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什么作文
好的作文應該有獨特的創意和新穎的角度,能夠給讀者帶來新的思考和啟示。寫好冬至什么作文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冬至什么作文,供大家參考。
冬至什么作文篇1
今天是冬至節,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湯圓。往年都是媽媽一個人做,我在一旁看著吃現成的。今天我決心試一試,讓媽媽享一次現成福。
媽媽聽了很高興,為我作了準備。第一道工序是揉米粉。我往粉里倒進一點水,然后用手摻和。可是水太少,摻和來摻和去,就是粘不成團。我又倒進半碗水摻和。可這回水又放多了,盆里的粉成了糊糊。忙了豐天卻一事無成,我有些灰心了。媽媽在一旁鼓勵我說:“做事要有耐心。再試著加點干粉,慢慢來。”于是,我按媽媽的指點,邊加干粉邊揉搓,終于把粉團揉成了。
開始做湯口了。心想,這回要容易多了,搓圓粉球誰不會做!我抓起一小團粉,捏成半圈,把餡放進去,輕輕合上口,用手搓起來。誰知用力太猛,粉團散成了碎塊。我把餡和粉分開,重新把粉捏成半圈,放上餡再搓。由于不取用力,搓了半天,粉團也沒搓固,還裂開了一條縫。我又小心把縫壓緊再搓,好不容易才把第一個湯固做成。我把湯固放到大盤里,看見它中間大兩頭小的怪樣子,我和媽媽都笑起來。媽媽又告訴我:“搓湯固的時候,用力要均勻,兩只手要合起來,不能仲得太直。”我照媽媽的指點調整了姿勢和力度,結果一個比一個好。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高興極了,不一會就做了滿滿一大盤。
看著盤里又白又圈的湯因,心里真高興。我終于在媽媽的指導下學會做湯圈了,從原來只知吃不會做,變成了一個會做會吃的人。同時,通過這個“第一次”,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勤動手、勤動腦的重要性。因為任何一件事情要想熟能生巧,掌握規律,有親自實踐,反復練習,并不斷總結、改進,才能達到目的。
冬至什么作文篇2
東漢時候,南陽有個張仲景,是個名醫。他醫術很高,不管什么疑難病癥,都能手到病除,人們稱贊他是妙手回春的醫圣。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告老還鄉,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看到那些為生活東奔西走的窮鄉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很難受。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的人很多,他雖然很忙,可是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個棚子,盤上大鍋,在冬至的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藥治凍傷。舍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然后分給來討藥的人們,每人給一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渾身發暖,兩耳生熱。
再說,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百姓的愛戴。他告老還鄉后,長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選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帶著鄉親們的心意來看望他。那年,張仲景身患重病,長沙老人說:長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壽終時葬在長沙。南陽的人哪里肯依?兩下里就為這事爭吵起來了。張仲景說:“我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了,你們抬著我的棺材,向長沙方向走,靈繩在哪里斷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眾人一聽,也不再爭論了。
那年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長沙來了許多人吊喪,并要把他的尸體運到長沙去。遵照他的遺囑,南陽和長沙的人抬著棺材上路了,走到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忽然斷了。眾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墳。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晝夜不停,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很大。又在張仲景的墳前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圣祠。
張仲景是冬至這天壽終的,又是冬至這天開張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出國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并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冬至什么作文篇3
傾聽著20__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著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夸飯香,一邊埋頭“苦干”哩。
吃完飯,我開始聽外公講有關冬至的傳說,“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還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百鬼夜行,午夜12點鬼門開,晚上記得早點回家睡覺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嚇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騙你的啦!”外婆笑著說。“不過,也應該早點睡,添歲嘛!”在全家的笑聲之中,我想起了杜甫的《小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第二天醒來,是冬至節,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
冬至什么作文篇4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每年冬至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又稱“冬節”,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在我們溫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前一晚,家家戶戶都要圍坐一起,用雙手搓湯圓叫“冬節圓”,象征團圓。 冬至早上要吃湯圓,吃過“冬節圓”后,你就又大一歲了。所以,你要是問一個溫州人今年多大了,他告訴你吃了湯圓就幾歲了,你可別感到奇怪。因為別的地方都是在正月十五吃湯圓的,過了除夕才大一歲的。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最怕自己冬至沒湯圓吃而長不大。真好笑呀!
冬至什么作文篇5
在臺州,每到冬至,家家戶戶都會買來糯米粉、粳米粉、豆黃粉,做成臺州特有的冬至圓。
冬至圓也叫硬擂圓。我的舅媽做冬至圓最拿手!
做冬至圓要先把粳米粉和糯米粉混在一起,倒入滾燙的開水,只聽“嘩”的一聲,在米粉里的開水還直冒煙呢。舅媽手拿切片,不慌不忙地在滾燙的米粉里翻江倒海,一切動作行云流水。沒多久,粉狀的米粉漸漸成型了,這個大團子被舅媽神奇的手變了出來。等大團子不燙手了,舅媽的手在大團子來回移動,一按一回,按揉著。大團子猶如橡皮泥,軟軟的,看起來挺簡單又好玩,我也要求試一試,但每次我上手的時候,都揉不好。
舅媽一直揉到軟硬適中后,把面團切搓成好多直徑大約三厘米左右的條條,然后用切片把條變成了小塊團子。看到那些可愛的胖乎乎的小團子,我又忍不住了,也試著切起來,雖然動作慢了點,但也切完了一條,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接著,就要把鍋里的水燒開,等水開了以后,把米粉塊放進鍋里,它們就像跳運動員一樣,沉到了水底。過了一會兒,全部小團子翻滾著浮上了水面,這就可以出鍋了。我把團子倒進由紅糖、芝麻、豆黃粉等多種食材組成的“炒粉”的盆子里,使勁搖,小團子在盆子里滾呀滾,雪白的身子很快就變紅了,身上密密麻麻地粘上了豆黃粉,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就這樣,冬至圓做好了。
做好冬至圓,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祭完祖先后,就可以吃做好的冬至圓了!咬上一口,軟軟糯糯,甜到心里去!然后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一起過節。
吃冬至圓是臺州的老傳統,冬至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滿滿一口的冬至圓,別提有多滿足啦!
冬至什么作文篇6
從小到大,我最愛家鄉的臘肉。
每年農歷冬至到臘月是湖南農家熏制臘肉的季節。家家戶戶把腌好的肉掛在灶臺前,讓一日三餐的柴火炊煙一點點沁入肉里,同時,松枝、椿枝和麥積桿混合著柴煙蔓延的氣息,任意穿梭其間,不斷繚繞上升……不久,那些雞肉、牛肉、豬肉也失去水分,慢慢地被一層黑亮亮的“盔甲”包裹,接著湖南的特色臘肉成型了。
臘肉有很多種做法,簡單的是放辣椒大蒜葉干炒,也可以下火鍋或燉粉條,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過年時外婆做的蒸臘肉。它的做法是先把整條臘肉洗干凈過水,用菜刀切片,切好后裝盤,再把處理好的臘肉放進鍋蒸一蒸。只過了幾分鐘,從鍋中就散發出撲鼻的香味,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甚至不顧一切提前打開鍋蓋一吃為快。蒸熟后,盤中臘肉一片片肥瘦相間,是未經修整的均勻。那肥肉呈半透明狀,透明得像薄膜,似乎能讓人能透過它看到一切。最后一道工序——淋上點點香油,天啊!肥的不膩,瘦的緊致,十分有嚼勁,簡直是唇齒留香!那色,那香,那味必能讓五歲小孩至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挪不開眼、回味無窮,止不住地滿足、贊嘆。臘肉上桌前,我們小孩子是一定要偷吃的——輕輕地溜進廚房,用手指拈上一片放入口中,偷笑著提前享受美味。可當我們再躡手躡腳地走出廚房時,總能被大人們抓個正著,因為我們的嘴邊還殘留著油亮亮的印子呢!
在我的記憶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臘肉才是真的過年了。這時出門在外的游子總會回家,吃著父母做的臘肉。大家喜氣洋洋、歡聚一堂,筷子上夾著一片剛出鍋的臘肉,嘴里同時道著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訴說著對來年的期許和心愿。我想,在享受家鄉風味食品的背后,我們最饞、最割舍不下的并非它本身,而是無法割舍的親情,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濃濃的家與愛的味道。
冬至什么作文篇7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冬至又到了,我很興奮,又可以搓湯圓了。
那天早上,媽媽一大早就起來做湯圓,我和姐姐也跟著起來了。媽媽把糯米粉放進盆里,讓姐姐把溫開水倒進粉里,就開始和糯米團了。媽媽還告訴我,要是太干了,就再加進一些溫開水。過了十多分鐘后,媽媽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團,我想拿一點糯米團來搓湯圓。姐姐說:“妹妹,你太小,不要搓湯圓了,去睡覺吧!”我說:“我會認真搓的。”于是,媽媽拿一小塊糯米團給我搓,我搓的湯圓有大有小,姐姐看了不興奮說:“叫你別搓你就不聽,看你把湯圓搓成這樣子!”媽媽說:“沒關系,這是祖孫父子圓,這樣才像一家子嘛,圓圓滿滿的。”聽了媽媽說的話后,我自得地向姐姐扮了個鬼臉。
湯圓搓好了,媽媽拿到廚房去煮。不一會兒,湯圓煮熟了,媽媽把兩顆湯圓放在門的上面。我問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媽媽說:“湯圓又甜又圓,表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媽媽舀了幾碗湯圓給我們吃,說:“吃了湯圓又長一歲了,你們可要更懂事啊!”
冬至吃湯圓是我們潮汕的民俗,我喜歡吃湯圓,更喜歡搓冬至圓!
冬至什么作文篇8
今天是冬至呢——雖然太陽很嬌艷,可是寒風中卻有一絲凜冽。一大早,同學們都在討論,說:“今天是冬至,要吃餃子……”餃子!我心頭一震。以前只有在新年的時候奶奶才會給我包餃子,有兩年冬至時,奶奶買了速凍餃子——豬肉餡兒的,沒有奶奶做的美味,也沒有‘溫暖’的感覺。我苦笑了一下,心里一陣發酸:今年奶奶一定又是買了速凍餃子。媽媽肯定不會回來陪我——唉……
“奶奶,我回來了!”
“回來的正好!來,剛出鍋的餃子。快點趁熱吃吧!”我一看,果不其然——是速凍餃子。“奶奶,這速凍餃子一點兒也不好吃!我想吃您包的!”我向奶奶撒嬌道。奶奶嘆了口氣,略顯悲傷地說:“喜喜呀,奶奶老了!包餃子也沒力氣……你爸爸媽媽都不在你身邊,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你會不會生氣啊?”我苦笑了著說:“奶奶,我不生氣。我只是覺得太孤單了……我好想讓媽媽給我做一碗雞蛋韭菜的餃子,然后陪著我一起吃……”說到這兒,鼻子一酸,淚便涌了上來。我急忙低下頭,用胳膊蹭了蹭,不想讓奶奶發現。“奶奶知道你心里一直很苦。你從小就……唉,算了,不說了,你快吃餃子吧……”奶奶的眼紅紅的,哽咽著說完,就上樓了。
我呆呆地望著奶奶單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著熱氣的餃子——我沒有吃那碗餃子,因為—因為它不是用“心”做出來的,她沒有“愛”的味道……奶奶囑咐我吃了,可我真的吃不下,也咽不下……心里的這種酸楚,別人是不會懂得。
冬至,一家人應該和和睦睦地坐在餐桌上其樂融融地吃餃子,笑著,唱著……那種“家”的快樂,“家”的溫暖,“家”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可是它真的好難好難,我怎么也得不到呢……
冬至什么作文篇9
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妹妹一放學就來到了奶奶家,說好了,要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爺爺、奶奶也正要出門樂呵呵地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奶奶端上了白切羊肉、紅燒排骨,熱氣騰騰的香菇雞湯全是我們愛吃的菜,奶奶說:“有句老話說啊,冬至夜,‘有銅錢人吃一夜;嘸銅錢人凍一夜’舊社會中有多少人家,在這個時候窮人都只有挨凍的份啊!”奶奶在與我們憶苦思甜呢。是啊,爺爺接著說:“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們多幸福啊!你們知不知道有關冬至的來歷呢?”晚飯后爺爺給我們講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以后就作為一個傳統節日來過了,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籽習俗。怪不到早上我們吃的就是奶奶從穆桂英美食店買回的糯米團籽啊!同時,爺爺說道:“冬至也是一個節氣,太陽的照射有過了冬,長一蔥;過了年,長塊田之說。每年冬至節也告訴我們氣候都要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交冬數九就是從冬至開始。有農彥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過了今晚明天就是冬至節了,太陽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春天也就離我們不遠了,冬至節前我們渡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冬至夜!
冬至什么作文篇10
冬至是第二十二個節氣,代表著寒冬要來了,冬至的那一天是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是中華傳統的節日,也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氣。聽說如果冬至那天不吃餃子話,耳朵就會凍掉得。
冬至那一天,我們學校舉辦了包餃子活動。媽媽們拿來了包餃子的器材和我們一起包餃子。學校的食堂準備了肉餡和面粉,讓我們來包餃子。首先媽媽們和一些同學一起搟面皮兒,剩下的同學就開始包餃子,我們分成三個小組,其中我們組包了各種各樣的餃子,有太陽形狀的;有戒指形狀的;還有許多的造型的。我看了我們班的餃子,密密麻麻的餃子數也數不清形狀各異。我們把餃子包好了,媽媽們把我們包的餃子放進了鍋里煮了起來。
餃子終于煮好了,餃子的香味兒飄滿了整個教室,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擺滿了香噴噴的餃子,大家開開心心的吃了起來,同學們吃了一盤子又一盤子,同學們都吃的飽飽的,自己包的餃子就是香啊!!!
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冬至節日,我希望明年還能再過一個這樣開心的節日。
冬至什么作文篇11
久違的陽光在冬至這一天又悄然灑向大地,點點溫暖再次籠罩著人類的家園,因為這是冬天,這點溫暖終究抵不過寒冷。
這一天本應是家人團圓,但每一個人的忙碌,并沒有使這習俗得以延續,微微的風吹亂了我的思緒。
小學有一年,也是冬至。
那天下著很大的雨,我和我的好姐妹大吵了一架。我匆匆走出教室,走到走廊盡頭,外面的雨大得讓人看不清下一步路,我只好蹲下,想等雨小點了再走。過了一會兒,她打著一把傘走到我旁邊。我跟她賭氣,便跑進了這傾盆大雨之中。她可能是出于對我的擔心,追了上來。
誰知,意外就這樣發生了。走廊樓梯的地太滑,她一下沒站穩,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當我聽到身后有聲響連忙趕回去的時候,她已經疼得說不出話了。我著急地在雨中大聲求助,可怎么叫都沒有人回應。最后是保安聽到了將她送去了醫院。
第二天上學,她的手是打著石膏來的,我不好意思直視她的眼神,躲得她遠遠的。她看出來了,放著其他同學對她的百般關心,過來微笑著對我說:“我很好。”當時我簡直要淚崩了。后來我們的關系變得更加好了。但六年級時,她不知道什么原因從我們學校轉走了。我們沒有做過徹底的道別,只是都忙于學習就這樣分開了。
如今,又逢冬至。
她模糊的身影又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隨著時光的流逝,她的外貌也不再清晰,但我們的友誼永遠長存。她已成為我腦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冬至拉長了黑夜,也拉長了我對你的思念;冬至冷卻了空氣,卻冷卻不了我對你的牽掛。
那個她,我想你了,很想很想。遇見你,三生有幸。新的一年愿我的祝福能像冬至的暖陽,為你驅走嚴寒,送去溫暖。
冬至雪落,寒意脈脈,天各一方,山遙水闊,情意不減,思念如昨。
冬至什么作文篇12
冬至冬至,在12月21日。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的習俗有很多,比如:吃餃子,吃湯圓,唱九九歌等等,非常有年味!哦!說起餃子,這可是咱們中國人必吃的吧!她能配葡萄酒嗎?俗話說,“餃子主酒,越喝越有”,自古以來,餃子與酒就是良配。如今,市場上已涌現出各種餡料新穎的餃子,我們的飲食方式也當跟上腳步,滿足百變的味道使我們越發想吃餃子了!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湯圓吧!古人們以前說:“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傳統習俗,在江南極為盛重,民間便“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吃湯圓這個習俗是從古代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的習俗。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記這個習俗哦!
冬至的景色也很美!那時,天空下起了雪,把大地裝扮成一個白精靈!小孩子們在那“白樹”下盡情的打鬧,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還有的在畫畫……玩得可開心了!玩了一會,他們累了,就抱著雪人解熱,或是坐在雪堆上聊天,可開心了,就在那時,梅花也開了,他們靜靜地注視著這一樹的梅花,這些兒梅花長得一朵比一朵美,似乎在說:“我是最美的,誰敢與我比美?”梅花在這些日子里,就像一位美麗的,高尚的公主,為我們帶來了一陣陣凜冽的寒風。用一句詩描寫它就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或是“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和雪在一起,可真是好看!不管是誰,都會被迷住的!現在的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跡。
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民間保留有涂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冬至什么作文篇13
“冬至是白晝最短,夜晚最漫長的一天。
人是群居動物,害怕黑夜和孤獨,所以這一天的晚上是要和家人圍坐在一塊兒吃餃子的。
兒時的我還未隨父母遷往廣州上學。住在外婆家中,每逢冬至,外婆都會搟好薄而韌的餃皮,拌上家鄉清香的小韭菜和豬肉作餡,披著大衣窩在安樂椅上抱著我一搖一晃的,掐著鐘點等兒女們回家。這時,我總沒心思聽外婆慢悠悠地講話,只對她手里白白軟軟的面團感興趣,即便嘴上哼哼著答應認真學包餃子,最后的成品也不過是一只只趴在案板上癟癟的破皮餃子,惹得外婆拿我沒辦法也就算了,還偏偏要在大人們當珍寶似地炫耀,理直氣壯地將它命名為“貝殼餃子”。
廣州的盛世美景與年味兒頗重的冬天是無緣的,除了除夕前后大大小小的幾次花市,余下的寒假時間幾乎成了“空城”,冷冷清清而無幾分煙火氣的喧囂。
我不由得停住了筆跡,抬眼瞥見桌角的臺歷,又望向窗外霧靄沉沉的天空,正想著今天的太陽是不是睡過了頭,才驚覺又是一年冬至了。或許是來到廣州,離家遠的緣故,我甚少回外婆家。掰著手指算,不過春節和清明前后那么幾天。不知道外婆一個人在家過得如何,猛然間我從心底生出些許久未見的心思,如同大雁滯留于北方的那種不安和焦慮,卻難以言說。
晚餐時分,父母下班回來,我們一家三口照例圍坐在桌旁吃餃子。只是地點是我們廣州的家,餃子是超市的速凍水餃。當第一盤餃子氤氳著裊裊白汽端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只送到嘴里,顧不得燙。口感是陌生的,我皺眉:“水餃皮不如外婆搟的勁道。”父母見狀,隨即試吃了幾只,對我的話表示贊同,并且表示餡料也相差甚遠。
一時間,滿滿一盤的水餃竟沒有人再下筷子。我的鼻子有點酸,大腦中某個生銹的齒輪仿佛慢慢開始轉動。我又想起家鄉冬天凍得凝結的陽光,想起那張搖晃的吱呀吱呀響的安樂椅,想起外婆布滿皺紋卻神采奕奕的慈祥微笑。我知道,這種情感應該被稱之為“思鄉”。
“爸媽,我想外婆了,我想回家。”
也許正是我的一句話,撩動了全家人小心翼翼地不去觸碰的弦,我們當天晚上就決定啟程回家。透過車窗,我看見由無數車燈匯聚而成的長河,他們大概和我們一樣,是漂泊在外的旅人,在這漫漫長夜里迫切地想回到闊別已久的故土,更想見到那個尤為想念的人。我又回想起外婆在冬至總愛和我念叨的話了,這回我總算是用心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它。
冬至什么作文篇14
“我們最好吃!”“我們才最好吃!”我的鄰居餃子和我的家人們——湯圓,又吵了起來。忽然,我看見一雙大手把我和我的家人從冰柜中拿了出來。“看吧,我們才最好吃。”我的妹妹開心地大叫道。忽然,那雙大手也把餃子一家拿了出來,餃子一家人也向我們示威了。
據說今天是冬至,超市的人們幾乎人人手中都拎著湯圓或是餃子。天氣很冷,超市里卻開著充足的暖氣,離開了冰柜的兩家人都熱得沒精打采。終于到了那個大手的家中,那雙大手把我們包裝袋拆開,把我們放在灶臺上。家里的人很少很少,原來人們都出去祭祖了。
家里只留有幾個孩子邊唱著九九歌邊玩游戲。不過天氣寒冷,小孩們都穿上了笨重的棉襖,看起來笨手笨腳的,那個最小的時不時就會摔一跤在地上滾一圈。
終于,那雙大手把灶臺的火點起來,要把餃子一家給放下了鍋里。他們一家尖叫著向我們發出了求助,我們當然很想救他們,不過我們的命也不都一樣嗎?繼餃子一家之后,我們湯圓也被丟進了另一個滾沸的熱鍋中。餐廳里的人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喧鬧,聊天聲,孩子的打鬧聲,熱鬧極了。我透過鍋和鍋蓋的縫上,看到了人們拿著工具一邊嘰嘰喳喳地聊著家常,一邊教著幾個小孩子在畫畫,口中還抑揚頓挫地念著九九歌,我想,他們應該在畫九九消寒圖吧。
忽然,那些人把我們的鍋蓋打開,把我們兩家分別舀到了碗里。“吃了湯圓,我又要長大一歲了!”在小孩稚嫩的宣告聲中,接著有些人稱贊餃子好吃,還有些人稱贊我們湯圓好Q好糯,終于我們兩家和平了,不過我們也紛紛下肚,沒時間道歉了。
冬至什么作文篇15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同時也是正午太陽角度最低的一天。冬至又稱冬節,為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日,每年冬至前后都會有冷空氣頻繁活動,氣溫下降。所以,冬至這一天,人們喜歡食用熱乎乎的食物,有的包餃子,有的做湯圓。而我們山城重慶,習俗就是喝羊肉湯。每到冬至日,外面寒氣徹骨,我家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去年冬至節,我放了學回到家還沒進家門,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我來不急扔下書包,就問:“爸爸,今晚準備了什么好吃的呀?”“羊肉湯鍋”,爸爸笑盈盈地說,“啊,羊肉湯呀!”我討厭吃那玩意,心情一落千丈。我撅著的小嘴,仿佛嘴上掛了一個小茶壺。爸爸將羊肉湯舀了幾勺在我的碗里,淡綠色的蔥花在白得似牛奶的湯里打著轉,好像在對我說:“快嘗嘗吧,美味著呢!”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我也一樣健康。”媽媽夾著一片冒著熱氣的蘿卜念著。突然,弟弟叫了起來,“真好吃,好吃。”我看著鍋里那泛白的羊肉湯,頓時讓我聯想到滾滾而來的奶油,羊肉一絲一絲,卷曲地富有藝術,那朱紅的羊血同碧綠的青菜為湯鍋添上了獨特的風彩。我再也忍不住了,端起碗,輕輕地小喝了一口。一縷香香的、暖暖的、軟軟的細流浸入了我的牙齒,滲入我的喉嚨,進入我的肚子里的胃口袋中。啊,真香,真舒服,真可口,全身都暖暖的。此時,回家進門時的討厭情緒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愉快的和家人享受著這色香美的羊肉湯鍋。我再也停不下來了,一口接一口,一碗接一碗……讓我不禁吟起偉大詩人蘇軾的詩來:“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人與人的心卻走得更近了。所以,我喜歡冬至。在冬至,我們收獲了很多。同時,也收獲了一份等待,等待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