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讀后感800字
《父與子》這本長篇連環漫畫溢滿了卜勞恩對三歲兒子克里斯蒂安的愛子之情,可以說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親情漫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父與子》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與子》讀后感800字篇1
《父與子》由德國作家埃·奧·卜勞恩所寫。書中描繪了一個慈祥的父親和一個調皮的兒子。
父親是個禿頭,嘴邊有兩撮小胡子,一雙眼睛總是瞇瞇的,非常的和藹慈祥。兒子有一雙像豆子般的小眼睛,頭發亂蓬蓬的,像一堆草,穿著一件米黃色的衣服非常的調皮,但他很愛他的父親。
他們經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兒子在一支雪茄中放了一個爆竹,遞給了父親,父親渾然不知,把雪茄放在嘴里抽了起來,爆竹被點燃了,黑煙籠罩了父親,兒子很傷心,以為父親要死了,就哭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黑煙散去了,兒子一看,呀!父親還在叼著雪茄,臉被炸黑了,一點沒有受傷,只是像個非洲來的黑人。這個故事說明兒子雖然調皮點,但他是深深的愛著父親的。
父親也非常的愛兒子,有一天他在種樹,看見一個人追著兒子,便把樹拔了起來,向那人沖了過去,結果那人嚇得落慌而逃。
后來,父親和兒子出名了。有人假扮他們表演馬戲,有人按他們的樣子做出了氣球。父親和兒子到哪里都會被人指指點點,他們受不了了這樣的生活,于是便向太陽走去。父與子到達了天上,父親變成了笑瞇瞇的月亮,象征著光明;兒子變成了陪伴在他旁邊的一顆小星星,象征著快樂。
這本書里的一個一個小故事,幽默風趣,讓人欲罷不能,一直都想讀下去。有的引人哈哈大笑,有的耐人尋味,還有的一開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明白了其中的一個詞語或者句子時才明白這個故事有多有趣,多好玩。而且這本書讓我和我的爸爸親近起來,我還明白了不少詞語的意思,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人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這世間就會充滿愛。你也來讀一讀吧!
《父與子》讀后感800字篇2
窗外晨曦已露,旭日東升。輕輕拉開窗簾,一道柔和的陽光照進屋子,好溫暖!我仰起臉,親吻著它,全身舒暢。
“吃早飯了,丫頭!”一聲親切的呼聲竄入耳內,媽媽慈愛地出現在我身旁,在陽光下,她是那么的溫柔,那么的美麗。我摟住媽媽的肩膀,感覺好溫馨。咦,這種感覺不是和我剛看過的那本書一樣嗎?
說到這本書,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最近,我讀了一本書——《父與子》,它是德國作家埃·奧·卜勞恩所創作的。畫中的那對父子的原型,就是卜勞恩和他的第一個孩子克里斯蒂安。這本書,不,或許稱它為連環畫更恰當一些,原版中并無文字加以注釋,都是后來的人根據畫中的內容想象出來的。
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圖畫創造了一個充滿陽光,充滿愛的世界。《父與子》主要講述了一對父子過著單純、平常、快樂的生活,后來他們意外成了遺產繼承人,獲得了一大筆財富和一座宮殿。后來他們在海上遇險,流落到一座荒島,過起了“魯濱孫式”的生活。他們獲救后又回到了他們的宮殿,后來父子倆成了名人,但最后他們倆決定回到月亮上去。
作者只是用筆,淡淡的線條,卻逼真地勾勒出了一位慈祥、嚴厲、略顯肥胖的慈父,還有一個調皮、聰明,還長著刺猬頭的稚子。他們之間的小故事滑稽、詼諧,總會讓我忍俊不禁。
我和我媽媽,我們母女倆之間也有過這樣的故事。有一次,媽媽正準備出門,可她找不到她的帽子了,便讓我和她一起找。可我尋尋覓覓,將家里翻了個底朝天也沒能找到,便坐在沙發上休息。這時,我剛一抬頭,就看見媽媽的帽子正戴在她自個兒頭上呢,可媽媽卻還在翻箱倒柜地找帽子。我哭笑不得地對媽媽說:“媽媽,你自己看看你頭上吧!”媽媽用手一摸,恍然大悟,我們倆都哈哈大笑起來……
而當我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后,我又替那些整日生活在納粹統治的恐怖陰影下的人們感到悲傷。但卜勞恩用他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了一個當時的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世界。那個世界中充滿著陽光,充滿著愛,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久違了的澄清無比的世界。《父與子》孕育著一顆愛的種子,像一束陽光,始終照耀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
“愛如陽光,愿我們的世界也能充滿溫情,充滿陽光。”一邊吃飯,一邊沉思,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念著。
“想什么呢?趕緊吃飯!”媽媽假裝生氣地,用筷子敲了我一下頭。我一時沒反應過來,一驚,手中的一個包子掉進了粥里。母女倆面面相覷,隨即,又撲哧一聲笑出聲來。
“哈哈哈——”
“嘻嘻嘻——”
開心的笑聲久久地,久久地,回蕩在整個屋子,也洋溢在我們心里……
《父與子》讀后感800字篇3
在翻開《父與子》第一頁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一本漫畫書能有如此的魔力,讓我一個已過三十的成年人又哭又笑,欲罷不能。作者卜勞恩先生以幽默輕松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對父子的瑣碎日常,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別有一番風味。
毫無疑問,《父與子》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它所具有的“游戲精神”和“幽默效應”在兒童文學中是非常難得的。兒童文學首先是“人的文學”,我們要做的是通過作品保持和豐富人性中的可貴品質,讓兒童在閱讀中去發現、去感受,而不是按照我們成人的預設去教訓兒童。《父與子》打破了兒童文學的說教藩籬,它無意要教育我們什么,而是簡簡單單地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風趣幽默的小故事。兒童文學研究者朱自強教授指出,“兒童讀者從兒童文學中獲得的快樂,是一份十分珍貴的心理體驗”,這份由閱讀引發的快樂能夠幫助孩子從自身狹隘的世界中解放出來,主動探索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這份精神微火將燭照他們的一生。
當然,《父與子》的價值絕不僅僅在于兒童文學這一單一維度,它更是一本值得我們每一位已為人父人母的成年人去細細品讀的一本書。中國文化歷來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我們默認父親對子女有天然的話語權和無以回報的恩情,我們常說“父愛如山”,可是這“如山”的父愛加諸在子女身上,難免沉重了一些。早在上世紀,魯迅先生就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大聲疾呼父子之間“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長途走去,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誰受誰的恩典”。是呀,父子之間的關系有沒有別的可能呢?《父與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在這本書里,父親不再是高高在上、掌握一切的權威,他走下父權的神壇,成為一個充滿童心童趣、有血有肉的百變老爸。
《父與子》打破了父與子之間沉重的道德枷鎖,用輕盈的筆觸繪制了一種輕松有趣的新型父子關系。我相信,每一個孩子讀完此書,都會幻想自己如果能有一位書中這樣的父親該多好呀!而作為已為人父人母的我們,都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需要和孩子建立一個怎樣的親子關系呢?但愿我們都能俯下身子,在平等的目光里與孩子彼此心靈交匯,堅定且溫柔地告訴孩子:我愛你,但不必如山般沉重。
《父與子》讀后感800字篇4
9月21日,在郴州福地廣場舉辦“全民閱讀活動”!我和爸爸下午去參加了活動,天氣炎熱也阻擋不了我對知識的渴望。
來到活動現場,我飛一般地尋找我喜歡的圖書。聽好朋友都在說《父與子》這本書好看,我第一時間便去尋找,很快便找到了這本書。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這本書。爸爸說看書先看前言介紹,我便按照爸爸說的一步一步的閱讀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看的津津有味,連飯也忘記吃了,只用了2天時間就看完了整本書。
《父與子》這本書是兒童成長經典漫畫題材,風靡全球80多年的經典暢銷書籍。它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創作,書中是由很多小故事組成。書中描寫的是一名父親和孩子的生活,通過漫畫故事表達出來,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由于故事貼切生活,表達了無私的親情,所以很快被人們接受。《父與子》中的生活是人們一直向往的,既平常又快樂,又溫馨而奇妙。
讀完這本書后我非常有感觸,書中所寫到的是生活之中的一些小故事、小插曲。但是故事的主人公不管生活中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他們都是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給我的感覺就只有一種——那就是快樂、簡單的幸福感,也許這也是作者要表達出來的中心思想。爸爸常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愛迪生畫雞蛋,同一個雞蛋從不同的面去看去畫,畫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事情也是一樣,遇到傷心或困難時,我們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換個角度去看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最后的結果永遠是最美好的。
在學習上也是一樣,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了難題,有些同學可能選擇逃避,有些學生選擇詢問知道的人,那么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所以這本書教會我們的是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任何事情。一個人之所以會強大,是因為他的內心強大。所以我決定好好像書中的主人公學習,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以后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成長道路,克服以后的種種難題,做一個新時代的接班人。
《父與子》讀后感800字篇5
《父與子》是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取材于家庭幽默故事的漫畫書。本書出自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之手。
這本書沒有文字,完全靠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面來闡釋一個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它們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流瀉著純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倫之樂,幾十年來,一直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該書的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父親搞笑幽默,兒子淘氣可愛。翻閱這本書,仿佛身臨這個歡樂幸福的家庭之中,父子二人演繹著一幕幕幽默溫馨的畫面,翻閱后既使人捧腹大笑又令人回味無窮。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裝病》。這個故事講了兒子起床后不想上學,于是假裝自己生病。這個幼稚的舉動當然逃不出父親的法眼。父親先關切地給寶貝兒子端來一杯熱茶,又用繩子將小床改成“秋千床”,再陪在兒子身邊,一邊搖秋千一邊給他講故事,每一個舉動都釋放著濃濃的父愛。然后父親出門去了。兒子趁機“大鬧天宮”,不料玩得最開心的時候,被突然回來的父親逮個正著。哈哈哈!兒子的“奸計”沒有得逞,只好乖乖地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父與子》中一共有182個小故事,這些故事活靈活現地記錄了一對父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小讀者再現了一幕幕幽默、生趣、耐人尋味的家庭生活畫面。透過這一個個小故事,我仿佛看到了我和爸爸的影子,爸爸既會用他那獨特的幽默引導我,又會用他的威嚴教育我,也會用他的快樂感染我。而我,在爸爸的陪伴下無憂無慮地成長。
謝謝你——埃·奧·卜勞恩,是你引領我走進這幽默的漫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