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1
一首首沉郁蒼涼的詩歌從他的筆下流淌出來。在筆尖與紙的觸碰與摩擦間,他對祖國、土地與人民的愛傾瀉而出。字里行間他深沉地唱出了祖國與土地曾經遭受過的種種災難。這位“太陽”與“火把”的歌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思想,他便是被人們稱為“歸來的詩壇泰斗”——艾青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中,艾青沉重悲壯的懷念了他兒時的保姆——大堰河。大堰河是中國悲苦的勞動婦女的一個縮影。他忍受著地主們的壓迫、醉酒丈夫的欺辱,同著自己一生數不完的艱難困苦含淚離開了人世。至死她口中呼喚的依舊是孩子的名字。大堰河把她孩子畫的花花綠綠的“關云長”貼至灶旁。即使在夢中,他夢見的依舊是孩子娶了嬌美的媳婦,親切的喊她“婆婆”,大堰河是勤勞的,她從不抱怨什么,只是含著笑勞動,通身閃耀著中華民族堅強、勤勞的光芒。艾青在表達自己對昔日保姆的懷念與不舍時,也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人民的多災多難,以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展望。
艾青在法國留學時,受到了象征主義的養分,在他的詩歌里,意象十分豐富。艾青對“光”“黎明”這一系列代表新生的意象有一種特殊情感。在那個國土淪陷、民族危亡的關頭,他滿懷對祖國的摯愛與對勝利的渴求,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與對新世界的展望。“光”是溫柔的、是明亮的,象征著知識、智慧與自由土地,象征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及辛勤勞作于土地上的人民。
太陽也是作者抒發自己情感的一個主要載體,在不同時期,艾青使太陽的形象也有著不同的風采。在20世紀30年代,詩人用它揭露和控訴這個畸形的社會,抒發了自己的不滿與憤怒,在抗戰前夕則用它激勵全國團結一心,覺醒起來,投入戰斗,爭取勝利,在人們奮起抵抗時,詩人用太陽表達自己歡喜,興奮的心情。太陽亦是中國光明前途、革命必勝信念的象征。“太陽”的到來則代表了新的希望與生機。
詩人艾青作為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時刻用他的筆提醒人們一定要奮起抗戰,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他的筆觸細膩,唱響了無數人的內心世界。在詩歌中,他把敘事、對白與抒情有機結合到了一起。不拘一格的自由書寫與歌唱使他獲得了自己的語調,是一次“語言的解放”。
艾青以“民族的憂患為己任”的寫作主場,把詩歌與顯示相結合。他對民族的痛苦與希望的歌唱,喚起了一個時代的巨大共鳴。因此艾青的詩歌對人們而言,也極具感召力。中國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艾青的時代”。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2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題記
三十年代,是積貧積弱的中國抉擇命運的時候,國共兩黨暗流紛爭,中日兩國激戰連連,東西兩方摩擦不斷,世界大戰蠢蠢欲動。但,商女仍在為她的主人唱著后庭花,后方的權貴似乎并未認識到戰爭的慘烈,仍在歌舞升平、自愉自樂。
此時,愛國的人們站出來了,艾青也走向了愛國的陣營,成為一時新銳。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中國的土地上,是無垠的白雪和統治者比白雪還無情的剝削。這世間沒有光,沒有熱,更沒有太陽,溫暖是從未有過的。無盡的白垠下是蕭索的大地,大地被封閉了太久,太久。
“中國的苦痛與災難/像這白雪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統治者其實就像下雪的天空,白雪就像統治者的剝削,而白雪下的蒼茫大地便是被蒙蔽了許久的民眾。民眾就這樣被封鎖著,被蒙蔽著,被剝削著過了千年,猶不自知,剝削者就這樣拿著他剝削來的錢,花天酒地。
但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總有人會洞明此中的虛假出來反抗,畢竟歷史是不缺英雄的。于是,一群偉大的人們站了出來,他們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艾青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們說著前人未敢說的犀利的話,做著后人未敢做的超前的事。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艾青便是那無限的光中最亮也最柔和的一抹。“那從林間出現的/趕著馬車的/你中國的農夫/戴著皮帽/冒著大雪/你要到哪里去呢”詩句充滿了疑問和憐憫,可憐的中國農夫,冒著大雪,去往遠方,去勞動,去用汗水換來的糧食去填剝削者永遠填不滿的貪欲深淵!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中國農民過了千百年都是這悲慘的命運!?沒有答案的答案,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雪凄凄婉婉地下,風冰冰冷冷地刮,天陰陰沉沉地暗。殊不知,就在這殘酷的環境中,一棵小草從雪鉆了出來,那是艾青。雷電妄圖劈下,但阻不住的,一棵又一棵的小草接連從雪地里鉆了出來,一棵又一棵,無法阻止。積雪一點一點地消融,蒼茫大地終于現露容艷,天空妄想仍將其冰封住,但那不可能了,屬于剝削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不遠處的地平線升起了一輪紅艷艷的太陽。那便是屬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和國!
無將無我,不負人民。艾青說著前人不敢說的話,做著后人不敢做的事,有著前所未有的萬丈豪情,直刺黑暗的夜。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3
因為學習美術的緣故,這個暑假來杭州學習。因為過于匆忙,所以我沒有來得及買《艾青詩選》。過了兩個多星期,媽媽來看我,帶來了我期盼已久的書----《艾青詩選》。
媽媽從行李箱中掏出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白色相拼接的書封面,一種清新的感受涌上心頭,嗯,一定很有趣!
翻開扉頁,最先看到的是目錄。其中,《我的父親》這首詩吸引了我,趕緊翻至244頁:“但是我拂逆了他的愿望,并沒有動身回到家鄉,我害怕一個家庭交給我的責任,會毀壞我年輕的生命……”看到這里,一種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時,別人會跟我講一些大道理來勸我放棄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說一樣,而不是現在的我。我就會很害怕,我如果聽從了他/她的看法,我會比現在更優秀嗎?我會開心嗎?我一定得這么做嗎?……思緒開始像彈彈球一樣在地上、墻上胡亂穿梭。最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堅持下去,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只有這樣,才不算是揮霍青春,也才不會后悔。
后來,我又看到一篇令我深思的詩歌——《少年行》。“一個熱情而憂郁的少年,離開了他的小小的村莊”,為什么他會感到“熱情”?“憂郁”又是為什么呢?“熱情”是因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意愿了,“憂郁”則是要離開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以及關系十分密切的朋友了。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孫少平,弟弟孫少平走進城市,沒有什么大成就,但他收獲了心靈的高貴和精神的富足,這也是他出農村的目的,成就了自己。換做是我,我一定會跟隨自己的意志,選擇離開。“我不喜歡那個村莊----它像一株榕樹似的平凡,也像一頭水牛似的愚笨,我在那里度過了我的童年”,其實我也不太喜歡我的家鄉,而不是與他們一樣。因為在那里,我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不想要平凡,我并不普通,我要優秀,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就是:不能揮霍青春,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要好好學習,成就自己的意愿,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陳宇璐,你要加油!讀《艾青詩選》有感
艾青的詩,短短的文字中總能使人感到一絲的深沉,并去細細品味。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許多人都把這句詩當作名句,因為,在字里行間,我們能夠感受到艾青對中國這方熱土的癡愛,蕩滌人的心靈。讀艾青的詩,仿佛他的情感融入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里。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4
讀完《艾青詩選》,心靈就被略有點偏冷的灰色填滿了。那一首首詩里所蘊含著的滄桑而厚重的憂郁,仍然久久縈繞在記憶中。
艾青的詩,總是讓我想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他以悲憫的心,愛著天下每一個遭受不平等的人民。他的悲傷和痛苦,從來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誰也不愿意看到,古老的民族幾千年來棲居著的土地,在敵軍的鐵騎下正奄奄一息。山河破碎,生靈涂炭。面對時事的艱辛,逃避現實顯然是懦弱的,所以艾青沒有選擇逃避。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里,在人民的苦難目前,“小我”是微不足道的,而是需要有“大我”的情懷。所以,艾青勇敢地擔負起了責任。樸實無華的文字里,流淌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詩中傳達的,還有對光明熱烈的渴求和謳歌:“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給黎明/在勝利的歡欣中歌唱太陽”。幾千年來,從屈原寫下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開始,對人民無私的熱愛,“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可以被認為是負責任的知識分子創作的永恒主題,是現實主義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艾青的詩里,沒有“黃河在咆哮”那種尖銳的戰斗意志,因為這種情感有時是略帶盲目和幼稚的。艾青的詩傳達出來的,是“北方是悲哀的”那樣深刻的無力感,離勞苦大眾的真實生活更近。讀來仿佛棉花堵在胸口,有時候讓人感到有些鼻酸。
在艾青的詩中,常常可以見到“黎明”“太陽”“火把”,不難看出,它們具有非常明顯的象征意義。艾青對黑暗舊社會的痛恨,對光明的熱烈向往和渴求,蘊含在這些意象中;而這些簡單的意象,也使得他更容易將熱愛和詩情獻給所有人民,從而和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拋棄掉一切無用的矯飾,艾青從古體詩繁瑣的韻腳、字數、行數等等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了,因此,他所表達的情感顯得更為深摯,直達讀者的內心。
讀一讀《艾青詩選》吧,你將會領悟到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寬廣的心靈,以及最偉大的情懷。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5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愛這土地》
身處黑暗社會,面對列強的侵略,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民家破人亡,顛沛流離。是你,以深沉、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喚醒了民族的靈魂。
“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田野是多么新鮮!/看,/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桿上戰栗它的最后的時間。/看!”
翻開你的第一篇詩歌,便被你所震撼。當戰火逼近,你歌唱黎明,歌唱田野,歌唱這多災多難的國度。你的筆下,“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燈光”象征著衰落的力量。你的筆下,舊事物無論如何都抵擋不住新事物的腳步。戰火連綿,你追求光明、理想、美好的生活,“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你愛這悲哀的國土,愛著祖國的人民,愛著大地母親。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你追思兒時的乳母大堰河,而此時的大堰河已含淚死在了生活的凌侮之中,死在了這不公道的世界之中。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命運不亦是如此?你那激越的筆下是對大堰河的懷念與摯愛,更是對這黑暗社會的痛恨!世態炎涼,藏在那悲痛的感情下;愛國情懷,藏在那看似娓娓道來的詩篇中。
你更是一個哲學家,將我引向哲理境界。“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你端詳一片魚化石,它重見天日,卻沒有了活力。生命是短暫的卻也可以永恒,在有限的時光里,我們要努力奮斗,勇敢拼搏,激發自己的潛能,成就最好的明天。“有人喜歡它/因為自己美/有人躲避他/因為他直率/甚至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你看穿一面鏡子,“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通過鏡像來反觀人生:人不可貌相,高矮胖瘦只是表象,善良真誠、樂觀開朗、獨立自主、博學多才······一個內心豐腴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
艾青,是你,以筆為火把、驅逐黑暗,以文為尖刀、喚醒民族的靈魂。你的詩,是鞭策,是鼓舞,讓我們不忘過往、珍惜當下、不畏將來,朝著心中向往的地方,素履所往,一葦以航。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6
在那一場“十年的戰爭”中,嚴重踐踏了民主法制,造成的冤假錯案使許多人背井離鄉,許多學者詩人在這時做出文章詩篇,激勵人民和自己,用文字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這場戰爭的抗爭,對未來光明的奮力追求。
《艾青詩選》是在“_”前后做出來的詩篇。詩選總體分為兩種情感分別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當時“_”的抗爭。簡潔的語言鮮明的表現出了作者的情感變化,從背井離鄉的深沉悲痛到對光明的努力追求,再到解放后對祖國的熱愛,對光明的贊美。從《太陽》到《向太陽》,從《黎明》到《黎明的通知》,從《復活的土地》到《我愛這土地》。
艾青在低谷時從深沉到振奮,面臨那些苦難,他想過放棄,不過他并沒有一直沉浸在其中而是努力去追求光明,叫醒世界的太陽,給了他希望,重復著光明給了當時千萬個對光明的追求者希望,正是這樣才會成功平反冤假錯案,人民才會得到解放。
在那時中艾青沒有選擇繼續走向人生低谷,他抬頭望向的光明,希望。人生也許會經歷隧道,但不要被隧道一時的黑暗挫敗,我們總會和光明相遇。壓抑,黑暗在生活中就像音樂里的插曲,破土而出前的小草,只要心存希望,追求光明,壓抑就只是一時的。
光明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人內心精神上不可缺少的。種子沖破巖層的禁錮,奔向光明;雄鷹不懼風暴的陰遏,射入蒼穹;駿馬突破韁繩的束縛,馳騁疆場;海燕沖入猛烈的暴風雨,搏擊風浪。追求光明,生活中無處不在。光是無私的,滋潤萬物蓬勃生長“使生命呼吸”,在精神上它帶領我們引導我們走上正確道路“撕開陳腐的靈魂”,追求光明不僅要在那個社會更應該在當下。
光明在文中是“真實的黎明”是“難遮掩的光芒”是“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他舞蹈”,在艾青眼里那是希望,正如《黎明的通知》里所寫“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借你正直人的嘴,請帶去我的消息”簡單的話語表現出了,他對光明的向往,追求。光明在現在代表著個人內心自由樂觀,充滿希望。
充滿希望,追求光明在普通生活中上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生活是多彩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每個人面對這些經歷的方法也不同多是一味抱怨或樂觀面對。抱怨并不能改變生活方式和方向,最多也只是使心情變得更差,而充滿希望第一改變的便是心情變得美好,有追求的動力才能成功。
在人生低谷時,抬頭望向光明,追求希望,突破那層黑暗。充滿希望和追求光明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是美好社會的指路燈,雖然失望常有,但是希望無窮,光明無限。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7
我喜歡叫醒世界的太陽,重復著光明。——題記
遠遠望著《艾青詩選》的封面,在顯眼的右上角有著一幅圖——干旱的土地和枯黃的樹,無盡的褐色和雜亂的枝干。我想當時人們的生活必定過得很辛苦,甚至可以用糟糕這個詞來形容了。
隨意翻開書,一股書香引領著我走進屬于它的世界。
“它以難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哦,那是太陽!太陽東升西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給我們帶來溫暖,伴著我們成長。《太陽》一文中流露著艾青個人于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穿透了日常生活中的繁雜現象。在那一歷史時期,中國處于大變革的較量中,一面是以國民黨反動派為代表的一切舊的勢力,以及外國侵略者的勢力,要把中國推入黑暗之中;一方是革命者們與勞苦大眾,要打碎舊世界,建立一個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在這激烈的較量尚未明朗之際,詩人已感到希望要來臨了,而《太陽》概括了這一歷史的態勢。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哦,那是大堰河!大堰河中流溢著愛,這既是大堰河對她的乳兒的純潔的、無私的愛,又是她的乳兒──詩人對養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銘心的愛,然而詩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愛為滿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獻給大堰河的,同時也是獻給大地上的一切。生活中,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著真心愛他的人,也許你沒有發現你身邊關心你的他,愛你的人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你,總是為你著想,總是給你最真摯的愛。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哦,那是礁石!《礁石》是艾青的一首短詩,只有兩節八句,但是,這首八句組成的簡短的抒情詩,卻用了比擬、象征等好幾種寫作手法,創造了歌一樣的旋律、畫一樣的景色、無窮的想象空間和深厚的意蘊。在《礁石》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于“礁石”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最終,勝利的太陽在東方冉冉升起,始終溫暖地照耀著大地!因為《艾青詩選》,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8
翻開手中淡青色封面的《艾青詩選》,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個吹盧笛的詩人,他的眼底飽含著淚水,向祖國的遠方望著,望著……
我讀著《北方》,想象自己置身于蒼茫的北野,厚黃的土地給予我濃烈的沉重與哀傷,這無垠的荒漠的塞外,無情吹來的風肆虐在北方,蹂躪著生命;村莊、河岸、頹垣發出痛苦地呻吟。我看到了祖國大地的苦難,卻也同樣窺見了詩人對祖國的愛。“我們是悲苦的種族之最悲苦的一代,多少年月積壓下來的恥辱與憤恨,將都在我們這一代清算。我們是擔待了歷史多重使命的。……我們寫詩,是作為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脫枷鎖的歌手而寫詩。”
他像《我愛這片土地》中的飛鳥,在個體的渺小、短暫與大地博大的生命之間,永不疲倦的為祖國歌唱,永不停歇的為祖國飛翔。哪怕這片土地滿布這絕望與沉寂,但“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啊,這國土養育了,那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民族。”它承載著數千萬一如詩人般的愛國志士的信念,與未來的曙光。
我自小便被身邊的人灌輸愛國的信念,但它在很早以前,在我以華夏民族的身份誕生時,“愛國”二字就已融入了我的骨肉,與我并為一體,平庸如我,或許還無法改變什么,卻也會在美國同我們打貿易戰時而感到義憤填膺:在疫情來臨時對各省的情況而牽腸掛肚:在“遼寧號”航空母艦在遼闊的海域馳騁而激動萬分;在閱兵儀式上為國防武器的先進而引以為豪;在升旗儀式上心弦會隨著慷慨激昂的國歌聲而顫動……“位卑未敢忘憂國”,每每在那些時候,我的感受是與艾青相同的,我們的靈魂隨著祖國的起伏而無限的動蕩、吶喊……我們現在只是羽翼未滿,在敞亮的教室里無憂無慮的莘莘學子,卻更要以一絲不茍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學業,認真的對待即將到來的中考。
將整本《艾青詩選》讀下來,直覺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真正認識到了“用生命為祖國歌唱”的艾青,感受到了他對國家、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詩歌在高潮中謝幕,但愛國的傳承還在延續,它會隨著歷史的洪流,與我們所愛的這片土地,這個大國,一起千千萬萬年的流傳下去。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9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干,我知道當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作于抗日戰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只鳥。鳥在這個生態環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唱不出優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出來聲音,抒發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只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時,將自己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刮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里的向往。
最后一節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深沉”一詞,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涌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于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
艾青詩選的讀后感900字篇10
一個又一個巨浪,層層疊疊,又如餓狼一般,朝著礁石撲擁過來。洶涌的浪花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摩痕,但礁石卻依然傲然屹立,“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在艾青的筆下,簡短的八句詩構成了這么一個賦含哲理的圖景。
面對氣勢磅礡,洶涌澎湃的大海的撲擊,一個小小的礁石何以能傲然屹立?那是因為它是一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的礁石,面對巨浪,它并沒有向命運屈服,更沒有抱怨不公,而是默默地享受并擊碎了一個個擊打它的浪花。被無窮無盡的巨浪磨平了棱角,并不是因為膽怯,而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迎接接下來的挑戰!懷著一顆不屈的心,于是,看似渺小的礁石竟爆發出了對抗大海的力量。
細細想來,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嗎?面對生活的重重考驗,面對命運弄人,有人屈服,有人放棄,有人堅持……
遙看歷史,經不住命運的考驗的人難道還少嗎?比如項羽兵敗,突圍至烏江并不思東山再起,而是嘆曰:“天之亡我,我渡何渡為!”然后自刎而死。一代霸主,最終被命運的巨浪擊成碎石。成為敗者,只能漸漸被世人所遺忘。
在詩人艾青的筆下,礁石不僅是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自身的象征,而且還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的象征。想到這兒,我又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保爾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經歷了四次死里逃生和多次傷病的折磨,但他沒有倒下,而是頑強地生活下去,并動用了自己唯一能拿得武器——筆,樂觀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對比項羽和保爾這兩上看似毫不相聯的人物,他們似乎走上截然相反的兩個極端——項羽曾盛極一時,只因一次失敗(他甚至似乎連重點的傷都沒受到過)便于烏江屈辱自刎。后世或許有人贊嘆他,說他有英雄氣節,卻也終究是個失敗者,最終會被世人所遺忘。而保爾出身貧寒,自始至終只是一個小小的黨員,為了革命,身負重傷病后卻依然樂觀地活了下去。含著微笑面對人生,結果這種如鋼鐵礁石般的精神震驚世界,永遠被世人所銘記。想想至尊縱橫一時的西楚霸王竟不如一個普普通通,兢兢業業的黨員,是否感到莫大的諷刺!
不管是在歷史的風云中,還是在個人的蹉跎的征途上,我們都應該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勇敢地面對一切,勇敢地迎接各種挑戰,我們要像礁石那樣,不畏困難挫折,堅定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