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
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篇1)
人,還是應該有幾分敬畏之心的。缺乏敬畏之心的人,常常會妄自尊大,沒有敬畏之心的人,往往是愚不可及。
要說敬畏,我們最應該敬畏的是自然。自然像父親一樣,我們敬畏它,它就親近我們,我們忤逆它,它就懲罰我們;自然也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敬畏它,它就給我們無限的啟示,我們藐視它,它嚴歷地教訓我們。“師法自然”,是最聰明的學習方法。
可是人類總是以自然主宰自居,肆意享樂,揮霍浪費自然的一切資源。人類總能夠化友為敵,幾乎所有的生命形式,都能夠變成我們人類餐桌上美味,人類高踞食物鏈金字塔的頂點,在地球上似乎所向無敵。如果僅僅是為生存或繁衍而取得食物,尚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而人類不是這樣。食野味穿裘皮賞骨雕,是某些人的癖好,還成了炫耀的資本和地位的象征。
為一只犀角,可以殺害一頭犀牛。為兩根象牙,可以殺害一頭大象。為了得到黃羊的皮毛,可以把它們斬盡殺絕。為了取暖或者削筷子,可以毀滅性地破壞森林。人類可以移山填海,可以隨意排放毒氣,排放污水,排放廢渣。人類因一丁點小利,可以屠毒生靈;為滿足無邊的貪欲,可以糟蹋環境。
短短的幾百年所謂現代文明,讓天空失去明凈,變得灰暗;水源不再清澈,變得骯臟;森林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在破壞自然的活動中,我們也不得不驚嘆人類的力量,還有哪一種生物,能夠這樣糟賤地球,我們所有生物共同的母親。
自然生態以十分脆弱的表象,給我們沉痛的教訓。制冷劑的任意排放,使臭氧層出現了漏洞,各種有害射線長驅直入穿透大氣層,我們就失去了庇護。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大氣層產生溫室效應,地球兩極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過度放牧和墾殖,植被大量破壞,使土地荒漠,揚砂暴虐,使水土流失,河湖淤塞,造成洪災水患。再看科技是如此發達的美國,今年也遭受了罕見的颶風,造成至少千人死亡。一場“非典”從廣東到香港,從中國到外國,從亞洲到全球。今年的禽流感,從東南亞到中國,從臺港到韓國。叫我們領略了自然的威嚴,讓我們謹醒。
自詡聰明的人類啊,我們不是自然的主宰,還是對自然心存幾分敬畏吧。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篇2)
大自然是萬物生長的源泉,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現存的生物種類有5000多萬種,每年因各種原因導致大量物種在滅絕。人類作為物種之一,如果任由大自然被破壞,環境不斷惡化,人類自己也將在所難免。
就拿今年的新冠疫情病毒來說吧。據科學家初步判斷,疫情的發生就是由蝙蝠把滋生的病毒先傳給中間宿主——某種野生動物,再通過人類食用或接觸被感染的動物,然后感染病毒,最后出現人傳人,最終導致疫情爆發。全國人民都戴上了口罩,并且出不了門。我們小學生本來2月初就開學了,可是現在3月了,還開不了學。可以說,今年的疫情,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種警告和懲罰。
2003年,非典肆虐,也是人類食用或接觸了蝙蝠身上的病毒感染的某種野生動物而引發的。就連席卷整個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也是蝙蝠通過駱駝傳染給人類的。還有現在,人類面臨的各種自然災害,比如正在非洲、中亞肆虐的沙漠蝗蟲,每年無數次的臺風、海嘯,頻發的地震,地球氣候變暖,不斷滅絕的物種等等,這些應該都與自然環境的破壞有關,地球母親生氣了。
人類作為自然界的高等動物,因大自然的無私給予而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如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給予人類氧氣,水和植物給予人類食物以保證我們的生存以及保持我們的健康。就連我們身邊的花鳥蟲魚,也使我們心情舒暢、賞心悅目……真不知人類在不斷地索取中,何時才能回報它們。
____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我國實施的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讓我們的地球村更加和諧,讓人類和自然界和睦共處,共同守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作為小學生,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環境,愛護一草一木,不傷害野生動物,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時刻懷著一顆敬畏之心,熱愛、保護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讓愛充滿世界。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篇3)
多少年來,大自然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那些無知的人們也只有無知的亂伐,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臺風,海嘯,地震,甚至于龍卷風,這都是大自然對那些破壞自然的始作俑者——人們的“饋贈”。直到那一切真正地過去,人們才開始尋找原因,甚至還有指天大罵,怨天尤人,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應得的。
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是只有發生過之后才意識到的,其實真到那時也已經太遲,后悔莫及,是人們唯一對大自然的嘆息,為防范于未然,也只有少數開始真正意識到恐懼,開始尋求方法。但這個世界也只有為利而去破壞自然生態的人,“世間萬物皆平等”這句真理,到這時,也已是過眼云煙,獵殺,砍伐,焚燒,在大自然面前,人們也只能這樣,地球上的生命,也因人們的屠殺,變得稀少,或者,只剩下人們自己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們永遠是那個無知的孩童,殊不知是大自然創造了人們的祖先,哺育了人們的始祖,才會有人們今時今日的“成就”。在自然母親的面前所擺弄的伎倆,也只是人們處于“孩童時期”的叛逆,但孩童始終會長大,到那時才開始了解自然,才意識到自己在“孩童時期”所犯下的“無知”的過錯,相信人們,是會長大的,到心志真正成熟起來的那個時候。
人們,永遠是地球的一部分,無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進步,才懂得敬畏自然,人與自然,是和諧的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輔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和諧下去,才能有人們更美好的未來。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篇4)
生命中有許多花,而我惟獨喜愛那朵敬畏之花;盡管它不是嬌艷欲滴,但它也絕不是枯萎無潤;它很香,它的飄香如一泓甘泉,滋潤著我的心田??
當汩羅河中漾起無浪的水波時,一朵敬畏之花在無聲中綻放。波漾的水珠淺到了我的心房,我的心為之一顫,仿佛看到那淡淡水波中皺出了屈子那憂國憂民的模樣,仿佛看到了屈子那悄無聲息的哀嘆又曾淹沒了多少孤獨——然而他沒有再嘆息了,他的羅裳在那一瞬間隨著水波的漾動而消失了,而他卻不知這輕輕一舞又激勵了多少后人的芬芳??
我敬畏,敬畏屈子那高潔的心靈,敬畏他那偉大的思想,如一株花朵,散發著高潔的清香。
當風波亭上吹動著泛泛清風時,一朵敬畏之花在嗚咽中綻放。飄動的岳家軍旗在無奈地抖動著身軀,只要岳飛將身上賜予的毒酒一摔十萬大軍就會浩蕩奔入京城,但那對得起母親的期望嗎?對得起”精忠報國”嗎?他沒有猶豫,一臂托起生命之酒,灑出了滿腔忠心——而他卻不知這永恒的一瞬又激蕩了多少后人的亦膽忠心??
我敬畏,敬畏岳飛那一顆忠心,如一朵花炫耀著忠誠的光芒。
當羅馬廣場上燃起熊熊烈火時,一朵敬畏之花在烈火中綻放。縱使羅馬教皇在哈哈大笑,不屈的布魯諾卻泰然自若,真理的`聲音卻依然在飄蕩:“未來的人們會明白我的??。”他的身軀化為灰燼,他的靈魂卻驟然升起——而他卻不知這一把火帶來了千萬個追求真理的生命。
我敬畏,敬畏布魯諾那追求真理的執著,如一朵花,飄散著真理的芳香。
當德國總理屈膝向猶太人民下跪時,當中國的國旗在廣場第一次升起時,當中國足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時,當白衣戰士圍成一條堅固的防線時、當中國又迎來一個豐收年時??此時此刻,難道敬畏之花沒有開放嗎?難道它沒有更加芳香嗎?
敬畏是一朵花,是一朵高尚之花,一朵忠誠之花,一朵真理之花,一朵平等之花,一朵團結之花??花兒 在飄散著芳香,充實著我的心靈,激勵著我的人生。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篇5)
宇宙是一個碩大的生命體,世間萬物都只是它的載體,只是它機體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的一顆細胞一樣它看這些萬物也永遠只能像我們人們看一只螞蟻一般,永遠帶著那不以為然的蔑視之情。
我們人們也不過如此。
對于宇宙而言,大自然是它的組成部分,而對于大自然而言,我們人們也只不過是它的產物,只是相對于其它結構簡單而低等的生物,我們人們有著會思維、理解、想象的大腦,它使我們有了喜怒哀樂,因此我們看起來才會與眾不同,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有多么偉大,畢竟我們只是自然智慧的一種表現形態,哪怕在高級也不過爾爾。
如果說自然是一片天空,那么人們就是這天空中游離飄蕩的一朵白云;如果說自然是一畝農田,那么人們就是這農田間無聲無息的一撮泥土;如果說自然是一座大山,那么人們就是這大山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石……而現在,這粒沙石卻宣稱要戰勝這大山——人們想要征服自然!多么荒謬的想法!于此,我也不得不感到可笑、可悲和些許的可憐——人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認清自己和大自然的本質區別!我們永遠也只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們的智慧是大自然賦予的,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我們智慧的體現最終也只是大自然炫耀它智慧的資本!
面對這狂妄的人們,大自然一定會竊笑,就像一位慈母對無知、天真的孩子的笑一樣。而人們總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美妙幻想中,以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來安慰自己,以“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來激勵自己。喜歡有了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殊不知這僅僅是人們跨出的一小步而已,對于大自然來講,一切都是“小兒科”。
誠然,人們現在的科技已經很發達了,與我們的祖先相比,人們的確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如果把我們放到大自然面前:當火山爆發,當地震發生,當龍卷風刮來,當洪水襲來……我們依然會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無助,這就足以說明我們依然無以與大自然抗衡,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依然渺小!
大自然創造了世間萬物,我們人們便是其中的一種。“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應
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把世間萬物看做是我們的同胞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自然一樣,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優秀作文(篇6)
閑暇時讀書,最愛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一位老人靜靜端詳著睡眠中的花朵,沒有采擷,只是帶著尊重來呵護自然的美,提醒我們,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皆是倔強而美好的生靈,懷著尊重和珍視,去欣賞,去“遷就”她們,才能領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動。是以,面對自然,我們應該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圍爐夜話》有言:“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亦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告誡人們應當常存敬畏之心。我們生活在繁華都市,城市的霓虹燈令我們忘卻明月的寧靜,城市發展的鐵蹄一次次地踏破自然的防線,而自然也冥冥之中提醒我們我們應該懷有敬畏之心待之。在自然災害面前人們如滄海一粟,面對地震、洪水、颶風等面前人們無力反抗。而且人們需要自然,而自然不需要人類。曾國藩在《戒子書》中有言:“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誠然,我們要敬畏自然。
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梭羅。我們的衣物、建筑、文化等都取之于自然。依筆者之見,既然受恩于自然,就應該敬畏它。然而,聽聞人們因吃野味,而導致肺炎病毒的傳播,令我尤為錯愕。
去年的今天,我應該在操場上奔跑,在陽光下沐浴,在校園中漫步,在教室中讀書;而今天我只能在封閉的屋子中盼望疫情的消散,不能感受最純正的大地氣息,不能感受親切而芬芳的花香,不能感受沒有隔離時的自由......歸跟到底,這是因為人們的僥幸心理和獵奇心理。人們愛吃野味這是來自蠻荒時代人類的本能,人們不滿足于足以飽腹的牲畜,使欲望不斷膨脹,最終將矛頭指向野味。結果可想而知,引發了這場浩大的病毒侵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方孝儒如是說。
平者內保之而不外蕩。
作為自然的受惠者,我們應該珍視自然的饋贈,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而不能變本加厲向自然登門檻式地對自然索取,不能任由欲望膨脹。
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期待疫情的結束。
張曉風在《我在》中有言:“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