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命題作文
在寫作文前要認真審題,理解題目的要求和意圖,避免跑題和偏題。好的說明文命題作文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說明文命題作文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1
校園是我心靈的寄所,校園是我心靈的樂園。校園,在我心中,總是那么美。我漫步在校園,觀賞著這熟悉的一切。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方形的花壇,花壇是用磚砌成,上面鑲著白色的瓷磚,顯得格外潔白。花壇里栽著各種各樣的花、有菊花、桂花、松柏。花壇的旁邊還有一棵高大的皂莢樹。每到冬天,天空已飄下潔白的雪花,而皂莢樹上結滿了冰條,很美麗,就象千百條閃耀的銀鏈掛在樹上似的。而松柏卻像一位威武的將軍,挺拔的站在花壇中,守護著我們的校園;春天,我們學校的花開了,它們的顏色各式各樣,非常美麗;秋天,桂花開了,他那芝麻般大小的身材非常可愛!老遠就能聞到香氣,因為桂花飄向千里嗎!
每次經過花壇,就有一股混合著花香的味道撲鼻而來,使人陶醉于其中,蝴蝶和小蜜蜂也來花壇玩耍、嬉戲。
校園的草坪上種著茂密的小草,水靈靈的,顯得格外有生機。這里也是我們的樂園,我們常常三五成群地在草坪上玩耍,觀察昆蟲,完成觀察日記。
夏天,操場旁邊那兩棵蒼翠欲滴的大樹為同學們趕走了夏日的炎熱。一陣風吹來,樹上的蟬就一個勁地叫:“知了!知了!”好像在提醒同學們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
校園,雖然沒有高樓大廈那么繁華,沒有花園那么冷艷幽香,但它教會了我們知識,讓我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校園,你是無比的美麗!無比的神圣!無比的動人!我愛你,美麗的校園!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我深深地記在了心里,因而我愛上了書!書就像是我的朋友,陪伴我一起成長。
我讀過張苗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采訪;也讀過尤安·艾肯的《走遍天下書為侶》,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還讀過葉文玲的《我的“長生果”》,讓我知道了寫作的道理。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林海音的《竊讀記》。《竊讀記》中講的是林海音在童年時期偷偷讀書的生活。這篇文章既有喜怒哀樂,又有酸甜苦辣......各式各樣的表情,一應俱全。當林海音小心翼翼地跨進店門時,我為他擔心;當她輕松自在的走出店門時,我為他高興。從中,我也體會到作者對知識的渴望。
看到林海音對書的酷愛,我想起了我自己。
每當黃昏的夕陽落下,寧靜的夜晚到來時,我常常會愛不釋手的捧起一本書坐在燈光下如饑似渴的閱讀著。有時,我浮想聯翩,被書帶到了云霧繚繞的山峰頂上。“啊!怎么那么冷啊!”我往四周一看,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峰,地下白雪皚皚,簡直就是冰天雪地!有時我還會被我的書朋友帶到無邊無際的大海里,來環游海底世界。在海底,我見到了大海龜、各種各樣的小魚,知道了大海中的無窮奧秘。
記得還有一次,我媽媽讓我睡覺,可是我還想看書,就想了一個辦法。我關了燈,媽媽知道我要睡覺了,她也放心地去睡覺了。我確定安全后,就開著小燈,情不自禁的看起書來......
書籍是通往智慧的大門!我愛讀書!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我深深地記在了心里,因而我愛上了書!書就像是我的朋友,陪伴我一起成長。
我讀過張苗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采訪;也讀過尤安·艾肯的《走遍天下書為侶》,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還讀過葉文玲的《我的“長生果”》,讓我知道了寫作的道理。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林海音的《竊讀記》。《竊讀記》中講的是林海音在童年時期偷偷讀書的生活。這篇文章既有喜怒哀樂,又有酸甜苦辣......各式各樣的表情,一應俱全。當林海音小心翼翼地跨進店門時,我為他擔心;當她輕松自在的走出店門時,我為他高興。從中,我也體會到作者對知識的渴望。
看到林海音對書的酷愛,我想起了我自己。
每當黃昏的夕陽落下,寧靜的夜晚到來時,我常常會愛不釋手的捧起一本書坐在燈光下如饑似渴的閱讀著。有時,我浮想聯翩,被書帶到了云霧繚繞的山峰頂上。“啊!怎么那么冷啊!”我往四周一看,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峰,地下白雪皚皚,簡直就是冰天雪地!有時我還會被我的書朋友帶到無邊無際的大海里,來環游海底世界。在海底,我見到了大海龜、各種各樣的小魚,知道了大海中的無窮奧秘。
記得還有一次,我媽媽讓我睡覺,可是我還想看書,就想了一個辦法。我關了燈,媽媽知道我要睡覺了,她也放心地去睡覺了。我確定安全后,就開著小燈,情不自禁的看起書來......
書籍是通往智慧的大門!我愛讀書!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4
人從出生之時起,一直至生命的終止,都有可能會打哈欠,特別是在人疲倦的時候。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原因,我去問了爸爸和爺爺,爸爸和爺爺也說不清楚,大概是因為人體的需要吧,應該是大腦提醒自己改休息了。
于是,我請哥哥在網上查找資料,終于,我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打一次哈欠的時候大約是6秒鐘,在這期間是人閉目塞聽,全身覺得舒服。因此,可以認為打哈欠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了最好的放松,對人體具有重要的勝利保護作用。之前我聽爺爺說打哈欠是大腦缺氧的表現,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相反,人體通過打哈欠的深呼吸運動使血液中增加養氣,排除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人的精力更加充沛。
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精力吧。當我們感到困乏的時候往往哈欠不斷。這是大腦提醒人體說,它已經疲勞了,需要書面休息。所以,打哈欠其實也是一種催眠的方法。不知道大家留意沒有,當我們即將進入緊張工作之前,比如在重要的考試之前,在大型演講比賽或文藝節目表演之前,我們也嘗嘗會哈欠連連。這時我們可能會埋怨自己精力不集中,不夠緊張,狀態不好。不用擔心,其實這并不是件壞事。這時的我們精神處于緊張狀態,打哈欠反而是人體借助深吸氣是血液中增加更多的氧氣,提高大腦的活動能力,以至于促進大腦皮層的各個功能
區由抑制狀態轉變為興奮狀態,這樣大腦皮層才能更出色地工作。瞧吧,只要我們去發現,去追問,一個小小的哈欠里盡然也藏著這么多的學問!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后才能發現更多的奧秘。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5
也許,生活曾賦予你太多太多的挫折與磨難,使你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但我們必須堅持下去,才能等到明日燦爛的陽光!
微笑,一種言語之外的美好;微笑,一種平淡而讓人感動的幸福;微笑,像一縷春風吹過泛綠的草甸。
微笑,編織了愛的美妙,灑落早每一個角落,超出了權勢,金錢,國界和美丑。小的溫暖,不要刻意去感受,最真誠的微笑,每個人的心底,都會感受到。交換一個微笑,使大家懂得了擁抱世界的沒好,懂得了希望無處不在。
在生活中,微笑也是必需的。
每個早晨,對自己微笑,對愛你的人微笑,對你愛的人微笑,就會覺得自己充滿著朝氣,做事更有勁兒,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樣的生命才值得努力去奮斗!
微笑不一定要開心的時候。嘗試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挫折,嘗試用微笑去迎接每一個挑戰。這樣,人生才會更多姿多彩。一個微笑能喚醒所有低頭的細胞,一個微笑更可以點燃生命中的曙光!
把那哭喪的臉從自己生活中抹去……人生是那么無常,緊握在你手里的風箏也可能會斷線飛去……不要灰心,不要哭泣,也許你很快就能拉起另一個風箏,再次在空中翱翔,這一切都會實現,只要你放得開傷心悲痛,站起來對它揮手微笑!
人生大部分時候都在等待。在等待開往下個站的巴士,在等待屬于自己的天空,在等待機會、曙光……何不在等待的當兒,微一微笑,下一站也許會更精彩!讓過去隨風飄走,讓微笑承擔你的悲痛,這樣生命會是美好的!
微笑,更可以推動他人前進的決心。微微笑吧!讓所有人已落淚的細胞再度活起來, 繼續歌頌生存下來的每一秒鐘!
微笑面對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亦不比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如果人生僅為求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6
獨坐一隅,讀懂了田野,讀懂了春風,讀懂了小巷中的古木韌藤,讀懂了青山綠水中的魂牽夢系。然而,讀不懂的是那處在浪漫與現實交界處的生活。
羅曼。羅蘭說過,“生活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掘起了新的源泉。”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它把浪漫與現實集于一身,容不得你霧里看花。遙想當年那“力拔兮山氣蓋世”的霸王,現實的慘痛也不得不把他從美好的夢幻中拉了回來,面對劉邦的窮打猛追,他最經只得在烏江一刎而去。昔日那親率江東八千子弟勇戰殺場的豪氣,就在這烏江邊上隨風散去。無人了解他的自刎究竟是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亦或是為了虞姬,但唯一的事實是現實的生活是殘酷的,它更不容許你只一味的在浪漫中度日。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倘若項羽能在浪漫與現實之間獲得一種新的感悟,或許他會在古代歷史中留下回行的篇章。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浪漫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能給人帶來一種幸福,一種凌駕騰空的如癡如醉的感覺,以排遣心情的不悅。“詩仙”李白正是因他在官場上的失意而在浪漫主義的詩句下尋找慰藉。但我們經究不是圣人,所以人間煙火我們還是要吃的,那么就不能完全沉迷于虛幻玄奧的浪漫之上,不然現實會把你打入冷宮,無法抽身。
足以見得,生活中的浪漫與現實是如此的緊密相連,應該纏綿的無法割舍。只有如此,你的人生才會色彩斑斕。
假若你也想感悟生活滋味,那么便要嘗盡人生五味果,缺少任何一樣,你的生活空間都無法充滿。
浪漫與現實是生活的線,把各式各樣的五彩空間連成一串,便構成了心中的彩色長虹。要用你的慧眼去洞察生活的一切,一切的生活。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7
現在,智能手機成為了用途最為廣泛的專利產品。新年之際,我也入手了一部新手機。新手機看起來跟我合并的巴掌一樣大,它長約16㎝,寬約7㎝,厚約0。8㎝。新手機攝像頭的位置跟大多數手機攝像頭的位置不同,大多數手機的攝像頭在正中央,然而新手機的攝像頭在左上角。
那么問題來了,智能手機有哪些功能呢?智能手機可以上網。它告別使用電腦上網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開始用便捷的手機上網看新聞,看電視劇,玩游戲等等,這些簡單的上網使人們更喜歡用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可以下載應用軟件。應用軟件的不斷開發,智能手機的上網功能備受人們關注,它的功能在不斷提升更新,比如:我們常用的聊天工具和游戲應用軟件在這個小小的手機里面大顯身手,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
智能手機可以播放視頻。它的屏幕跟非智能手機相比足夠大,連接網絡的情況下播放效果很好,很流暢,智能手機的發展與此有密切關系。智能手機可以拍照。像素越來越高的智能手機拍照像素雖然還不及專業的相機,但它照相功能的進步我們都看在眼里,它照相的功能逐漸強大了起來。
智能手機有哪些好處呢?第一,智能寫作。以往寫作需要紙和筆,還有桌子。有了智能手機就不一樣了,使用“訊飛語音”app,可以將寫作文變為說作文,將打字變為語音轉文字,改變了寫作的方式,為我們節約了時間。
第二,智能學習。以往的課堂都必須在學校進行,受到了時間地點的限制,本次疫情可見,智能手機上破除了這一障礙,實現了我們在家也能學習的夢想。
智能手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也許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8
“學然后知不足”出于孔子的《禮記·學記》。大意是說,只有通過學習,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才能反過來努力學習。“知不足”表現了積極的進取精神、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謙虛好學的態度。對學問、對事業要不斷進取,永不滿足。是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讀書學習亦然,越讀越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越學越感到本領的缺少。
現代社會已是知識社會的年代,知識,創新和發展之快前所未有。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必須更嚴謹、更科學、更勤奮。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機制,都是當今社會對人們學習新的要求。學科學、學技術、學文化,人人是學習之人,處處是學習之所。讓知識的翅膀幫助人類騰飛,使每一個人展現才華,為人類的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
要真正做到知不足,首先要具備謙遜的態度,要敢于承認自己知識不足、學養欠缺,無論何時何地,不管面對何人何事。真正能夠自省的人,必是態度謙卑者,必是那些有自知之明而見賢思齊者。現實生活中,誰也不是全才,誰也不可能包羅萬象什么都懂都會,但對待知識對待學習的態度,確乎很重要。讀書學習,除了要樹立謙虛的態度,還要倡導踏實的作風。
或許有人會說,讀那么多書,學那么多知識又有何用?況且知識也會被人遺忘。是的,對于讀書的人們,灌輸有些知識今生今世不一定用得上,但什么知識可以用得上什么知識用不上,誰又能預測呢?只有多讀書、多積累知識,才能以變應變。高士其說過:“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獲得知識,讀書學習是第一要務。熱愛讀書吧,讀書是讀書人的手段,也是讀書人的目的
學習使人進步,不學習必然落后。封閉、自足,夜郎自大,只會遠離進步和文明。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有光明的遠景。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9
我最喜歡大熊貓了,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物種,最珍貴的動物,也是我國的國寶,它象征著吉祥,和平,友愛,和諧。
大熊貓憨態可鞠,性格溫和。胖乎乎的身子穿著黑白兩色的經典毛皮大衣——四肢和肩膀是黑色的,尾巴和身體是白色的,顯得尊貴而慵懶;圓圓的大腦袋上張著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睛,最逗人的是黑眼睛外面長著一圈黑眼圈,就象戴著一副大墨鏡,好一個愛時髦的家伙;頭頂上還有兩只毛茸茸的耳朵像兩個黑色的小絨球。
聽熊貓基地的阿姨說,大熊貓每天睡覺時間占53%,吃飯時間占45%,玩耍時間占2%。是既能吃又能睡的動物,難怪長得這么胖。有“竹林居士”之稱的大熊貓最喜歡吃新鮮的竹葉和竹筍,冬天也不冬眠,還要倒處找竹子吃呢!你看它抓起一大把竹子吃得多香啊!大熊貓還喜歡喝水,喝足了水的熊貓就象喝醉了的醉漢一樣倒頭就睡,所以有“熊貓醉水”之說。吃飽了,喝足了再美美地睡上一覺,醒來后,爬爬樹,做做操,再吃再睡,大熊貓的一天看起來悠閑又舒適。
其實野生大熊貓的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剛生下來的大熊貓不足一百克,粉紅色,沒有毛,腳也不能站立,眼不能見光。熊貓媽媽在生下它的一個月里要抱著它,不停地親它,舔它,用自己的體溫暖著它……要把這樣小的熊貓養大多不容易呀!想想我們的媽媽可也真不容易,媽媽謝謝你!
現在全球大熊貓的總數也不過一千多只,在它的(也是我的)故鄉四川建立了大熊貓養殖基地和臥龍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快離開熊貓基地了,我心里戀戀不舍,可愛的大熊貓放假我還來看你!讓我們一起來關心愛護大熊貓吧!
說明文命題作文篇10
世上的路千百條,每人都會走過自己的青春之路。多彩的青春總是交織著淚水與汗水,成功與失敗。
“如果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為錯過繁星而黯然神傷。”
初二上半期期末,吃過晚飯,英語成績出來了,被老師叫去辦公室看成績。分數,慘不忍睹;排名,慘不忍睹。
太陽落山了,留下毫無溫度的余暉。
放寒假,我松了一口氣。“英語總結”連同“寫給爸爸媽媽的話”一起被扔在不知哪個角落,撲滿灰塵。當初一筆一劃,信徒般的虔誠、真摯誠懇的期望仿佛也捎帶著去了,不再想起。之后那段日子渾渾噩噩,每日的工作總剩下不了了之的三字——“讀英語”。看著紙上三字,拿起筆,放縱地涂下一團黑,越涂越重,越涂越黑;仿佛這樣,那三字就不曾出現一般。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寒假過半。二月十三日,中午。父親突然發難,要聽我背課文。怎么可能背得出來?直到此時,問題暴露;直到此刻,才終于醒悟,心中一片坦然,眼前一片清明——那些一筆一劃的虔誠與期望從未隨白紙幾張遺忘,那些一筆一劃的虔誠與期望一直刻在心中。
只是,余暉已逝。只留下十三團黑墨染成的漫漫黑夜,那是不 “為錯過太陽而‘流淚’”的結果。
寒假只余一半,又如何?十五天,學完五個單元,每三天一個單元,堪堪學完。制定好簡單的計劃,——早、中、晚至少讀半小時課文,進入下一單元同時復習前面的單元。沒有分秒必爭的緊迫,但每一天,都不能落下。我曾質疑計劃的可行性,“只管執行就是”父親這樣回答,不是鼓勵,而是陳述客觀事理的回答。現實的確如此,每到第三天,無需刻意就能自然背誦。
終于,期中考來了,又走了。那周周五,夜晚,父親叫住我“你這次英語考得不錯。”我點頭,淡然接受這一結果。
推開窗,終于看見繁星滿天。
或許這就是青春吧。失去昨日,又得到今天。
如果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卻不為黑夜準備,你也將為錯過繁星而黯然神傷。如果你為眼前的茍且而失望,卻不為未來奠基,你將會失去詩和遠方。
這才是青春。
摔倒了,就奮力爬起。
即是錯過太陽,反省后努力投入,也將會擁有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