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巖》讀后感
《紅巖》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12月首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紅巖》讀后感,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1】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云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云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遙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鉆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后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2】
寒假中,我讀了一本優秀的書,書名叫《紅巖》。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革命英雄,他們的故事震撼著我,他們的品質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斗不息。
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許云峰將要被特務秘密處決的那段描寫。“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許云峰的信念是多么堅定,即使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這一句話仿佛像火一樣燃燒著我的心,我多么佩服他臨危不懼的勇氣,他的話更加證明了中國人的氣魄是多么勢不可擋。
當然,書中還有許多英雄:堅貞不屈的江姐,出身名門卻投身革命的劉思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保家衛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視死如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英雄。
《紅巖》使我變得勇敢堅強起來,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沒有看《紅巖》之前,我是一個膽小的人,連上課舉手發言都不敢,可是當看到那么多英雄的故事,我真得很慚愧,連這么一點點困難也克服不了,又有什么資格談長大后的理想。從今以后,我要做一個勇敢的人,這是我讀完《紅巖》后的最大的收獲。
《紅巖》是一本優秀的書,我要感謝它,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的價值有了新的理解,它使我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人。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紅巖》。我從來沒看過如此振奮人心,讓人心潮澎湃的書,故事的情節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心潮騰涌,難以忘懷。
故事中的一些主人公的好品質使我難忘,有:關愛部下的許云峰,寧死不屈的成崗,忠于組織的余新江,渣滓洞女英雄江姐,有著一腔熱血的成瑤,與兄弟同甘共苦的劉思揚等愛黨愛國的英雄。
文章的情節一波三折,緊緊地扣著我的心,句子意味深長,引人深思。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重慶解放前,在國共兩黨激烈的斗爭中,出現了一些可恨的叛徒,許多優秀黨員被捕,雖然飽受敵人的摧殘,但是不出賣黨和人民。在敵人的酷刑下,仍用樂觀的態度面對,當即將解放時,同志們受到了迫害,一起舉行了暴動,最終越獄成功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好品質。如:在面對危險時,不害怕,勇敢面對困難。受到摧殘,仍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有勇有謀,不屈不撓,熱愛祖國等,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紅巖!紅巖!這個名字在我耳畔響起,革命前輩在獄中堅持斗爭,他們用堅強的信念,完成了紅色的革命,他們對革命的信念如巖石一樣扎根在心底,他們用鮮血創造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是英雄!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4】
祖國的山河為什么這樣美麗如畫么?紅領巾為什么這樣紅嗎?紅巖,它告訴了我們。
1949年11月27日那一天,國民黨反對派在逃竄前夕慘無人道地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歌樂山大屠殺。書中那一幅幅真實的照片,那一首首豪壯的詩句,那一樁樁感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革命先烈在白色恐怖下與敵人進行英勇斗爭的可歌可泣的史實,展現了他們敢于犧牲自我的樂觀主義精神。
最感人的還是江姐的事跡。她的丈夫犧牲后,謝黨組織的照顧,堅定的表示:“到老彭報道下的地方繼續戰斗。”后因叛徒出賣被捕,陷入渣滓集中營,當敵人用種種酷刑折磨她,要她交出組織關系時,她始終堅貞不屈,守口如瓶,她還組織獄中戰友學習<新民主主義論>,堅持獄中斗爭。
還有羅世文,楊虎城,陳然等先烈們,富貴不?,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個個都是英雄,他們驚天地泣鬼神,我的耳邊常想起烈士們豪壯的詩: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愿把牢房坐穿……。是啊!事務署革命先烈的拋爐頭,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新中國!我們應該無比珍惜這一刻。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5】
今年寒假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看了一本關于解放戰爭的書《紅巖》。
臨近解放的前一年,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告密,地下黨員余新江、許云峰、江姐相繼被捕,被敵人關在了戒備森嚴的渣滓洞集中營,雖然被敵人關了起來,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與敵人斗爭,在監獄里自發地組織起來。在這個不見天日的地方,還關著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小蘿卜頭”。他在監獄里缺乏營養,身體瘦小,但他卻是小交通員,不僅傳遞信息,還探聽敵人的動向。
在山城即將解放的前夜,敵人殘酷地屠殺了他們。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這篇小說,就像文中的許云峰說的:“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愿把這牢底坐穿!”許許多多的革命先輩們正是為了這種信念拋頭顱,灑熱血,讓我們能夠快快樂樂地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正是有著無數位戰士堅強不屈的精神,用鮮血才換來我們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堅強不輕易放棄的人!
他們的事跡永遠記在我們心中,他們的故事永遠激勵著我!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6】
這本書是一部描寫出重慶解放前夕嚴酷的地下斗爭和獄中斗爭的長篇小說。作品真實的展示了國家民主黨統治覆滅,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的斗爭形勢和時代風貌,成功地塑造了許云峰、江姐、成崗和華子良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英雄形象,熱情地歌頌了他們堅強不屈、向往光明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但這個故事中最令我感動的人是江姐,當時江姐受上級派遣到華鎣山根據地工作。就當她對未來的生活滿懷憧憬是,卻發現自己的丈夫——華鎣山縱隊政委彭頌濤被敵人殺害,人頭被高掛在城頭,但是她強忍悲痛,堅決要到丈夫生前的地方工作。江姐被捕后,被關在渣宰洞里。在獄中,她受盡了折磨,兇殘的敵人把竹簽訂在了她的十指,面對毒刑,她傲然的說:“嚴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的意志是鋼鐵。”
江姐的這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是啊!現在我們應該做一個偉大的中國人,要創造國家更美好的明天!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7】
盧梭曾說過: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并不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那么他所說的感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兩個字:閱讀。因為我生活中的感受就來源于閱讀,在生活中任何的點滴,哪怕是一點影子,我都能在書中找到并理解。啊,書真偉大,能夠閱讀真是幸福呀!暑假是我閱讀的好時節,好多書充實了我的暑假生活,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明白了生活的艱苦和世間人情的冷暖。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紅巖》。它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多么幸福,也讓我明白了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為了革命事業寧死不屈的英雄人物,心里充滿了對他們的敬佩。其中小蘿卜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紅巖》里小蘿卜頭是個9歲多的孩子,看上去卻像個五六歲的孩子。他的手又瘦又小,較也只有一點點大,可是他的頭卻發育的比較大。和身子很不相稱。看見他的人都愛摸摸他可愛的小腦袋,叫他小蘿卜頭。小蘿卜頭遇害時年僅9歲,他在敵人的監獄里被關押了8年,他的童年是在監獄里度過的,他完全失去了自由,就像關在籠中的一只小鳥。而小蘿卜頭是多么向往自由啊!他多么想自由地奔跑,快樂地玩耍;他多么想盡情地享受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他多么想看看小花、小草、小鳥和小蟲啊!然而,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愿望,對小蘿卜頭來說,都是無法實現的。小蘿卜頭被關在白公館里吃不好穿不暖,沒有父母的呵護,也沒有自由,真讓人難過呀!我想我的生活跟小蘿卜頭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呀——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時有窗明幾凈的教室,在家里有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人幫助我,閑暇時還有小伙伴陪我玩,多么幸福呀!
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小蘿卜頭熱愛學習和勇敢、樂觀的精神!小蘿卜頭家境貧寒,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一直沒能讀書,但他又非常渴望讀書。后來在監牢中,小蘿卜頭白天干活,晚上讀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解放軍叔叔請教,以此來滿足對知識的渴求。而我們現在的人呢,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學費全免,安心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有知識豐富和具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為我們引領,學習用品現代而高檔,但是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好好珍惜這快樂而又幸福的時光,在學校時常有不守紀律的學生,有的甚至連基本的作業也不能完成。平時物質豐足的情況下,我吃飯不好好吃,經常浪費糧食,不知珍惜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果實,而小蘿卜頭吃得卻連豬食都不如。反思自己,我的臉上不禁發起“燒”!
掩卷沉思,書籍真是傳遞思想的紐帶啊,讓我們精神上得到了充足。我將繼續與書,與書中鮮活的人物為伴,豐富自己的人生……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8】
《紅巖》,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疑惑不解。《紅巖》是指紅色的巖石嗎?還是一個地名?
不,不是的!當我閱讀完整本書時,我得出了肯定的答案。《紅巖》指的是那些不畏犧牲的革命者們。他們有著堅韌不屈的優秀品質,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還是在潮濕、陰暗的監獄里,他們都崇尚馬克思主義,心中都有著一個民主的新中國!他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不畏敵人的嚴刑拷打,不怕監獄里的惡劣條件。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不畏艱辛的品質。生活中,許多同學在家里就是一個“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果,被叫去做一些家務活,就大發雷霆。新中國的成立,是在祖先們不畏辛苦,勤勤懇懇的努力下,成立的。而我們卻因為如今的豐衣足食,將這些優秀的品質忘卻。我十分羞愧。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感恩我們的父母親,讓他們能更輕松些、快樂些。
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千變萬化。是看到革命者們冒著危險,抵抗外來侵入者是的驕傲;是“目睹”江姐、楊陳虎將軍犧牲時的悲痛……看到無數的人民在這場戰爭中,犧牲,我十分的悲傷。我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報效祖國,不辜負前輩們的努力。我們現在還小,能做的只是好好讀書,將來繼承先輩們的基業。我們的中華不再是“東亞病夫”,而是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國家。現在的我們,不在會被其他國家欺負,有能力保護自己,甚至還有能力發動戰爭。但,我不希望這種事的發生。戰爭的受害者,永遠是無辜的人民,戰爭的發動,只會使千千萬萬的民眾付出生命。我想,這也不會是先輩們所希望看到的。
我希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顆星球,再也見不到戰爭的足跡,全部人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9】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洋出身豪門去投身于革命……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讓人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在《紅巖》這本書里,我佩服江姐,當兇殘的敵人把竹簽釘進她的十指里的時候,還是那么的沉著冷靜;我佩服許云峰,他在書店敏感的意識到潛在的危險、在茶園為保護同志們機智冷靜的面對叛徒、在宴會上巧妙識破敵人的陰險陷阱……我更佩服華子良,及編寫他的筆墨并不多,但他的形象區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那瘋瘋癲癲的樣子使每一個人都看不出一點兒破綻,卻沒有想到他是共產黨的重要人員,還有羅世丈、楊虎城、陳然等烈士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他們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對這些可佩可敬的戰士,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后,我無法面對我自己,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到自己遇到困難時,就想退縮、放棄,卻總找借口說自己還很小。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荊棘的路上,就越細腰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今天這一片片勃勃生機的景象,是五十張是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容易使人忘記什么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是人忘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麻痹了人的精神。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進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關于《紅巖》讀后感【篇10】
特務們為了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把又粗又長的竹簽釘入她的指甲縫間,面對著這樣鉆心刺骨的疼痛,江姐沒有絲毫的動搖,特務們的嚴刑逼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成崗在獄中受盡各種嚴刑拷打,催眠術,測謊器,美國新藥誠實注射劑……然而敵人的種種花招依然無法動搖她堅定的革命信念。“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許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敵人魔掌中兩次戰勝死神,在與世隔絕的魔窟中用雙手艱難地挖出一條越獄的通道,留給戰友,自己卻壯烈犧牲,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云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烈士們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強忍著舊膿新瘡襲來的陣陣裂痛,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然而,他們卻相信,革命終會勝利,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他們,讓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也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我們的實際行動。在這和平的年代里,雖然我們已經無需再像革命先烈那樣為祖國的革命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新的時代卻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內涵。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踏踏實實做人,“為了中國的崛起而奮斗”,這就是以實際行動向先烈們致敬,這就是以實際行動來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它是一座豐碑,記載了中國在革命時的奮斗足跡。它是一首凱歌,歌頌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英烈的英勇氣概;它是一部歷史,再現了革命者為了建立新中國,與惡勢力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