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有關經典作文
作文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作文能夠提高語文水平,包括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等方面。這里提供優秀的端午有關經典作文,方便大家寫端午有關經典作文參考。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1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彌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_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后,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喂魚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征著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著一顆紅棗,象征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粽葉和紅棗洗凈,洗好后,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葉里,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后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粽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后,滿屋飄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粽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著粽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粽葉飄香的節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2
在我的家鄉,人們都喜歡春節,大人們喜歡春節的熱鬧,小孩子喜歡吃餃子、收紅包,但我不這么認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什么特別的節日,而端午節給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項習俗。說到粽子,我特別興奮。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葉里,然后放入鍋里蒸。這樣,大米中有了竹葉的味道,吃起來就特別的美味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不僅會吃粽子,還會插艾蒿。天還沒亮,爸爸就把我從睡夢中喊起來,說是要帶我去割艾蒿。我隨著爸爸來到小河邊,看到已經有好幾位鄰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邊跟他們打著招呼,一邊也割起艾蒿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割了幾棵。艾蒿上沾著露珠,聞起來有一點淡淡的清香。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我們家站崗。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說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云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往村里走,她懷里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神仙感到很奇怪,就落下云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么。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匯報去了。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節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后,人們就在端午節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節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么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節!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楚國愛國詩人,當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于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歷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粽子,賽龍舟。我先說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后把米包在葉子里,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劃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里劃龍舟,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4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一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5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6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很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足矣。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美麗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7
__月__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后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里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里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里,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8
家鄉的端午節是菖蒲艾草味的。每到五月初五,我們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會掛上菖蒲和艾草,大人們也會把艾草煮水給一家老小喝,還用艾草水給孩子們洗澡,使得記憶里的端午節,總是一股菖蒲艾草的味道撲面而來。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里植物甚多,連著山水,讓人長在里面的人都親近著大自然,熟悉的大自然。然而,每到端午時節,也就是五月初五這一天,我們似乎就聞不著其它植物的清香了,撲面而來的都是菖蒲的味道、艾草的味道。到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山上摘許許多多的菖蒲和艾草回來,有的掛在了自家門上,有的幫著掛到了鄰居家門上,還有剩的許多艾草,人們會用來煮水,喝一點,更多的是用來給孩子洗澡。
從小我就是洗著這種艾草水長大的。每到端午時節,我每天都會用上家里的大木桶洗澡,爸爸媽媽會把艾草煮出來的水給我當做洗澡水。據說洗了這樣的艾草水,小孩子就可以不長痱子了。我不知道我從小不長痱子是不是因為洗了艾草水的緣故,總之別人夏天里會長在身上的那密密麻麻的小紅點,從來沒有在我的身上長過,或許這真的可以歸因于端午時節每天都會用艾草水來洗澡吧!
家鄉的端午節,其實也會灑雄黃酒、吃粽子,不過因為我不喜歡雄黃酒把白素貞變回一條蛇的故事,我也就忽略了雄黃酒這個習俗,至于吃粽子,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是一個愛吃糯米食,腸胃又消化不了糯米食的小孩,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在端午時節不去掛念粽子,不去惦記著別人都可以好好享用的粽子了。
回想下來,家鄉的端午節還是氣味讓我更加難忘,那菖蒲和艾草的味道,讓人聞了舒心。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9
說到端午節,這還得追溯到很久之前,愛國詩人屈原因亡國,所以便抱了塊大石頭投江自盡,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尸體,便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水中,并派人去打撈他的尸體。這便有了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前,外公外婆便要購進許多粽葉,在家里洗涮上一天,曬干,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時,外婆坐在凳子上,手中窩一個長長的粽葉。舀一些糯米放入窩著的粽葉中,再加上一些紅豆,要適量,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系繩更是個技術活兒,外婆說:“這系緊了,到時候會在鍋中爆開,而松了又會散開。”只見外婆手中捏一個粽,用一段繩子快速繞上一圈,又上下一圈,兩只手一拉,嚅,一個漂亮的蝴蝶結便出來了,我總讓外婆教義,可手中捏著粽子,一只手拿線,根本忙活不過來,想去系繩子吧,一松手,啪,粽子又散掉了。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賽龍舟是很有名的,五年一次,只要到了要賽龍舟那一天,各地的人都會跑來看。在這之前,運動員們會不停在河中練習,打鼓,控制節奏。在我記憶中有印象有賽龍舟比賽只有一次,那年我才三年級。聽說有龍舟比賽便去瞧瞧。只記得那天浮橋岸上站滿了人,我根本沒有歇腳地兒。身材又矮小,盡全力踮腳,可只有一條縫供我看。比賽一開始,鳴般的鼓聲響徹云霄,健壯的運動員一個個臉上,手的青筋暴起,強有力,有節奏的用船槳濺起生命的火花。船像箭一般飛了出去,紅隊黃隊不分上下,一會兒一個前一點,一個又后一點,搞得我一會喊黃隊加油,一會兒又紅隊加油。運動員們喊著:“一二,一二,一二……”強有力低沉而撼動人心。一會船又飛了回來,運動員一個體個面目猙獰,用出了吃奶的勁,臉漲得滿臉通紅。接著一陣歡呼,oh!贏了,我不知哪個隊勝利,但也跟著起哄。后來,聽說是紅隊贏了。家鄉的民俗透露著傳統的美好又有些現代的元素,讓我們將它繼續傳承,繼續延續。
端午有關經典作文篇10
“五月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那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母親一大早就去買包粽子的材料。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母親都買了2個小時才買到。材料買好了,我們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們開始包粽子了,連年紀很老的奶奶也來幫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們拿粽子去煮。過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們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還有賽龍舟。一大早母親就煮起了飯,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和母親要去參加龍舟大賽。我們吃完早飯,就去比賽場地了。比賽開始了,我和母親劃呀劃終于超過了1號。我們劃了差不多1個小時。終于到了終點,我和母親很高興。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贏了。獎品是大粽子。我們把大粽子抱回家給奶奶吃,奶奶說“我很喜歡”
以上的說明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