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用詞得當、語法正確、句子通順、表達清晰。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
一個沒有誠信的民族沒有未來,一個滿嘴謊言的人沒有朋友,一只沒有誠信的老鼠亦沒有明天。安亦然的瘋狂土豆系列——《狐貍可以作證》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是聰明的小土豆、機靈的小紅豆、淘氣的丁丁以及善良的小兔子灰灰。
自從和小兔子灰灰分開以后,黑尾將軍帶著黑天鵝一家和小土豆一行飛上了藍天。黑尾將軍帶著它們飛越了千山萬水,遭遇了龍卷風、暴風雨,幾次差點葬身大海,最后,它們終于成功飛到了澳大利亞。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兔子灰灰很善良,我們通常說兔死狐悲,但灰灰正好相反,它說的是狐死兔悲。單從這句話上來看,小兔子灰灰就是一只富有愛心的兔子。它們住的草原上有食蟻獸,有友好的紅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塞爾,還有懶懶的樹袋熊和機警的八哥,以及那兩只總是起內訌的小狐貍。團結就是力量,不團結的團隊永遠不會勝利。所以這應該也是兩只小狐貍一直不能抓到小土豆的原因吧。但是,它們在沒有爸爸媽媽的情況下,它們這么小,凡事都要親力親為,能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已經很不錯了。想想現實中的我們,什么事情不是靠爸爸媽媽,比起它們,我們這些小少爺小公主是否覺得很慚愧呢?
文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在這個時候,陪伴是最好的告白,也是最大的支持。小土豆的朋友們堅信小土豆和小紅豆沒有追兩只小鴨子,更不可能吃它們,在黑尾將軍和黑天鵝一家的幫助下,終于找回了小鴨子,證明了小土豆和小紅豆的清白,守住了小土豆和小紅豆的誠信。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生活因為有如此好看的書而變得精彩,生活因為從書中學會了許多而變得充實。書,我的無聲的朋友,我的無聲的老師;書,伴我成長!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2
若挫折是浩瀚無限的大海,那么我們將會是輪船,在大海上乘風破浪;若挫折是蔚藍廣闊的天空,那么我們將會是雄鷹,在天空中穿破云霄;若挫折是高聳山巒,那么我們將會是攀登者,在山頂上俯瞰秀麗河山!
在我們的成長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面對挫折,我們不該畏縮不前,而是勇往直前。在我眼中,挫折就是一只小螞蟻,戰勝它不費吹灰之力,挫折就是一場小雨,戰勝它一把傘就夠了。這樣看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能戰勝挫折呢?
還記得有一次,爸爸教我滑旱冰鞋,我不會,便一點想學的信心也沒有了。雖然爸爸還是堅持耐心教我,但是不管我再怎么努力,還是走一步,摔一步。看見笨拙的自己,我最后失去了耐心,選擇放棄了,對爸爸說:“我怎么練都不會,還是不練了!”可爸爸卻堅定的說:“即使你摔倒了100次,也要在101次站起來。”我頓時精神百倍,堅定了信心,沒想到真的成功了,看著磕的青一塊紫一塊的膝蓋,心中卻是信心。
“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在以后的生活中,使我們面對著再大的挫折也不要后退,要相信風雨后的彩虹將會更加絢麗多彩。我們是待打磨的原石,挫折是那打磨的工具,經歷了挫折,我們才會變成精美的工藝品。
挫折伴我成長,正確面對,才會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教師點評:總體來說,文章寫的還算是不錯的。有了一些議論文的輪廓。夾敘夾議,用自己的真實事例去說明挫折。更有說服力。美中不足的是,前面的排比議論沒有表達的很清楚明確,稍作修正會更好。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3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傳承,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劉向還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名人和偉人都愛讀書,渴望讀書,會讀書。可是最初我并不愛讀書。
從三四歲起,父親就給我買過許多帶插圖的書。并給我灌輸一種思想,那就是:多看書,對自己有好處。那時我并不知道讀書能有什么作用,但是聽爸爸說的那么神乎其神,就天天叫道:“我要讀書,我要讀書。”實際上卻并沒有讀上幾本書,心想讀書其實并沒什么用處。
到了我小學的時候,父親就給我買許多帶拼音的小故事書。并用命令的口吻對我說:“上小學了,一定要讀書。”他告訴我的話我也執行了,他給我買的書我也都看了,但是我沒有認真看過,每本只是囫圇吞棗地翻一翻,然后對爸爸說我讀完了。
到了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了,我感覺十分難,十分吃力。爸爸知道后就給我報了作文補習班,可是并沒有什么用。我也很著急,作文每次都是先寫在草稿紙上,爸爸給我修改后,我再抄一遍。我于是問爸爸,怎樣才能寫好作文。他告訴我兩個字——讀書。我心想我不是讀了很多書嗎?怎么作文還是不會寫呀?爸爸便給了我一本讀書表,讓我一天寫一頁。表上列舉了很多內容,比如摘抄好詞句,總結所讀書的內容,仿寫等等。我就按爸爸說的照做,這一寫,寫出了名堂。感覺作文語句通順了,寫的也比以前長了。
到了初中,有一節專門的閱讀課,我高興極了。并按照老師的要求從大文豪魯迅的《朝花夕拾》,再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還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我都一一認真閱讀。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趣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激勵我們發奮向上的精神都讓我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和益處,于是我更加熱愛讀書,漸漸的我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現在我每天把作業寫完,都要讀幾頁書,寫幾行讀書筆記再入睡。
讀書使我快樂,伴我成長。我們學生要讀好書,好讀書,從書中汲取營養,獲取知識,學會做人,這才是讀書的真諦。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4
我們都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感受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體會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因為書中的為人處事、因為書中的體會感悟才令我們成長,我們與書密不可分。
讀書,我明白了堅持不懈。在《魯濱孫漂流記》中,我們都知道主人公魯濱孫孤身一人住在荒島上,那里充滿了危險,可他何曾放棄過?正是因為他這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鼓勵了千千萬萬的人;也正因為他的精神,我才會對自己的目標堅守不變,從不輕言放棄。
讀書,我學會了熱愛生命。讀過《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的人,都知道保爾。柯察金在走上革命的道路上說過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該怎樣度過呢?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我雖然不像保爾那樣偉大,但我卻可以珍惜每一天的光陰,就算遇到再大的艱難困苦,就算嘗盡冷漠的`不公待遇,我也不會放棄生命,因為保爾激勵了我!
讀書,我學會了知恩圖報。《愛的教育》這一書記敘了人間多姿多彩的愛與回報,有友情之愛、有親情之愛、有愛情之愛,亦有因為愛的感恩與回報;因為這本書的出現,令我體會了父母老師的辛酸,也令我學會了感恩師長,《愛的教育》使我一生受益匪淺。
因為讀書,我才學會了真理,只有繼續讀書,我才能了解更多;讀書是一種快樂,讀書是一種享受,在我未來的生活中,我會讓讀書伴我成長,我會讓讀書見證我的成熟!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5
家,伴我成長
家,一個溫暖又動聽的字;家,一個溫馨又幸福的地方;家在我受到挫折時給我安慰;家——溫馨的港灣。
幼兒園時,老師就對我們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我們的'班級也是‘家’我們應該愛護自己的班級,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時我知道了我不僅有一個有爸爸媽媽的家,還有一個有很多好朋友與老師的”家:我在這兒有很多的歡樂,和老師在一起玩老鷹捉小雞,老師像個母雞一樣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兒的這個“家給了我開心與快樂。
進入了一年級,學校與班級又成了我的另一個“家”,這有像媽媽般慈祥的老師,為了我們的學習而經常愁眉不展,為了教會我們的拼音而想盡辦法。
一年級的懵懂;二年級的天真;三年級的懂事;四年級的追夢;五年級的青澀;六年級的青春。這個“家”帶給我無限的學習空間與更多的知識。
步入初中,這個年齡的叛逆帶給老師更多的煩惱,有個老師說:“你們既然呆在這個班級里就是這個班級的一員,這個班級就是你們的第二個‘家’,你們要為自己的‘家’爭取榮譽,而不是給它蒙灰”。思品老師講著課本上的知識:“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有責任。承擔應有的責任,是維護家的利益和榮譽,我們是這個家的主人,我們要為這個家做我們應做的事情。”這個家教會了我要承擔責任,教會了我做人的原則。
家,這個含義深刻的字,這個令千萬海外游子而深深掛念的字,我在心里默念:心中有家,到處就都是家!
家,伴我成長!!!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6
在我家中,珍藏著一把小木椅。那是家里的一道風景線,也是我成長路上的輔助線。
那年冬天我剛學步,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過年。爺爺看見附近的幼兒園里丟棄了一把破舊的小靠背椅,像捧著至寶一樣把它撿了回來。這把小木椅渾身綠顏色,椅子的一些地方已磨損掉漆,露出光禿禿的黃色脊背,座面上不是缺了一角,就是裂開了一條縫。想必這一定是幼兒園小朋友淘氣的“杰作”。
爺爺在座面的四個角上各釘入了一根鐵釘,并且在座面與椅背相交處,別出心裁地用一個粗鐵線貫穿,還用錘子將釘子敲進已經松動的椅腿中。在他的巧手下,松散的小木椅不一會兒就變得結實牢固,爺爺讓這把小木椅獲得了重生!爺爺對爸爸說:“再破舊的東西,經過整修,還是能用的……椅子丟了很可惜,修修就好了。你們帶回去,給可欣坐吧。”過完年,媽媽抱著我,爸爸提著小木椅上了回晉江的車……
小時候,我十分淘氣,常常捉弄這把小木椅。當我高興時,我就把它倒過來當馬騎,嘴里還發出“駕駕”的催促聲;當我心情不好時,我就用腳踢它,以發泄自己的情緒。小木椅常常是被我踹得東倒西歪的,就像個受氣包;當我憤怒時,我就去掰它的椅腿,像是要把它四分五裂似的,有時會把它掀翻在地,發出“砰”的一聲響。爸爸教訓我說:“小木椅被你這樣玩弄下去是會壞掉的!”我嘟起嘴:“壞了就壞了,再買一張就是了嘛!”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可欣,這是你爺爺送給你的禮物,它寄托著爺爺對你的期望啊。他希望你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年幼的我聽后,心中似懂非懂,但看向小木椅的眼光卻分明多了一絲柔情。
長大后,我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小木椅毫不客氣地動手動腳了,而是安靜地坐在它身上寫字、算數。當我感到疲累的時候,就靠在它身上小憩一會兒,它仿佛在提醒我千萬別懈怠;當我思考時,小木椅又仿佛給了我不竭的靈感;當我想將剩下的飯菜倒掉時,看著小木椅,我的腦海中總會閃現“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因為我與它的點點滴滴,所以我們間已有深深的感情。
2013年,爺爺因病去世,從此我更加珍惜這把曾經伴我成長的小木椅。每當我想爺爺的時候,我常深情地撫著它,就好似楊柳輕輕拂過湖面,有著那片寧靜中的溫暖。我仰望星空,仿佛爺爺在微笑地告訴我:人的一輩子,一定要勤儉節約,成由勤儉敗由奢……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7
年幼的我,在那漫山遍野,滿是細細碎碎花骨朵的山坡上,總愛追尋茉莉花娉婷的舞姿的同時,幻想著自己會旋風踢,向往著跆拳道。
那年,父母讓我去學了跆拳道,面對那一張張嚴酷的臉和那嚴峻的訓練,我的呼吸開始急促起來……當我再有知覺時,我已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那天,我的夢想終于要成真了——教練答應教我學習旋風踢了。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管我怎么做,不管怎么練習,可打出來的動作卻都不盡人意。
“放棄!放棄!”我的內心開始崩潰……
打開窗,一股清悠的茉莉花撲鼻而來,仿佛香氣也是潔白色的,夢幻一般地籠罩著我。
我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花的潔白色的光輝中,一切現在都不存在……
“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一股希望的火焰在我心底燃燒起來。
我重新穿上那雙熟悉的道鞋,走進那熟悉的道館,練習著熟悉的動作,汗,一滴滴地落下,我一遍一遍地練著。
就在韌帶拉傷的疼痛感肆無忌憚地襲向我全身時,那個令我期盼已久的動作終于出現了。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時,疼痛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有那勝利的喜悅。
從那以后,我也漸漸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一路上,我抬頭仰望,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茉莉花香更濃了……
沒有什么事都是一帆風順的,只要你敢于戰勝它,這些寶貴的財富就會在你青蔥成長的歲月中伴隨著你……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8
從小到大,我讀過許多書。書,就像一個與我形影不離的朋友一般,伴我成長。
小時候,我其實并不愛看書,而是更喜歡看動畫片。我常常想,書有什么好看的,又不像動畫片那般有趣,好無聊呀!為什么媽媽老讓我看書呢?真是搞明白呀!
后來的日子里,媽媽每天都給我講一個故事,如《龜兔賽跑》《小紅帽》《灰姑娘》等,沉浸在媽媽的讀書聲里,我進入了夢鄉……漸漸的,我也要讀書了,因為媽媽總說太忙了,常常講到一半的故事便沒有了結尾,讓我自己去看書。后來,我認識的字多了,便漸漸感受到了讀書的快樂。
現在,我上五年級了,在父母和老師的引導下,我讀書的興趣更加濃了。我的書很多,有滿滿兩書柜呢!書桌上,抽屜里,床鋪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書的影子。只要有時間,我就讀書,連上廁所的時間也不放過。
每當我要上廁所時,就偷偷拿一本書,左右張望,只要沒人,我就飛速溜進廁所,關上門,說一聲“我上趟廁所!”便鎖上門,貪婪地讀了起來……就連晚上,趁著月光亮時,我也不忘瞅幾眼,才能滿足地進入夢鄉。
讀書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懂得了道理:海倫。 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那百折不撓的精神與驚人的毅力打動著我;《雷鋒的故事》中,雷鋒兒時的苦難與遭遇使我心疼,他那愛國的精神讓我敬佩;《凱叔講歷史》這本書讓我更加了解了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的事……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為我讀的書很多,所以我作文寫得不錯,常常成為范文,還發表過好多次呢!
讀書,能陶冶我的情操,為我開啟智慧與知識的大門。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書,也是我進步的階梯。讀書使我快樂,讀書也讓我進步,讀書,伴我成長!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9
現在的青少年,心里越來越壓抑,越來越悶悶不樂,依靠手機電腦來解壓。有了校園暴力的情況出現。有的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選擇一個人憋在心里,對誰都不說,面對家長的再三追問才說出來。
材料中的文文和家長說后,家長說他那么矮,你連他都打不過嗎。文文很委屈說你告訴我不應該打架啊。青少年處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時候需要家長的陪伴。可家長所給予自己所認為的愛卻往往是孩子不能理解不是很想要的。面對這種情況,孩子不應該指責怨恨父母。應該好好溝通。小孩子總是認為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父母年紀大,看待事物的眼界也與小孩子不同。反而可以教會小孩子明辨是非。而孩子有了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訴父母,要相信父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你做的不對,他們會告訴你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把事情憋在心里。
以前我考試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藏著掖著怕父母知道,怕他們會責罵我。最后原來媽媽已經通過老師知道了我的成績,只是等著我去和他說,他告訴我考試意識到自己沒考好不愿意告訴別人是好事,因為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但是如果對這事耿耿于懷憋在心里會導致自己悶悶不樂。她也沒有要責罰我,而是想鼓勵我。因為如果責罵我,以后遇見了事情會不愿意告訴父母,反而會導致不好的結局。
但是平時有的父母可能很兇,有了錯誤就一直罵,不要覺得父母不好要想這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
父母可能有時候做的不對,比如文中的文文媽媽,文文告訴他不是不讓他打架嗎。父母不是圣人也會犯錯。我們不應該嘲諷指責,而要想文文一樣用適當良好的方式幫助改正。
父母幫助我們成長,我們不應該排斥他們。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0
愛,是支撐牽牛花不斷向上攀爬的籬笆;愛,是魚兒對水養育之恩的報答;愛,是老祖母微笑起來的半顆牙。“誰言寸草心”是一種愛,“孟母三遷”是一種愛。愛,充滿芬芳;愛,伴我成長。
聽大人們說,在我出生的時候,第一眼見到的,就是白發蒼蒼的太祖母。瘦弱的她顫巍巍地抱起白白胖胖的我,咧開只剩半顆牙的嘴,笑得滿臉燦爛的菊花。
在我粉嫩的牙床上冒出“一點白”時,太祖母生命中那最后半顆牙扎在饅頭上,被嫌臟的大人們扔進了垃圾桶。她輕輕翻開我的嘴唇,看著那顆小牙,不禁想起了還是小孩時的“大人們”那牙床上的“一點白”……
在我搖搖晃晃地學走路時,太祖母因扶著我而不小心閃了腰。她卻依然為我洗尿布,換衣服,有時會因我半夜啼哭而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她,在我一天天發芽中,一天天枯萎。
我會說的第一個字,不是“媽”,不是“爸”,而是“太”。每次,我沖著太祖母撒嬌地喊“太”,她就會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抱起我,親親我的小臉蛋,然后,充滿愛憐地望著我,那慈愛的目光,讓小小的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和心安……
可是有一天,當我從學校蹦蹦跳跳地回家,家中,卻沒有了她忙碌的身影。原來,在她完成了“帶孩子”的任務后,又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鄉下。我號啕大哭,想起太祖母那親切的臉龐、溫暖的臂彎、好聽的故事、可口的飯菜……于是要求大人們每個星期帶我回一次鄉下。每次回家,我都要在那兒賴著不走,緊抱著太祖母,聞著她身上的味道,安然入睡。
隨著學業越發繁多,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去太祖母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空閑時,我只會偶爾因太祖母寄來的糖糕、餅子,或是一小袋花生米,一朵已經枯萎的野花而想起她。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太祖母在我的記憶中漸漸模糊……
太祖母去世的消息傳入我耳中時,我才體驗到真正的“晴天霹靂”。那些記憶碎片依稀拼湊著一個空巢老人像無法飛翔的老鳥般翹首遙望遠方的小鳥的畫面。那些伴我成長的愛如潮水般涌來,讓我后悔和愧疚。我是多么難過啊!
別讓等待,成為遺憾。珍惜伴你成長的愛!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1
書是我的老師,我的朋友,我喜歡看書。
我剛記事,媽媽就開始給我講故事。那些小故事聽得我可入迷了,經常纏著媽媽給我講完一個又一個。很多時候,我都是在媽媽甜美的故事聲中進入夢鄉。
五歲時,我開始認字。當我認識了一些字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著自己看書。我看的第一本書是“漫畫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雖然書中的內容之前也聽過不少,但畢竟自己認識的字還很有限,很多字根本就不會讀,所以,我的第一本書是在媽媽的幫助下艱難讀完的。
但這并沒有阻止我讀書的興趣,《西游記》中孫悟空打妖怪的生動故事深深吸引著我,讓我體會到書的無窮魅力。
上了小學,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了,我看的書也越來越多了。漸漸的,我讀完了“漫畫中國古典名著”系列的另外三本:《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武松景陽岡打虎、諸葛亮草船借箭、黛玉葬花等精彩的故事讓我看得著了迷。
九歲時,我的閱讀已經基本上沒有障礙。這時的我,書不離手,一有時間就捧著書看。有一個月的時間,媽媽忘記給我買書了,很快,我書柜的書都被我看完了。沒書看,我整日無精打采,真正體會到了“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的味道。媽媽叫我看以前看過的書,我竟然覺得看過的書再看一遍還是很好看,我又體會到了“溫故而知新”的道理,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從此,我認識到家里的書已經滿足不了我了,我就跑到“樂種子”書屋去看書,把書當做了我真正的老師和朋友。
今天,我更加積極地向這位“老師”請教,我現在不只看故事書,還看各種各樣的小說、百科全書、科普書籍等。《十萬個為什么》讓我知道了許多豐富的知識和科學小道理;從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中我懂得了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還知道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善待同學,這樣,做出的事一定會有回報……
書,像一條帶我進入智海的小舟,像打開智慧寶庫的鑰匙,像一盞人生路上的明燈,引領我的人生路,陪伴我快樂地成長。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2
一次聽說“吃貨”朋友打探薄荷:“薄荷的生命力頑強,拔根嫩莖,即使是片葉,只要適當澆水,定活。”“薄荷可以當做佐料,摘幾片葉子,放入湯中,奇香。”我聽后,笑嗔:“你可真是個吃貨。”思緒也飄向遠方……
兒時,爸媽工作較忙,將我留在鄉下。奶奶疼我這個寶貴孫子,給我煎薄荷餅。摘幾片薄荷葉,放入面糊中,搗碎,倒于鍋中,然后便是等待。等待是要有耐心,要不厭其煩地一次次給餅子翻身。每次煎好,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幾家鄰居都沉浸在這誘人的香味中。而這時的我,大多情況下正在與朋友玩耍。但一聞到這味道,口水總抑制不住地“飛流直下三千尺”,丟下玩伴迫不及待地沖向廚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用手抓起一塊就塞進嘴中。入口的一瞬間,清香裹挾著熱量直沖心脾。味蕾在那瞬間仿佛得到釋放,被清香醉得跳起舞。“香!”“別急,還有!”祖孫倆的笑聲回蕩在廚房間,久久未曾散去……
七歲那年,因為我要回到城里上學,不得不告別了老家。那一年夏天,我得了肺炎。每天都要在醫院呆十二個小時,掛各種藥水。在幾天里,我的手背上就遍布了針孔。即使如此,情況也一度惡化過。奶奶聽說后馬不停蹄地趕到醫院,帶上了薄荷餅和一株薄荷。薄荷餅被悶了一會兒,已不如剛出爐的那么好吃。但我吃起來,確實那么香甜,那么感人。
那株薄荷,自然放在了床頭。這小家伙居然不受我的影響,自顧自地長得茂盛。清香時常會順著我的呼吸,占領我肺的每一個角落。心情好的時候,我就凝視著這株薄荷。它是那么綠呀,讓我時常懷疑這綠是不是濃縮了所有樹葉的精華。懷疑著,就不自覺流下淚來。因為我又想起了奶奶的仁慈。忽的,我就會多份自信,有了戰勝病魔的勇氣。一個月后,我也是熬過了病魔的煎熬。
那株薄荷,“遷”到了家門前的小花壇里。本以為它會水土不服,結果越長越茂盛,已經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每天早晨,嗅著這清香,我會想起奶奶。她年輕時,爺爺到外地打工。每天清晨,當村子里大多數人還睡眼朦朧,她就已經走到田里拔草;每天深夜當人們都進入夢鄉,她還在昏暗的燭光下縫著衣服……奶奶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整個家。她頑強的精神也感動了鄰里鄉親。大家都向奶奶學習,整個村子欣欣向榮。奶奶,不正如薄荷般,既頑強不屈,又散發清香么?
“咦?什么這么香?”朋友的驚訝聲將我喚回現實。輕輕一嗅,竟是熟悉的清香。尋香看去,是一株薄荷,被風刮得東倒西歪卻仍昂首挺胸。“笨蛋,那就是你說的薄荷。”我笑著說道,眼里卻不覺有些濕潤。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3
在這成長的漫漫旅途上,是什么,伴著我成長?我的回答是:努力。是努力,激發出我永不言棄的信念;是努力,促進我渴望上進;是努力,讓我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是努力,伴我成長。
在成長的路上,有無助、迷惘、失落、痛苦和煎熬。這些讓人害怕的情緒都會在每一個夜晚,無可抑制的迸發出來,直戳你那毫不防備,孤零零的心。你無法躲避它,只能抬起頭來直視著它。
又是一個夜,天又黑了。隨著天空的不斷沉默,時間的不斷流逝,過去與未來的交界點即將到來。學習抑或生活,每個新的一天都站在努力的起跑線開始一整天的奔跑。快零點了,仍不斷地揮動著的手中的筆桿子,筆尖在潔白的紙上不斷飛舞跳躍,留下無法抹去的印記。當筆尖停止轉動,那種瘋狂的寂寞、迷茫、無助又使我急躁地要抓狂。腦海中不斷浮現著刺人的語句:“這么認真,沒用怎么辦?”“別人都睡了,就你一個人還在傻傻堅持。”“你這么努力,能有什么用?”我焦急、我恐慌,我失落,我想放棄。真是叫人急得想落淚!
但老天總幫助著那些困惑的孩子。另一種情緒又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像美好潔白的花朵悄悄綻放。“不要害怕!相信著你自己!盡管你迷茫、喪失自我,但在你的面前,還有無數條路,而條條大路通羅馬。就這樣一直努力走下去吧!只要你還在走,你就在在路上,就還在成長。車到山前必有路!相信吧,就靠著你那股努力勁,在成長路上留下不斷前進的足跡吧!”
我好似豁然開朗,想起了一個故事:人剛出生就是張嶄新的鈔票,是努力讓他不斷刷新價值,變成百元大鈔的。
成長的路上,坑坑洼洼,崎嶇不平淡,它浸透著我滿腔的熱血與汗水,充滿我對美好的期盼和幻想。我用努力詮釋著成長,只因我成長的路上,有努力陪伴。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4
高爾基以前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這天我卻要在補充一句,“書籍是人類成長的階梯”。
從嬰兒時期的咿呀學語的識字讀物卡片,到學生時期的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我的生活中,書成了我成長的里程碑。
生平中第一個階梯可算是《動物插圖拼音故事書》了,每一天,我對這新奇的“玩具”愛不釋手,總要纏著媽媽給我講故事,學習也在這一則則生動的動物故事中開始……童稚的心也受到了初春的雨露,像雨后春筍般,開始萌芽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話》這第二個階梯,把我的思緒從現實生活中牽引到了虛擬的童話世界,讓我明白了世間的善惡,讓我明白了善有善報,壞人是沒有好下場的!新筍歪扭的嫩芽,頃刻間也挺拔向上了……《童年》讓我深刻的理解到了封建社會,人們生活的艱辛,人與人之間的暗斗。這三個成長階梯讓我樹立起一個遠大的理想:我要做一個好人!一個讓他人都尊敬的英雄!此時的竹筍開始奮發向上了!年輕作家郭敬明的力作《幻城》成了我的第四個階梯,里面完全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看過它之后,我又多了一對幻想的翅膀。正如竹筍多了幾片新嫩的枝葉!《那條時光婉轉的小巷》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一顆纖細的心靈,激賞了一種細致的筆觸。
還有一本默默奉獻的書,它就是語文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便伴隨著我們一向到此刻,也許有些人很厭惡它,但不妨把它當成一本名著集來看,里面收錄的絕對可稱為是思想的巔峰,感情的真諦。如果去外面買著名著看,要花不少錢,可身邊就有一本“著作大薈萃”,何不細細品味呢?
書正如我們成長的階梯,嫩竹變蒼桑的見證!它每時每刻都在教育你,引導你前進!。之所以,我愛書!書成了我成長的伙伴!
什么什么伴我成長的作文篇15
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著傳承五千年不息的文明之火。“國學經典”無疑是一個蘊涵著情感力量與神圣感召力的字眼。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古詩。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一本書。
詩,散發著一種讓我難以抗拒的魅力。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古詩的魅力。
小時候,跟著大人們牙牙學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博得大人們一片鼓勵和贊揚,那時我就知道,詩,是一個好東西!能讓我贏得表揚,于是我囫圇吞棗背下一首首古詩,獲取更多掌聲;卻始終,不解其意。
再大些了,我上小學了。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詩是有蘊意的。原來詩不只是一些漢字組成的句子而已,詩,也是有他自己的靈魂的。于是,我開始慢慢的、小心翼翼地抓住詩的神髓,在詩海里探索著前進,在清晨煙雨中體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夕陽西下中感受“黃昏月影殘菊落,晚風秋水澹碧波”。詩的奧妙,我終于摸到了門檻。
現在,入初中了,我終于一腳跨進了詩歌的大門,我可以在詩中感悟詩人的情感,體會詩的意境,我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體會到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的春景的美好。在“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中明白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一首詩,在不同的年齡讀,有不同的感受,也會有不同的收獲。
就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說吧。小時候只知道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再大些,就知道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到現在,知道了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自我范圍,擺脫主觀成見。像這樣的收獲還有很多,很多……
由句子到意境,我不知不覺中就有了許多閱讀感悟,詩文沒變,感悟卻變了,為什么?
原來我一直在成長。感謝古詩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