追到風箏是地,一群男孩卻逼迫他交出風箏,哈桑忠于對主人的承諾,結果被打得遍體鱗傷。阿米爾目睹了一切,卻沒有出手相救。友情動搖了,隨后,阿米爾借口哈桑有錯,將他趕出家門。
不久,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與父親逃往美國。多年后,一個來自巴基斯坦的電話把阿米爾從平靜的異國生涯驚醒,關于故國的一切、關于哈桑重新浮上心頭,真相、責任、負罪感,驅使他回到職富汗,尋找失去的友情。
這本書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與丑惡,同時,又讓我們在無限哀傷和背叛的痛苦中,看到了友情的強大,那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星亮光,為人們帶來希望。
封面上,火紅的晚霞中,鑲嵌著一只小小的風箏,長長的風箏線后面,一個小男孩在孤獨地奔跑,他的眼中飽含著淚水,在絕望的奔跑中,心里仍存有一份對命運的感激,感激在苦難的歷程中,仍有一絲溫暖,那是來自阿米爾的友誼,那是對美好生活的夢想、是心靈的歸宿。
奔跑、追逐,在炮火連天的歲月,在屠殺、饑餓、死亡的陰影中,含淚追逐晚霞中的小小風箏,追尋一份美好的理想,這是苦難的人類曾經歷過的共同的命運,這是刻在史書中的風箏與奔跑。我為人類曾經的苦難而心痛,也為我們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倍感珍惜和感恩!
閱讀追風箏的人讀后感800字篇5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爾。主人公阿米爾是個富家少爺,他的父親不僅富甲一方,而且樂善好施、正直剛烈。阿米爾的性格里卻缺少父親的豪邁勇敢,只喜埋頭讀書,被人欺負也不還手。與他截然不同的是仆人阿里的兒子哈桑,這個兔唇的男孩有著令人吃驚的運動天賦,每當阿米爾遭人欺負,總是哈桑為他挺身而出。阿米爾和哈桑雖然情同手足,卻有些嫉妒父親對哈桑的欣賞和疼愛。每年冬天的風箏大賽是阿富汗孩子們最重要的活動,用自己的風箏線把別人的線割斷,然后追到那只掉落的風箏,就是贏者。阿米爾是斗風箏的好手,哈桑是追風箏的好手。那年的冬天,喀布爾迎來了最大的一次風箏聯賽,阿米爾希望能在這次大賽上奪冠,以贏得爸爸的鐘愛。
當他把最后的對手的一只藍風箏割落時,整個賽場都沸騰了,他看到父親在為他歡呼。追風箏的任務落在哈桑身上,哈桑果然不負所托,成功追到藍風箏,不想被小混混阿塞夫和他的同伴們截住。哈桑不愿意交出風箏,遭到阿塞夫的。尋找哈桑的阿米爾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卻沒有勇氣上前救助。阿米爾得到了父親夢寐以求的關愛,但哈桑的存在卻讓他內疚痛苦。終于,他不堪重負,他在父親面前撒謊說哈桑是小偷,讓父親趕他們走。而即使是這樣莫須有的傷害,哈桑也毫無怨言地承認了。雖然父親執意留下他們,他們還是黯然地離開了。同時離開的還有他們對真情的失落迷惑與痛楚。也許愛到極至便是相互的傷害吧。聰明自尊的哈桑父子選擇了遠離與隱忍。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欺負弱小,用卑鄙掩蓋。然而再弱小的人也有自尊與庇護。
書的后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隨著阿富汗政變,阿米爾隨父逃到美國。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父親去世后的某一天,已移居美國并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父親的好友拉辛汗的電話,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重回故土的阿米爾得到了哈桑的獨生子被曾經的宿敵綁架的消息。
人性的膽怯和本真在阿米爾又一次面對命運考驗時做出了他早該在幾十年前就做出的選擇,面對曾經羞辱過哈桑的敵人,阿米爾用自己的方式救回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于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是幸福的。他終于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