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
好的作文應該有思想深度,能夠挖掘出問題的本質(zhì)和背后的原因,讓讀者有思考和反思的空間。這里分享一些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下載,供大家寫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參考。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此詩,上句寫出了天意,下句表達了人情。今天,雨下個不停。雨,可不可以認為似乎就是蒼天在流淚,下雨似乎是清明的標志,營造一種特定的氛圍,與有情天懷念故人。
清明是懷念去世親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不少地方的群眾用燒紙錢的方式來表達對已故者的感恩,這種行為看似很愚蠢,卻表現(xiàn)生者對死者的懷念。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節(jié)日,沒有像人剛?cè)ナ罆r那般難過及那種傷心所表現(xiàn)出來的嚎啕大哭。但那種說不盡,道不出懵懂依稀的感覺,著實讓人懷念、傷感。
鞭炮聲不時地從一個又一個墳前傳來,據(jù)說是為了讓死去的人更開心,快來收錢。誰都知道這種“愚蠢”的行為是一種迷信,是自欺欺人,可是誰又忍心破壞這份“愚蠢”的美好,這份沒有結(jié)果的依戀;我們也只能如此來悼念那不知在何方的親人朋友,來借此表達我們的一些心愿罷了。與其說這是一種迷信,還不如說這是一種憧憬,不是嗎?
雨阻止了不人們的腳步,更阻擋不住我們想念親人的那顆心。前方的路雖然遙遠,但我們有心中信念,憧憬。活著的人應快和的生活,死去的人應含笑九泉。清明,清明節(jié)不正是這種情感寄托?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2
清明節(jié)氣共有15天。作為節(jié)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jié)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jié)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jié)和寒食節(jié)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jié)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jié)。因此,清明節(jié)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由于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日期相連,后人便將寒食節(jié)并入清明節(jié),而有關(guān)寒食節(jié)的“清廉傳說”也成為清明節(jié)的重要內(nèi)涵。清明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和寒食節(jié)息息相關(guān)。
寒食節(jié)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jié)日,它又名“禁煙節(jié)”“冷節(jié)”,日期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一兩天。在這天,人們要禁煙火、吃冷食,以表達對故人的緬懷與哀思。
寒食節(jié)禁火食冷的習俗,源自于一個“割肉啖君”傳說。相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一次流亡中餓暈了,始終跟隨他的忠臣介子推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烤熟后給他吃,令重耳很受感動。后來,重耳當上君主封賞群臣卻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向他提起,他才派人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看到重耳身旁盡是小人,便背著老母躲進深山。為讓介子推下山,重耳下令燒山,然而直到最后介子推也沒下來。等火滅了,人們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倆抱著被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柳樹樹洞里還有一封寫給重耳的信,希望重耳親政清廉,體恤百姓。重耳十分悲痛,下令以后每到介子推忌日,全國禁煙火、吃寒食,以示紀念。
清明時節(ji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zhuǎn)暖,萬物復蘇,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nóng)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說:“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這天去掃墓。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jié)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jié)前后流傳著很多傳統(tǒng)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游、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jīng)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并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jié)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jié)氣。寒食節(jié)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jié)”、“禁煙節(jié)”。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于人們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jié)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shù)是象征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所以說,無論家里多窮,清明節(jié)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jié)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jié)時將印有蝎子圖案的紙貼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農(nóng)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nóng)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nóng)時,清明節(jié)這天,好多農(nóng)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jié)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在回家鄉(xiāng)的途中,煙雨蒙蒙,當回到家鄉(xiāng)時,卻沒有雨了。我們進了磨刀嶺,上山路上蜿蜒曲折,路左彎右彎,都是斜坡。
到了山頂,看見了祖先們的墳頭。我們先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地描新一遍,然后我們祭拜祖先,端上金豬等美味的食物。大家燒紙幣,并請求祖先保佑我們。最后,我們放了鞭炮,表示對祖先們的尊敬。太爺、伯爺,你們“走”的那么早,我都沒有見過你們,你們就離開了我們大家,在九泉之下,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
爺爺轉(zhuǎn)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束,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爺、伯爺?shù)哪骨啊;ㄊ锏幕ǘ际前咨模诨ㄊ线€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住了花。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這是一個春的季節(jié),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jié)。我們在緬懷祖先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jié),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認識。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5
纖細雨絲步履輕盈地走過大地,留下春的印跡,暮春的盈盈笑意喚醒暮春里地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時,怎念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使得寒食二字在人們深處更增添了神秘蕭瑟之感。
清明,追憶逝者的點點滴滴,讓思念化作祭祀時的裊裊青煙,隨風飄去。踏青,踏得是那盎然春意,探的是那對古人的一抹鄉(xiāng)思。帶著對遍野景致春光的不舍,匆匆回到家中,褲腳上還殘存著暮春泥土的芬芳。拿一把斑駁竹椅置于廊前,靜靜坐下,看那雨打芭蕉,獨坐黃昏數(shù)清愁,而我卻并沒有愁。倒是這廊前的春雨,薄涼之中,反而讓我生出幾許回念與暖意,再也聽不到你的那句“桌上有飯”現(xiàn)在的我只知道廊前有雨,以前有你。
帶著懷念和追思,禁不住感時傷壞,人世輪回,一個時間,卻是兩個世界,兩種不同的心情。
雖然,早已清晰看清生老病死,人世輪回,可是每當有熟悉的人離開人世,還是會潸然淚下,感慨人生無常,無論怎樣,心中都會多少有些晦暗。每年清明時節(jié),為了追尋那心中的一刻平靜,我都會一座廊前,細看春雨紛紛。
清明,總是伴著那紛擾的細雨,隱隱地透著暮春的陰冷和寂情,細雨如絲,亦如思。抽思中徜徉著些許留戀,愿微寒薄涼的風,把這美好的留戀輕捎至故人的心房。
烏啼鵲噪昏喬木,陰陽兩隔誰斷腸。
遙望天籟,好似看見那千里之外,枯山峻嶺中的百墳前,千碑林立,如思絲雨籠罩千家萬冢,荊棘雜草凄迷于石碑旁,斷腸人跪倒于石碑旁,緩緩點燃一炷香,也點燃心中無盡的鄉(xiāng)愁與哀思,聲淚俱下,痛不可抑。
風蕭蕭,蕩著濃濃哀思
雨綿綿,淋著戚戚悲懷
清明的細雨,剪不斷,理還亂,絲絲纏繞,悱惻于心間。
清明,我們得一空閑,聽風,聽雨,聽春月,細想崢嶸歲月,與逝去故人,靜聽幽綿群山中的風雨嘯鳴。
清明,看不盡的黃紙冥幣一點點化為灰燼,訴說對失去故人的緬懷與思念。
清明,讓我們輕吟一句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風哀泣,雨纏綿,這風,這雨,有對歲月的感嘆,有對塵封往事的回憶。一個人在歲月的磨練下,在俗世的暈染中,極有可能變成另番模樣。又是一年清明時,讓我們盤點過去,分享回憶,展望未來。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6
20__年4月5日,又是一個清明節(jié)到了。青山肅立,綠水長歌,太陽不再露出笑臉,鳥兒不再歡唱枝頭,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莊嚴。平日里有說有笑的人們,今日也變得格外嚴肅。他們來到烈士墓前,佇立在那里,凝視著墓碑,心潮澎湃,久久難息,有的甚至潸然淚下,讓淚水打濕衣裳。我雖然沒能親自去先輩烈士陵園,但那彌漫著硝煙的戰(zhàn)場還是不斷地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
饑寒交迫的楊靖宇,在部隊打仗失敗,僅剩自己的情況下,依然邊走邊戰(zhàn),為了生存下來與敵人交戰(zhàn),他迫不得已吃起了樹皮草根,甚至吞下了棉絮;被烈火燒身的邱少云,為了不暴露部隊,忍受劇痛,紋絲不動,壯烈犧牲,保證了戰(zhàn)斗的勝利。感人的事跡還有很多,尤其是抗日戰(zhàn)爭的小英雄們:舍身忘死的王二小為了掩護后方機關(guān)和幾千老鄉(xiāng),把敵人引進了埋伏圈,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就此犧牲,年僅13歲;某兒童團團長王樸堅決不泄露機密,在敵人的狂叫和威脅下,面不改色,昂首挺胸,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年少的生命……
我們是21世紀生在新時代,長在紅旗下的少年兒童,比起生活在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孩子們,可謂是幸福的多了。不愁吃,不愁穿,還可以在明亮寬敞的大教室里上課。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時間,不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呢?還有什么理由抱怨作業(yè)多,叫苦不迭呢?……以前的我,過著小公主的生活,享受小公主的待遇,總愛胡亂地發(fā)脾氣,沒有滴水穿石的不懈精神。但現(xiàn)在,每當想起他們,我總會鼓起勇氣,去攻克生活中的每一個難關(guān)。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7
今天是4月4日,媽媽說明天是清明節(jié)。我聽了心想:清明節(jié)是最沒意思的,節(jié)日了又不能在家看看電視,看看書,下去打打籃球,真的是非常沒意思啊!
4月5日的早上,我正在夢鄉(xiāng)里,突然媽媽大叫起來,立刻叫我刷牙洗臉。這是因為已經(jīng)七點了。
我和爸爸媽媽刷完牙,洗過臉后,就坐上了自己家的車子,我剛坐好,媽媽就把車子飛快地開了起來。
過了2個半小時后,我們在高速公路上堵車了,倒也不能倒出去,走也走不動。直到11:30,我們才走出那一條高速公路。
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媽媽說到了。媽媽還說我們先去你奶奶那上墳吧,然后再去你公公那上墳。
我在奶奶的墳墓那燒了不少紙錢和元寶。
我又在公公那燒了很多很多的紙錢。因為公公非常喜歡打麻將。
媽媽看了看手表說:“哎呀,已經(jīng)四點了。”我們剛準備走,可走到門口時,大門已經(jīng)關(guān)上了,在遠方似乎傳來靈魂哀叫聲。
等我們走到山上時,看見一個“僵尸”,老爸剛準備用鉗子砸向僵尸的時候。僵尸說了一句:“鉗下留人”,我們?nèi)叶笺蹲×耍敖┦睍f話。
“別怕,我不是僵尸,我是這兒的保安,因為小偷會來偷死主的財寶,所以才扮成僵尸的。”
“很對不起嚇到你們了,祝你們清明節(jié)快樂。”
終于結(jié)束了,沒想到這真是太驚險了。
這次清明節(jié)并不無聊,我不但看望了逝去的親人;我還感受到了陵園工作人員的那份可貴的責任心。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8
一早,就聽到走了,踏青去嘍!走了,踏青去嘍!
順著媽媽的幾聲叫喊,我一下子就從暖烘烘的被窩里跳了起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哈哈!你們肯定不知道我為什么那么興奮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因為這個寒假我被禁閉著,沒有出過門,今天那么好的信息進入我的耳朵里,你們說我能不興奮嗎?代表我的禁閉被解除了,又能出去自由自在的飛翔了。
我們?nèi)蔽溲b,出發(fā)嘍!
我們來到踏青的目的地——紅樹林。看著春姑娘給大地披上了淡淡地新裝,楊柳吐翠,走著碧油油的草地上是那么的親切;聽著鳥兒的歌聲是那么的親切;映入眼簾的是滿眼的花朵那么的親切;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大自然的親切。
我迫不及待躺在著碧油油的草地上,感受著大地帶來的那股泥土的香氣,混著絲絲的青草味,感覺自己瞬間融化了,與這春天的大地合為了一體。正當勿望我時,一只小狐貍狗,不知從什么地方蹦了出來,一下子跳到我頭上,它的手還是腳 當時沒分清就踩到我眼睛上。我一驚,大喊了出來,媽媽連忙跑過來,可小狗早就跑的無影無蹤了,媽媽蹲下來看我眼睛,還好那小狗沒把抓子踩到眼睛里面,只是進了沙子,媽媽用水給我洗了眼睛,叫我不要躺在草坪里。我站了起來跟媽媽往前走,可眼睛迷迷糊糊就是不舒服,一點玩的心情都沒有只好和媽媽掃興回家去。
這次踏青的結(jié)局,不說你們也知道,本來滿懷信心而去,掃興而歸。多是那只可惡的小狗,唉。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9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jié)日,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董志為外婆掃墓。到了外婆的墳以后,我們每個人拿起掃帚或抹布,為外婆的`遺像和墓碑擦洗干凈。接著,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最后我們再燒香,把折好的錫箔,紙錢和元寶燒給外婆,表達我們對外婆的思念與祝福,愿外婆在另一個世界里得到許多錢,幸福的生活。
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個充滿了光明的未來。此時,我不禁想起曾經(jīng)與外婆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我在很小的時候,外婆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外婆雖然已經(jīng)滿臉皺紋,頭發(fā)花白,但是很疼愛我,外婆那和藹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經(jīng)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里。
遠處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動聽的曲子,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清明時節(jié),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留下遺憾。
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的作文游記篇10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都會想起這首詩。雖然今年的天氣格外地好,但我的心情還是和這首詩一樣的,因為今天是人們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七年前,最疼我的外公走了,所以我也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外公掃墓。媽媽想趁放假期間多陪陪外婆,在清明放假的前一天,我一放學就帶著我去外婆家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帶著要祭拜的紙錢、金元寶、菊花等物品就出發(fā)了,走在路上我們一句話也沒說,可能是媽媽想外公了,今天走得特別快,我都要帶點小跑才能趕上他們。
到了墓前,媽媽對著墳墓凝視了很久,這時我看到媽媽眼眶有些泛紅,這讓我一下子也想起外公生前慈祥的面孔,想起了外公一手抱著我,一手拉著我的小車過馬路,想起了外公夏天坐在院子里給我講故事的情景……我的眼淚不由自主的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媽媽抹去了眼角的淚水,拿著鏟刀一下一下地鏟去墳墓上的雜草。爸爸則拿出了幾張嶄新的100元、50元、10元,在紙上挨著印了一遍,又拿起筆在紙上寫上外公的名字,因為媽媽說她是外公的女兒,怕她燒的“錢”外公得不到,有別的“野鬼”會搶,寫上名字就不敢了。
一切準備就緒,爸爸打著了打火機,這些錢就像精靈似的飛向了外公的世界。這時媽媽嘴里還念叨著說:“爸爸,今天是4月5日清明節(jié),我們給你‘錢’來了,你想買什么自己買,你要保佑媽媽身體健康,保佑我們每個人平安……。”說了好多,就像在跟外公嘮家常一樣,我聽了有點納悶,外公真的能聽見嗎?最后等紙錢完全燒成灰燼,我們給外公鞠了三個躬,才默默地離開了墓地。
離開時,我再一次地看了一下外公的墳墓,默默地祈禱:外公你在天國一定要過得幸福快樂!我們明年還會來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