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過年作文2024
寫作文的價值和意義非常廣泛,它不僅是一種表達和記錄的方式,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優秀的關于過年作文2024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過年作文2024,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
我的家鄉孝義,過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都很精彩。雖然在春節時,大家都忙里忙外的,但是如果拿忙碌和快樂相比,我認為還是快樂一些吧!
除夕是一個最值得慶賀的時候。因為在除夕的時候,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一家人都會團聚,一起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后,我們坐在桌子上一邊打牌,一邊講自己的奇事,體會團圓的快樂。等花炮開始燃放時,我們便會去大街小巷散步,感受那份喜慶。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飛速發達,燃放花炮的形式種類更加繁多,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花炮不斷涌現。我發現今年的變化很大,從晚上八點開始一直到春節聯歡晚會結束的二點半花炮連綿不斷,最精彩的就是十二點整一報時,那聲音震得人耳朵都要破了,玻璃都跟著搖晃。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人們在迎接新的一年,他們都希望在這新的一年里財源滾滾,好運連連。
從初一到十二,我們一般都會到別人家做客,會帶上禮品,以表示客氣之意。而別人也會到自己家里來做客,同樣也會帶上禮品。在這期間最高興的要數孩子們了!他們手里拿著壓歲錢,還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別提他們有多高興了!
正月十五也是春節中一個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代表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春節真是一個快樂,令我難忘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慶祝吧!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2
【懷念兒時的“年”】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襖。”在我母親的記憶中,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每到春節,就會有一朵紅花戴,到我的母親有兒有女,也延續了這一傳統。記憶中,每年從臘八節開始,過年的氛圍就逐漸濃厚起來了,等到臘月二十三過了小年,掃了塵,就是正式置辦年貨的時候了。年底的集市總是分外熱鬧,農村的蔬菜幾乎不需要另外采購,家里的雞鴨養了一年也可以開吃了,故而趕集更多的是買花、買炮、買新衣、買春聯、買干果、買零食……這時候最開心的無疑就是孩子們了。東西買回家,父母開始準備蒸饅頭、蒸包子、炸丸子,孩子們就只有兩件事,除了吃就是玩。
過年,母親通常都不會讓我們幫忙的,怕我們說錯話,比如我們說“太多了”“吃不了”“不好吃”等等。說錯話總會挨頓訓,但我們也樂得自在。新出鍋的黃團子一手拿一個,我吃掉了豆沙餡,再跑到沒人的地方偷偷把剩下的皮扔掉。在上衣和褲子的口袋裝上瓜子、花生,我就能出去瘋玩半天,揣兩盒擦炮也能引來一群小伙伴。
家里每年都會蒸很多很多的饅頭,足以吃到二月二龍抬頭。到了今天,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幾乎什么都能吃得到,再也不用提前準備那么多的年貨,但是每每想到兒時過年的情景,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傻樂。會回憶起媽媽把面盆埋在柴火下面保溫“發面”;會想起哥哥用“呲花”把我的新衣燒個洞,惹得我哇哇哭;會回憶起我過年吃餃子時興奮又忐忑的心情,吃到錢幣和蜜糖會興奮得蹦起來,吃到麥麩和辣椒會苦著臉看著別人笑;還會想起大年三十那天的晚上,爸爸在院子里掛滿小彩燈,滿院子放煙花,一家五口坐在同一張床上裹著棉被看春節聯歡晚會,在零點倒計時的時候,我們在屋里給父親數數,父親在院子里拿燒火棍點燃那串盤在晾衣繩上的兩萬響的大鞭炮……
如今的春節多了燈紅酒綠,多了車水馬龍,遠隔千里的親友也可以在視頻里相見,以慰相思,這是時代的進步。當我眼睛看著一年更比一年熱鬧的春晚,耳朵里聽著噼里啪啦的電子鞭炮聲,腦海里閃現的卻是孩童時的笑顏。時至今日,往昔的春節留在我記憶中的,更多的是懷念和鄉愁……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3
在我眼里,春節是一年中最快樂的節日!
在春節來臨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必須進行一次大掃除,寓意辭舊迎新。在大掃除這幾天里,人們都很忙:擦窗戶,掃地,整理臥室……這些活都是男人和小孩干的,而女人們都出去購買食材,準備過年。
到了春節的前一天,挨家挨戶都把舊的燈籠扔掉,不管這燈籠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換上嶄新的大紅燈籠。在這一天,大人們必定要帶上孩子們回老家,和老人一起過除夕。到了中午,餐桌上的美食定會讓你目不暇接,整整三桌美食讓你不知從何處開吃,這一頓飯菜大人們要吃上兩三個小時,因為他們有個習慣:相互之間都要干杯,說幾句祝福的話。孩子們吃完飯會在餐桌旁玩耍,或者上山玩捉迷藏的游戲,找寶藏。等大人們吃完飯,所有人都要折紙錢,有的是金色的紙,有的是色銀的紙,折成一個個像元寶的形狀,還要加上一些印刷有生活用品、家具等的紙張,再帶上兩袋鞭炮,一切準備就緒,大家就集體上山了。到了山上,先給每個祖先燒紙錢,拜一拜,燒三根香,然后便向一座小屋走去。小屋子里有三尊小佛像,每個人都要拜香禮佛,許下愿望,祈福平安。之后我們小孩子就躲在小額里看大忙人放炮。
到了春節這一天,男女老少都會穿上新衣,貼上春聯,大人們一大早就放起鞭炮,而孩子們總是回到晚上把很多炮堆在一起,拿跟長長的炮繩導線,點燃后退后幾步,觀看美麗的煙花,不亦樂乎。如果你在春節這段時間聽到連續不斷的炮聲,這十分正常。其實這一天最熱鬧了,滿桌吃不完的菜,吃著聊著,所有不常見甚至你都不認識的親人,大家相聚一堂。我們共同在相機下留下了一張大大的全家福,定格這幸福的歡聚時刻。
在春節的第二天,許許多多的老人和孩子們回去寺廟里念經拜佛。在老人們念經祈福的這段時間,孩子們就會把廟里走一遍,在每個佛像前插上三根香,保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老人出來后就帶著孩子們進入大殿把零錢放入一個“小哪吒”雕像的口袋里,許下心愿。在廟里吃過素齋,當然吃飯前我通常會學著奶奶向小屋里的佛像拜一拜,感謝“他”讓我們吃這頓飯。吃過之后,人們都有個習慣,繞大廳走九圈。在第一圈時還要對每尊佛像拜三下。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其實我一直不懂。如果你知道的話,那就告訴我吧。
接下來的幾天里,人們或是在陽光下曬暖,或是走親訪友,亦或是游玩,總之,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就這樣,新的一年開始了……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4
今年我帶著兩個愿望(放鞭炮,看下雪)去湖南外婆家賀新春。隨著新年的鐘聲,隨著鞭炮的響聲,隨著歡樂的笑聲,新的一年來到了人間。
新年喜氣洋洋的氣氛灑落在人間的每一個角落,送舊迎新,當然要搞點新花樣。我到外婆的第二天下午,兩個舅舅開著一輛豪華的小車停靠在外婆的家門口,兩個舅舅大聲喊:“思頤來搬東西”,車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過年物品、我和爸爸,哥哥幾個人把車上的物品搬了下來。“嘟……嘟”一聲兩個舅舅把車開走了。一個小時后我又聽到嘟……嘟的聲音,還是兩個舅舅大聲喊:“思頤來搬東西”,車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鞭炮,滿滿的一車,我高興的狂叫起來。“太棒了!”這時我和爸爸,哥哥,還有兩個舅舅的孩子開始玩起來了,精彩,開心無法形容,我的第一個愿望實現了。
老天似乎知道我的愿望,一定讓我滿意,真是天助我也,大年初一早上起床,打開外婆家門一看滿地都是潔白的雪花,我舅舅的車也穿上了一件潔白的外套,顯得更加豪華漂亮了。
我爸爸的年齡瞬間萬變,天真,活潑也進入了童年的時光,開始和我們玩起了雪戰,爸爸迅速跑到舅舅的車那邊,與我對面,抓起一把雪就往我這邊扔,我不知所措地給爸爸打中了,我反應過來后,馬上跑回屋子里,戴好用塑料做的帽子,再做好打雪仗的準備,才出去迎戰,一開始我被爸爸打得屁滾尿流,后來,我抓住爸爸做雪球的時間,趁機打回去,爸爸沒有任何防備,一下子被我打中了,爸爸跑回屋子,把身上的雪打干凈,便氣呼呼地跑出來找我“算帳”,我慌了,要知道爸爸生氣誰也沒有好果子吃。我傻呆呆的站在車旁,爸爸的一個個雪球打在我的身上,等我反應過來后,我已經變成了一個雪人,“我也不是好惹的!”我不甘脆弱的沖著爸爸喊,說著,我從地上抓起一把雪就往爸爸那兒扔,由于雪球沒捏好,在空中就散架了,幾十個小雪球向爸爸飛去,爸爸很快就敗下陣來。就這樣我的第二個愿望也實現了。
我要感謝為我實現愿望的親人和上帝!愿我的外婆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健康幸福,壽比南山,天天快樂,時時順心,愿我的爸爸,舅舅,財運官運跟他跑,財源滾滾進腰包。與我歡度春節的每一位親人,愿他們心想事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幸幸福福,快快樂樂,溫溫馨馨,甜甜蜜蜜,吉吉祥祥!愿我自己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現,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兌現!
除夕前幾夜,遠方傳來噩耗,新冠狀病菌肆虐,武漢因此而封了城。
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頓時萬籟俱寂,沒了煙沒了笑聲,誰不為這一消息而感到昏沉呢?疫情,封了眾多漫漫游子的回家路,封了春節的笑聲和嬉鬧。
《鼠疫》里有一句話:“人間的罪惡幾乎總是有愚昧無知造成的。”簡單來說,是不是我們人類自食其果呢?
是的,人類有優于其他物種的高智商,但就是因為這優勢,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欲,去奢望野味,而導致了現在這一結果。喚醒麻木的良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掐住疫情的喉嚨,把疫情置于死地。
為了抗爭疫情作文,我們只能呆在家里,家人無助的臉龐,是對現實的無奈,是對疫情的火速蔓延的無可奈何,是對遠在武漢情人的思念,因而我們過了個樸素的年,嚴肅的年,冷清的年。臨近年夜飯時分,身著防護服的值守醫護人員,依然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們在后背手上寫了自己名字和加油打氣的話,攜手同心,共戰疫情。
站在前線的人,有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整個中華大地。當我們團圓時,應該想到一些戰士仍然守在組國前線,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
雖然我們過了個不一樣的年,但所有醫護人員的努力永遠烙印在我們心中!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5
【鄉愁寄新春】
春節,是鑲嵌在每個人心中最濃厚的鄉愁。無論在哪里,大年三十,在外的游子大多會如同歸巢的燕,大包小包帶著禮物、帶著牽掛、帶著鄉愁回到家鄉。
在我印象中,鄉愁可能是紅紅火火的春聯。在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起床,蹲在爐子邊看父親往鍋里一邊加面粉和水,一邊攪拌成米白色的漿糊用來貼春聯。父親總會趕我去將門上已經發白的舊春聯清理干凈,然后我們一起換上新春聯,辭舊迎新。他還特地把福字倒過來貼,取諧音意為“福到了”,可真應了王安石的那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所謂貼春聯,貼的便是對新春的寄語。
鄉愁也可能是熙熙攘攘的年集。說到新年,最無法忘卻的就是趕年集了。小時候,父親總開著他的三輪車載著裹得嚴嚴實實的我去趕年集,路上偶遇到鄰里鄉親,總會熱情地捎他們一程。到了集上,腳步聲、吆喝聲、笑聲摻雜在一起,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小孩子們手里拿著糖葫蘆蹦蹦跳跳,大人們則忙著討價還價、貨比三家,臨走時滿滿當當的年貨已經堆滿了每個人的后車廂。所謂趕年集,趕的便是對新年的期盼。
鄉愁抑或是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在我們家,母親和姐姐是準備年夜飯的主力。鍋碗瓢盆叮叮當當響起時,飯菜的香氣也彌漫開來,這時候父親總會溫上一壺好酒,大家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聽父母講述他們幼時的不易和如今的變化,感嘆時代的變遷和如今的好政策,展望未來要更加努力。所謂吃年夜飯,吃的便是那一抹對新時代的展望。
鄉愁或許是絡繹不絕的問候。大年初一,鞭炮聲早早響了起來,“過年好!”一句句問候聲此起彼伏,鄰里近親笑意盈盈地帶著祝福進門。孩子們總是最開心的,不管是零食還是壓歲錢,兜里往往是鼓鼓囊囊的。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拜年不拘于形式,相距千里的親人可以一個視頻電話打過來互道祝福,手機微信發消息、家庭群里發紅包進而成為了拜年的主流方式。所謂拜年問候,問的便是那一份對新年新氣象的祝福。
鄉愁是漂泊在外的人們與家鄉之間難以割舍的情結,是游子對故鄉的牽掛與依戀。春節則是內心深處最久遠最深刻的記憶,就像一壺陳年老酒,隨著臘月的到來,節日的到來,淡淡的思鄉愁緒就悄悄彌漫到眼前。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6
翻開相冊中的一張張照片,春節的記憶又再次在我眼前浮現。從小到大,我已經經歷了13個春節,回顧往昔,不禁感慨時光竟流逝的如此悄無聲息。
我的腦海中好似放起了一部電影,“電影”講述我去年春節的記憶,感興趣的話就隨我共同閱讀吧!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弟弟。還有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去奶奶家的旅程。去干什么?當然是到奶奶家去過年啦!一路上,我的腦子就沒停過,一直在“算計”著怎么也得多賺點壓歲錢,可誰知,后面的問題更麻煩了……
一下車,我便如一只歡快的小兔一溜煙兒跑進了奶奶家,奶奶見我來了,趕忙掏出壓歲錢塞到我手里,我一看,呀,有200元呢!我眼巴巴的看著爺爺,本以為他也會興奮地拿出壓歲錢來,可誰知,他卻坐在椅子上喝茶,神情安詳,邊喝還邊說:“好茶,好茶。”根本沒有一點兒拿壓歲錢的動機。這下,我可急了,想給他點暗示。但還沒等我開口,爺爺便發話了:“這樣吧,想拿壓歲錢可以,但要答題,一道50元!”
我先是一愣,心想:爺爺真小氣,連拿壓歲錢都要答題。但經過一番思索,我還是答應了他的挑戰。
比賽開始了,我們倆互不相讓,你追我趕,我一路過關斬將,終于艱難的熬到了第五題:一杯糖水400克,其中糖占水的二十四分之一,如再放入8克糖,這時糖與糖水的比是多少?聽完題目,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低下頭開始苦做,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了,草稿紙已被密密麻麻的字寫滿了,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做出來了!
我欣喜若狂,拿著我的“戰利品”——250元壓歲錢又蹦又跳。爺爺更是輸得心服口服,對我大加贊揚。
晚上,我們進行了春節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放煙花。
一走出家門,只見樹上一盞盞大紅燈籠高高掛,樹枝上纏著各種各樣的氣球,五顏六色的氣球隨風搖曳,好似一個個美麗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放煙花了,“彭~”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五彩繽紛的煙花猶如流星劃過天際,繼而又如天女散花般裊裊擴散開來,夜空立即被點綴的光彩奪目?,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也許許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也只是為了像它那樣絢麗光彩的綻放吧!
當煙花“飛舞”的那一刻,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沸騰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令人欣喜的歡呼聲,如銀鈴般清脆的歡笑聲……全部匯聚升騰,共同來告訴人們:新的一年來到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每吟誦起王安石的《元日》,去年春節的記憶便會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
“電影”結束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這就是我的節日記憶——春節!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7
年,是人人都喜歡的節日,可是今年卻和往年不大一樣了。
以前,吃年夜飯的時候都會帶有許多濃濃鞭炮的味道,我一直以為這才是年的味道,今年我才發現我錯了并不是有鞭炮的味道就等于有了年味。 今年不一樣了,沒有往年那么熱熱鬧鬧的了,想起以前每家每戶都是比誰吃的早,就會早早的在下面找到放鞭炮的位置。可惜今年卻有一絲冷冷清清的感覺。現在那家先吃都不知道了。
不過,沒有放鞭炮也不是一件壞事,不僅讓空氣有了很大的變化,你們有發現嗎?天空都變得湛藍了。不是,也就讓環境變得清爽了? 想起來就好笑,一個人拿著一個鍋子和一個鏟子在窗戶旁邊打邊叫道:〝吃飯啰!吃飯啰!雖然比不上鞭炮聲讓我也會有些滿足的了總比沒有聲音好吧!
年,難道不是人人都喜歡的節月嗎? 你們喜歡嗎?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8
過年來的不是風風火火,連日期都要忘記。過年的習俗也不知集了多少,然而一覺后,門口就掛上了新的春聯。連鞭炮都只是在迷糊中走了個過場。
然而,年夜飯中熱氣蒸騰,滋味是切實地體會過的。例如湯圓,餃子年糕之類的食物,在年夜飯飯桌上常常出現。切身體驗的事也不細寫。夜晚,煙花照例絢爛一扇扇窗子,我聞聲不時去瞥一兩眼——才發現雖然煙花的牌子各有不同,但顏色樣式都差不多。單調的煙花,為何又覺得它絢爛?許是帶來了喜慶,帶來了絲絲年味。
過年的氣氛在黑夜下越積越濃。初聞“守歲”一詞不知何解,想來是允許在這天晚上熬夜了,對這習俗我不是很積極,往往照常睡覺。然而這一夜熬夜又變得特殊了起來,一年里僅有的一次,倒給我留下了過年的深刻印象。晚上有春晚可看,去年是看了一會春晚后哈欠連天,接著睡得昏昏沉沉。這次倒是有了精神,并不覺得困。
之后的黎明是少有的熱鬧,鞭炮聲一響,掀破了平靜,仿佛黑夜也不覺可怕。鞭炮在寒冷中勢要鬧出一番動靜,在被窩里,在睡夢中聽鞭炮聲聲,讓人半夢半醒。比起煙花燃放,鞭炮聲是更加貧乏的,鞭炮留個聲音重重復復又重重疊疊,分辨不清。起床后又是截然不同了,仿佛黎明的鞭炮做了假,帶來闊的天空。
我盯著路邊的鞭炮屑,想著之前對鞭炮只聞其聲,現在倒是可以觀察觀察。這觀察也不算久,我總疑心其中有些未燃完的部分,便不敢涉足。再往前走走,又見一堆歇了一會的紅色紙屑,在門邊像是舊年的落葉,也似落葉在風中微微顫動。過年要做的事情,做了多少?還記得小時候在家里放煙花,迸射的煙花竟竄到二樓的高度,若是站在對面,可以看到二樓的窗前晃得明亮。我們隔了遠遠地看,可惜煙花竄到最高后就漸漸往下塌,我待了許久,最后看到煙花放完也并不覺得失望。只是閃耀的,一次次向上迸射的煙花,還在我的腦中回放著。
想著昨夜過年的事情,并不覺得失望。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9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回蕩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想起陣陣回聲,凝結成中國人的節日——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青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當夜晚降臨時,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敬老愛幼,溫馨至極。吃團圓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象征 “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桌上的一道裝飾,是碰不得的。除夕的高潮要數年 夜 飯后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神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春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這一天,普通人盡管爭取團圓,全家圍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戶內其樂融融,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
春風送暖入屠蘇
隨著一陣春風,春節便到來了。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又往往被人們稱之為“過年”。稱之為“過年”是有特殊含義的,因為年是一種會給人們帶來壞運氣的動物。年一到來,樹木凋敝,百草不堅;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不言而喻,節日的氣氛便會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歡天喜地鬧元宵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有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各地關于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一說,元宵節是漢武帝為紀念“平呂”而設,因為平息呂氏之亂是正月十五;二說,元宵節是人們為慶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而設,又稱“上元節”;三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地區還有人在正月十五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蠡。
多么豐富,多么充滿生趣的春節,那就讓我們永遠銘記中國人的節日,因為它背后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化的精神與靈魂。
點評:小標題結構全文,并列式思路,用清晰的文字寫出了對春節文化內涵的理解。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0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人人都會盼著過春節,因為可以拜拜年啊,看看妙趣橫生的春晚啊……孩子更是不例外了。不過聽媽媽說她們小時候盼望春節是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大魚大肉吃。而現在的我們盼望春節又是因為什么呢?
我盼望春節,是因為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假期。過春節的時候,媽媽會給我放三天假,想到這,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想想今天的周末都被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給霸占了。我是多么渴望假期,多么渴望“自由”啊!
我盼望春節,還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眾所周知,過大年對著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所以每逢春節之際,大街小巷紅紅火火,熱鬧非凡。各種年貨琳瑯滿目,人們都會走在街頭買對聯、燈籠,到處洋溢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超市里商城里都在一直播放著“恭喜恭喜你呀”年味十足。
我盼望春節還因為我喜歡繽紛的煙花,新年鐘聲敲響,爆竹燃放各式各樣的煙花在天空中美麗的綻放,仿佛把我帶進了仙境一般。但是,現在因為環境問題我們不能燃放煙花爆竹了。要是能夠發明一種不會污染環境的煙花那該多好啊!
我盼望春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團圓的快樂。只有過大年才會紛紛回老家跟許久未見面的老人親戚拜年。一大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這種大家庭的溫馨與幸福,老人臉上洋溢著快樂和欣慰。這才是春節給我們帶來的最珍貴的禮物。
我盼望春節,因為春節給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快樂!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1
在我的家鄉湖南邵陽有句俗語:大人盼載田,小孩盼過年。對于農村人來說,一旦春天把秧苗插下去,就有了秋收的期盼,民以食為天嘛。孩子則是單純地盼著過年,有讓人流口水的雞鴨魚肉和零食,更有壓歲錢和新衣服穿。其實,大人又何嘗不盼著過年。“過年”的“年”就是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刻在骨子里的集體記憶。
順口溜里的年味
我已近耄耋之年,有著滿滿的童年的過年記憶。從小就記住了家鄉流傳的關于過年的順口溜:二十二,進城恪;二十三,蘿卜擔;二十四,祭灶司;二十五,蒸酒磨豆腐;二十六,殺廄廄;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準定有;三十日,放肆吃。
……
下面選幾條說說——
二十二,進城恪。“恪”是家鄉的土話,就是“去”的意思。到了這一天,各家的女主人提著雞鴨和黃豆、花生、瓜子等土特產結伴進城換錢,采購煙花爆竹、糖果餅干,給孩子扯布做新衣服。
二十三,蘿卜擔。我們村里的地土質堅硬,種出的蘿卜不好吃,附近有個叫“沙子田”的地方土質松軟,種出的蘿卜肥嫩帶甜味,年前多去那里買蘿卜。殺年豬時,需要用到大量的蘿卜與豬蹄豬骨一同倒入大鍋燉,燉熟后保存至瓦缸,留著過年和平日做“水菜”。也就是因為蘿卜,流傳著“養女要嫁沙子田,蘿卜不用油和鹽”的順口溜。
二十五,蒸酒磨豆腐。這是年前最忙的一天。酒要做白酒和甜酒兩種。白酒也稱燒酒,原材料就是大米,需提早泡發蒸熟放酒藥發酵;甜酒則要用糯米,當天短時間浸泡就行了。此外,黃豆提前一天浸泡。
酒香飄溢功夫深
到了這天,母親就交給我們姐妹磨豆漿的任務,她自己則把糯米倒入蒸籠蒸熟后,盛到案板上,用筷子挑松攤涼,再拌上酒藥,入缸壓實,正中挖個凹留“酒釀”,再用棉絮和稻草將缸捂緊包裹好,放到爐火旁保溫,三天后酒香四溢。
我在家最小,俗稱“滿女”,深得父母寵愛兄姐呵護,好吃的留給我吃,新鮮東西讓我先嘗。甜酒啟槽,母親會舀小半碗讓我先嘗,其他的要等過年才配水煮開吃。想起來那個甜呀,沁入心脾。
烤燒酒是個細致的技術活,要有一種下方有一個圓洞的蒸籠與雙層的竹筒對接,再連到一個酒壇盛酒。將發酵好的米飯倒進蒸籠,放到一口盛有半鍋水的大鍋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煨烤,讓酒汽浸入竹筒內,竹筒外則引冷水冷卻筒內的酒汽。當時年紀小,怎么也想不明白,米如何變成白酒,長大后學了化學專業,才明白并贊嘆老祖宗的智慧,早早就懂得蒸餾原理。
烤酒也是個慢活兒,從早烤到晚,白酒是父親的“嗜好”,他自然樂此不疲。一向不茍言笑的父親,此時臉上堆滿笑意,時不時用小酒杯接一點品嘗,直到酒味變得很淡了才從容收攤。
五花八門做豆腐
而這邊,母親處理好米酒后準備一個大缸,加上水,用石膏在缸壁上來回摩擦,讓水變成乳白色后,便把我們磨好的豆漿用包袱過濾掉豆渣再將豆漿煮開,而后快速倒入有石膏水的缸里,攪勻,蓋上蓋兒,等候片刻,哇,滿滿一缸豆腐花就出來了。這時,母親又會裝一小碗放少許食鹽讓我享受“特權”。然后把豆腐花裝進準備好的幾個鋪有濾布的木匣,包緊蓋上蓋兒,用磚頭壓實,讓水濾干,這樣豆腐便做成了。
做好的豆腐有多種吃法,煎煮炸,烘曬豆干等,我們那兒最具特色的要數“豬血豆腐圓子”,家家戶戶都做。做法并不復雜,把豆腐用手擠碎,將一定比例的肥瘦相間的新鮮豬肉切成拇指大小,再加一定比例的新鮮豬血和食鹽,沾油和勻,擠出兩個拳頭大的球,雙手交換輕拍成光滑的圓形,排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篾盤上,用谷殼或鋸木灰點燃小火慢慢煨烤,等圓球縮成一個拳頭大小,切開后小肥肉塊呈半透明水晶狀,豬血豆腐圓子便做成了。這種豆腐存放時間長,吃起來方便,口感好,很受歡迎。因煙熏作用外觀呈黑色,雖看上去像只煤球,但切開卻是美食,用“外黑內秀”形容不為過。
殺豬 打糍粑 守歲
二十六,殺廄廄。“廄”從字義上泛指牲口棚,在我們家鄉演變成“兒語”,融入親昵意味,把豬說成“廄廄”二字,把肉說成“巴巴”二字。
每年的這一天也是很忙的。要請屠夫,要有勞力配合殺豬和解剖豬的各部位。前面說的做豬血豆腐圓子,豬血就是這天用盆接的。家鄉不產茶油,豬板油和部分大肥肉煉成豬油應付全年炒菜。豬肉除留足過年及人情來往,其余砍成條烘成臘肉,有些人家會出售一點補貼家用。
二十八,打糍粑。各地年俗不同,北京、廣東、江浙等地興年糕,而湖南、江西一帶則用糯米打糍粑。打糍粑更是一個體力活兒。洗凈石臼,準備兩根手臂粗、一米多長的大木棒,我們叫粑槌。將煮好的糯米飯依次放入石臼,兩個壯勞力你一槌我一槌用力舂糯米團,直到糯米團成細泥狀。把槌好的糯米團擺放到撒有面粉的木板上,再填滿圓形的模子攤放晾干,倒出模的就是糍粑了。記得我家的模子中央雕刻有牡丹花和“福祿壽喜”繁體字,出模后還用筷子頭點上紅色,紅白映襯好看又喜慶。
糍粑的吃法很簡單。父親用鐵絲編成一個鐵架,把糍粑放煤火或柴火灰上烤,一次五六個,要不斷翻烤避免焦糊,等到烤軟最好是熱氣爆開再吃,原汁原味的糯米清香四下飄散。母親會拿塊小黃糖塞到糍粑里烤融給我吃,又香又甜。
三十日,放肆吃。這天過大年,飯菜非常豐富,可以放量海吃。不乏儀式和規矩,先得備香燭鞭炮祭祀祖宗,而后家里最權威的長輩動筷,其他人才能開吃。
吃完年飯后,一家人圍坐火爐旁,繼續嗑瓜子剝花生講故事,但要講吉利話。緊接著大人給孩子分發壓歲錢。大年三十這天睡得晚,我們那叫“守歲”,若有小孩困了想去睡覺稱作“挖窖”,意喻睡夢中挖金銀財寶發大財。
穿新衣 串親戚
再說說“頭初一,大現身”這句俗語。年前大家各自準備年貨深居簡出,大年初一這一天該出門互相拜年了。記得這天提前吃完早飯,家里男主人就帶著孩子和鄉親匯合,成群結隊挨家挨戶拜年。每到一家,家庭主婦熱燒酒煮甜酒,擺出臘肉、臘腸、臘豬肝、臘雞胗、豬血豆腐圓子等做下酒菜熱情招待,將花生、瓜子、糖果、餅干、桔子之類的零食大把塞進孩子的口袋。衣服褲子沒口袋是不行的,年初一那天孩子們會穿上上下各有兩個口袋的衣褲。
慢慢的,鄉里逐漸跟城里同化,服裝的變革追趕潮流,男孩穿上西褲雙手插入褲兜里昂首走路“扮酷”,女孩雙手插入上衣的衣袋里“裝嗲”。我的母親比較開明,給我做了條背帶褲,又叫“工裝褲”,胸前還貼了個口袋,全身加起來五個口袋更神氣了,比只有四個口袋的孩子能多裝些零食,心里美滋滋的。
大年初二開始,成了家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輪番給父母、岳父母拜年,或走親戚,一直可延續到初十。歇幾天又到了元宵節,耍龍燈唱大戲地熱鬧幾天,之后才有“吃了元宵肉,各人尋門路”之說。意思是過了元宵后,就該各就各位干活覓食。種地的開始春耕播種,做生意的開門大吉,出門打工的整裝待發了。
之所以寫這些曾經或延續到今天的風俗,是讓自己不忘來路,記住鄉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以及給予我美好童年生活的記憶。
如今,我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深圳,幸福祥和地過著晚年生活。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2
婆婆越老越愛俏,我每次給錢,她都接著,買衣服買鞋燙頭,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時髦老太太。今年過年,婆婆提前一個月便約老姐妹逛街購物,見到漂亮衣服就挪不動腳,試穿一下若合身又舒服,便開心買下。婆婆年輕那會兒,一年能混得一身新衣服就不錯了,結婚有了孩子,每年春節給孩子們置辦上新衣新鞋后,余錢就已經不多了,婆婆舍不得買新衣服,舊衣服洗洗就算過年了。婆婆想起這些就心酸,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自己想穿就穿,想吃就吃,得把過去對自己的“虧欠”補回來。
婆婆入冬剛買了一件羽絨服,最近又看中了一件長款外套,買來掛在衣柜里,留著春節穿。我每年年底都會給她一個大紅包,讓她購年貨、買衣服。今年我送紅包時,順便拉著婆婆逛了趟商場,婆婆又相中了一件中長款外套,我立馬就給她買了。
過了幾天,婆婆見一位老姐妹穿了一件短款外套款式新穎,減齡又顯氣質,當天下午她就讓我和她去商場買了一件。婆婆今年過年外套就買了三件,褲子鞋子,里里外外也配套購置齊全。
現在大家平時就穿得和過年一樣,很多人過年穿新衣服的熱情減淡,但婆婆卻堅持今年過年里外一身新。前不久鄰居王大媽突發疾病去世后,婆婆更想開了,她們這代人,苦日子熬過來的,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萬事都為子女考慮,有錢也舍不得花。王大媽條件多好呀,自己有退休金,兒子開公司,但她生活還是依照老傳統,一件棉襖穿了十年。婆婆可不想過王大媽的日子,到了老年,更應該心疼自己,過日子更要注重儀式感!
婆婆打算好了,今年過年雖然大家不互相串門兒,但大年初一她也穿戴一新,“線上”拜年也要漂漂亮亮,她早上穿一身新衣服,中午再換一身,到了下午再換第三身,換一次精神一次,換一次年味濃一次。自己開心,外人看著她也喜慶。
女兒說,奶奶年齡大了,愛顯擺了。婆婆解釋道,你爸今年響應號召,工作地過年,不回家了,春節肯定和我視頻拜年,他看到我打扮得精精神神,便能安心在外。
原來這才是婆婆新衣買三件,老太過“潮”年的主要原因呀。其實還有一層,婆婆未說,婆婆“閃亮”出鏡,出一次鏡換一身衣服,也是在她兒子面前變相宣傳了我的孝順。
好吧,我也捯飭起來,過個線上漂亮年。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3
春節里的成長故事
春節是什么?在華夏子孫眼里,春節是一場關于“久別重逢”的盛大節慶。因為有它,我們得以與故土、故人重逢,然后共同寫下一個個相似卻又不同的成長故事。
我所在的老張家是一個大家庭,爺爺奶奶有子女六人,孫輩十一人,每年也只有春節時才能聚全。
最開始時,家里是在老宅過年的。老宅地處縣城中心,年三十兒的時候,附近還是一片繁華。在外地上班或上學的哥哥姐姐會帶我去買一些小禮物,糖葫蘆、發卡、煙花,禮物雖小,但那時人也很小、心也很小,總是特別容易滿足。
年夜飯一般擺兩桌,男女同屋分席,爺爺去世早,奶奶坐男席的主座。電視就在屋子西側,小一點的孩子們吃飽飯全都跑到床上看春晚,嬉鬧聲與大人的交談聲隨著一臺臺小品、一出出相聲,統統化作笑聲重疊在了一起。
這一晚家里的燈將徹夜長明。在這樣的光亮里,我從九點睡覺漸漸拖延到了零點,又慢慢拖延到了每年春晚最后的那一曲《難忘今宵》。
然而,無論多晚睡覺,小朋友們第二天總能早早起床,因為五六點鐘大街上早已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媽媽會在耳邊小聲地念著“快起來穿新衣服給大家看看我們漂不漂亮啊”“拜完年我們要收壓歲錢了”,于是對新年的期待總是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戰勝了清晨的困意。
后來,家里人都漸漸搬離了老宅,過年的地點也轉移到了大爺家的新樓。
姐姐們先后出嫁,見她們的時間從“年夜飯”變成了“回門宴”。大哥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二哥的終身大事成了每年必談的話題,哥哥因為在鐵路局工作,春節依然要堅守崗位。
我同當年的哥哥姐姐一般,去外地讀書、工作,春節也開始學著準備年貨,帶著各式各樣的特產走各式各樣的親戚。三十的下午,也肩負起了“哄小孩”大業,帶著侄子去一中的操場放風箏,玩到六點左右再回大爺家吃團圓飯。
三室兩廳的房子餐桌大了,只一桌大家就能坐全。只是奶奶精力不再旺盛,從守歲時能小酌一杯,到八、九點疲憊回屋,再到如今已臥床不起不知今夕何夕。
父輩逐漸變老,一頓飯往往九點就能結束。我們不像以前那樣一起看春晚,而是各回各家,然后在零點鐘聲敲響時從微信群里互道一聲“新年快樂”。
家鄉不再讓放煙花爆竹,曾經的小朋友不再急著炫耀新衣,奶奶不會再給壓歲錢,可初一的早上我仍然會起很早,去老宅給祖先拜年,為小一輩的孩子發壓歲錢,然后贊美一聲,“誒呀,你的新衣服是誰給買的呀,可真好看”。
一年一年過去,如今的初一,叫醒我的是對春節禮俗的敬重以及成年人肩上的責任。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4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從出生到現在,我已經過了十一次春節。記憶中的春節就是不用干活、吃好的、穿新衣、逛廟會、看春晚、得到壓歲錢和出去旅游,等等。我九歲過春節時,在我們小區門口有廟會。我剛一進去人群就快被擠趴下了,那真是人挨人,人擠人,揮汗如雨,揮袖成蔭,揮手成風啊。但我買到了很多糖,吃到嘴里甜絲絲的。年,是甜味的。
前年春節,我敢自己放很響的炮了,這樣,我放炮的花樣就全了。一到晚上,我就叫上朋友們去外邊放炮。
我們先拿出“躥天猴”,這種炮只要一點著,就會“唰”一下飛到天上,然后一個閃光,“啪”一聲炸開,分出好多飄落的星星。我們找來一個啤酒瓶,把一根“躥天猴”放進去,小心翼翼地將打火機點著,然后就捂著耳朵,只聽“嗖”“啪”,我們仰頭看著,心里也樂開了花。隨后我又拿出“足球雷”,這種炮的威力十分強大,簡直就像一個小原子彈,“嗵”一聲炸開后,可以炸碎很多東西,我和爸爸就曾經找來一個陶瓷碗,被它輕松就炸碎了。我想換一種新的玩法。就去找來一個塑料盒,放在水面上,點著“足球雷”,急忙扔進盒子里,還沒有來得及捂耳朵,身后就“嗵”的一聲,水花四濺,弄了我一身。最后,我又把“煙幕彈”亮了出來,它不會響,只會冒煙,還會把靠近的物體染上色。我點著一個,放到礦泉水瓶里,不一會就聽見“嘶”,一縷紅色的煙霧就冒了出來,瓶子立即變成了紅色。
在煙幕中穿來穿去,聞著那特別的氣味,心里特別高興。那或許就是年味兒吧,年是帶有響聲的。
過年不但能放炮,“小鋼炮”、“蝴蝶”、“萬子編”、“禮花彈”等,都給人們帶來了快樂--雖然也還有空氣污染,還能玩雪,這可是純自然無污染的快樂。
去年的春節,鄭州就下雪了,下的大還不說,這一下就是好幾天。人們常說“瑞雪兆豐年”,也樂壞了包括我在內的小孩子們。有一天,我的兩個侄女來了,我的鄰居李垣辰的媽媽要上班,我們四個可以一起玩雪了。我們帶著滑雪的工具:兩個大塑料板、一個塑料袋、一個木板和兩條繩子。我們上到假山上,一起坐到“滑雪板”上,“嗖”地滑了下來,那感受簡直刺激透了,一個字形容就是“爽”。跑上去,滑下來,一會兒就饅頭大汗,個個頭上熱氣騰騰。有一次沒有控制好,我們一起滑到了樹叢里,弄得脖子里都是雪。
結束后,我還總結了一個規律:塑料袋滑得最快、最刺激,因為摩擦力小。其次就是滑板,最慢的就是木板,因為上面粗糙,摩擦力大。
紅紅的春聯,白色的雪。年,是有顏色的。
我的記憶中,年是甜的、帶著喜慶的聲音和顏色。年就是快樂的日子。
關于過年作文2024篇15
說到記憶中的味道,大部分人想到的肯定是什么吃的,喝的,什么香水之類的,但是我今天想寫的味道可不單單是味道,而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年味。
以前那時候過年我們都是和家里人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到外面去去見識外面的風光,團聚,吃一頓大餐。有時候還會去酒店泡泡溫泉。但是因為今年的疫情,我們全國人民無奈只能被困在家里面了。雖然疫情阻擋的了我們家人之間的距離,但是阻擋不了我們人和人之間過年的熱情。在疫情這么嚴重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依然團聚在一起,雖然無法出去在過年,但是我們在家里該吃的吃,該喝的喝,享受著家人團聚的幸福,十分開心。雖然過年我們出不去了,但是我們依然感受著家庭團圓的溫暖。只是方式不一樣了而已。
以前過年全國各地都會響起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和法律的原因鞭炮聲似乎少了很多。 雖然沒有了鞭炮那硝煙的味道,但我們卻又迎來了另外的熱潮— 電子鞭炮。就連網上也可以常常看到有人發的視頻,使用電子鞭炮,鞭炮聲發出聲音和我們的鞭炮簡直一模一樣。
以前凡是過年就肯定會有很多人過來串門兒,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沒人過來串門了。 沒人串門兒,有利也有弊。利就是今年我們保住了一大筆資金,但是就是今年過年家中似乎冷淡了許多。
記憶中的年味是熱鬧的,是非凡的,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但是因為今年的疫情,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往日的非凡,但是有了更多的特殊意義,因為今年的過年雖然沒有親友的團圓,但卻是一場全國同心疫情攻堅戰。今年過年的味道,雖然和記憶中的味道差了很遠,但是對于我們而言更多的是和父母更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