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八百字作文
好的作文用詞準確,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和語法錯誤。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端午八百字作文參考,希望對大家寫端午八百字作文有幫助。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的,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傳說在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時,人們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所以包了許多粽子偷到江中。怪不得,我一想到端午節腦海里就浮現出一只香香的粽子來。
今天,外婆包了我最愛吃的大肉粽,可香啦!一開始,外婆端來了一盆加好調料的生糯米。那些潔白的糯米在加完調味料之后,一下子變成了咖啡色,好像掉進了染缸一樣。接著,外婆把浸泡好的碧綠的粽葉卷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桶,然后,塞上糯米再放上兩片長長的精肉,在灑上一層糯米包起來,用白色棉繩將粽子扎好,一個大肉粽就完成了。粽子外表挺有趣的的:一個全方面立體的三角狀,再配上纏來又纏去的棉繩,就猶如被綁架了似的,真搞笑!外婆把粽子都放進了鍋里煮,我可急了,想馬上吃吃看。在粽子被放進鍋里不到半個小時時,我便問:“奶奶,什么時候好?”“剛剛放進去怎么會熟啊!”外婆說。我在外婆家走來走去,總想找點什么樂子來打發煮粽子的時間。過了許久,我在看電視,一陣陣粽香流進了我的鼻子,我連忙跑過去讓外婆給我拆一個。拆開粽葉時,那一粒一粒糯米跳進了我的眼簾,那些糯米煮過后披上了一件油亮油亮的衣服,看起來就叫人流口水,于是我咬下了一大口,肉也又熟又香!嗯~~這是我吃到過的吃的粽子了!
除此之外,你還不知道端午節有其他名字吧!我來告訴你。端午節又被稱為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和詩人節,名字眾多,是中國人民從古至今以來古老的傳統文化。端午節還要掛香囊避邪,前幾天就有人送我了一個,那是一個紅色的前面繡有紅“福”字的香囊,非常漂亮,湊近鼻子聞聞,哎呀!一陣又難聞有刺鼻的中藥味冒了出來,雖然這種氣味難以入鼻,但媽媽對我說這種香味啊能驅蟲趕蚊,所以我一直放在床邊。
到了吃晚飯時,我們家,外婆老兩口和舅舅家一起圍坐在餐桌周圍,有說有笑地吃著飯,熱鬧又溫馨!最后我拎著一大串被外婆扎起來的大肉粽,開心地回家了。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二千多年來一直傳承下來的傳統,就讓我們一起用快樂和粽香來記住這個端午節吧!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2
端午節在人們的印象中,充滿了濃濃的中華色彩:吃粽子、點雄黃、賽龍舟……這樣一個中規中矩的傳統節日,有朝一日竟然能夠與手工DIY掛上鉤?!如果,你在端午節這天有幸來到了我們的社區,那你能感受到的不僅是對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欣慰,還有古老節日的現代化活力。
端午節當天,社區的售樓大廳燈燭輝煌,人聲鼎沸。大廳中央擺放著一張古色古香的長條桌,桌邊有若干把做工精致的太師椅。桌上擺著幾大盆白白的糯米和碧綠清透的箬葉,儼然一片莊重的氛圍。哈哈,你猜的沒錯——一年一度必選項目,包粽子!在場參與的孩子們包得可認真了,四角形的,三角形的,有的甚至還包成了一個扁扁的多面體哩!
你可能會說:“這沒什么好玩的,不就是包個粽子嘛!”少俠莫急!端午節的另一大習俗,就是“佩香囊”。且看,清過桌面后,一座五彩斑斕的“花園”立地而起:紅的布,藍的布,繡著招財貓的,印著櫻花的……簡直就是一座布匹市場。對于什么針頭線腦的,我們就有點“班門弄斧”了。一旁的幾個助教老師輕巧地飛針走線,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無需多時,一個精致美觀的香囊就出世了。但是到我們親自“磨刀上陣”的時候,可就沒這么規范嘍。一個個香囊“歪瓜裂棗”,擺在同一張桌子上,可以稱為“群魔亂舞”。有的小朋友照著老師的做,成品“馬虎過關”;一些同學是照著往年家中購置的三角形吊墜香囊創作的,還縫著大氣的流蘇……“不走尋常路”的我另辟蹊徑,縫制出的成品竟然和《紅樓夢》中記載的種類沒什么兩樣。我特地選用了紅底仙鶴紋的布料,用五彩繩做了一個可調節活扣鏈系上。香囊底端墜著一條中國紅流蘇,增加了許多趣味。自己做的香囊佩戴在胸前,可是別有一番甜蜜滋味呢!
雖然我們自己制作的粽子和香囊遠遠不比市面上買的好,但是在我們的心底,這些“形態各異”的粽子永遠是最甜最糯的,那些“繽紛多彩”的香囊永遠是最香最靚的……因為這些“勞動果實”的溫暖陪伴,所以這個端午節肯定是我們從此以來度過的最獨特的一個,也是我們永遠鐫刻在心中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為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劃著小船,去打撈他的尸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于是,百姓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只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為禍百姓。于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于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為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劃龍舟,包粽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粽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總之,粽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腳的,不過,也有三只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系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為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聽后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4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棕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 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5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
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棕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是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6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征。
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典故——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歷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凈,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折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導入粽葉卷成的漏斗里,再將粽葉卷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并裹緊,然后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粽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粽葉的清新味、粽餡的米香豆香環繞著肉香,直鉆你心里去,讓人心癢癢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粽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飛快劃船,臺下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著比賽——1號舟往前沖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松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粽子,接著觀察落后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沖,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個粽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彌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7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著陣陣粽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粽葉和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只見媽媽拿一張粽葉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接著用粽葉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線把它拴好。看著媽媽包粽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歷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之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么多的文化。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8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是端陽。"今天是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你們家門口插艾葉了嗎?這些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就和媽媽一起到市場去買東西。
市場上買東西的人數不勝數,原因很簡單,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我們首先經過一家賣粽子的小攤,只見一個個冒著香氣棕色的粽子堆的像一座座小山似的,買粽子的人里三層外三層把小攤子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你三個我五個買得熱火朝天。
突然,一陣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若有若無,那味道好像是某種植物發出的,我順著香味走過去,原來是艾葉發出的清香味。我問媽媽:"怎么有人賣這種東西?平常怎么見不著?"媽媽笑了笑回答我說:"端午節的風俗,把艾葉插在門上能避邪。"說著,媽媽掏出了一塊錢,買了一把艾葉。
剛走出沒見步,就聽到路旁的叫賣聲:"快來買香囊和花花繩。"我走過去一看,生意還真不錯,好多人圍在那里挑選。車上的東西可真多呀!掛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香囊,有的是心形的,上面繡著"一生平安"幾個字,有的是袋子狀,上面繡著一個大大的"福"字,還有的是一個元寶形狀的上面寫著"恭喜發財"。"你看這個花花繩怎么樣?"只見媽媽取下一個紅繩。我心想:"我都這么大了,再戴這個有點太幼稚了。"于是,我對媽媽說:"讓我自己挑一下吧!"我挑了一會,選上了一個穿有桃核的紅色花花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天,大家都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艾葉,賽龍舟。今天通過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東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些民俗,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些節日。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9
每當吃到奶奶包的蜜棗粽時,一口咬下去,棗的甜蜜,米的香糯,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就會想起那個難忘的端午。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那天,雞一打鳴,奶奶就把我叫起來了,說道:“哞哞,快起來!今天可是端午節!”一聽是端午節,我一下子就坐了起來,洗好臉刷好牙。奶奶給我系上了一根五色線,爺爺正忙活著在門上插艾草。
奶奶把我拉到廚房里,說道:“中午咱們吃粽子,咱倆快點包!”“好!”奶奶從盆里抽出一張綠油油的粽子葉,折成一個小倒三角,將浸泡好的米堆入三角形里,在中間撥出一個狹小的空間,將棗塞到里面,再蓋上一層米。但因為我的米裝多了,下面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滴溜溜地灑落了下來。大家看得哈哈大笑,我也不禁有些窘迫,只好放進去重新來。這才抽了一片,因為太用力了,還沒裝米,粽葉就被我撕壞了。這時,我沒有耐心了,轉過身子,就要走開。可奶奶卻一把拉住了我,拿出了一個已經裝好的粽子,我拆開繩子咬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真好吃,“哞哞,你看!它這么好吃,你自己做一個豈不是更甜!“我想了想:古人都說,自己做的最甜,對,我要堅持下來,自己做一個!我靜下心來,可算包好了,之后奶奶拿起粽子,又抽出一根線,說時遲那時快,一下子就把粽子捆好了。奶奶看我愣著,便手把手教我。蒸了三四鍋粽子,自己包的粽子,一口咬下去,真美味。香糯的米,甜蜜的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是美味!
吃過午飯后,奶奶帶我去看賽龍舟。他們一個個緊皺眉頭,劃船動作一模一樣,兩隊的速度不分上下。他們個個滿頭大汗,臉漲的通紅。岸上的觀眾聲嘶力竭地吶喊著,為他們加油,空氣中彌漫著一片緊張的氣息。最后因為綠隊的一個鼓手點沒打好,輸了比賽!紅隊贏了!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長大后,每個端午節,奶奶都會郵給我們粽子。每當吃到他們郵來的粽子,我就會想起這個難忘的端午。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0
現如今,又到了綠粽飄香的端午節,可又有幾個孩子對端午節有所期盼呢?吃著香甜的粽子,能否品出那段故事呢?遙望星空,是否能隔著霧霾看到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呢?
當韓國人將端午節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網絡上有多少“憤青”猛然起身,抨擊韓國“不要臉”,將別人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但卻沒有一個人在自己身上尋找錯誤,自我反思:這些原本就屬于我們的節日我們怎么過的?又還記得什么呢?
當你嘻嘻哈哈向朋友做惡作劇度過快樂的愚人節的時候,是否記得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呢?
當你在為掛滿五顏六色的小禮物的圣誕樹新增裝飾的時候,是否記得再過幾天就是春節呢?
我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節日呢?
說到國慶節先想到的是七天的假期,卻又有誰想想幾十年前革命的勝利呢;
說到春節先想到的是香噴噴的餃子,卻又有誰想想餃子包含的合家團圓呢;
說到端午節先想到的是多樣的粽子,卻又有誰想想屈原的滿腔愛國豪情呢?
就像這樣,我們對于自己的節日只記住了能使自己開心的事情,卻忘記了它本身的意義。祖國的文化在慢慢流失,而一些人卻在當“網絡超人”,逞一時之豪氣,卻從不思考引起問題的原因。
高樓大廈在我們身邊不知不覺拔地而起,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尋覓到一條潺潺溪水環繞身邊,睜眼是一望無際的稻田,閉眼是淙淙水聲交織著悅耳蟲鳴的地方了。
是啊,時光的長河正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而端午節是否也在鋼筋水泥間被擠壓進這條長河中,越來越遠,越來越淡呢?
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父輩們小時那種對端午節的期盼了。我們身處的已不是那個只有端午節才能吃粽子的年代了。只要想要,各種形狀、餡料任你挑選。可即使是這樣,粽子已無法勾起我們的食欲,取而代之的是麥當勞、肯德基等洋食品。只要想聽,各民族、各語言的歌曲任你聽,可即使再美妙,也無法找回兒時奶奶教我兒歌的樂趣了。
如果,我們再不試圖挽回,恐怕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端午節,還有其他的傳統節日。隨之而去的還有我們的快樂、向往與追求。你可曾知道,我們正在閃爍的霓虹燈中迷失方向!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1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2
今天放學回家看到奶奶來了,正在忙著用幾張綠色的葉子裹著米和紅豆。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樣的小粽子。我覺得很好奇就做在奶奶旁邊看。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包粽子,奶奶說以前忙都沒時間包,現在退休了,有時間了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提前包點粽子。我說:"什么時候端午節啊!"奶奶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南京人家家都要吃粽子的。以前家家都是自己包。而且一般都是白米的。現在社會進步了,超市都有的賣,品種還很多有豆沙的。鮮肉的還有火腿的.......在我們小的時候可沒這么發達。所以會包粽子的人也愈來愈少了。
于是我又問奶奶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奶奶說:“這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愿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舍棄祖國,就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當時的人們舍不得他死去,就將粽子投到江里讓魚龍蝦蟹吃。他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這一天剛好是五月初五,后來為了紀念他,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吃粽子。”
奶奶一邊包一邊繼續說:"我們南京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每家的門頭上還要插艾呢?"那又是為什么啊!”端午節將艾插在門頭可以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因為艾的莖和葉有揮發性芳香油,它產生的奇特芳香油有這種功效。”
“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小孩子還會帶一個用紅絲線編的香囊。里面有朱砂、雄黃、香藥。傳說可以避邪驅瘟。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小孩帶了。社會進步了,你們知識豐富了。都不相信迷信了。”“近幾年國家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假日。年輕人有時間了就多了一次孝順父母的機會。每到這一天子女都會回家看看父母,幫父母買一些禮物,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說著說著奶奶已經將粽子包完了。
今天和奶奶聊天真愉快,以前還不知道家鄉的端午節有這么多的習俗呢。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是再來說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么樣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是不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干凈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是悲壯的詩歌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4
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說法。在此我只想說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后,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彌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后慢慢才從睡夢里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征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后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后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著小狗,吹著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著手唱著歌上,春風伴著歡笑飛舞,春日迎著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后,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臥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面餅已經擺好了。
端午八百字作文篇15
請問大家,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我想大家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端午節!”對,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可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哈哈,不知道了吧?據說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其實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滅亡時,農歷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粽子,后來,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慣。
怎么樣?知道了嗎?其實呀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覺特別好,這不,姥姥給我買來了粽葉、糯米、餡、還有繩子,讓我自己包粽子,啊,這可讓我傻眼了,怎么包呀,姥姥看我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的樣子,笑了,并為我講了包粽子的簡單過程,然后指導了一下就去掃地了。我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兒,真是狗吃刺猬——不知如何下手,還好姥姥把米餡都弄好了,要不然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了!我先把粽葉做成漏斗的形狀,往里面加了點糯米,再加塊肉,然后把它的“角角”往里面塞了塞,用繩扎好,啊哈,一個粽子做成了!可乍一看,既不像粽子,也不像菱角,更不像三角形,唉,真是四不像!算了,不管怎么說這也是我的勞動成果吧。向下一個粽葉發起了“進攻”!我又放了點糯米在漏斗狀的粽葉里,嘴里還哼著小曲,終于做好了,嘿,還可以!包了第十一個粽子時,我發現糯米餡快沒了,可我還包在興頭上呢,怎么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咦有了!冰箱里不是還有蜜棗嗎?不如把它放在里面濫竽充數?對,這主意不錯,于是我把剩下的糯米都用蜜棗做了餡。看著一個比一個像的粽子,真是開心極了!
爺爺把我包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煮好之后,爺爺品嘗了一個,結果一咬居然咬到了粽子里的蜜棗——核,把他老人家的一顆假牙給碰掉了!我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得了,可爺爺沒罵我,還夸我呢!說我有創意,我聽了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