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作文800字
一篇成功的作文需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和目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圍繞這個主題和目的展開,從而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表達。消失作文800字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消失作文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消失作文800字篇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我們所謂的傳統就像這黃河之水,不再復回。這,正是我們國家文化層面的現狀,傳統正像這黃河之水與我們漸行漸遠。傳統文化的消失是好是壞先不做評說,關鍵是它們是否應該消失。
參照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我們發現文化也是如此,優勝劣汰。時間正帶領著時代馬不停蹄的向前發展著,于是我們對我們所需要、想要接受的東西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那些對于我們如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不重要的文化就不會為我們所接受,從而被拋棄,這就造成了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
傳統文化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儒家文化。自建國初至二十世紀初,儒家文化幾乎被人忘的一干二凈,只是在現代才重新有了起色,為國家所提倡。儒家的傳統文化在現代也只是被套上了所謂“企業管理”之流的外衣。
傳統文化的消失是一種現象,是一種現代社會屢見不鮮的必然發生的社會現象,這說明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不再死板教條。那既然有了進步為什么還要取糾結那些傳統文化的消失呢?那么我會說:是不是在現代我們還要去用蒸汽機呢?答案當然是不了。對此,我只能說世事無常,誰也無法去改變歷史的演進過程,生命力不旺盛的終將會被生命力旺盛的新興事物所取締,這就是自然!
我們可以看看美國,這是一個僅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國家,但它卻可以站在世界的最高峰,藐視其他國家,這可以說是因為它們沒有我們所謂的傳統文化拌腳,但反觀我國,一再的被那些所謂的傳統阻擋了前進的腳步。我們為什么不能順應自然的規律,讓文化去自由的發展呢?
傳統的消失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意味著將會有新的文化來接替,所以我們都應該更新了,讓老舊的都離開,用自身的際遇去創造新的、適合的。
都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去強求什么,結果一定不會讓人滿意的!
消失作文800字篇2
當我們在課堂上背誦“日月忽其不淹兮”時,注重的早已不是其中的文化內涵。
現在的我們背誦詩文只是為了名句,只是為了考試中名句填空,背誦優美的文章只是為了提高作文水平。即使在凄美的宋詞,再深遽的語句也很難觸動我們的心靈了,因為我們已經很少去品味了。
現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我們,把各種事物的使用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這些文化傳統也大多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工具。我們運用這些文化提高我們的分數,語言的措辭。偶爾說幾句“之乎者也”來修飾我們的語言。注重物質生活的我們,已很少關注其中的精神內涵。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追求所謂的“精神生活”。書店中排名首位的網絡小說,虛名構造的勵志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能發生在幾十個人身上。還有網絡報紙上的八卦丑聞。充斥著我們生活的,還有各種非主流的青年,他們把中國的文化作為娛樂和消遣。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小視頻。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劉、關、張三個人去隆中拜訪諸葛亮。在大雪之中去了兩次都沒有見到,第三次諸葛亮終于被他們的誠心打動,去給他們開門。這時劉備的臉立刻換成一個呆滯的臉,蹦出一句話“買保險不?”看了之后肯定會感到好玩。但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消遣嗎?與此同時,那些真正的文學書籍卻早已無人問津。或許真正的文學精神和內涵正慢慢消失。
一代科學巨匠錢學森在重病臥床時曾對探望他的總理問到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的中國出不了大師級的人才?這個問題對于現代中國人來說很沉重……我想,也許是我們中國人只注重了文化的實用,而忽略了文化的精神。對精神事業的不重視也導致了文化的消失。畢竟只有實用性的文化是不完整的。雖然我沒有真正調查過,但我想,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正是因為他們以精神追求為樂趣,沒有讓真正的大文化內涵消失。這時再回頭想想是不是應該摒棄一些價值的實用性,讓自己去追求精神生活呢。
當我們真正開始追求精神生活之時,那些漸行漸遠的文化,就會重回我們身邊。或許我們對精神事業的追求和向往,能為國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獻出一份力量。
消失作文800字篇3
當,當,當。
聲音清脆悠遠,清霄薄日里如時響起,是青石磚上,灰色大衣的老人敲打手上的鐵片。他扶著單車,單車后盛著新鮮的麥芽糖。
當,當,當。
他不緊不慢地走著,聲音在小巷中回蕩,驚走了樹上的鳥兒,引來了一群孩子。我聽著聲音從遠到近,又將要消失在遠方,害怕買不到了,攥著外婆給我的錢小跑過去。
他在孩子中不緊不慢的停下,打開一層油布,露出白色的麥芽糖,空氣中一股田野的香甜彌散。他笑著收好每一個孩子遞來的錢或是鐵瓶鐵罐,用大鐵釘和釘錘麻利地敲下麥芽糖,裹上面粉,裝進袋子。路邊有個女孩,看著我們卻不過來,手中空空如也。老頭敲下一小塊,笑著走過去:“你爸媽也真是,這么點錢也不給你,饞壞了吧?”
然后他敲打鐵片,慢慢離去。我把麥芽糖小心翼翼地含著,舍不得嚼。麥芽糖的清香混合著濃濃的甜,令我忍不住吃了一塊又一塊,等我回到家,留下給外婆的只有一小塊麥芽糖了。
每一個清晨,我都要在窗臺邊望著青石板街,直到當當的聲音響起。
后來我搬了家,門口是喧鬧的水泥街,清晨傳來的是汽車的轟鳴聲。
很多年了,我很想念麥芽糖的味道,想念那種一塊錢可以買來的簡單快樂。可什么時候,街道燈紅酒綠、超市食品琳瑯滿目,卻再也不見清晨悠遠的鐵板聲,甜品屋里形形色色的、包裝精美的食品再沒有簡簡單單的麥芽糖。
我后來在公園里,看見過賣麥芽糖的,興奮地買了許多。賣麥芽糖的人用鐵釘小心地敲著,生怕多給了一分一毫。麥芽糖里有一股怪味,那天我回到家里上吐下瀉,鬧騰了一晚上。
原來那聲音早已消失了。在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里,在越來越高的鋼鐵森林里,在喧喧嚷嚷的街道上,那些東西,早已被遺忘在過往的影子里。
我每天早上還是習慣性地看一看窗外。風吹過,仿佛夢的尾稍,隱約地,我聽見當當的鐵板聲,我好像看見一個老人推著一輛破舊的單車。人群匆匆,燈紅酒綠,他連同過往的一切漸行漸遠——我們走得是否太快了,你可知歲月沉淀被水泥與高樓埋沒,就在你的腳下,再也不會回來。
消失作文800字篇4
年味,顧名思義,過年的味道。年味可能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可能是大年三十夜的煙花,可能是春節一聲新春快樂,可能是人們四處拜年的喜慶氣氛……
在以前,人們會在家吃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會在家貼春聯,貼倒福,寓意福到了。餐桌上常常放著鮮香四溢的魚,寓意年年有余。晚上坐在一起看春晚,談天說地,在樓下,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興趣盎然的燃放煙花。大年初一,人們買好禮物,裝好紅包,走街串坊,相繼去長輩家中拜年,給晚輩發下紅包,希望紅包能驅趕年獸。小鎮里,熱熱鬧鬧,人山人海。大城市里,馬路上塞滿了汽車,、塞滿了回家過年的思鄉人。
現在與以前可不是一回事了!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人人手中塞個手機。現在過年人們會經常在飯店吃年夜飯,人們充當低頭族。長輩們沒人陪他們說話,在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前,明明坐滿了人,但是卻勝似無人。人們現在需要的不是面對面聊天,卻只滿足于QQ、微信上的談天說地。看春晚的人逐漸遞減,更多的人卻是喜歡在手機上看電視劇看得痛哭流涕。去年除了滿足于送禮送紅包的形式以外,很難再做到其他的。晚上叫上三五個朋友出門吃夜宵,醉醺醺的在那以為就是快樂。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卻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給丟失了。也許真的會想象有一天,弘揚中國文化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許多的中國年輕人甚至更喜歡過西方的傳統節日,推崇西方文化與思想,能夠輕輕松松背出伏爾泰、培根、雨果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不知道老子和李耳是一個人。
年味就在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喪失了,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要讓年味只是一個形式,更多的:他們是中國的傳統,是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的記載與見證,他們經歷了無數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流傳至今。因此,我們要付諸行動。
消失作文800字篇5
最近消失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教室后面那些一年四季都是濃郁的葉子,突然在這幾天嘩啦啦的瘋狂的隨風落地。一大堆一大堆枯黃而又干燥的葉子,踩在上面發出“沙沙”的響聲,讓我想起生命碎掉的孤寂。還有比如說消失的在學校附近那幢樓的樓頂上砸下來叫我的聲音,最近經過的時候總是習慣的抬頭看看是否還有一張充滿笑容和自信的臉,是否還可以聽見那一聲叫我的名字的聲音。然而,除了懸在那樓頂的幾條電線桿什么也沒有。
我站在教室后面的樹下,抬頭看著這些葉子落在我的頭上,臉上,肩膀上。突然想起在去年的夏天,我還特好奇的問班里同學為什么這些樹的葉子總是這么綠?為什么看不到它們落葉?可是,現在我看見了,大家都看見了,但他們不以為然。扶了一下眼鏡繼續匆忙地往教室跑去,操場上開始看不到班上汗流浹背打籃球的男生,開始看不到班上女生在這些樹下竊竊私語。這些消失的背影,將成為所有人的回憶。而現在,只有這些葉子瘋狂的下落,留下光禿禿的樹枝和一堆堆失掉了綠色的葉子。
也開始聽不見維的聲音,不論是在學校外那幢樓頂上,還是經過他們教室下面的時候。聽不見她“癲婆!癲婆!”叫我的聲音。有時候,我望著對面他們教室的走廊上,希望可以看到她在聽歌的身影,然而,都沒有,我每次看到的只是站在走廊上眼神定定的望著外面的人,我不知道為什么,我總能感覺到他們眼神里充滿了空洞和絕望,還有渴望,但我不曾試過走近去看他們,因為我怕看見那種眼神而抽空我上高三的勇氣。
我始終是懷著平靜的心來面對這些所“消失”的,因為我始終沒忘維對我說等高考后再去玩,沒忘記她對我說要有信心,不要讓別人看輕自己……我想,我和她的友誼一定會在她高考后,重新復燃,就像那些失掉了葉子的常青樹,當過了這個時節,仍可以長出茂盛而濃郁的葉子,且光彩奪目。
消失作文800字篇6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還是會想起那天下午的陽光,只一眼就讓人失了魂。
——前記
我的家鄉在沿海,溫溫潤潤的風帶著海岸線的海腥味,海鹽粗糙顆粒被層層的山丘磨去了棱角,養出了一代代勤勞肯干的溫州人。
小時候從記事起就是在外婆家過的,其實很多事情在印象中都朦朧地一筆帶過,家門口的陽光卻是最讓人懷念的。庭院前沒有樹枝沒有鳥,只有隔壁便利店的小黃狗和一如既往躺在藤椅上的外公。這個小鎮一年到頭都是溫和的,外婆總會去菜市場買上幾斤豬肉,拿回去用醬料腌制,用鐵絲掛在庭院。陽光照在被醬料腌得透亮的肉上,發出棕黃的光澤,肉的紋理隨著陽光上下起伏。起初是沒什么特別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肉的油脂滴出,變得更加緊實,陽光鎖住了豬肉的風味,等待著靜靜迸發的那一刻。有時是外公剛從碼頭買回來的鰻魚,外婆用姜和料酒除去魚腥味,簡單地撒了把鹽,放在陽光下晾曬,魚肉由白色轉為橙黃,陽光用它的腳步告訴我,沒有什么能抵擋得住風味的前進。故鄉的陽光總是特別的。
過年的時候,擺出初秋時曬的豬肉和魚干,蒸鍋的蒸汽喚醒了肉組織內的每一個細胞。被封存了三個多月的陽光的味道為寒冷的冬天帶回了一絲暖意。九月金黃的太陽被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收藏,在來年的二月綻放。剛出鍋的魚干,魚油囤積在盤底,肉質逐漸豐腴,綿密的魚肉在舌尖上打轉,鮮得讓人仿佛潛入幽深的海里,陽光用它最質樸的力量帶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童年。
曾經那個溫暖的小鎮,低矮的房屋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天空隱藏在這些龐然大物的背后。遠處的工廠升起了灰蒙蒙的煙,那一方令人陶醉的蔚然如今卻讓人喘不過氣來。再晴朗的天氣,陽光也被那厚重的面紗壓抑得出不了聲,那些藏在肉紋理里的細碎陽光不見了,靜靜地在空曠的庭院被蒙上了灰。聽外婆說,碼頭那邊的鰻魚也越來越少,因為附近的工廠把廢水排進了海里,像以前那樣的東西再也找不到了。我只能呆呆地看著桌上的那熟悉的魚干,心里久久不能平復。
陽光和我終將變成這悄然逝去的時光長河里的兩個無助的擺渡人,或再無重逢之日。那抹記憶里的陽光凍結,被這叫囂著的時代,在地上輕輕踩碎。而我,是多么懷念故鄉的陽光啊。
消失作文800字篇7
“嘰嘰,啾啾……”鳥鳴從記憶深處傳來,忽又被往來的汽車碾去。香樟樹上圓滾滾跳動的身影,漸漸隱退變淡,掉進了記憶的漩渦里。
孩提時代,我總喜歡看這樹上樹下跳動的小東西,聽他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什么,然后裝作聽懂了他們的對話,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外婆聽。外婆見我喜歡,便天天傍晚帶我來到老街旁的梧桐樹下乘涼。頭頂厚厚的綠蔭,裹著更厚的麻雀的叫聲。那聲音鋪天蓋地,似繁華集市的叫賣聲那樣雜亂無章,時漲時落,又似交響樂般莊重,令人心生敬畏,時不時落下三兩個“舞者”在我們面前“呼”地抖動羽毛降落,睜著黑溜溜的大眼睛,似乎在等著我們的評價。
那時的麻雀是不怕人的,總是等人走到跟前才撲閃著翅膀逃離。貪玩的我總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走到他們附近,再猛地撲上去,雖然從未抓到過,但只是輕觸到它們柔軟的羽毛便已讓我激動不已。
現在我長大了,撲麻雀的傻事也不會再做了。或者說,再無機會做了……童心被麻雀叼去了,至于麻雀去了哪,我也不甚了解。許是都被都市的喧囂驚走了罷,許是被夜半醉酒而歸的小職員訓斥了罷,再或許是累了病了撐不住了,便在霧霾中隱退長眠了罷。總之,猛然回首,才發現它們在我的記憶中被狠狠劃去了。我還來不及惋惜,滿眼盡是愕然。
剩下的為數不多的麻雀似是失了魂,探頭探腦,全無過去的自在灑脫。人還未走近,便驚得四散而逃。不是逃到附近的樹杈上,而是直直向前沖去,落在遠處高高的樹冠上,逃難者一般。怨我還記得小時候與樹上麻雀對視時我們的爛漫模樣,才使得現在這所見所感如此真實,硌得人生疼。
我曾無數次想重新踏上那條兩旁種滿梧桐樹的老街,再去聽一聽那不被俗人所打擾的麻雀交響曲。卻又害怕,害怕再找不到那處美妙之境,再聽不見那麻雀的聲音。畢竟城市里已經很少再見得到麻雀了,不知是他們的真的消失了,還是我沒認真尋找。
終有一天,我再見到了那條老街。那天,爸爸說要開車帶我走一條新路,說是車少。我們兜兜轉轉來到了新路,竟就是那原本的老街,只是街道翻新了,老店鋪搬走了,梧桐樹被砍了……
萬籟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