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
從沒有白費的努力,也沒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認真對待生活,終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將絢爛成花。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篇1】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后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為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后、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篇2】
蒙古草原上,有著無邊無際的綠草,大群的牛羊,奔馳的駿馬,當然,還有那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狼群。
《狼圖騰》講述的是北京知青陳陣、楊克等人來到蒙古大草原,發現草原并不安靜祥和,也暗藏殺機,他們見識到了蒙古人那種豪放、勇猛的性情,也看到了蒙古狼的團結、謀略與實力。他們親眼目睹了狼群圍獵的情景,也發現了狼的堅毅不屈、頑強拼搏、足智多謀、勇往直前、團結一心的精神,也明白了為什么狼能統治草原一萬年而蒙古人把狼作為自已圖騰的原因。
狼是維護草原生態平衡的功臣,草原上旱獺、黃鼠、兔子的食量大、破壞力強,四處打洞,是狼扼制了它們的數量,讓草原維持生機,狼還減少了放牧的破壞力,此外,狼大多吃的是老羊、病羊,促進了羊群的發展。可是漢族人來到草原,大肆屠殺狼、羊、旱獺,導致鼠患,使得草場沙化,破壞了生態平衡。
狼教給了人很多戰法,不打無準備之戰,選點、埋伏、攻擊、打圍、組織嚴密、把握最佳時機、出其不意、堅毅不屈、有團隊精神、勇往直前。
我們要學習狼的精神,更要懂得護狼,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造就一個有血性、剛毅頑強的民族。
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篇3】
讀了著名作家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我內心深感震撼。作者筆下的黃土高原是一個隔絕繁華和喧囂的世界,在那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作者描繪了雙水村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畫面,即便貧窮,他們也是堅強并快樂的。這種樸素和純真,深深地感染了我。苦難與挫折只是生活中的插曲,生存的真正意義在于對生活的熱情和不屈不撓的信念,以及對夢想的追逐。
整部小說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平一家生活的變遷,以及孫少平和孫少安為了理想勇敢奮斗的過程來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孫少平這個默默承受貧窮,但卻從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他不甘被命運玩弄,他的理想激發了他闖蕩世界的念頭,這種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感動了我。
讀了這本書,我對生活的意義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這正是我們這些年輕人最缺乏的人生經驗,如今我們的國家富強,社會安定,人民安康。但是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非常不幸,遇到困難就自暴自棄,不從自身找原因,放棄對生活的憧憬,對夢想的追逐。我們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反省自己,重燃心中希望之火。
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記得有一次,我為了一場考試,每天晚上都認真復習。到了考試那一天,我信心十足,覺得自己考得不錯,還得意洋洋地向同學們說:“我至少能考95分!”當老師把試卷發到我的手上,我看到分數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才80幾分。現實給了我重重一錘,難道我真的很沒用嗎?我甚至想放棄學習。我無心留意一路的風景,我像一只漏了氣的氣球,無精打采地被主人拎回了家。我隨手翻閱著書柜上的書,猛然間我看到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突然想起孫少平兄弟,他們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我為什么不可以呢?頓時,我覺得渾身充滿力量,于是,接下的日子里,我就努力準備下一次考試,功夫不負苦心人,我成功地考出了好成績。
我非常佩服孫少平兄弟對待生活不妥協,不放棄的精神。平凡的世界里有不平凡的人。我們也應該為了夢想堅持不懈,勇于追逐,讓一生變成一道耀眼的彩虹。
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篇4】
《禮記·學記》開篇說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自漢武帝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后,中國的教育哲學、教育理論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變。漢武帝在諸子百家里選擇儒家的教學思想為國家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我們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云:“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大道,這就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教我們平常思維的方法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處事待人接物的`綱領有: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此書真正能幫助大家都獲得一把“啟迪心靈的鑰匙”,能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讀本及參考教材,亦同時啟迪我們父母師長們應從小注重培養兒童的德育。我們常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強國之本。”今天,我們給兒童最好的基礎教育無過于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儒家圣賢文化,并希望得到各界共同來參與和大力推動。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位恥。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凈土,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姐妹重圓讀書夢。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典型事跡,“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希望我們大家能攜起手來,讓美德世代相傳。
讀后感800字初中學生【篇5】
雨果筆下醞釀的《巴黎圣母院》,巍峨壯美,在作者的心里,她是神圣的,是神的產物——“這是一個時代所有力量凝結的神奇產物,每一塊石頭都千姿百態,鮮明地顯示了由藝術天才所統攝的工匠的奇思異想,一言蔽之,這是人的創造,偉壯而豐贍,賽似神的創造,似乎竊來了神的創造的雙重特質:繁豐和永恒,龐然大物,見者無不震悚。”
雖然沒有真實的見過這座神圣的教堂,但是在《巴黎圣母院》中,在作者的深情描寫下,就已經讓人無限遐想。
初次看完《巴黎圣母院》,只是僅僅知道了在巴黎圣母院中發生的一段浪漫而又悲哀的故事,但當自己真正去讀這本書后,就會發現故事背后讓人深思的含義,作者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講述了15世紀在法國,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由于貪婪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的美色,指使卡西莫多擄走愛斯梅拉達,被上尉隊長福比斯救,嫉妒的克洛德決定刺殺福比斯,并嫁禍于愛斯梅拉達,使愛斯梅拉達被判死刑,在行刑時被卡西莫多救走,藏身在巴黎圣母院,乞丐群體為救斯梅拉達而在巴黎圣母院與卡西莫多發生大戰,可愛斯梅拉達卻被克洛德殘忍的絞死在巴黎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的將那個內心丑陋的克洛德從巴黎圣母院教堂的頂樓推下,最后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尸體長眠于鷹山地窖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故事背后的真相,讓人哀嘆,委婉曲折的故事情節,讓人永遠都看不完,讀不盡,書中人物的性格,結局,心理,無不在演繹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善惡美丑。
世界上每一種事物都存在著利和弊,善和惡,相反的兩面,非善即惡,有人總說世上的好人比壞人多,所以,故事中的壞人總是惡名昭彰,落的個悲慘的結局,而善良的人也會得到他們最后自己選擇的結果。
正如《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一樣,她有著最旖旎的正面,也有著最丑陋的反面,她有著最炙熱的靈魂,也有著最蝕骨的陰謀,她在東方的陽光下閃閃發光,也在西邊落日之時成為最獨立的殘霞。
在讀完這本書后,想象著書中的場景——在飄渺的云霧中,一座碩大的教堂在云霧之中,在教堂的樓頂平臺上,閃過了一幕幕的畫面:身穿白衣裙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鐘人卡西莫多則遠遠地望著;丐幫男女老少為救愛斯梅拉達,開始攻打圣母院;從教堂上投下梁木石頭,還將溶化了的鉛水傾瀉下來;在熊熊的火光中,石雕怪似乎都復活了,紛紛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