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怎么寫好?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1)
生命之中總有一些記憶深埋在我們心底,盡管時間飛逝,它們也不會因此而消了顏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時間的沖洗下愈加鮮艷,成為溫暖我們一生的財富。
記憶是花種,在時間流水的滋潤下,開出了迷人的花。
還記得那個叫李春燕的漢族女子,嫁入苗寨,從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腳樓,她昏黃燈光下整理欠條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間行醫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現在我的記憶中,時間越久,越給我長久的感動。她的無私,她的奉獻,她的堅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發著大愛的芬芳,彌漫在記憶里,時間越久越濃郁。
記憶是花香,在時間之風的吹動下,飄散到更遠的地方。
還記得記憶中那個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來揭開醫藥費的黑幕,不懼丟掉工作,不懼恐嚇與報復,他讓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義得到伸張,他的壯舉讓我們擁有了今天更為透明的醫療費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犧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蓮花,散發著大義的芬芳,彌漫于記憶中,時間越長越濃烈。
記憶是時間長河兩岸的繁花,時間不僅不曾讓它們風化,還給了它們滋養,讓它們愈加美麗。還記得一人一馬的郵路上的王順友,教我敬業;還記得為友守墓30年的陳健,教我守諾;還記得舞出千手觀音的邰麗華,教我不屈;還記得生命中無數幫助過我的人,教會我愛……他們都是記憶長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著我。他們教給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財富,它們不會被風化,而會隨時間的風、時間的流水傳到心底,浸潤全身,恩澤我的一生。
這些讓我感動,讓我成長的記憶永遠不會被風化。相反,它們會在時間長河的兩岸開滿迷人的花,裝點我的人生。
花開兩岸,記憶永存。
哺育“規則”。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2)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道出了成功的秘密在于勇于攀登,敢于追求。
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集奇跡與盛事匯聚的滾滾長流。吳仁寶,他是華西村的老書記,干了48年,兢兢業業的老書記。吳書記在____期間,帶領群眾辦工廠,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他這樣的決策是有風險的,但他卻依然堅持,依然勇于攀登,敢于追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期間,吳書記指出了“亦古亦今,亦土亦洋”有華西村特色的發展之路。正是他這種勇于攀登,敢于追求的精神,使華西村人均收入45萬元,創了一條富人民的村。可見,奇跡出于攀登,盛事出于追求。
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一朵鏗鏘玫瑰,沁人心脾。居里夫人,她半生清貧,命運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終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謂一生都在與命運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她卻懂得用恬淡的心態去面對清貧,用卓越的努力,勇于攀登,敢于追求,發現鐳和釙獲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還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為什么這樣呢?正是因為她如一朵勇于攀登,敢于追求的鏗鏘玫瑰,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枯萎凋謝,而始終在天地間某個角落里散發著幽幽的香氣,沁人心脾。
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是成功的主旋律。邰麗華,舞動翅膀,展現風采。華燈下的燦爛,光彩奪目,她用心舞出佛家靈魂,展現人世內涵。她身殘而志堅,勇于攀登,敢于追求,耳朵雖然聽不見音律,心靈卻在聆聽,耳朵上雖然有缺憾,肢體卻舞出完美。正是因為她在無聲的世界里,勇于攀登,敢于追求,才有微笑的聲音,自信的聲音。她敢追求,她能攀登,她一定行,她成功了。
攀越高度,我們觸摸陽光,敢于追求,我們感悟成功。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放飛我們的青春夢想,勇于攀登,敢于追求,走進成功的彼岸。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3)
博覽群書,是古代有所成就的學者共同總結出來的一種學習方法。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吸收豐富的營養成分;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寫出精彩的作文;只有博覽群書,才能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曾用蜜蜂采蜜比喻博覽群書、廣泛涉獵的道理:“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魯迅先生的形象比喻更使我們小學生明確要寫好文,就必須博覽群書。
自古以來,博學是學者的基本功,而“開卷有益”也就成了學習的座右銘。
漢代的王充提倡通覽古今,他把《漢書·藝文志》中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大類一萬二千多卷典籍,差不多都閱讀鉆研過。它認為讀書既要知今、也要知古,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不解世事),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目(不明事理)。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主張縱觀百家之言,不為一家之說所限。正因為它注重博采,才能有所創造,完成了“總結萬殊,包吞千有”的著作《史通》。
清初學者陸世儀的經驗:“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功夫。”所謂識貨就是對讀書有選擇,區別對待。有些書只要“觀其大意”——泛讀,而有些書要“一一尋究”——熟讀,有些書卻要“終生誦讀”——精讀。
博學不僅要知今,而且要知古;不僅要知己,而且要知彼;不僅要了解一家之說,而且要博采百家之言;不僅要專攻一門學問,而且要觸及各種領域……
這些事例都說明,只有不恥下問,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只有知今知古,才能成為博學的人。只有見多識廣,才能成為博學的人。
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要什么有什么。我們學校的文學社要書有書,可是有很多同學不知道珍惜時間,不好好看書,這不是浪費嗎?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寶貴時間,從現在開始養成天天看課文書的好習慣,不斷增加閱讀量。學習古人,博學、苦學、勤學、樂學的精神,成為知識通達之人,成為知識淵博之人,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4)
引領者,跟隨者,旁觀者,三者宛若一體而固若金湯,成為常人眼里理所當然而又最普遍的體系結構。然而團隊的構成僅三足鼎立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第四類人——質疑者、批評者的插足之下才能盡善盡美,走在最前的行列。
在任何一場活動中,引領者毫無疑問是起著帶頭作用在人群中最矚目的一類人,他們身邊簇擁著追隨自己的人,而他們的一言一行又不差分毫地映入周圍的人即旁觀者的眼里面。這看似和諧的環境中卻隱含著危機,而這危機的來源正是因為沒有不穩定的因素。
___毫無疑問是一代梟雄,他領導著一眾部下投身于創建新中國的建設道路,在建國后東擊美韓,北抗蘇聯,西退印度等等英偉事跡讓我們難以忘懷,然而十年動亂的國殤同樣是他的決策。他的傳奇讓他有無數的追隨者,也因此才有了“兩個凡是”思想的傳遞。我們不能否認___的豐功偉績,但也不能將他的過失視若無睹,如果不是跟隨者的盲目崇拜,旁觀者的漠不關心,如果有勇于質疑勇于批判的人站出來否定他決策的失誤,是不是就能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呢?
推動世界向前發展的不僅僅是偉人的樂聲,質疑的呼聲同樣是回響蒼穹的天籟之音。思考是疑問產生的基礎,而質疑始于思考。面對一場活動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前呼后應,不是站在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安全位置,我們需要深入表里思考活動的意義和合理性。就比如聚眾賭博,發起人吸引了為數不少的參與者,他們吸煙喝酒,骰子麻將撲克樣樣齊全,目睹此景而明知不對的人,認為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因此才縱容了賭局一次又一次的開盤。那么賭博是對的嗎?發起人的做法正確嗎?跟隨其后的參與者隨波逐流沒有問題嗎?旁觀者毫無作為應該嗎?
答案無疑都是否定的。在這場活動中阻止的人舉報的人才是正當的一方,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一方。他們思慮過膽怯過,但最后憑借著勇氣選擇了說出來,不是成為一個新的聚眾人不是從流飄蕩的投身也不是漠不關心的路過,他們站了出去。諸如的例子還有很多——吸毒、海天盛筵等等。
引領者可以是率先垂范的英雄,也可以是不走正道的匪首;跟隨者可以是梁上好漢的勇士,也可以是助紂為虐的惡人;旁觀者可以是對弈時的沉著棋手,也可以是事故發生卻無動于衷的路人。選擇任何一個角色都要因時而異,就事而論,不能照搬全收也不能全盤否定。每一個角色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能力不同承擔也不同,但是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我們不妨做一個理性的質疑者、批評者,因為不和諧的音符恰恰是激發樂章質變的催化劑。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但道出心中的旋律,無疑是讓事物變得更美的開始。開啟雙唇,質疑出聲,和而不同做挑戰的第四人。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5)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朋友多一分力量。在這個節奏快速的當今社會,我們為了夢想奔走疾呼,為了愿景風塵仆仆,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夢想和愿景,我們需要結交朋友。交友是了解的過程,結交一個好朋友,會開闊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更上一層樓”;結交一個好朋友,會增進我們的力量,活力四射;結交一個好朋友,會提高我們的境界,讓我們“不畏浮云遮望眼”。沒有好朋友的人只會單兵作戰,不能與團體相抗衡;沒有好朋友的人孤立片面,如同田埂中的稻草人,隨風搖曳;沒有好朋友的人如同一汪死水,暮氣襲來。可是,我們也要防備一些壞朋友,他們阻礙我們前行的腳步;折斷我們飛翔的翅膀;擱淺我們游離的小舟。我們要學會區分這兩類朋友,做一個有心人。
友情如詩如畫如歌如舞,滋潤我們干癟的心靈,讓我們開始逍遙游。
我們要結交益友。如果你想提高學習成績,不妨與同學們結為益友,你幫助我翻譯一段英文,我幫助你對對聯,在相互資助中增進友誼,讓思路開闊,讓心情愉悅;如果你喜歡下象棋,不妨與其他一樣喜歡下象棋的人結為益友,你告訴我如何開局,我教你如何防守,在相互傳授中增進友誼,讓我們棋藝大漲,興趣倍增;如果你喜歡中國足球,不妨登錄QQ,加入一個聊國足的群,你說出心中偶像,我提出不足意見,在相互交流中增進友誼,讓我們了解知識,讓我們提高認識。
我們要結交諍友。唐太宗賞識魏征,一次,魏征當著眾多大臣的面斥責唐太宗,口氣平直,不留余地,讓唐太宗沒有面子,唐太宗怒火中燒,但為了不破壞廣納眾言的形象,隱情藏鋒。退朝之后,唐太宗終于發作了,宣稱總有一天會殺了魏征。長孫王后聽聞了,勸誡唐太宗不要發怒,而且恭喜唐太宗擁有魏征這位諍友,“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細細一想,認為長孫王后的話充滿道理,從此接納了魏征這位諍友,利于國家的發展與建設。諍友的話讓我們無比清醒,免去了俗套;諍友的話一針見血,直中要害;諍友的話實為苦口良藥,幫助我們。
我們要結交知心朋友。和知心朋友可以無話不談,不用考慮寒暄與客氣。當我們陷入困境,遇到阻礙,知心朋友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當我們遇到成長的煩惱,我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向知心朋友訴說;當我們取得巨大的成就時,知心朋友第一個來祝賀你。知心朋友是一米陽光,讓我們感到溫暖;知心朋友是一首動聽的歌曲,讓我們神清氣爽;知心朋友是一捧清泉,散發出無盡的芬芳。
我們不要結交損友。有的人自私自利,沒有一點奉獻精神;有的人冷酷無情,沒有愛心;有的人變為名利的奴隸,自縛手足。我們要遠離這些人,或者選擇“和而不同”,不要讓他們的品行影響我們,永保高尚的情操。
不要結交酒肉朋友。酒肉朋友讓我們玩物喪志,讓我們浪費時間,醉生夢死,讓我們麻木不仁,失去方向。
交友有原則,交友有分寸,交友有技巧。選擇好友,遠離惡友,讓我們踏歌起舞,收獲美好。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6)
亞德勒是維也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有一個著名的觀點馳名世界心理學界:“對別人越不感興趣的人,傷害人越深,他一生中的困難也最多。人類的失敗大都出于這種人。”
最確切地從反面印證了這個觀點的人,是美國最受愛戴的總統羅斯福。在美國,不僅僅是廣大民眾,就是白宮的仆人們,也從內心里喜愛他。他的黑人男仆奧默森寫過一本書《羅斯福,他仆人的英雄》,詳盡描述了他們這些仆人是如何愛戴總統的秘聞。
在奧默森的書中,他寫到這樣一個細節:他妻子聽人說鶉鳥很漂亮,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鶉鳥。有一次她到總統的房間工作,就向總統詢問有關鶉鳥的事情。總統當時就停下手頭的工作,不厭其煩地向她講述鶉鳥的故事。奧默森的妻子也沒有把這件事情當成什么大事,也就是隨便問問而已,總統的態度讓她十分感動,她沒有想到位高權重、日理萬機的總統,竟然這樣重視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問題。不久的一天下午,奧默森房間的電話響了,是羅斯福總統打來的。總統告訴奧默森,他剛剛從奧默森的窗口經過,看到正好有一只鶉鳥落在他們的窗臺上。他讓奧默森轉告妻子,趕快來看那只鶉鳥。奧默森感動萬分地喊自己的妻子,他們熱淚盈眶地看到了那只美麗的鶉鳥!
奧默森這樣描述他和妻子的感受:作為一個仆人,你怎么能夠不喜歡這樣的主人?他和妻子始終把這件事情記在心頭,不僅僅作為自己一生最珍貴的寶貝珍藏,還常常像美味一樣拿出來細細品嘗。他說,在當時的白宮里,任何一個在那里工作的人,幾乎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大家只要談起總統,都有一些值得自己終生銘記的故事。他們這些仆人常常這樣想,不論在什么時刻,為了羅斯福總統,他們隨時都愿意赴湯蹈火!
當羅斯福總統任期屆滿以后,有一次他重新回到白宮拜訪當時的總統塔夫托。恰好塔夫托總統和夫人都不在,他就挨個去探望那些仆人們。無論是衛兵、廚師、雜役、花工還是做雜務的女仆,他都像遇到一個老朋友那樣直呼他們的名字,一一與他們握手,并詢問他們的家人和孩子。當他在廚房遇到面點師艾莉絲的時候,就問她是否還烘制他最喜歡吃的玉米面包。艾莉絲說,不烘制了,現在這里的主人不喜歡。羅斯福說,他們真不懂得欣賞,等我見到總統我要轉告他。艾莉絲激動得淚流滿面,她不論見到誰都不停地說,總統依然記著我做的玉米面包!
此后的很多年,艾莉絲每年都會在羅斯福總統生日的那一天送上自己親手做的玉米面包,即使羅斯福總統去世之后她也沒有間斷,她把做好的玉米面包送到羅斯福的墓地去。她認為自己的一生中再也沒有什么事情比這件事更加重要。
那天羅斯福看望大家的場景,成為白宮所有工作人員一生中最珍貴的記憶。很多年以后,他們這些人都退休了還在談論。有一位仆人甚至說,誰拿十萬美元換我的這個經歷我也不換,因為我知道自己在總統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喜歡得到關注,都喜歡被重視。當你這樣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了。
高中優秀議論文開頭(篇7)
一塊多米諾骨牌,小吧?好似不起眼的“一毫米”,然而正是這小小的“一毫米”,卻堆積成了令世人刮目的1米,乃至1000米——吉尼斯世界的紀錄。每一塊牌雖然不足道,但正是這數以百萬計的不起眼的骨牌托起了中日韓三國人民沖擊世界紀錄的夢想,可以說每塊牌都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我國古代就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的名言。可見,“一毫米”的故事是自古就有的。
是的,我們每個人就好比是“一毫米”,相對于社會這個“一米”的龐然大物,我們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沒有我們這許許多多的“一毫米”,又哪里會有“一米”的社會呢?現在,很多人總感覺自己太平凡,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但你是否想過組成社會的大多數元素不都是平平淡淡的嗎?你根本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當你感覺自己不起眼的時候,想一想一毫米的故事,也許透過自以為不起眼的外表你會發現本身的價值。所以不要因為普通就感到失望,總有一天,你會找到你的“一毫米”的位置。
沒有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同學,哪來我們生機盎然的九班?沒有一個個獨立的,像我們九班一樣的班級,又哪兒來我們蒸蒸日上的一中呢?沒有一個個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哪會有我們強大的中華民族?沒有各種各樣膚色各異的人種,哪里會有五彩繽紛、形色各異的五大洲呢?這就是一毫米的神奇。
曾經聽人說過:當你覺得比任何人都強的時候,想想那些曾經比你強的人;當你覺得比任何人都弱的時候,想想那些曾經比你弱的人。同樣,當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十分渺小的時候,想想比你更加微不足道、更加渺小的“一毫米”的故事,也許你就會體會到渺小當中的高大與不平凡了。
我們兄妹這一家,只有嫂嫂因長女照顧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個縣插隊,我們四人均落戶在上杭縣一個綠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準妹夫隔河相望。
河嗎,冬季里可以穿鞋著襪在卵石上躍縱而來。偶爾見一尾貪圖淘米水的肥魚,卡在石縫里,妹夫一鞠身順手牽魚。知青點偌大的鐵鍋,許久不見油星,年輪似的銹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魚。況且僧多魚少,小妹便臉上很光彩地給我們氽魚湯。
春水泛濫,河水恣意爬上兩指寬的橋板,嬉鬧著把它當蹺蹺板壓垮。小妹一天好幾次跑到窗前看河。我未來妹夫惘惘然的口哨聲,在水一方。
門前下幾級石板,順著碎石拼湊的小堤壩走兩步,就到了河心。早晨我們咱這里盥洗,淘米洗菜。下午收工以后團一把稻草刷鋤板,顛晃簸箕。簸箕里的番薯紅艷艷,蘿卜白生生,芥菜生動活潑。吃過晚飯沖過涼,披著濕漉漉的頭發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鄰隊知青在橋頭撥吉他,我們一遍又一遍地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們的望鄉臺哩。
河是我們的避難所。
中秋那天隊里殺了豬,我們勻到兩斤肉。分頭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房東家買幾個青皮鴨蛋,討一小把蔥。大家團團圍坐喝著家釀糯米酒過節。忽然發現不知何時我們中間少了一人。
拉開咿呀小木門,踱到曬坪上,聽到河邊葦叢有一支不成調的口琴。那個來河邊尋求安慰的同伴剛剛失去了父親,除了感情上的重創之外,他還面臨經濟來源的斷絕,從此他連8分錢郵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