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
《歐也妮﹒葛朗臺》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對于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篇1
說到葛朗臺,幾乎人人知道,他的標簽就是吝嗇。懷著對葛朗臺“吝嗇”的好奇,我讀完了《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悲劇故事——葛朗臺獨攬大權的家庭悲劇,純潔的歐也妮愛上了堂弟夏爾并遭背信棄義的感情悲劇,索爾城內三大家庭明爭暗斗的社會悲劇交織在一起,演繹了一出十九世紀前半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悲劇。
在唏噓劇情的同時,我對葛朗臺的標簽有了另一種認識。葛朗臺先生的確無比可惡、奸詐、吝嗇,但在他的丑陋品行下,也隱隱透出一種智慧。雖然他背叛親人的罪行不可饒恕,可他的才能非常人可及。還有,他是低調的。放眼現在的社會,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小小財富能讓大家艷羨?有了好東西必須曬一曬。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貪婪狡詐的葛朗臺也非一無是處。
再看葛朗臺的女兒,歐也妮是一個整日生活在父親“囚牢”中的女孩。有人說她吝嗇,有人說她為愛犧牲了母親,也有人說她不顧家庭。而我們在書中讀到的卻是一個有著雙面形象的女孩。在父親未亡之前,她像所有為愛不顧一切的年輕女孩一樣,不惜用父輩打拼的錢資助她愛的人。而父親死后,歐也妮成了另一個她,不僅將巨額遺產捐給了孤兒院、教堂,而且生活節儉。
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有著雙面性的故事和人物,現實生活亦是如此。
人人懼怕的蛇,就是極好的例子。人類如果被毒蛇咬傷,必須送醫治療,蛇尖牙中的毒還有可能置人于死地。但有趣的是,蛇毒的功效也很多,蛇毒可以被用來止血,蛇毒面膜受人喜愛,蛇毒還被用來泡酒。蛇毒是可怕的,讓人望而生畏,但同時又有很高的醫學價值,甚至比黃金還昂貴,這就是事物的雙面性。
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從不同的角度察人觀事,結果會有不同。為此,我們要學會認識事物的雙面性、多面性和復雜性,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待人處事,學會綜合分析、慎重決定。如果像葛朗臺那樣,用自己的好腦瓜去掙別人的黑錢,他失去的就是好口碑和好名聲了。
泰戈爾說:“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的,它伴了所有東西同來。”也許今天的我還有很多缺點,還不夠優秀,但今天的不完美正是明天成長的起點。唯一要做的,就是具備面對一切的勇氣,權衡利弊的智慧,奮起直追的姿態。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篇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如饑似渴,讀了好幾本書。這些書恰似陽光溫暖了我的心,又如風雨,給我磨練。故事中的人喜,我喜;故事中的人憂,我憂。這些書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歐也妮·葛朗臺》
在這本書中,作者巴爾扎克通過寫人的各方各面,細致描摹了資產階級迅速發跡以及金錢當來的罪惡。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狡詐﹑貪婪﹑吝嗇的資產者。
書中的歐也妮·葛朗臺是個出身于富家的大小姐。他的父親葛朗臺精通商業,是索漠城里最富有的人,但是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他不肯用金錢修補房屋,連食物和生活用品都是定量發配。他對金錢的追逐和欲望是無法克制的,他一度堅定的認為,金錢高于一切。就連臨終前,他也至死不悔,托付歐也妮保管好家中的財產,其他的只字未提。為了金錢,他更加不惜泯滅人性、踐踏親情,例如:在歐也妮借給失落的表弟夏爾六千法郎后,他不顧病危的妻子求情,把歐也妮關在房間里整整三個月,讓歐也妮挨餓受凍。這些都充分表現出在金錢與親情中,葛朗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金錢,一次又一次地把親情踐踏得面目全非。
然而,相比之下,歐也妮卻顯得善解人意。她雖然生活在一個吝嗇的家庭中,但她淡漠金錢,以仁慈之心對待世界。若干年后還用父親的遺產修建教會、學校和養老院,自己則過著簡樸的生活。
通過這本書,有一個問題不禁讓我思考:金錢真的高于一切嗎?在這個以金錢為主的社會上,我們不難看出人們為了金錢努力付出;甚至有些人為了金錢,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更有甚者,為了金錢把親人打傷致殘。我也聽到過有人對我說以后我們可能會以金錢作為信仰。我認為這是愚蠢的,更是荒謬的。金錢固然重要,沒有它我們確實無法生活,但親情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親情,那么誰會在他失落時安慰他,又會有誰在他開心時與他狂歡。那些只喜歡金錢而拋棄親情的人,終究會被這個世界所遺忘。
所以,讓我們敞開心扉吧,不要拘泥于金錢這個小小的世界。我們應用心感受著世間的一切美好,在書本的海洋中暢游,吸取書本的精華,用愛與親情回報這個世界。
有關《歐也妮葛朗臺》精選5篇讀后感800字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篇3
這個夏天我讀了一本書——《歐也妮葛朗臺》它是由法國著名的作家巴爾扎克寫成的,它揭露了當時資本家的丑惡面目,鞭韃了社會的黑暗,世態的炎涼。形象地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的每一個金錢都充塞著"污穢和鮮血",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冷酷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任何聯系了。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憎的吝嗇鬼形象老葛朗臺,他以積累財富為樂趣,他家財萬貫,但卻穿著破舊,居室簡陋;他能言善辯,有一套套理論,但當他談生意時,卻狡猾地裝成一個結巴;他說渴望親情,但當他妻子病危時,他卻舍不得花錢去請醫生。他說愛她的女兒,卻為了搶奪不屬于他的金匣子,要毀了女兒對堂弟立下的誓言,還令女兒以死相逼。他的一生,沒有好好享受過,也從沒快樂過,因為在他眼里人生就是一場交易 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自己的萬貫家財,在垂死掙扎的一剎那還不忘將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錢面前,幸福簡直不值一文。他的一生,深刻暴露了資產階級純粹的金錢關系。
歐也妮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女孩,她不懂利益的紛爭,不追求金錢的虛榮,是書中最善良、最純潔的一個人物,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與老葛朗臺、夏爾等人的對比中逐漸呈現出來,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難越多,周圍其他人物的虛偽、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寬容、慈愛也越顯分明。
當夏爾在小說中一登場時,他還是一個只有21歲的年輕人,因為從小家境富裕和父母寵愛,使他養成了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性格,但此時的他并不壞。他在聽說父親去世的消息后所表現出來的悲傷是真實的。堂姐歐也妮對他的關心、照料和愛護,更是使他感受到了愛情的神圣和純潔。可以說,如果他一直與歐也妮在一起的話,是不會墮落的。夏爾的墮落是整個社會環境影響的產物,表明金錢已滲透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人際關系和情感領域。
葛朗臺太太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葛朗臺太太心地善良、慈愛、生活儉樸但性格懦弱。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對自己的丈夫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從不反抗。但這種逆來順受的態度事實上不僅助長了葛朗臺的專制和吝嗇,也給自己和女兒歐也妮帶來了苦難。在現實世界中忍辱負重的葛朗臺太太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個虛無縹緲的天國之上 。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書中的一個個人物給了我強烈的內心震撼。人生究竟為了什么?聯系當今社會,許多人為金錢,權利,名利,欲望奔波勞碌,勾心斗角,互相壓軋,比如一些官員----,某些人搶劫犯罪,一些奸商制造假冒偽劣商品,他們與葛朗臺又有什么區別,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然而他們快樂嗎?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篇4
《歐也妮·葛朗臺》講述了一群被他們的上帝——金錢所奴役的一群人,他們彼此之間勾心斗角,人生的溫情居于次要地位拋棄妻子例如格拉桑先生,他們可以為了財產屈下偉岸的身段同兒女講和例如葛朗臺老頭兒,他們可以為了財產放棄純潔的愛情例如夏爾……親情、愛情、友情都是他們獲得金錢、利益的踏腳石。他們永遠不會停止對金錢狂熱的追求,他們向永遠面朝太陽的向日葵,只將自己尊貴的眼神投射到金錢上,他們的臉只面對金幣,他們可以在前一秒還是爭奪富家千金的敵人而下一刻就團結一致向錢看。
當然,我們不必羨慕他們的諸多斂財本領,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乏個中的高手,他們大多都已發達,也許有錢或者有權,如果你想要趕上他們的步伐你就得像老葛朗臺一樣學會裝聾作啞,學會蒙騙世人,并且深諳算計之道,這樣才能擁有財富,才能成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重要,比金錢更美麗,比擁有財富更幸福。否則就只能像某著名小品演員所說:人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活著,錢沒有了。所以拋棄妻子的格拉桑先生是明智的,我們都知道在權貴面前,親情算什么?那么背叛了歐也妮的夏爾則像是一樣虔誠的基督徒般善良,他并沒有做出什么傷害歐也妮的事情來,只不過是為了爵位和權勢丟掉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而已,夏爾是有宏偉抱負的人,而凡是有抱負的人都具備這樣的品格。他們用了極少的投資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是多么劃算的投資!
在所有的人物中,最討厭的人就是歐也妮了。這個傻丫頭居然拿出全部積蓄資助一個落魄親戚。好吧,如果說這是愛神的力量驅使她這么做,還有情可原。可是她在得知夏爾背叛后居然還不求回報地替他償還了所有債務,她以為她是圣母嗎?沒有人會感激她。等著看吧,當她破產之時會有多少人狠狠地踩她一腳。但是不得不說,這個頭號傻瓜她運氣實在不錯。老爹死了她繼承了千萬資產,看中她財產的丈夫在婚后不久卻也先去世了,她又得到了遺產。也許是她所念念不忘的上帝還有些用處,竟然保佑她如此好運,看來她在上帝身上的投入一定不少,不然怎會有如此回報。
這些生活在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法國的一群人,他們是這樣的偉大,用雙手和頭腦創造了可觀的財富。雖然他們的下場都不太好,英雄遲暮,誰攔得住,吝嗇的斂財能手葛朗臺老先生抱著金幣死不瞑目,夏爾丟失了來自圣女般的歐也妮的愛情和千萬財產,克羅旭庭長先生英年早逝,連被神甫夸贊為人世間圣潔的榜樣的歐也妮最后也還是個寡婦。這并不是悲劇,這是人之常情,生活中每天都會上演的戲碼。
想要獲得財富就要放棄常人的七情六欲,只保持對金錢的無比巨大的貪欲,這也注定了成功之后的孤獨。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獲取就必須先放棄,先付出。但希望諸位保持應有的理智,本篇文章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最終要說:拜金主義要適可而止。
《歐也妮葛朗臺》讀后感800字篇5
冷酪、自私、貪婪的性格,我們要遠遠地離開它。——題記
小時候,閱讀那些知識集錦,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字眼:“葛朗臺——世界四大吝嗇鬼之一”。那時,我總會去問媽媽:
“什么是吝嗇鬼?”
“吝嗇鬼就是那些花錢就像割肉的人。”
我懵懵懂懂地點點頭,心想:世上有這樣的人嗎?直到那天,當讀完《歐也妮·葛朗臺》后,我才真正明白吝嗇鬼的含義。
葛朗臺是法國索繆城一個最有錢的商人,但他家中卻比貧民窟還簡陋:墻上被雨水鑿出奇形怪狀的洞眼,一家中最重要的堂屋也丑陋不堪。你可能會看到墻壁上擺著一幅稍顯貴重的油畫——這是葛朗臺購房時就有的,否則他才不會花那么多錢買油畫呢1
葛朗臺有個女兒歐也妮,她純潔善良,引得各方人士紛紛求婚,而其實他們只是盯著葛朗臺價值不菲的一筆嫁資。而葛朗臺則更為狡猾地用女兒引他們往自己口袋里裝錢——他把女兒當成了賺錢的工具!當女兒喜歡上一個父親破產的表弟時,他便堅決否定,并嚴責女兒無條件與表弟分開。“天哪!”看到此處,我不禁驚叫道:“難道,這如此純潔的愛情,讓他一點兒都沒觸動嗎?葛朗臺的世界里,難道沒有感情只有那冷酷的金錢嗎?這種人若到現在,一定會被世人所鄙視!”
最讓我感到吃驚的是葛朗臺臨死的那個片段了。葛朗臺臨死時,讓女兒歐也妮把許多金路易擺在桌上,一邊撫摸一邊吃吃地笑著:“這樣能讓我心里暖和!”臨死時,神父拿來上帝的照片讓他親吻,而他卻盯上了相框上的金子,想便去拖來,拖到一半—就一命嗚呼了。
合上書,我閉目沉思。盡管葛朗臺如此吝嗇,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卻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在如今社會中,難道就沒有葛朗臺第二嗎?世風日下,以名利為目的不擇手段去追逐的情況依然在當下時時上演!
遠離丑惡,讓我們遠離冷酷,貪婪、自私的面目吧!世界需要純真與美好,還人間一派朗朗乾坤、祥和清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