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走心作文
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文學、哲學等領域的知識,從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文化視野。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重陽走心作文參考,希望對大家寫重陽走心作文有幫助。
重陽走心作文篇1
上周六,少先大隊部與北斗星報共同舉行了重陽節去縣福利院獻愛心活動。八點左右,我們整齊地排好隊伍,擎著校旗和隊旗,一路伴著笑聲,一路撒著歌聲。大約過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縣福利院。
這里環境優雅:芳草萋萋,花團錦簇。走進院子,已經有十幾個白發蒼蒼、面目慈祥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準備欣賞我們的表演。這里的工作人員熱情有加:“熱烈歡迎城北小學來我院獻愛心”的大紅標語懸掛在兩棵大樹之間?!芭九尽睔g迎的掌聲此起彼伏。
表演開始了,同學們有的獻上了激情的`拉丁舞,有的跳起了傳統的筷子舞,還有我們的大合唱《最美不過夕陽紅》……臺下是一陣陣熱浪般的掌聲和歡呼聲。老人們呢,有的笑得都流下了眼淚,有的沉浸在熱鬧的氣氛中享受發愣呢,有的竟站起來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扭起來……一位位,一個個,臉上綻開了久違的陽光般的笑臉,似乎年輕了十幾歲。
表演過后,該到這些老人們的屋子里體驗生活了。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二樓。我進入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我將要采訪的是一位八十二歲的老爺爺。走進爺爺的臥室,床頭上放著一張大大的舊照片。這張照片是這位叫陳建華的爺爺年輕時當兵照的。他穿著一套神氣的軍裝,胸前還佩戴著九枚銀光閃閃的勛章,勛章下面有一枚帶字的橫牌: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來爺爺是解放軍呀。那厚重的勛章似乎在昭示著爺爺的赫赫戰功,那刀刻的皺紋仿佛是爺爺飽經滄桑的戰斗歷程的“車轍”。聽著爺爺講述的戰斗故事,我們好像置身于戰火紛飛的戰場,宛如看到了爺爺與敵人勇敢搏斗的豪姿。聽著聽著,我不由得又增添了對爺爺的無限敬佩之情。
“盛子原,我們來獻愛心啊!”隊長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同學們有的給老人捶背,有的幫老人打掃衛生,還有的給老人疊被子、倒茶……我趕緊走到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面前,把一個小巧玲瓏的水晶哨送給了奶奶,并且對她說:“奶奶,以后有需要幫助的話,一吹口哨大伙兒就聽見啦?!蹦棠搪犃宋业脑捀吲d極了,她馬上接過水晶哨,臉上就像綻放著一朵金絲菊。
終于要離開了,我們都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和老人們道別:“爺爺奶奶,好好保重!我們會再來看望你們的!”
重陽走心作文篇2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非常揮霍買許多貴重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說上一句:“不冷不冷?!毙睦镞€不住埋怨奶奶太羅里吧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愛去感動他們。
重陽走心作文篇3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便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以前,我對重陽節確實不怎么了解,認為只不過每到這一天人們吃上幾塊重陽糕,大伙再聊聊天也就過去了。后來,等自己漸漸懂事了,并從父母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關于重陽節的來歷和特殊的含義。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或老人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轉眼間,今年的重陽節又來到了,我的心里有了個小算盤。這天上午,我走到奶奶旁邊,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問:“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奶奶疑惑的說:“今天,今天什么日子?”我神秘地說:“想想,好好想想。”“今天是咱媽的生日?”“不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生日?我的生日要到十二月啊!”“呵呵,不是那個生日。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老年人的節日啊。所以我帶你出去走走。”說著,我便拉著奶奶的衣角向前走。
奶奶臉上的笑容今天很燦爛,一旁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岸邊樹木的身影,幾條小魚無憂無慮的在水里游弋,有時互相嬉戲,有時吐吐水泡。耳邊還不時傳來奶奶小時候的故事,奶奶陶醉在這美麗的詩畫里了。是啊,經常聽大人們說,要讓老人老有所樂,安享晚年?;蛟S說的就是這幅美麗畫面吧。
這時,天色已晚,我和奶奶意猶未盡的回到了家,而媽媽也早早在餐桌上放上了重陽糕。我連忙遞了一塊給奶奶,又抓起一塊塞進了媽媽的嘴里,當然我不會忘了自己。咦?今天的重陽糕怎么比以前的更甜了呢……這真是個值得紀念的重陽節。
重陽走心作文篇4
微微的秋風輕輕地吹過我的小臉,枯黃的樹葉輕輕攪動我的思緒。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去年的重陽節,那個我最不愿再憶起的晚上。
那天晚上,噩耗傳來。我的小外婆(媽媽的阿姨)去世了!聽完電話,媽媽便神色黯然地告訴了我。這對我來說,簡直如晴天霹靂。當看到靜靜地躺在白色床單上的小外婆,媽媽失聲痛哭,我的眼淚禁不住地往下流。我掩飾不了我的傷心,更掩飾不了我對小外婆深深的愧疚……
在我幼小的記憶里,小外婆一直對我關愛有加。她常常抽空就給我織毛衣、織襪子,還有漂亮的毛線鞋,每當我去她家時,她親熱地把我樓在懷里,問長問短。可是,小時侯的我很不懂事,經常撒嬌,時時會傷她的心。記得有一次,任性的我要小外婆買這個吃那個玩,她按照我的“指示”買了這個和那個,可在回家的路上,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的外孫女啊,這么不懂事,花錢大手大腳,將來可怎么辦?”我聽了很不高興,直覺得小外婆真是小氣。最讓我不滿的是,小外婆把這件事告訴了我媽媽,害得我被媽媽責罵了一番。從此,我對小外婆不理不睬了,甚至在路上遇到笑容滿面的她,我也轉身就走了。
如今,小外婆去世了,我非常后悔,也知道自己錯了,可實在太晚了,太晚了……我再也見不到她了,再也感受不到她對我的愛。每當看到她的遺照,我就控制不了我的情緒,就會傷心地哭泣。人家說,重陽,重陽,何為重陽?就是重返陽間,將虛有化為現實,將難過變為快樂!這是真的嗎?地上的落葉,請你告訴我,小外婆能聽見我的話嗎?她會原諒我嗎?天上的星星,請你告訴我,小外婆在天上過得好嗎?安息吧,小外婆,愿您在天堂能夠永遠快樂!
啊,思念您,我親愛的小外婆!
重陽走心作文篇5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熬啪拧迸c“久久”同音,民間又說“久久長壽”,重陽節便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和助老的節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重陽節,別有一番感受。
說到老人,不禁想起明代馮夢龍的趣說:諸物都是先白后黑,唯有髭須卻是先黑后白。其實,古人不乏頌揚“皓首”的吟詠,很大程度上也是今日老人的寫照。
“鬢衰頭似雪,行步急如風;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這是張籍對白頭老人的歌頌。第二軍醫大學吳孟超院士從醫近70年,現已90歲高齡,但仍披甲執刀,工作在醫學科學領域。袁隆平院士去年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畝產達926.6公斤,他豪言10年內沖擊1000公斤。80多歲的他不認為自己年老,常說:“我的心態永遠年輕!”老有所為,不僅是事業需要,更是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發生”,這是杜甫對白頭老人的慰勉。楊善洲從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后,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人們贊揚他是永不退休的.共產黨員。他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去世前無償交給國家。對黨員干部來說,不管黑發白發、在任退休,為人民服務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是王勃對白頭老人的贊美。白芳禮老人74歲時召集家庭會議,宣布把5000元積蓄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還要回天津蹬三輪掙錢,讓更多的窮孩子上學。自此他支教18年,將掙來的35萬元錢全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在我們身邊,像白芳禮這樣熱心公益、默默奉獻的老人不乏其人,他們的行為看似平凡,卻不斷帶來社會前行的正能量。
古詩之美在文辭,當代老人之美在行動。按60歲退休,距人生終點還有大把時光,退休時非但不必嗟嘆“感吾生之行休”,還能翻開人生的新篇章。從“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到“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豪邁,散發的正是時代的熱力。
另一方面,老人奮斗和勞累一生,年齡到“坎”回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和社會回報,不僅天經地義,更是全社會的應盡責任。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面對“未富先老”、家庭空巢化等挑戰,“老有所養”問題也日益凸顯。日前,央視《新聞聯播》為桂林四兄弟刊播尋母啟事,引起強烈社會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觸動了失能老人缺少照顧、失憶老人走失等社會痛點。
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需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尚,讓每個老人都能享受幸福晚年。如果說“老有所為”是老年人老當益壯的精神追求,那么“老有所養”則是社會回饋給他們的人性溫暖。
重陽走心作文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的重陽節,我們的爺爺奶奶們都能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也不免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我們村的村長每年在這個佳節里,都會組織村莊上的一些少年兒童去敬老院開展送溫暖活動,這已成了我們村的一個光榮傳統。
記得去年重陽節,我也很榮幸地參加了這次送溫暖活動。那天,太陽公公早早地露出了笑臉,小鳥在枝頭歡唱,我們排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帶著用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買的一些水果等禮品出發了。一路上,微風輕拂著我們可愛的臉龐,鮮艷的紅領巾在胸前跳動。我們像快樂的小鳥,蹦啊,跳啊,唱著《快樂的節日》這首歌,不知不覺就到了敬老院。
敬老院風景優美。院子周圍的樹木高大挺拔,長得郁郁蔥蔥,花壇里菊花欣然怒放,空氣清新甜潤,院子后面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我們歡歡喜喜地來到爺爺奶奶的面前,獻上我們帶來的禮品。爺爺奶奶們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水果,一邊欣賞我們精心準備的精彩節目,他們的臉上一個個都洋溢著幸福甜美的微笑。節目表演結束,我們又分頭行動,幫爺爺奶奶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有的打掃衛生,有的洗衣服,有的幫爺爺奶奶捶背、按摩,有的幫奶奶梳頭……
我想:爺爺奶奶們辛苦了一輩子,我應該幫爺爺奶奶洗洗腳。說干就干,我迅速找來一個腳盆,來到他們的廚房,裝了一些熱水,又摻和了一點冷水,用小手試試溫度,正好合適。我就彎著腰,弓著背,端著一腳盆水,邁著八字步,一搖一晃地來到一位爺爺跟前。盡管我非常小心,一路還是灑下許多“珍珠”,兩只褲腿也被水濺濕了。我忙請爺爺坐下,幫他挽起褲腳,脫下鞋襪,這時我發現爺爺的皮膚很粗糙,腳背上一條條青筋,就像一條條蚯蚓。我小心翼翼地把爺爺的一雙腳一邊浸泡在熱水里,一邊按摩著。幾分鐘過去了,我又學著媽媽平時給我洗腳的方法,先洗比較臟的腳趾之間,再洗腳板,我摸著爺爺硬硬的腳板禁不住問:“爺爺,你的腳板咋怎么硬呀!”爺爺笑呵呵地說:“孩子,這叫腳繭?!薄澳俏业哪_板為什么那么軟而沒有腳繭呢?”我好奇地追問道。爺爺認真地告訴我說:“因為爺爺為了生活,一生到處奔波,走的路多了,也便有了厚厚的腳繭”。我聽后,心里非常感動。
洗完腳,我用毛巾幫爺爺把水擦干。爺爺用枯樹枝一般的手撫摸著我的頭連連稱贊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呢!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讓更多的老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家鄉的重陽節是多么難忘啊!
重陽走心作文篇7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吨芏Y》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于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干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鳴機夜作忙,
織工一飲登高酒,
依然風雨古重陽,
蒸出棗糕滿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重陽走心作文篇8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蘊。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輩,除了生活的無奈,還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陽,同樣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陽,又將會怎么樣呢?
重陽走心作文篇9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往年的重陽節,爸媽總是會帶著我,約上嗲嗲娭毑和爺爺奶奶,裝上各種好吃好喝的,一大幫子人熱熱鬧鬧的出去玩,我最喜歡去的就是陽湖濕地公園,暖暖的太陽照著,老人們可以走走停停,熱了就脫一件衣服拿在手上,說家常,談身體,我則迫不及待地拉著爸媽去租一輛三人單車,撒歡的跑起來……累了,大家就隨便找一塊草地,拿出帶的吃食飽餐一頓,直玩到日落西山,涼風四起,才興盡而歸……
可是今年的重陽節,嗲嗲已經不在人世了,娭毑也隨著姑姑到了千里之外,外公外婆的身體也是江河日下,大家沒了往年的興致,幾乎沒人提游玩的事情了。
剛好姨奶奶和舅爺爺也住在奶奶家,爸媽就請幾位老人出來聚餐。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剛好碰上他們了,遠遠地看過去,爺爺奶奶的身形怎么變得那么瘦小?
到了飯店,媽媽和我站在門口等爺爺奶奶,爺爺先到,我跳腳大叫,可是爺爺好像沒看到我,我只好跑過去,他這才看到我,一張皺臉立馬綻出笑來。奶奶則一把摟住我,不顧媽媽的反對塞給我一個大大的-。
點餐時我們點了鮮榨胡蘿卜蘋果汁,我親自操作,把切好的胡蘿卜和蘋果放進榨汁機,榨好后,我又給四位老人杯子里一一倒滿,老人們都笑呵呵地看著我干活。爸爸點了一桌子的菜,大家吃的其樂融融。
飯后出現了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幕:奶奶找服務員要了幾個打包盒,把沒吃完的菜統統打了包,還惋惜著湯沒法帶走。我看著她枯瘦的手拿著筷子一絲不茍的挑揀著剩菜,再看看她給我的那一個大-,心里一怔一怔的。
爺爺奶奶真是老了,暖旭的初秋天氣,他們居然穿著夾衣和外套,瞇著眼睛也看不清對面的事物,可是他們記得我的個頭,記得我愛吃的東西,記得給我大-……平常,他們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也從沒見他們給自己添件新衣;可是每周我去奶奶家,卻總是有無數的好吃的等著我,逢年過節有永不缺席的大-……
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也似乎理解了他們,分別時我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天很長地很久,可是和家里的老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有數的,今后,我要更努力的學習,用我的力量去愛護他們,關心他們。
重陽,是老人的節日,是夕陽的節日,是一個永遠不會老的節日。
重陽走心作文篇10
九月初九重陽節到了!這可是我敬愛的爺爺奶奶的節日!我今天可一定要好好地表現一下!
迅速吃好晚飯后,我從口袋中掏出一把早已準備好的精致的小剪刀,跑到爺爺奶奶身邊,說:“爺爺奶奶,我給你們剪指甲,好嗎?”爺爺聽了,一愣,帶著懷疑的神情說:“乖孫女,你也會剪指甲?”“會!”話雖這么說,可我卻心虛得很,畢竟我從來沒剪過指甲呀!不過我相信:只要用我的誠心,就一定能完成任務。不是有句老話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說干就干,我拉過爺爺的手,開始行動了。哇!爺爺的指甲好硬哦!萬事開頭難,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剪了第一刀?!盃敔?,痛不痛?”“不痛不痛,這哪會痛呀!”爺爺滿意地坐在沙發上說,“爺爺這是在享我孫女的福啊!”
突然我發現爺爺有個手指頭上竟沒有指甲,我急了,問:“爺爺,你這個手指頭的指甲呢?”
爺爺見我著急的樣子,連忙說:“平平,別急!這是我在部隊時弄掉的。那是一次軍事練習,我們正在訓練擦槍,由于我一心想快些,用力過猛,讓槍給夾了。沒事,現在早好了,一點也不痛了。不信你摸摸,它硬得很呢!”
聽了爺爺的話,我趕緊去摸,那肉果然已很硬了。是呀,都已經幾十年了,能不硬嗎?爺爺可真是個堅強的人哪!我一邊摸著他的手指頭,一邊這么想著。
剪好了爺爺的手指甲,輪到給奶奶剪了。我捏過奶奶的手,發現雖說奶奶是個女的,可手卻很厚,而且也很粗糙。我心里格登了一下。奶奶見了,猜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聽聽奶奶的故事?”我抬頭看著奶奶慈祥的眼睛,點了點頭。
奶奶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可沒現在這樣的好條件。因為你爺爺在外面當兵,所以家里的事、田里的活都由我包干了。我這雙手干過的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它可作出了大貢獻呀……”
聽著奶奶的話,我竟忘記了給她剪指甲,而是把她的手捧起來,緊緊地貼在我了的小臉上。
一次剪指甲竟讓我懂得了那么多,這得感謝這個重陽節呀!但愿在人們的心里天天是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