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午行征文
作文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作文能夠提高語文水平,包括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等方面。優秀的后端午行征文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后端午行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后端午行征文篇1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游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岸恕弊钟谐跏嫉囊馑?,“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后,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后,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后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制成1厘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后端午行征文篇2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段,端午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日。這個時期,“五毒”最活躍,人們為了去除毒性,保持身體健康,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很多習俗:吃粽子、扎五彩繩、賽龍舟、掛艾蒿、喝雄黃酒,因此這個節日又叫除病節。這些民俗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秦國大舉進犯楚國,楚國士大夫屈原給楚王提出很多保家衛國的建議,但楚王聽信讒言,不采納屈原的建議,還將屈原打入牢獄中。后來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間,當他看到楚國的江山被秦軍占領時,他悲痛欲絕,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動著老百姓,老百姓為了使魚蝦不吃屈原的尸體,就向江里投米團,當時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節,后來演變成人們吃粽子的習俗,以此來懷念屈原。
扎五彩繩是為了驅走疾病。傳說端午節時人們把五彩繩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就要把五彩繩扔掉。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記住喲。
掛艾蒿是為了驅趕蚊蟲。天熱容易滋生蚊蟲,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艾蒿能驅走蚊蟲,于是大家紛紛在自家掛滿艾蒿?,F在驅趕蚊蟲雖然不再用艾蒿,但人們仍然以這個形式來傳承這個習俗。
端午節是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傳承發揚光大。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關于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后端午行征文篇3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各地人民過節的風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后端午行征文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這是我最開心的節日了,因為待會,我要跟媽媽要在看端午節的賽龍舟了,于是,一大早,我們就出發去江邊了。
到了江邊,這里的空氣清新宜人,我用雙手捧起江水,洗了洗眼睛,感覺眼睛一下子特別明亮。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了江北公園,只見一條長長的條幅上寫著:吉林省松原市伯都訥首屆藝術節,兩條充滿氫氣的金色巨龍在江面盤旋,準備參加龍舟比賽的隊員們個個精神飽滿,隨時準備出發。
只聽“呯”的一聲槍響,一條條龍船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奔而出,岸邊上的吶喊聲,助威聲,加油聲,龍船上的鑼鼓聲,響聲震天,使得船員們拼盡全勁奮力向前劃。每個人的神情都那么凝重,汗水從頭上止不住地留下來。賽龍舟的場景既激烈又刺激。
晚上,回到家,我們全家還坐在一起吃粽子了,不過,最讓我難忘的還是端午節去看賽龍舟了。
后端午行征文篇5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p>
今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吃著姥姥送給我們的粽子,心里愜意極了??墒?,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據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卻遭到壞人的陷害,去除官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他鄉。在流放途中,他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他的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江。
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非常難過,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等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20__年端午祭被韓國公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對我國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所以從20__年開始我國也開始把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讓大家過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也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吃粽子、菜餃、糖糕、麻葉和雞蛋的習俗,還有大人會做香囊和五色彩線給孩童佩戴在身上,說是辟邪;家家戶戶的門上也會插一些艾草。
怎么樣,我的家鄉就是這樣,您們的家鄉呢?
后端午行征文篇6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于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么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斗形,然后往里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余的粽葉包上,最后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劃船。直到現在,每個周末都還要纏著媽媽去西湖劃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于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著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后端午行征文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
說干就干,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包個飯團,有的包個壽司,還有的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想來想去,終于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沖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后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后端午行征文篇8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后端午行征文篇9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是再來說說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么樣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是不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干凈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是悲壯的詩歌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后端午行征文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們都很開心。屈原投江的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都還是能耳熟能詳。而我也因為內心有期待,迫不及待的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說是因為古時候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屈原,而其中有一個大臣忌妒他,那一個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說屈原的壞話,讓皇帝把屈原開除,屈原因此過度傷心,農歷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屈原投江的故事從古自今流傳著,也有悠久的歷史了,這個故事在我心中,也一直給我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歷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粽子,一邊談天,包著包著,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著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后,終于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說,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我們開了一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我們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畫龍舟的人喊著“加油!”“加油!”非常賣力。
我要感謝畫龍舟的人給我們看這么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么樣子?到了溪邊,果然是景觀優美、碧水縈回。這里讓我們身心放松,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著玩著,到晚上了。我們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著。當一桌豐盛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著、吃完以后,我們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后一起拍照,為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這次的端午節讓我非常開心,希望下次也能像這次端午節一樣快樂。
后端午行征文篇11
今天,我7點就起床了,因為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到了,我好高興?。∠胫荒芩瘧杏X,我就起床了。后來就是一些普通的事情了。就是:刷牙......梳頭......吃早餐啦。
吃完飯就去參加美術課舉辦的活動,在荷蘭花卉小鎮的大草坪寫生和玩親子游戲。
我在能看見風車的陰影底下寫生,我取的景就是風車、藍天和草地。美術老師還時不時地過來提一些小建議。有一次,老師來給我提議的時候,說了一句:畫得不錯!我心里美滋滋的。畫完以后就是親子游戲啦!還要分組呢!而且,我和妹妹都在第3組!第一項游戲:接力賽。游戲規則是:一個大人一個小孩拿著一個畫板,畫板上有一個水瓶。大人小孩端著瓶子跑,不準掉。這項游戲我們組贏了!接下來我們還玩了毛毛蟲、閉眼畫畫和幸運大比拼。每個都很有意思。
中午,我們全家人聚了餐。
下午,我們又去看了兒童劇《雪孩子》還去了何香凝先生的美術館。
晚上,我們吃了晚飯以后,我爸爸給我、妹妹和Lisa姐姐一人一個冰淇淋。我的是芒果味的。
這天雖然很累,但很快樂!
后端午行征文篇12
端午節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更是懷念屈原投江的日子。那次經歷讓我愛上了這個節日。
去年過端午恰逢周末,我百無聊奈,嘴里念叨的滿是諺語,當讀到“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這一句時,我停了下來,不禁思忖:為什么呢?這也太假了吧!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媽媽微笑著說:“走,逛街去!”聽到這句話,好像把我從無盡深淵中拉了出來,讓心靈的幼苗漸漸舒展。是啊,逛街總比宅在家好,說時遲那時快,我胡亂地收拾好書桌就開啟了一次快樂之旅。
老媽帶著我在人海中穿梭,好不容易擠進了一家商場。嗬,商場里好吃的好玩的商品琳瑯滿目、數不勝數!媽媽告訴我,端午節臨近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都是端午節的習俗。不錯,那貨架上擺放的`幾乎都與端午有關:端午粽、雄黃酒、菖蒲我還真沒見過這些東西呢。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串粽子,絲絲粽香沁人心脾,早已忘記是哪家店鋪散發出來的。東邊食品西邊謎,逛完端午食品專賣區,我們又玩起了猜謎語。第一則“小米二字有變化(卷簾格?商品名)”我絞盡腦汁,自言自語“這也太太太”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提醒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哦,粽子!這也太簡單了吧!”說出答案得到獎品,我的興致不減。再接再厲,第二則“舉杯盡飲添歸心(節日?紀念日)”“這不是‘端午’嗎?”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脫口而出。結果,我又答對了,拿著兩份獎品,高興得像掉進了蜜罐子。我在心底默念道:“端午端午,我愛你,因為猜謎好運氣?!?/p>
走出商場,我們又來到了街上,一路望去,那條街大大小小的鋪面簡直是在開粽子盛會:北平粽子、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州的中山蘆兜粽、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丛谘劾铮捲谧炖铮碛幸环涛队啃念^。
回到家,我居然沒有一絲倦意,電視里正現場直播“賽龍舟”,每一艘船都奮勇向前,水花激蕩,野鴨歡飛,那激烈歡快的場景至今清晰地出現在我眼前。
端午節,我是徹底愛上它了,那你呢?
后端午行征文篇13
隨著天氣一天天變暖,夏季即將來臨,這讓我想到一個夏天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春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不被楚王賞識,遭受官員排擠,被流放在外,屈原雖被流放,卻仍然心系祖國,看著楚國漸漸衰敗,屈原憂憤不已,最后跳進汨羅江自殺。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也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包兒。而在我的家鄉,這些習俗卻頗有不同,下面我就與大家說一說我眼中的“家鄉的端午節”。
粽子那是必不可少,可是我家鄉的粽子卻與大家眼中的粽子大相徑庭,有什么不同呢?就是——家鄉的粽子用法、用量都極其簡單,只需在端午節前幾天將糯米、粽葉采購完畢。把粽葉洗凈,糯米泡軟,就步入下一步——包粽子了。粽子的餡中也只需包入糯米,吃時,也只蘸糖,雖然十分簡單,但卻令人回味無窮。
在端午節這天,早晨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雞蛋。薄皮饃卷鴨蛋和韭菜盒子,非常豐盛,現在你就明白了家鄉的粽子,為什么這么簡單了吧?
端午節這天家家門前還要掛“桃老虎”呢!你肯定要問:什么是桃老虎呀?它是用桃葉和紙做成的掛件,現在這門手藝只掌握在家里奶奶輩的手中。它的具體做法是:將提前準備好的桃樹葉折成老虎耳朵樣的圓弧形,在鑲進兩張相同的圓形紙板中間,在最外面一層貼上紅紙,做老虎的臉,用毛筆畫上“王”字圖案,再剪好老虎的五官貼上去。這樣,可愛不失威風的桃老虎就做好了!端午節,把桃老虎掛在門上,有拒毒,辟邪的作用!它也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家鄉的端午節正因它有著些許與眾不同的韻味,才成為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后端午行征文篇14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呢!
一說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在出國滅亡之后抱石投江的故事,人們希望魚蝦不要吃屈原的尸體,所以報了很多粽子往江里投,這便是端午節包粽子的由來,寄托了古代人對屈原的尊敬之情。
另外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如佩香包、掛艾葉、喝雄黃酒等等。
這么多習俗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端午節那天,媽媽會慣例準備好珍珠般的糯米、腌制好的肉、像紅瑪瑙般的蜜棗,還有散發著清香的粽葉。我們開始包啦!媽媽拿起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卷成一個三角形,她用手抓起一把糯米,然后用筷子夾起一塊肉,將它放在糯米上,然后媽媽將白白的“糯米被”蓋在上面,我仿佛聽到了肉在“糯米被”下打呼嚕的聲音呢!接著,媽媽把粽葉包好裹緊,用繩子綁得結結實實的,一個圓乎乎、肉墩墩的小粽子就包好了。在一旁的我也想包個紅棗餡的粽子試試,可是這些糯米好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總是從粽葉中跑出來,過了好久好久,我才包了一個扁扁的、小小的粽子,難看極了。這時,媽媽都已經報了是個又大又肥的粽子。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糯糯的、香甜的粽子,不禁哼起來歌:“桃兒紅、杏兒花,五月五,是端陽,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蔽蚁耄赫嫦M刻於枷穸宋绻澮粯娱_心。
后端午行征文篇15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起了床,她去超市,買回來一些粽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讓后把蜜棗和糯米放進鍋里蒸一蒸。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做好之后,媽媽便包好了粽子。只見媽媽不慌不忙拿起粽葉,捏了個三角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里面,然后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用一根線扎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進鍋里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粽子,剝開粽葉,細細的品嘗,我看著媽媽的表情像個剛吃完苦瓜的臉,媽媽看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