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
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怎么寫?科技的發展使久遠的想象成為了如今的現實,讓便捷取代了繁瑣,讓文明取代了無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篇1
未來,這是一個充滿未知與希望的名詞,帶來了無數天馬行空的“夢想”。也許一時并不被認可,可終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科技,一個廣義的名詞。在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不知何時便會有驚世之作,伴隨著未知的“破壞力”,改變傳統的格局;又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來,未來科技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引領未來發展的科學技術。包括高科技、最新科技、前沿科學技術、和未來可預見科學技術等;二是指超越現代的科學技術。
前沿科技,顧名思義是指高技術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術,是未來高技術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人工智能技術便是其中之一,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又可以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據悉,20__年6月,軟銀公司開發的pepper社交機器人上市時,1000臺機器人一分鐘內被搶購一空。但同時機器大量取代人力,這也會帶來大量的失業。由是觀之,未來社會是經濟發達與就業危機并存的一個矛盾體。在交通方面,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又給人們帶來了好奇與擔憂。自動化駕駛技術的關鍵在于對環境的可靠識別以及解讀,可以解決由人類意志導致的違反交通規則問題大幅提高道路利用率,合理避開擁擠路段,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比人駕駛更為安全。未來交通,很有可能便是科技之間的“狹路相逢”了!
科學技術的改革和創新并不是并不是一項一勞永逸的工程,它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進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科技。說到科技,能源就不得不被提及了,它是一切科技與生產的基礎。如今的新能源,潮汐能、地熱能等等,這些無不來自于科技的進步,可以說,他們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而能源的枯竭成為了一個不可不重視的問題,而我認為,可控核聚變無疑是人類的一條出路。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能源,正是因為它內部的核聚變。而現如今,人類僅僅掌握了核裂變,已經創造了無法想象的能源,由此可知核聚變的偉力。或許有人會說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談,可人類確實是在為這項事業而努力。就人才培養而言,這便是需要“十年磨一劍”。如今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北大等高校紛紛開設相關課程,培養相關人才。華中科技大學胡希偉教授也在倡導聯合教學取長補短。我們要相信,不久的將來,核聚變技術將成為一顆明星閃耀在人類的技術史上,引領能源格局的變革!
未來科技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看似遙遠實則近在眼前。而對未來科技的暢想并不是讓我們對未來限定一個天馬行空的框架,而是弘揚探索精神,科技創造未來。要想不被時代科技的洪流所淹沒,便必須要展現自己無可替代的價值了!
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篇2
似乎在大部分人的潛意識里,把敬畏的職業加上“最美”二字便會變得高尚,不可詆毀。從小到大,被安排以“最美的某某某”為主題,寫一篇描繪敬畏的某個行業社會貢獻者的文章不在少數。那個年紀,對于這些行業的工作認知少之又少,不難想象寫出的文章生硬、且不帶一絲感情。
在未曾觸及過的領域,我時常會站在第三視角,以一位觀眾的眼界去觀望事態進展,以至于看到的一切都浮于表面。在沒有踏入那間實驗室,沒有披上那件白大街、沒有見到那位自帶光環的人之前,科技于我而高是陌生的,甚至是讓我抵觸的。冰冷的實驗室,沒有感情色彩的白大褂,還有那些無時無刻不在顯微鏡下探索奧秘的冷面科研人都讓我數次望而卻步。
初次見到余輝老師,我才真正意義上理解“世界的層次”這個短語的深意。差不多的年紀,已經戴上了博士的光環,成為一名引導者。與其說是老師,倒不如說是哥哥,臉上時常掛著淺淺的笑,甜甜的酒窩,讓人不由得產生親切感,與印象中嚴肅古板科研人的形象兩極反差。毫不夸張地說,有他在的實驗室是我想主動去的。
真正感同身受過,才能與之產生共鳴,穿上白大補踏入實驗室的那一刻,我便不再以第三視角去觀察他們,而是切身投入這個普通但不平凡的職業中。余輝老師對于這份工作的執念,促使我不斷地學習,可能在他的前方,也有一個引導者讓他看到曙光,就像他現在散發出的光芒指引著我一樣。
余輝老師對所從事的工作到底秉持著怎樣的觀念,才會像諸多科研前輩那般廢寢忘食、樂此不疲,甚至是把實驗室當成第二個家。這個問題,目前我還給不出明確答案,曾經我無知地認為把工作當全部的人,生活是無趣的。直到后來,無數次撞見在實驗室獨自一人埋頭鉆研。為指導學生一個問題不分工作與私人時間,24小時在線的余輝老師。
我想我開始明白把工作視為全部的人,心中的信念有多強大。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這一點也不容易,何況是把一生都奉獻給它。無關年齡,無關閱歷,他們對干科研的精神是以讓所有人敬思,這些人存在的真正意義,可能不讓是讓自己為科技拼盡全力,也是為了引導每一位甘愿為科技做奉獻的人。
如果說把科技視作宇宙,每一位科研人都是渺小的星系,但總有人拼盡一切去做耀眼的星辰。袁隆平爺爺用一生實現了工作上的自我價值,鐘南山院十不畏艱難奮戰一線,成為了無數后輩人的楷模。沒有看見過真正的星辰大海,但我想,這些擁有著崇高科研精神的人眼中的光一定比星辰更亮,更美,不管是著名的科研前輩,還是余輝老師,或者是我這個剛踏入科技領域的新人,只要是把科研精神真正視作實現自我價值的人,都是值得敬畏的。
無關年齡,無關學歷,無關資歷,他們都是最美的科研人!
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篇3
以前,我懵懂無知,沒有崇拜的人,而且每天閑暇時總是迫不及待的拿起手機玩。到了學校,也是上課不專心,下課后和同學們圍在一起熱聊什么劇情有意思,什么游戲好玩。而且我熱衷的就是手機游戲。
我對家事,國事,天下事從不過問,也不想知道。每天就是趁爸爸媽媽不注意拿起手機玩游戲。一玩開就感到十分高興,刺激。一說起游戲話題就滔滔不絕。因此我的成績一直在直線下降。
直到今天,我們創新作文的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幾個為國家做出豐功偉績的科學家。評價他們:干的是驚天動地的事,做的是隱姓埋名的人。從這以后,我被他們的堅定信念和奮斗精神所深深感動。我才意識到:要想強國,就得用科技來強國!我看到這幾個科學家創造的科技成果讓中國揚眉吐氣,才深刻地認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屠呦呦,這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她為了使命,執著干上百次實驗,歷經一百九十次的失敗,仍辜不褪縮,即使無名無利,依然不怕困難全力以赴。她提出了青蒿素,讓無數人逃離瘧疾的魔掌,還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到四十多年后,她的研究成果才讓國際認可,當記者訪問她時,她說了一句:“科學家不是為了爭名奪利!”多么高尚的情懷。還有一位偉人,他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的總設計師。他曾是“東方紅號”衛星的行政負責人,也是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設計師,他60年孜孜為國,探索浩瀚星空。他把強國作為奉獻,當成一生的目標。他說:“有愛才有奉獻,一個人最大的愛就是愛國。”他就是把楊利偉送上太空的戚發韌。
而我自己呢,以前總把學習視做負擔壓力,學習時漫不經心。寫作業時拖拖拉拉邊寫邊玩,因此每天晚上都寫到很晚,還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多。每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只要做不出來就放棄,或在網上搜索,從沒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些科學家用心血智慧為祖國屢創奇跡,而我雖然天天喊愛國,卻對國家大事一概不知,每天過著混沌的生活,還毫無懊悔之心。
從今以后,我發誓:我以后要好好學習,再也不玩手機,將來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篇4
在中國科技征程道路上,涌現了許多無私奉獻,不懈奮斗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與年華都獻給了祖國的科技建設,無怨無悔,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寶貴品質,值得我們弘揚與學習。
鄧稼先給我們留下了無私奉獻的寶貴品質,他在而立之際接到命令研制中國的“大炮仗”時,向家人隱瞞實情,謊稱自己去旅行,獨自投身進入戈壁灘。終于,他成功了,他成功研制并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使我國的核武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個人要想在一個清濁混雜的社會里干干凈凈的度過自己的一生是很難的,若是還能全身心的奉獻于自己的事業,且取得偉大的成果,則更難。而鄧稼先做到了,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科技建設。
錢學森給我們留下了愛國的寶貴品質。在美國,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但在得知新中國成立后,他積極要求回國參與建設,受到阻撓和迫害五年后終于回到祖國。在美國能聘為終身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幻想,可為了祖國的繁榮與發展,錢學森放棄了這一切。這樣召必回的毅力以及愛國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弘揚。
“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學森帶著自己豐厚的知識底蘊以及對祖國赤誠的愛搭建起了中國的國防尖端科技也為我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像鄧稼先、錢學森這樣的科技工作者還有很多,他們在以前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挺起了中國的脊梁。那么,在如今這個物質條件充足的時代,我們也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讓祖國的科技建設留下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向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篇5
科技,是人類發展的階梯,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個國家的富強與否,科技占有很大因素。馬克思說過,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這一論證已為現在社會實踐發展所驗證。
科技,構筑一日千里的夢想。從前,車馬很慢,山高水迢,交通很是不便,上有遮擋太陽神六龍車之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可見,在如此惡劣的地理環境中,以古時的科技水平,交通便利?難!難!難!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交通方面更是多姿多彩。簡便快捷的轎車,機動靈活,時速更是可達上百公里;公路翻山越嶺,再坎坷的地方,也可以開辟出平坦大道;高鐵的運行更是讓坐地日行八千里的夢想變成現實。
科技,一解山闊水長雁字遲的相思。從前,書信很慢,即使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要好幾日方可遞送。試想,一家人面色凝重的焦慮走動,自言自語道:“書信到了沒?”書信一連要等很長時間,親人的相思,游子的思念之情,寄托給一個幾乎讓人等到“兩鬢霜白”的交通工具——書信。苦!苦!苦!瞧,現如今科技的迅速發展讓我們只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打開通訊設備,和親人聯絡還成問題嗎?一個視頻通話,就能傳遞濃濃的親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遠在天涯,卻近在咫尺。通過一部手機,家人就可以面對面溝通,言笑晏晏中,盡享和滿,多么溫馨而又美好的畫面。
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所以作為新世紀未來的我們,要從小立下遠大理想,從一點一滴開始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為人類社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繪出未來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