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
《荷塘月色》算的上是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寫出了景致。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篇1)
書已經合上,但我的心仍被文章陶醉著,被那優美的文字牽動著。忽然間,眼前出現了一條幽靜的小路,一叢蓊蓊郁郁的樹林,一個蒼茫的荷塘。就在這,一輪明月懸上了枝頭,幾顆明星瀉入了波痕,一片詩情畫意的光景。漫上鄉間小路,朱自清哼著眠歌,享受起那無邊的荷香月色……
“那田田的葉子猶如亭亭舞女的裙子;那星星點點的白花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仿佛一粒粒明珠,又似碧天里的星星,還如剛出浴的美人。”我想:像這耐人尋味、匠心獨運的比喻句,只有散文大師朱自清才能描繪出來吧!他把荷葉稱之為裙子;把白花比作為明珠、星星和美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的碩大和白花的嬌美。讀著讀著,眼前便浮起一幅美麗的畫卷:接天蓮葉碧綠、婀娜,白花嬌美、可愛。遠處不時拂來絲絲清香,在夏夜的醞釀下散發出誘人的凝碧的香氣。在這寧靜的夏夜更讓人回味無窮。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去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不錯,不寧靜的夏夜里,冒出一點兒神秘的色彩,這就是夏天的韻味。好一個別具一格的“落”字,好一個耐人尋味的“落”字,好一個不同凡響的“落”字。它把樹木倒影的輕柔表現得淋漓盡致。又一個妙字——“鬼”,經過它一個恰當的比喻,夏夜那種陰森、神秘的氣氛又被渲染得妙不可言。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是啊!彎彎垂柳的倩影婀娜多姿,在皎潔月光的伴照下,可顯得迷人。那倒影瀉在荷葉上,宛如一幅美妙絕倫的水彩畫似的,小巧玲瓏,惹人喜愛。
在靜謐的月色下,偶爾傳來幾聲蟬鳴和蛙嚷,也為寧靜的夏夜涂上了另一番色彩,點綴了另一番韻味。欣賞月色之余,聆聽那叢林交響曲,也甚是愜意。經過朱自清的動靜結合,夏天的氣息更是豐富多彩,變幻莫測。
看看朵朵嬌艷的荷花,定讓人想到六月采蓮戲水的歡樂。朱自清曾說梁元帝寫得妙:“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益鳥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來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朱自清大師能夠積累起這么優美的古詩,且靈活運用,有此真知灼見,不愧為中國的散文巨匠啊!
吸引我的,不僅是那優美的語句,更多的是朱自清大師那布局的精妙。本文朱自清由心里頗不寧靜,才到荷塘欣賞月色,其中,他看到了碩大的荷葉和裊娜的荷花,同時還觸景生情,想到了六月采蓮的喜悅。全文語句優美,一片詩情畫意的景象。另外,適當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引用名家的詩詞,正是文章畫龍點晴之筆。
我又情不自禁地翻閱文章,來品味這一篇佳作,眼前仍是荷塘美麗的月色,耳邊響起陣陣蟬鳴、蛙嚷,還中那采蓮戲水的歡雀:“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哪!
《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篇2)
我在中學時便學到過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有名的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當時老師說這文章很美,而知識淺薄的自己卻并不知道這文章美在哪里,只是老師說美那我便也覺得美了罷。現今回過頭再讀這篇文章,我是真的體會到了文章所帶給我的嫻靜的美麗,而非人言我亦覺得的“美”。文章是從“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開始的,時值“四·一二”蔣介石背叛革命,面對這一現實朱自清先生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中。
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寫,含蓄的抒發了作者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感情。把握了背景與作者的情思,再次讀這篇文章,便更能體味文章的韻味,覺察文章的美。中學時的我大概也是并無許多的人生厚味而又不能體味在那個背景之下的朱自清先生的心情,故也體會不到荷塘月色的美之所在,看不到先生淡淡的愁思。那時的學也并未學透,古人有言:溫故而知新。這大概是我現今的境遇。
把自己代入文中的“我”中,擁有感同深受的愁思,在夜里悄悄披衣出門,漫步在幽僻的煤屑小路上靜靜賞月色下的荷塘。四下無人,一個人在這蒼茫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令自己煩心的一切就暫忘在這一時吧。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我”自管享用一時的清凈,享用無邊的荷香月色。這是“我”對于現實苦悶的逃避,彷徨的表現。人在陷入煩惱時都需要清靜的獨處,而現時的“我”正是處在這樣的獨處散心之中。
接下來的五段皆是對荷塘荷葉.流水.樹影.月色的描述。倒數二.三段引用了詩詞歌賦表現采蓮時熱鬧的光景。《荷塘月色》這篇文章被后人稱贊頌揚的也多是對于荷塘與月色的描寫。故文章中的精華之處在四.五.六段對于荷塘月色的描述。田田的葉子出水很高似舞女的裙,葉間的白花如明珠如星星如出浴美人。微風帶來的清香似渺茫的歌音,葉子與花在微風輕撫下的顫動宛然一道凝碧波痕。月光如流水,似輕紗籠著荷塘將一切幻化為一場夢。將一切比作夢中之景,透出朦朧美感,也表達了作者愿脫離苦悶現實的渴望。在一片熱鬧的蟬聲與蛙聲中,荷葉的嫻靜,月色的靜美,動與靜相結合絲毫不顯單調。在荷葉與月色的描寫中,作者不光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平面圖畫,還給讀者以嗅覺聽覺的感受,加深荷塘月色之中的美感,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親臨其境。
此外作者還運用多種修辭,用生動的形象比喻,更引人懷想,散發思緒。但在這番良辰美景之中,作者卻又未能拋去心中憂思。他說,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七八段的引用詩詞,是作者在此情此景之下的聯想。這些歌賦豐富了文章,使得文章更有內容。江南時節采蓮盛景令作者向往,那樣的無拘無束,嬉戲游玩,卻是作者自己不能也無福消受的了。作者深刻認識到自己不能脫離這現實,抬頭從沉思中出來便已回到家門前。回到現實,最后一段既是作者從思緒中脫離而進入現實的描述。
整篇文章貫穿了作者淡淡的愁緒,即使優美的景致也不能令作者釋懷。整文之中的美,美在荷塘中的荷葉與天降的月光,也美在那揮之不去纏繞在心中的愁緒。讀文讀文,先得其情再得其文。
《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篇3)
我相信,有一本書,一定藏在遠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著一句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月光在云層上拋灑,像銀色流水般慢慢融化了云層。星在耀,月在淺笑,夜很安祥。驀然間,我陶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讓晶瑩的光流進我的心靈。
朱自清原名自華,是現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這篇文章中我讀出了……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很少人走……”讀著,我仿佛身臨其境,欣賞著荷塘月色,流柔情,荷桿顫動,撥響了我心中的琴弦,如詩如畫的荷塘月色,思緒輾轉于柔腸,無奈的感悟,隱沒了意圖,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大家一起生活;愛冷靜,愛獨居----在這種不滿現實,想自由,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感情,當然,想住在“世外桃源……我的心也隨著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荷塘”,仿佛也和作者一樣,我把學校里承重的壓力融進這荷塘中,消隔,消隔……荷葉仿佛一位剛出谷的美人,和著風兒搖曳……月光,它比星星吸引人的月光,又沒太陽如此招搖,只是默默襯托著荷花,我的心啊,陶醉了……
看著看著,月光躲進了云層,蟬聲,蛙聲,聲聲入耳,《采蓮賦》,《西洲曲》讓心涼了一地,無奈,這一夜,我輾輾未眠,荷塘月色的美景,使我感受到朱自清對荷塘月色的贊美之情,但更感覺到作者厭惡現代生活,不禁蹙了蹙眉,握住筆與“白色恐怖”作斗爭的精神,令我敬佩。
以前,回到家鄉,炊煙升起,村莊上空氤氳著一抹抹青黛,房前屋后飄逸著一縷縷稻香,麥草香,柴火的熏香,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坐在屋檐下,盤算著明天的活計,如今,城市化的爪牙無孔不入侵入村莊,鄉村的美感如同壁畫上的油漆,一天天剝落,一些樸素的東西也慢慢掉色。無論現代生活多么繁擾,它依然穩穩扎向大地深處癡癡守望……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尋找生命的本色……終究是海市蜃樓,就這樣,我寫了一篇《荷塘月色》有感……
《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篇4)
小學的時候,我就讀過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匆匆》、《春》等作品都是我喜歡的。尤其是《荷塘月色》一文更令我愛不釋手,我幾乎背下了文章的每個段落。暑假,當我走進清華大學,再次捧讀先生的這篇抒情散文時,竟感到自己離朱自清老先生那么近,心里也頗不平靜。
那天,我依舊和媽媽來到清華園,坐在池塘邊我拿出朱自清的散文集,輕聲地為媽媽朗讀了《荷塘月色》。“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似乎覺得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作者一邊獨處,一邊欣賞美麗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一陣微風吹過,淡淡的荷花香也令我為之一振,放眼望去池塘中那一大片盛開的荷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嫵媚動人。我仿佛又聽到了作者的聲音“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云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作者用光與荷花為讀者呈現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我不僅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而且還置身其中,我陶醉了……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郁郁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么也沒有。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后,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征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郁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朱自清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篇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現實生活的厭惡和憎恨。他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斗爭,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使人暫時忘記憂愁,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拉進了我和作者的距離。希望以后我再與荷塘相見時,已能真正讀懂作者不寧靜的內心了。
《荷塘月色》讀后感800字(篇5)
清清月光下,隨著朱老的腳步走入清華園。
那片荷塘,美麗、幽靜。
帶著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還好,花還未央。趁幽靜的小路還無人打擾,一路迷茫走著,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過的荷塘邊。月色下的荷塘,比之白天又別有一番風致。荷葉是亭亭玉立如舞女的裙擺,趁微風荷葉隨風起舞,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映入眼簾。點綴其間的雪白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性。形態各異的荷花在荷塘中:“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裊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里荷花儼然已是仙子一般了。讓人迷之向往。
最美的常是那縷微風,一縷“微風”讓這荷塘生動了許多:“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霎時,荷香彌漫,似有若無,花葉共舞,我也在微風中心靈沉醉在這荷之中了。
這似乎還不夠極致!塘上的月色已靜靜地等了許久:“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月色迷蒙柔和,淡淡的云霧環繞其間,淡淡的喜悅又被月色所勾勒。
漸漸的又走回了那條小路,恍然再次走回現實。夜,繁星點綴,月光灑落人寰,寂靜中那強烈的渴望自由之感順著微風抨擊著朱老的心。
趁我還年輕,趁我還在追求著那所謂的自由,現在便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