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
在無法抗拒的壓力下,人們似乎只能選擇墮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經,懂得怎樣去敷衍與游戲。在骯臟的環境與低俗的思想里,在狹隘的天地與無聊乏味的日子里,調情與淫蕩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騙著,這里面沒有愛,大家都只是胡鬧而已。一起來看看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在人間》是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是世界文萃瑰寶,小說展現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風貌,反映了人民對自由的強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在元旦前后,我閱讀了《在人間》,它讓我大有感悟。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歲喪父后,她的母親便改嫁了,于是他寄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所開的染坊破產后,他不得不走向人間,自行謀生。那個時候,他的年齡還不到十二歲。相比之下,我們這時候還在溫暖的家里玩耍,可是他,卻必須走向社會。
他在“人間”什么都干過:洗碗,掃地,帶孩子,跑堂,當學徒,洗衣,搬運……甚至挨過毒打,住過醫院。幼小的他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受盡了種種虐待與壓迫。由此看來,他的命運相當悲慘。但是,他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為了這個夢想,他甘愿承受一切……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文章中高爾基渴求知識、堅持夢想的精神讓我敬佩,也讓我深思……可以說命運對于每個人是不公平的。的確,我看到周圍有些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一天到晚只知道唉聲嘆氣,終日消沉,抱怨命運對他的不公;還有些人在無法抗拒的壓力下,自暴自棄,選擇墮落,甚至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我想命運不公,只是夢想中的插曲,他并不妨礙夢想,只要你有一顆不放棄的心,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這里,我列出了一個等式:不抱怨+拼搏+不放棄+勤奮=夢想。
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正是如此。1816年,他的耳朵全聾,作為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就意味要離開自己喜愛的音樂,這等于比死刑還難受、痛苦。但貝多芬并沒有因此嚇倒,他勤奮好學,逐漸成為一個音樂家,創作了數以百計的作品,還能登臺指揮。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聞名世界的鋼琴大師。
夢想是一條跑道,而那些命運悲慘的經歷,則是一塊塊躺在跑道上的石頭;夢想是一盞明燈,而那些坎坷的命運則是無盡的黑暗。到底是選擇摔倒,被命運摧毀夢想,還是站起來,跑出屬于自己的一條夢想跑道,實現夢想,主人公高爾基給了我們強有力的證明。在以后的人生歷程中,我會時刻銘記這句話:命運并不能妨礙夢想!
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這個星期,我讀了《童年》的第二部,《在人間》。
《在人間》主要講了阿廖沙在11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外祖父也家道中落。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入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當過雜工,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在船上當洗碗工的時候,他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并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此后,在善良的裁縫妻子、美麗的“瑪戈爾皇后”的幫助下,他在書籍的海洋中越游越暢。書籍開括了他的眼界,激發了他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五年后,他懷著進大學的希望去了喀山。
讀完這部書,我突然感覺:原來人世間并不都是非常美好的,人世間也有痛苦。就像阿廖沙所經歷的一樣,每天在繪圖師家里做家務,說是當學徒,其實每天都在倒臟水;在輪船上做洗碗工,卻遭到了侍者的陷害;在圣像學坊做學徒,卻被老板誤解開除……阿廖沙所經歷的苦難,我們是永遠都體會不到的。
但是,阿廖沙在諸多的苦難面前,并沒有被苦難所打倒,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堅強的去打倒困難。而且,他還在百忙之中,抽空出來看書。漸漸地,他就沉迷在書中了。雖然有很多的困難阻擋他在書的王國中遨游的步伐,但他卻堅強的面對!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一定要面對困難,鼓起勇氣來打倒困難!
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繼高爾基的《童年》后,我又讀了三部曲之一的《在人間》。
《在人間》講述阿廖沙從1878年到1884年來到“人間”后的苦難歷程。此時,阿廖沙已從狹小的家庭走向了社會,一方面,阿廖沙了解并加深了對下層人民的認識,另一方面,阿廖沙開接觸各類書籍和知識,讓他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也初步形成了激進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阿廖沙十二、三歲就離開了外祖母,從此,成為一個失學兒童,他到外祖母的妹妹家干活,此時,還是少年的他,要承擔起搞衛生、照顧小孩等等保姆所干工作,東家只要有丁點不滿意,就會對他嚴厲責打。此后,阿廖沙還從事了七種職業,幼小的他嘗盡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阿廖沙接觸到各類書籍,并像饑餓的人面對牛奶面包一樣,如饑似渴地學習各類知識。
相比于阿廖沙,我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父母們對我們寵愛有加,家務我們平時頂多象征性的做一點,我們更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去外面賺錢養活自己,我們從沒有經歷過阿廖沙那樣的磨難,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這樣的優越環境,好好生活,好好學習!
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看完了《童年》,我就不由自主地又想看《在人間》,因為在我還沒有接觸過社會的時候,最好可以多了解人間。
在人間里,高爾基可以說是經歷了無數事情,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
阿廖沙僅僅十一歲就來到了人間,為了生存,他不得不盡快地適應這人間里的一切,所有事都讓他感到陌生,在一個僅僅十一歲的小孩子的世界里,因該全是純真的頑皮,哪里容得這么多沙子。
他在鞋店當店員,在圣像作坊當學徒,在繪畫師家幫忙,在輪船上做雜工,雖然并沒有掙到多少錢,也沒有學習到多少技術,可是他也有非常大的收獲,那就是博覽群書。
才開始,阿廖沙周圍的人,幾乎都是淺薄,沒有文化,沒有智慧,什么都不懂的人,因為他們的狹隘,所以阿廖沙始終沒有機會讀書,直到他在輪船做雜工時遇到斯穆雷。開始,阿廖沙對斯穆雷的印象并不怎么樣,高爾基對斯穆雷是這樣描寫的:我很不喜歡這個家伙,雖然他穿著一身白衣服,看去依然很骯臟,指頭上長著毛,大耳朵里也突出幾根長毛?!f話簡直像狗叫一樣……年幼的阿廖沙還是習慣于以貌取人,不過后來他也慢慢的發現斯穆雷是一個很正直的好人。斯穆雷那很多書出來讓高爾基念,盡管高爾基當時覺得很不高興,但是事實證明這對高爾基是有很大幫助的。
后來,他回到繪畫師家,遇到了那個裁縫的妻子,因為阿廖沙的好心,善良的裁縫妻子常常借書給他。但是由于周圍人們的愚昧無知,阿廖沙總是不能正大光明的看書。裁縫一家搬走后,又來了另一家人,其中一位美麗端莊的夫人引起他的好奇,于是阿廖沙有常去這位夫人家借書看,而且他把這位夫人成為王后,可見這位夫人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其實這也暗示了高爾基的理想——做一個有學問,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人。
在人間,阿廖沙也學到了許多書中學不到的東西,對好壞的識別能力,生存能力,他也看到了許多丑惡。
在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上,一個僅十余歲的小孩見到了太多,一個小孩的眼里怎么能容這么多沙子,如果稍有不慎,也會墮落到這些骯臟齷齪的娛樂中去,可是正是阿廖沙所讀過的大量的書籍拉住了他,他明白善惡美丑,只不過一步之遙,一失足可成千古恨。
從《在人間》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更堅定了博覽群書的信念,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以讓人從“人間”到“天堂”。
在人間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前幾個星期,我看了一本書,題目叫在人間。這本書是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作品。讓我來介紹在人間這本書吧。
《在人間》不僅是作者童年時代的自傳,不僅是一個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一個時代藝術性的史冊,反映了俄國工業資本主義成長引起的小資產階段手工業的瓦解過程。在人間描述了普通俄國人的困苦生活和他們日常的苦悶,顯示出這個少年對這種生活的反抗情緒越來越強烈了。從而創造出一個能干、求知欲很強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書中真實地描寫了下層人民的嚴峻、陰暗的生活,也說明了這個來自下層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觀。
《在人間》讓我知道了,那時普通俄國人的困苦生活和他們日常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