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端午相關作文
寫作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要害怕失敗和出錯。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嘗試、總結、提高。與端午相關作文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與端午相關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后,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边@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就看到了“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不甘落后。
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里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后,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小朋友們說起這首兒歌,我們就知道端午節來了。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成了“粽子王國”。
每家每戶都忙著包各種陷的粽子:有鮮肉陷的,有白糖陷的,還有蜜棗陷的……真是種類繁多呀!除了吃粽子,還要舉行“賽龍舟”的比賽。也就是一些人組成一個組,在一條很像龍的船上,等裁判一聲令下,“龍”就在水中自由穿梭了。告訴你們,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死,往江里扔粽子是讓魚蛟蝦蟹吃粽子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賽龍舟是為了撈救屈原。大家一定很疑惑,為什么端午節要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插在門上呢?原來可以保平安呀!還有,為什么要拿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我們小孩子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呢?因為這五色編成的絲線稱為“長命縷”,戴在身上可以長命。
你應該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竟隱藏著這么多有趣的風俗吧!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3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__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4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也數秦國野心,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御,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御,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于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么撈的到?當時人們說水里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尸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尸體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里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著小雨,我吃著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并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著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漿,喊著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劃龍舟,我愛端午節!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5
我喜歡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端午節,元宵節,清明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包括賽龍舟、包粽子和吃粽子。
端午節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毀滅了,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心如刀割。他撿起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河里。為了紀念屈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劃船到河里,把米扔進河里。但是人們發現河里的魚必須吃人們留下的米飯,于是人們想出了一種用很長的葉子包裹米飯的方法,葉子看起來像鉆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粽子。
粽子有很多種形狀:兩角、三角、四角.粽子的餡是豬肉、大棗和糖.吃完可以回味很久。每當端午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吃到回味無窮的粽子,然后在粽子上蘸點糖,味道會更好。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那里有獨特的食物,每一種都很美味。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6
一早起來,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啊,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呀!
剛吃完早飯,媽媽就提著一大籃東西。我一看,是紅棗、糯米?!皨寢?,要包粽子嗎?”媽媽溫柔地說:“都說自己包的粽子好吃,今天我們去奶奶家包粽子。”“太好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急忙幫媽媽提籃子前往奶奶家。
來到奶奶家,奶奶開心地說:“你倆來了,美煥,奶奶教你包粽子,好不好?”“好呀,我早就想吃自己包的粽子了?!蔽揖砥鹨滦?,準備大干一場。奶奶先拿了兩片粽葉折成小碗形狀,“一頭要余出一些粽葉。”奶奶提醒我。再把糯米、紅棗用勺子舀進去,最后把剩余的粽葉折疊起來,用繩子均勻地把整個扎住,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我折了好多次才折成一個小碗形狀,包完一個粽子都已經感覺精疲力盡了??粗棠獭寢尣毁M吹灰之力就包了幾個粽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快了速度。哎呀,粽子全散開了,原來繩子沒扎好。我只好重新包一次。
媽媽捧著一大鍋粽子去廚房煮粽子了。大約一個小時,一陣陣香味飄來,整個房子都是粽子味。我大喊:“媽媽,我的肚子唱歌啦,粽子好了嗎?”過了很久,終于聽到媽媽喊:“開吃了!”一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吃著香甜的粽子,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真是苦盡甘來。學習不也一樣嗎?只有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收收獲美味的果實。
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很開心。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7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8
五月初五端節午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
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后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泵康蕉宋绻潱壹覒魬魺釤狒[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凈,然后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可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里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鉆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嘗,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習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的習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的端午節,每年這一天,大家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登高踏青。有人吃粽子、有人用艾蒿煮雞蛋、還有人吃“五黃”,更有人賽龍舟,期望健康平安,沒有疾病的困擾。
我一大早就起床和媽媽一起去公園踏青。哇,離公園還有一大段距離時就已經是人聲鼎沸。彩球飄揚,熱鬧極了。每個行人的手里都拿著五顏六色的葫蘆、各式各樣的氫氣球和吹塑玩具、還有鮮艷靚麗的荷包……我小手也沒閑著,只遛了一會兒就拎上了一對兒紅通通的葫蘆、一大串彩色的鈴鐺、和一對兒金光閃閃的吉祥魚荷包。
看著草叢里閃爍著晶瑩剔透的露珠,我也忍不住象其他人似的去掬上一捧,輕輕地拍在臉上,手臂上,還有露著的腿上,清清爽爽地舒服極了’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游人們嘻戲打鬧,我的心里也覺得分外愉快。
回到家,奶奶已經煮好了粽子和雞蛋,我吃著香糯的粽子,聽著屈原的故事。我也被屈原那種不向權貴勢力屈服的精神打動了。
端午節真是一個既有意義又快樂的節日,我喜歡端午節。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0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在端午節這個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干就干,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團,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沖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后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一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唐·文秀)
一位文人,一份誓死的情懷;一條江河,流淌千年。
一個節日,一種紀念的文化;一腔眷戀,流傳人間。
龍舟競技,伴隨著熱鬧的吶喊,穿過幽幽的掛滿艾草的街頭巷尾。端午節,古老而傳統的節日與活動,連同一份樸素的情愫和純潔的思想,全都融入了濃濃的端午粽香。這縷端午的粽香啊,悠悠飄散,飄了千年。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之意,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為如今的“端午”。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最受人們認可的便是紀念屈原。
年百度端午節logo正是以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題元素。詩人屈原,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他忠貞愛國,為滿朝奸邪所不容,楚懷王不辨忠佞,將屈原貶至南方荒蠻之地。終于在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聽聞悲憤交加,心如刀割,自知報國無望,于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便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死后,江邊百姓紛紛引舟競渡,打撈屈原,并將粽子拋灑在汩羅江中,以免江中魚蝦啃食他的身體。逐漸地,每逢五月初五,人們就養成了龍舟競渡、吃粽子、辦詩會、喝雄黃酒的習俗,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名人,他才華橫溢,獨創了“騷體詩”;他品行高潔,遺世獨立,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為我們世代所敬仰。時至今日,紀念屈原的端午節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并于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人言:粽子分明的棱角,象征著屈原剛正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代表著他出淤泥不染的品質‘而那顆紅棗,正是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子之心?!棒兆酉悖銖N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響徹在屈原的故鄉。
悲壯的傳說、留香的艾草、飛渡的龍舟、甜美的粽子……端午節的每一個元素都無不讓人感到文化的厚重的積淀與傳承,讓我們在向幸福前進之時也不要忘記秉持中國的傳統文化,時時回望先人,遙寄哀思。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2
來給大家說一說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終于到了農歷五月初五,我期盼了好久了。
我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我們金華人還要吃“五黃”,吃綠豆糕,去看望長輩,親人團聚。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族詩人屈原。今年,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也成了親朋團聚的好日子。
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綠豆糕當早點。后隨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去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團聚,我和我的姐妹、弟弟們會合。我們下地摘黃瓜、西紅柿,又冒雨剪蕃薯藤,再將長長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張葉子一段,后將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在干活時,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了好多小包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將一小塊地插滿了蕃薯藤。雨停時,我們又摘了很多桑葉,在回到市區時,我將桑葉送給養蠶的馮同學。經過勞動,大家覺得有些勞累,不過,等到蕃薯的收獲季節,我又可以和好朋友、小伙伴們一起來挖蕃薯了。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3
風中彌漫著粽子的香氣,這沁人心脾的氣味勾著我的心神。一年年過去了,時光匆匆卻磨不盡人們對端午的向往。
端午習俗是非常令人著迷的。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煙沒幾垂名。人們往往會包上許多粽子來紀念愛國偉人屈原。
在端午節這天,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中,無不散發出一種清雅和諧的淡香。從清晨起,家家戶戶就陸陸續續地進入端午節的狀態了。我在睡夢中隱約聞到一股幽香,我朦朧地眨了眨眼睛,視線漸漸清晰了?;叵肫鹉枪捎南?,應該是他指引我與太陽再見吧。我緩緩起身,忽然,我瞧見了正在我胸前滑落的香囊,原來,香味得飄來只因此啊。隨之,我又瞧見手腕上簡約精致的五彩繩。原來媽媽早就為我系上了端午的一系列標志啊!穿好衣服,推開家門,呼吸著新鮮空氣,一抬頭便看見一扎艾草我家外門的上端。正當我感嘆著一天之計在于晨的美好時,媽媽已經端著香噴噴的粽子來到餐桌前喊我:“寶貝啊,吃粽子了?!敝灰姡妥郎蠑[了滿滿三盤的粽子。被五彩繩禁錮住自由的的粽葉此時早已張開臂膀,露珠晶瑩飽滿的糯米了。我迫不及待地含住一小塊糯米嘗在嘴里,黏黏軟軟的,香香糯糯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家人的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全家都流露出一股祥和的氣氛。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逝去,可那些幸福的記憶是永遠褪不去、磨不盡的。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4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之后,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的時候,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里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是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于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里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氐郊依?,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獲,可將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將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闭媸且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將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凈,接著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夠將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之后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非常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扎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之后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與端午相關作文篇15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每到那天,人們就會包粽子來紀念屈原,傳說那是保護屈原的尸體,把粽子扔進河里,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
今年端午節前夕,媽媽就買來竹葉、水草、綠豆、糯米、豬肉等才來回家,準備自己包粽子。
媽媽先把竹葉和水草煮了一次,將綠豆、栗子、花生、蓮子、糯米洗了一次,就開始包粽子了。
看到媽媽熟練地包粽子,我也覺得手癢癢的,忍不住也來“大顯身手”。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拿出兩片竹葉,把它卷成漏斗形。然后放上一小勺糯米,加上綠豆、蓮子、花生、栗子、豬肉等配料在中間,在放一些糯米在上面,最后用一根水草把粽子包裹起來,我廢了不少勁才扎緊。可過了一會兒,粽子就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好像在嘲笑我呢!我不服氣,憑著上次的教訓,我又包了一個粽子。這次,粽子不但沒有露餡,還飽飽脹脹的,像束著一根腰帶的將軍肚,有趣極了!我看到自己成功了,高興地跳起來!
媽媽把一大盤粽子放入壓力鍋里,過了一個小時,一些調皮的粽子露出了白白的“肚皮”,好像在嘲笑我們技藝不精呢!
我拿起一個粽子,脫掉它的“外套”,把它吃掉。雖然粽子不是很好看,但吃的是自己包的粽子,我感覺特別美味,心里樂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