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
《紅色故事》這本書記錄著許多年紀不同的少年,經歷不同的愛國英雄;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1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紅色故事會》——100個共產黨人的故事。
我被書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了:視死如歸的劉胡蘭、烈火中紋絲不動的邱少云、為國歌譜曲的音樂家聶耳……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老百姓稱為活著的白求恩——趙雪芳。
趙雪芳,山西省陽城縣人,在長治市人民醫院工作。工作幾十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患者身上,誰也統計不清她看過多少病人,誰也無法衡量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知道她是為了病人而積勞成疾的。她獲得了我國第一枚“白求恩獎”獎章!此時的她已身患膀胱癌、結腸癌、肺癌三種不治之癥,但她依然堅守在救病治人的崗位上。趙雪芳手術一個月后的一天,她正在家輸液,聽說有孕婦子宮破裂,拔下針頭便跑到手術室做手術,期間她滿頭冒汗,腰酸痛,腿發軟,她咬牙支撐著無力的身體,心里一直在祈禱著:一定要堅持下來,一定要救活這位孕婦。手術成功了,但她幾乎暈倒在手術臺前。
趙雪芳這種救死扶傷為己任和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敬佩不已!
看了這些英雄的故事,再想想自己,每當學習上遇到挫折時,就想著逃避放棄,我是不是應該學習共產黨人永不言敗的精神呢?每當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時,就會沖家人發火鬧脾氣,我是不是應該學習共產黨人勇于承擔責任的氣魄呢?每當自己做事沒有目標時,就三心二意隨心所欲,我是不是應該學習共產黨人堅定地追求理想的信念呢?
說做就做!有一次,我數學考試考得不好,我就每天回家練習數學口算。平時做好作業,我就抄錯題進行限時訓練;周末作業做完后,我也自己出題目,自己做;有空時就拿出試卷,把自己不會做的題反復練習,直到會做為止……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現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要用稚嫩的雙手托起歷史的重托,好好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2
這天,我讀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樸的故事,有劉胡蘭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而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還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了,走到山口時迷了路。他們望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讓他帶路。王二小先裝著聽話的樣貌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聲,敵人明白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此刻,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此刻還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詞作家、曲作家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來紀念他。
讀后我想到了王二小為了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埋伏圈,犧牲了自己保護了別人。他能夠不保護躲藏的鄉親們,他也能夠不犧牲自己,但他沒有,他為了別人犧牲自己。再想想我們,不用保護別人,也不用犧牲自己,在這種好的環境下,我們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別人再想想自己,其實我們也能夠做到的,但我們不努力,只要努力也能夠做到。
從此刻起,我們應珍惜此刻擁有的一切,在這完美的環境里發奮讀書,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完美。同時,祝福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立足于世界強國之首,不再受其他國家欺負。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3
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本書,書中描寫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英雄們的光榮事跡,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被捕之后,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面色不改,寧死不屈。這些英雄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堅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小說《紅巖》中江姐的原型就是她。
江竹筠十歲的時候就到襪廠當了童工,后來到一所學校邊工邊讀,抗日戰爭暴發后,就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國民黨_殺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
在一次審訊中,特務拿來一把特制的四棱筷子,用力夾在江竹筠的幾個手指間。大汗淋漓,疼痛難忍的江竹筠使盡全身力氣喊道“你們可以整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我說出組織,永遠辦不到!”幾天后,江竹筠傷口未愈,特務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夾她的手指,看她還是不說,就殘酷地把竹簽子釘進她的指尖,竹簽撕裂著血肉,可江竹筠斬釘截鐵地喊道“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的意志是用鋼鐵做的!”然后就疼痛地暈了過去。
為了讓江姐開口。國民黨軍統用盡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等酷刑,簡直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江姐被折磨的皮開肉綻,但她堅貞不屈,正義凜然,關鍵時刻守住了黨的機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前夕,江竹筠被特務殺害于渣滓洞監獄,年僅29歲。
看到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困難,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畏縮不前;面對誘惑,又意志不夠堅定,犯下了種種錯誤。我們都應該向這位英雄“江姐”學習,什么事都要堅持,不能放棄。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4
我看過許許多多關于讀后感的文章,也寫過很多讀后感的文章,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要數《趙一曼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原因嘛,就先聽我娓娓道來吧!
其一是因為我的名字與這位偉人的名子十分相像,凡是知道我大名的人都親切的叫我:趙一曼!其二是因為她那種寧死不屈的精神是我想到了:誰說女子不如男,雖不知這句話是誰說的,但,像趙一曼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
故事發生在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后,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準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后,兇殘的日本_對她進行了老虎凳、潑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后采用的_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寫到這,我不禁像是到了趙一曼被用刑這一幕,她的衣著已被日本人打的破爛,奄奄一息,并頑強的說著:“日本主義。”那聲音雖小,但尖而有力!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5
今年寒假里,我讀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里面有賀龍將軍,有倔強的小紅軍,有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他們的故事就像一場場電影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可最讓我感動的,也最能表達每個愛國中華兒女那種綠葉對根的守望的真摯情感的,應是吉鴻昌的“我是中國人!”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縣人。1980年任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內戰爆發后,因為他不愿意打內戰,所以積極與紅軍聯系,準備起義。被蔣介石知道后,吉鴻昌被解除兵權,逼到外國“考察”。但是吉鴻昌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刺激:有一次,他想往國內寄衣服,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同行的人說:“你快說自己是日本人。”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而我覺得光榮。”后來他找了塊木牌,在上面寫了“我是中國人!”這5個大字震驚了許多人。
“我是中國人!”一聲驚天霹靂,驚醒了多少人。不以國弱而恥辱,不因國破而逃亡。吉鴻昌的愛國故事流芳百世。反駁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歧視,證明了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從新中國成立那一刻起,就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國站起來了!”從港澳回歸到申奧成功,從申奧到修建青藏鐵路,從修建青藏鐵路到北京奧運會的圓滿結束,到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是了不起的。
現在再走出國門,你說:“我是中國人。”大家都會向你投來敬佩的眼光,翹起大拇指,說:“Good!”是啊,祖國的昌盛需要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來努力。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明天需要我們來努力,讓我們將來報效祖國。巨龍騰飛,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而驕傲,我永遠為中國驕傲。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6
歷史像一條彎曲而寧靜的河流,悄悄地在我們身邊流過,它守護著祖先的智慧與光輝,銘刻著民族的歡喜與災難,也記憶著無數先烈們對祖國的熱愛,他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了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自由。俗話說得好:有志不在年高。《紅色少年的故事》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少年英雄的故事。
他們中有視死如歸的劉胡蘭,大義凜然的劉文學,機智勇敢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韓余娟,英雄少年賴寧……這些故事令我們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雖然他們出身不同,經歷各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有熱愛祖國的崇高品質和心懷天下的寬廣胸襟。
肯定有許多人會有這種疑問,是什么信念和精神支持著這些紅色少年們面對死亡而面不改色,毫不畏懼?那么,讓我們翻開書吧,能讓我們感受到少年英雄在槍林彈雨中談笑風生;翻開書吧,書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翻開書的第一頁,仿佛一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從紙上一躍而起,活靈活現的面孔在眼前飛揚。現在的我們是最幸福的,生活在繁榮,富強,昌盛的新中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用花樣年華和美麗青春換來的,同學們,我們是將來的花朵,我們是新世界的主人!讓我們好好學習,欣欣向榮,將來用自己的春天,自己的才華,給祖國添磚加瓦!
紅色故事讀后感范文篇7
當您走進位于河北隆化縣城的一座烈士陵園,一個場景立刻會展現眼前―――身著軍裝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英勇無畏,氣壯山河……他就是年僅19歲的,全國戰斗英雄、模范共產黨員董存瑞。
今天,就讓我們在烈士的銅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戰場……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正對隆化中學發起第二次總攻。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們都無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戰友的傷亡,再次挺身請戰。“你已經幾次完成爆破任務了……”不容副連長說完,董存瑞搶著說:“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任務不只是炸幾個碉堡。現在隆化還沒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務呢?”副連長和指導員商量了一下,對董存瑞說:“好,你去吧,千萬要注意隱蔽。”董存瑞緊攥拳頭說:“放心吧,不完成任務就不回來!”
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著腰沖了出去。橋型暗堡里,敵人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耳邊掠過。但董存瑞沉著機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著。敵人的機槍打緊了,他就伏下不動。敵人的機槍稍一停,他就飛似的向前躍進幾米。突然,敵人的機槍又集中朝他打過來,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但他仍抱著炸藥包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么辦?董存瑞急得直攥拳頭。
這時,身后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大批的部隊像潮水般地涌了上來。橋型碉堡上的磚頭一塊塊被推開了,子彈像急雨一般向沖鋒部隊射去。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后一個個倒下的戰友。不行,必須馬上把暗堡炸掉,否則有更多的戰友要倒下,也會影響整個戰役。想到這里,董存瑞毅然決然地將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緊緊貼住橋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就聽董存瑞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剎那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時,我的耳邊響起了一個聲音:“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歌聲回蕩在陵園的上空,也繚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