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精選篇1)
你在月下輕嘆一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的惆悵與孤寂,我是記得的。
你在漫游中度過了大半生,李白,你的喜怒為后人留下了傳誦的經典;你的哀樂為我們展現了豪放曠達的美篇。當從你的詩中讀出你那犀利的感情與非凡的意境時,我想,我是傾心于你的。當在你的詩中尋找到我前進的方向時,就注定,我將乘著你詩歌的翅膀一路成長!
是啊,你在懷才不遇,顛沛于人生流離中時,仍以曠達的心態揮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千古名句。你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身影,又怎能不讓我銘記你的精神和意志?又怎能不讓我在成長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打起勇氣?吟著你的詩句,我堅定向著也許坎坷、也許不易的未來毫無顧慮的邁開大步,尚還稚嫩的眉宇中寫滿了堅毅與自信,不畏失敗的挑戰和前方的艱辛。在成長的道路上,是你,讓學會了挑戰與自信。
而在我經歷失敗之后,尤其是最不堪的失誤:就像自己本以為發揮得很好的文章意外落榜;就像自己在演唱最熟悉的樂曲是意外破音;就像自己在課堂上自信滿滿的說出了答案,可結果卻是錯的……這些是讓自己最接受不了的難堪。可是,當我想起你在茫然躊躇時仍會舉杯吟出:“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言壯語時,我堅定了信念。是的,世上能有什么可以讓自己頹唐不堪的呢?只要想起你,你那些被世人傳誦千古的詩詞,我定會從失落中站起來,再一次堅定自己的腳步與夢想。在成長的道路上,是你,壯大了我將要墜入深淵的心,是你,讓我學會了勇敢與堅強。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便你顛沛流離,但仍能不畏權貴,潔身自好,淡泊名利。這不但使你留下了千古美名,更讓后人領略到了你高潔的風骨。而我不僅要敬佩你,仰慕你,更要將這種精神發揚。在成長的道路上,正是你,讓我懂得了堅韌與清高。
李白,你是中國詩歌道路上一尊永恒的豐碑。你那雄奇豪放的詩詞歌篇,我將以它為師,為友。在我成長中最迷惘的時刻,我的目光將會因它而變的明晰,堅定……
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精選篇2)
國慶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詩頌祖國祝福母親”為主題的文思首屆國慶詩會,四十多首愛國詩,繪成了一首自豪的歌。
十月五日下午,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來到會場,遠遠就看見了一個巨型舞臺,舞臺中央的臺幕上印有“試頌祖國祝福母親文思首屆國慶詩會”的字樣,用氣勢宏大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臺下已有很多觀眾,熱鬧非凡;主持人們正緊張地對著臺詞;殷老師身著得體的旗袍,委婉優雅,在我眼中,這樣的著裝氣質恰恰給詩會增添了幾分詩意,她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忙前忙后,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恰到好處。
我和九九正聊著詩會什么時候才能開始呢,主持人們已手握麥克風,自如地站在舞臺上,我心一驚,又緊張又興奮,這可是咱們“文思”的處女秀呢!嘿,主持人個個棒棒的,他們穩重、大方,給詩會開了個好頭。當然,節目也壓得住臺風,愛國的情感融進詩歌里,顯得分外“高、大、上”。
我最喜歡的詩歌是《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第一句“我是你河邊破舊的老水車”,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表達了舒婷的愛國之情,還有一句“我是你額上漆黑的礦燈”,更是傳神。品味著優美的詩歌,恍如身臨其境。
突然,我好像找到了什么,對!對!是詩魂!是徐志摩的多情,舒婷的永遠充滿希望,北島的朦朧詩……讓我情不自禁融入詩人的情感,全身心地沉浸在詩歌中!還有那些低年級的孩子們,聲音雖稚嫩,但也令人感動。柴小雅的《媽媽的愛》,并不是多么大氣的詩歌,可經由她的情感處理出來,是那么令人動容。詩歌寫的是一件件小事,可小事中也有大感情。從小到大,媽媽給了我很多的愛,可我們卻沒有給媽媽說聲“謝謝”,一想起來就覺得慚愧。這首詩給我的觸動太多太多。
詩的最后幾句是:“一天,老師叫用“最”字造句,我說,最愛媽媽,媽媽對我說,最該愛的是祖國,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詩的結尾把這首詩的詩魂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孩子們稚嫩的聲線,透露了一個孩子的真情。
這一次詩會,我受益匪淺,讀詩、誦詩、品詩,不就是接近文學的最好方式嗎?
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精選篇3)
“鳳分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我愛語文,就如同鳳一樣,窮盡余生尋找自己的凰。
何其有幸,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家里的老人,就是在以前,也是知識分子,家里人都愛極了語文
在我剛會說話時,她姥便帶我讀詩。我喜春,“二月春風似剪刀”便成了我對自然的啟蒙。而《唐詩三百首》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象。
稍大些,對詩的需求更大了。我嘆那“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也可惜那“寂寞天寶后”的憂愁。我愛這“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家書,或是那“何陋之有”的銘文。抬頭望“黃河之水天上來”;低頭見“床前明月光”;向前看“朝辭白帝彩云間”;往后瞧"驚起一灘歐鷺”……昨夜雨疏風驟,今夜"十樹萬樹梨花開”。那項這羽可知他已在絕句中流傳?“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楊貴妃又豈知,自己“云想衣裳花想容”連續綻放了千年異彩,龔自珍會看見嗎?今如這“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人們正一波一波地涌出……
詩歌可以說包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語文。它不僅助我在書中學語文,也帶我到生活中去感受語文:在我學習沒了動力時,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便可重點我的希望;若是受到了打擊,我可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別人若用語言傷害我,我便在心里默念“燕雀豈知鴻鵠志!”也許我并不是鴻鵠,但它的鼓動卻可使我遠離燕雀;在失敗時,我大笑“天生我材必有用”,以此擺脫困境……有了詩歌,我亦可在那月光灑在水面上時,低吟“疏影橫流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若是在黃昏呢?那就讓“秋水共長天一色”為這天地創一個靈魂;我也許會被瀑布驚艷,但我絕不會發出空洞的歡呼,那不能算是嘆,我認為,只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可以表達我的心情……
我在詩歌中學習語文,詩歌也伴我成長,它是我生命成長的體現。那深不可測的文化,不知還有多少未讓世人驚艷。那散落在世間的詩,可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我愛這語文,我愛這詩,我會窮盡余生,不懈奮斗。努力從詩歌中學語文,并將我的靈魂封在這詩中,希望數年后會有人與我的靈魂對話,從我的詩歌中學習語文。
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精選篇4)
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著傳承五千年不息的文明之火。“國學經典”無疑是一個蘊涵著情感力量與神圣感召力的字眼。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古詩。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一本書。
詩,散發著一種讓我難以抗拒的魅力。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古詩的魅力。
小時候,跟著大人們牙牙學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博得大人們一片鼓勵和贊揚,那時我就知道,詩,是一個好東西!能讓我贏得表揚,于是我囫圇吞棗背下一首首古詩,獲取更多掌聲;卻始終,不解其意。
再大些了,我上小學了。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詩是有蘊意的。原來詩不只是一些漢字組成的句子而已,詩,也是有他自己的靈魂的。于是,我開始慢慢的、小心翼翼地抓住詩的神髓,在詩海里探索著前進,在清晨煙雨中體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夕陽西下中感受“黃昏月影殘菊落,晚風秋水澹碧波”。詩的奧妙,我終于摸到了門檻。
現在,入初中了,我終于一腳跨進了詩歌的大門,我可以在詩中感悟詩人的情感,體會詩的意境,我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體會到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的春景的美好。在“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中明白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同一首詩,在不同的年齡讀,有不同的感受,也會有不同的收獲。
就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說吧。小時候只知道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再大些,就知道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到現在,知道了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自我范圍,擺脫主觀成見。像這樣的收獲還有很多,很多……
由句子到意境,我不知不覺中就有了許多閱讀感悟,詩文沒變,感悟卻變了,為什么?
原來我一直在成長。感謝古詩的陪伴!
詩歌伴我成長作文800字(精選篇5)
當中國詩詞大會收獲了累計11億人次的觀眾,當人人都在網絡上續寫著“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當那些擁有千百首詩詞量的“神童”受到如明星般的追棒,當《飲水詞》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當“詩人”變成新時代的光榮稱號,我們知道,詩歌回來了。
如今,眾多文化現象都在詮釋著詩歌的復興時,這賦予了科技制造駕輕就熟的中國一點文化的溫度,讓很多人都沾染了些詩歌的氣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當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時,不由得思考,詩歌真的回來了嗎?
那些累積11億人次的觀眾里,有多少個完整地看過一期節目?那些詩歌續寫的作者有多少是為了緊跟潮流?那些胸帶文墨的小神童們,有多少次央求父母說自己不想背詩?那些《飲水詞》的讀者們,有多少人瀏覽全書只為找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些自恃清高的使人們,寫出了多少文詞華麗卻啼笑皆非的作品?紀念張棗、海子、余光中……他們作為被符號化的詩人,文學價值早就被扭曲和消費。西川懇求著發聲,海子老弟,別再讓你那些瘋瘋癲癲的崇拜者再來折磨我了。詩歌抱頭鼠竄,只能無力而堅定地說“我是無價的”。
悲哀莫過于斯。
詩歌是一種表達,但表達不都是詩歌。所以,沒有必要把更適合些散文的內容強行變成詩歌,沒有必要為了創作而創作,更沒有必要為了詩歌回歸而做出所謂努力的假象。
我常聽“有人天生就是詩人”,但不要忘了“有人天生就不是詩人”。詩歌是一個有意蘊的愛好,社會允許人的各不相同,更應允許愛好差異的存在。或許當所有人卸下那層自以為高貴的文化偽裝,只在閑暇時間不經意看到一句詩,感動于它精妙的表達,驚訝于和詩人相似的情感,分享這種找到共鳴的喜悅,才能見證是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可愛。
詩歌的回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是經過大肆宣傳成為主流就能夠深入人心的。正如唐前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平淡,才出現了李杜兩座高山。中國與世隔絕早已緊密相連,在詩歌回歸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更多人像王蒙先生那樣,感嘆為了讀辛棄疾,下輩子還能做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