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節活動作文
寫作文要注意用詞準確、句式流暢、表達簡潔明了,同時要注意語法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迎中秋節活動作文嗎?這里為大家分享迎中秋節活動作文,快來學習吧!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這個金風送爽的日子里,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太陽悄然離去,落日的余暉也沉進了山頭,只留下一片燦爛的紅霞在天邊。漸漸地,夜幕降臨了,我興奮地手舞足蹈,吃完團圓飯后,迅速到跑到窗臺,向遠處觀看,在這萬家燈火的時刻,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樹梢,越升越高,它就像一個大玉盤一樣,高高地掛在了夜空中。它是那么純凈、皎潔。細細端詳,上面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環形山,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十五的月亮為什么那么大,月亮上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又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和玉兔搗藥的故事!令人浮想聯篇,回味無窮!
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想,月餅是誰發明的呢?上面為什么雕有花紋?我冥思苦想,終于想起在書上曾看過,明朝的朱元璋為了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于是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子里面,起義最終最得了成功,月餅就這樣被發明了,后來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上面還雕有各種花紋,月餅真像是一輪明月啊!
中秋節賞月,令我想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千古名句,吃著香甜的月餅更讓我想到了那一輪明月,想到了合家團圓。
中秋節,我愛你……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2
中秋節到了!我們全家一起去陳家祠和荔灣涌參觀,收拾好要用的東西就出發了!在車上我們有說有笑有趣極了!
我們一家興高采烈地來到陳家祠,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奇特的景象!陳家祠是用許多石雕、木雕、磚雕、陶塑、灰塑、鐵鑄、繪畫等裝飾于廳堂內外的瓦頂、檐口等的建筑物,不過,最奇特的是房頂上那栩栩如生的石雕。
節日期間游人特別的多,我們按次序的買了票進入了陳家祠景區,看到了許多各式各樣精美的.牙雕、羊城八景的烤瓷、有趣的銅雕等等,真是絢麗極了!
我們離開陳家祠來到了荔灣涌,在荔灣涌看到的是四座石橋橫跨兩岸,一彎碧水婉婷而去,古色古香的文塔倒影在水面,四周亭臺樓閣,河涌兩岸都是西關古老的建筑物,為了慶祝國慶的到來,家家戶戶插上了五星紅旗,這樣節日的氣氛就變得更加濃厚了。
中秋佳節能一家團聚在一起游玩,我非常開心,我希望天天都能這樣,讓大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3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4
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有許許許多多的活動,有賞月、猜燈謎、舞龍等等。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學校的猜燈謎了。
下午第二節游玩時間開始了,我們迫不及待的跑下了樓,直奔掛燈籠的二樓走廊!哇!哇!好多燈籠,都是同學們自己周末的時候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有紅的、黃的、紫色的……仔細一看,什么形狀都有。掛滿五彩繽紛的燈籠旁邊寫著各種各樣的燈謎,有關于人名的、關于物品的、關于水果的,還有關于交通工具……同學們有的緊縮眉頭,怎么也猜不出來,有的抓耳撓腮十分著急,有的則高興地一邊跳一邊喊:“我猜中了!猜中了!”校園里洋溢喜慶的氣氛。
我和同學們一起都被眼前的喜慶所感染了,也情不自禁地擠進人群中看燈謎。只見燈謎上寫著:“金樹銀樹天上栽,紅花紫花全在天上。”看完燈謎后,我心里想“金樹銀樹天上栽,紅花紫花全在天上,不就是焰火嗎!”我猜出來了心里美滋滋的。接著又猜第二個謎語,上面寫著:“胖墩,胖墩,只怕熱,不怕冷,不吃肉,只吃筍。”這時我懵住了趕緊拉同學過來幫忙想想,“太棒啦!是國寶,國寶!”這時我們班的曾潤騰恍然大悟的`聲傳開了……大家有說有笑,歡呼聲一直回蕩在校園里……
很快,我和同學們都贏來了好幾張的兌獎卷跑去換獎品,換來了精致的小筆袋、筆記本、還有好看的鉛筆……猜燈謎活動結束了。我們這次能夠猜中了很多謎語換來了許多的獎品,那就是平時我們都經常閱讀課外書,給我們充上了滿滿的電源,值得驕傲!“中秋猜燈謎“活動真是有趣的古代傳統游戲!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5
中秋佳節話中秋
張昊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輪圓月高掛于碧空,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刻再次光輝普照,舉國同慶。萬家燈火,萬家杯,杯中有花,杯中有月,于是,我的心也跟著皎潔了起來。
節日前兩天下了場秋雨,好怕看不到中秋節的月亮,好在雨適時地停了。天晴了,家鄉朗潤起來了。路上行人漸多,腳步匆匆,滿面喜悅,大包小提的拎著的是回家的甜蜜,是團圓的迫切。突然感覺到每個人都攜著一個月亮,月在心頭是最圓的。
我們全家也在這花好月圓之夜幸福的聚在一起。媽媽準備了一桌可口的飯菜,爺爺奶奶樂呵呵地趕到了我家,我和爸爸也開心地忙碌著,擦桌子、擺碗筷、端菜、拿水果、擺月餅……飯菜都上齊了,我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倒上茶,茶杯里漾出幸福的水花。電視里傳來一陣歌聲:“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緣才會相聚,有心才會珍惜,何必讓滿天烏云遮住眼睛……”此刻,透過窗紗,天上那輪明月正悄悄移向窗格上,那樣圓潤,那樣圣潔。相望于今宵,我更感受到了月下故鄉的美好,月下親人的溫暖。
我把一個上面鑲嵌著“福”字的圓圓的大月餅分成了五塊,我們全家每人一塊,并一本正經地說道:“這叫有福同享!”大家被我逗得笑了起來,不過還是心領神會地大口吃了起來,甜蜜的味道瞬間溢滿房間。傳說月餅是嫦娥最愛吃的點心,可嘆她現在只能在冰冷的廣寒宮里,縱然桂花釀再甜,仙界再美,這人間的美味佳肴和家人的天倫之樂她也享受不到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和大詩人李商隱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吃過晚飯,我幫爸媽收拾了碗筷,又和大家一起品嘗了很多甜香可口的水果,我還給爺爺奶奶唱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歌聲里,我看到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笑臉,于是我更加賣力地唱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真的是個美好的節日,它象征著團圓,象征著豐收,象征著夙愿,更象征著祖國傳統文化的神圣,祝福大家佳節快樂,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大家庭永遠幸福和美,團圓吉祥!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6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的“舉杯邀明月”,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7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8
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9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說有很多親朋好友到我家過中秋節,吃團圓飯,我高興得差點要跳起來,誰叫我是個“人來瘋”呢?
這不,一大早,小姨就帶著胖乎乎的表妹來了,我這個小表妹很討人喜歡,不吵不鬧。乖乖順順,我們在玩游戲時,我叫她怎樣她準照辦。她可真是我中秋節得到的開心禮物喲!
不一會,舅舅一家來了,姑姑一家也來了。我忙著給客人拿飲料,小吃等,姑姑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看著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我覺得有點像過年一樣,好熱鬧,好喜慶的感覺。
下午,我帶著幾個小客人到我書房做游戲,都說中秋節與嫦娥有關,嫦娥是怎樣的呢?我們比賽畫自己想象中的嫦娥,我想像嫦娥長得很美,穿白紗衣服,梳長辮子,在她身邊有一只 雪白乖巧的兔,但我還是沒姐姐畫得好,我要在電視電腦上看嫦娥的長相,我們約定明年中秋再進行比賽。可惜的是,今天是陰雨天氣,我們看不到月亮中隱隱約約的嫦娥仙子了。
晚上吃團圓飯,我們去了一家餐館,這家生意可好了桌桌爆滿,都是一大家子,各式各樣的月餅,各式各樣的菜肴,沒著都喜氣洋洋,沒有中秋圓月,我們心里同樣明朗,真是中秋勝 過年啊!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0
寂寥的夜晚,天空中掛著一輪圓月。我漫步在寧靜的公園湖畔,湖水倒映著月兒那皎潔的身姿,伴著那閃爍的光影,湖邊柳枝歡快的跳躍著。雖是深秋的季節,涼風不時地從遠處襲來,但那晶瑩透徹的月光依舊在我的心中泛起了一絲暖暖的漣漪……。
月光如水——她讓我感悟著生活,感覺著快樂。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我都會親眼的看一看是否有月亮在天空中懸掛,是否可以看到那如水的月光。她就像明鏡一樣使我從中體會著各種生活的影像,有美好,也有酸楚和苦澀,然而,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生活的快樂。因為如水的月光像涓涓小溪一般流淌在我跳動的心房,煩惱似乎頃刻間煙硝云散,心在瞬間清澈見底般的亮堂起來。
月光如畫——她美麗,她嬌媚。在那如畫的月光中我看到了山川,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嫦娥那婀娜的身姿,更看到了月下老人那慈祥的笑臉。山川蜿蜒起伏,大海波濤洶涌,嫦娥美麗動人,月下老人善良忠厚。我在月光的美麗畫卷中蕩漾著,享受著。
月光如詩——美麗的月光從遙遠的天際來到人間,將她那古老的傳說張揚著。那豈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來的動人故事,又何嘗不是嫦娥奔月劃過太空而書寫的一首幽美詩章呢。
月光如歌——銀色亮麗,猶如一束光纖編織而成的長長的帶子,更是串串音符鑲嵌在蒼穹的宇宙之中,伴著江河湖海的滔滔吼聲,唱響了一首古老和現實相結合的,從猿到人的曠世不朽的歌。那是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用生命譜寫的偉大頌歌,她經久不息的在茫茫的夜空中回蕩著。
月光如水,月光如畫,月光如詩,月光如歌。我愛月光如水般的晶瑩,我愛月光如畫般的美麗,我更愛月光如詩如歌般的雋永。
啊!月光——你在我的眼里,更在我那跳動的心房中!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1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賞月,因為月餅象征著美滿、快樂、和諧。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上午媽媽從超市里買來了多種多樣的品味的月餅。月餅的形狀圓圓的,大的有煎餅那么大,小的比我手掌還小,一口就能吃完。月餅上的花紋也各不相同。月餅的餡更是五花八門,有五仁的、有豆沙、有水果味的、有牛肉的……數不勝數。我最喜歡的是別具一格的百果月餅了。它的顏色是金黃的,上面印著精美的花紋,中間印著“百果”兩字,散發出一種淡淡的,誘人的香味,饞得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輕輕地一咬,里面的果肉立刻呈現在眼前,看得眼花繚亂,有綠的、有紅的、有黑色的芝麻……數也數不清,心想:這里面會不會滲著百種材料才中百果呢!想也想不明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了再說。我狼吞虎咽地吃著,一個月餅很快就被吃完了。月餅吃起來甜而不膩,又香又軟,讓人越吃越愛吃,更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月餅,不禁讓我想起王維寫的一首古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愿天下的人們能團團圓圓過中秋。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2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
在中秋節這一天,媽媽總會做又大又圓的月餅給全家人吃。當然,今年也不例外,我站在一旁,看著媽媽那嫻熟的手法,不一會兒,媽媽就像變魔術似的把一大盤圓圓的月餅端上了桌。我一臉崇拜地看著媽媽,說:“媽媽,您可真厲害!您可以教教我怎樣做月餅嗎?”媽媽笑著對我點了點頭說:“我教你做個簡單點的冰皮月餅吧!”媽媽首先戴上手套,再把事先準備好的月餅皮平均分成幾小份,然后,把每一份在手掌心搓圓,再用搟面杖把每一個小圓球搟成一個圓形的皮子,把餡兒包進皮里后,放進磨具里面擠壓,一個圓圓的小冰皮月餅就做好了。
我嘗試著用媽媽教我的方法做了一遍又一遍,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做出了一個個漂亮的冰皮月餅。當我把月餅端上桌時,大家都夸我是個好孩子,會幫大人做事了。
大家吃完月餅后,來到陽臺上賞月,玉盤似的月亮掛在夜空中,皎潔、明亮,頑皮的星星朝我眨著眼睛。媽媽對我說:“圓月和月餅都是代表團圓的呢!”我看著這一輪皓月,心想:嫦娥仙子什么時候才能和后羿團圓呢?她和玉兔在月宮中不會寂寞孤獨嗎?吳剛什么時候才能把桂花樹砍到呢?我的腦海里涌出了一個個有趣的想法,漆黑的夜幕更是讓我思緒不斷……
這個中秋節讓我感覺很有趣,不僅學會了制作冰皮月餅,而且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更是讓我快樂!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3
有一首詩寫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爸爸奶奶在小院里,一邊品嘗甜甜的月餅,一邊聊天賞月。
夜靜悄悄的。深藍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圓盤,已不是平常的那種彎彎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潔的光輝灑向大地。它不像太陽光那樣耀眼、奪目,只是將自己的光輕輕地灑向小院的每一個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沒有,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那里只有環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問:那你知道嗎?全世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對呀!
清風習習,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說說笑笑,讓人感到溫馨無比。
我看著那圓盤似的明月,體會著濃濃的親情,我的心好像長了一對翅膀,飛向那無垠的夜空。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夜,靜悄悄的,一陣涼爽的風穿過我的窗戶,輕輕地撫摸我的臉;我站在窗前,癡情地望著十五的月旁。
窗外,黑色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點綴著幾顆星星,他們害羞似地躲在云紗后面時隱時現,在群星的陪伴下,一輪滿月微笑著注視著人間,她的笑容是那么溫和,那么慈祥,在這樣的微風中,大地好像一個甜睡的嬰兒。媽媽回來了,買了一些月餅。我和媽媽一邊吃月餅一邊看美麗的月色,月光如水,水光如乳,每一片綠葉都披著夢的輕紗,每一朵鮮花都綻放著朦朧的微笑。草中不知名的蟲兒“唧唧”地響成一片,譜寫一曲“月光曲”。
珍珠一樣的露珠,伴著月色滴落下來,空氣里頓時充滿了一種醉人的芬芳。
中秋節的夜晚多么迷人啊!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4
涼爽的秋風拂過我的臉,一陣陣桂花香氣撲鼻而來。大街小巷上人山人海,各個大小型商場的櫥窗上貼滿了海報。這個一年一度的日子——中秋節有來到了。
今晚的月亮格外的圓,格外的亮。一絲絲清風吹進窗欞,吹進我的心里。我們全家看著電視,一邊享受香甜的月餅。姥爺給我剝著榛子和核桃,爸爸給我講中秋節的來歷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聽的很入迷。看到電視里的主持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就不禁想到遠在故鄉的親人們,他們可否健康,可否開心。我站在窗前,凝望著皎皎圓月,想起了杜甫的那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才,人們大概是因為月亮又圓又大,象征著團圓。而且,月亮能表達出人們對家人的思念。我品嘗著美味的月餅,享受著月餅那香甜的味道,更享受到家人帶給我的溫暖。
這個月圓之夜并非以前那樣,在這個節日里,我享受了許多,也思念了許多。
迎中秋節活動作文篇15
每一天都飛逝而去,中秋節即將來臨。仰望天空,眼前又浮現出那熟悉的場景——還是那圓圓的月亮,還是那和睦的家庭。。。。。。
記得幾年前的中秋節,是在鄉下度過的。擺著幾張木桌木椅,在寬大的院子里,拉著家常,吃著月餅。那時的月餅雖沒有現在的美觀,可咬一口,甜蜜直入心脾;那時的環境雖沒有現在的好,可空氣是那么清新;那時的條件雖沒有現在的好,可月亮是那樣皎潔。那里的一切都別有一番風味。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我與媽媽的.那次拉家常。我天真地問媽媽“我什么時候會長大?”媽媽告訴我:“一眨眼的時間,你很快就會長大了。”我不信,撅著小嘴說“我眨了多少次眼了,還是這么小。”媽媽說:“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長大,離開媽媽,獨立生活。”“那我才不會要離開媽媽呢!我不要長大!”媽媽笑了笑,眉間透出一絲憂傷,我卻不以為然。
時光飛逝,果真是一眨眼的時間,我猛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又是那輪圓圓的月亮,又是那片微灰的天,如媽媽所言,人長大真的是一眨眼的時間。又要和家人團聚了,可是這對我來說并沒有什么,因為我心里每天都裝著一輪圓圓的月亮,每天都裝著家人,裝著他們的音容笑貌。
又一輪圓圓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