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吃飽穿暖之外,還要言傳身教;你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1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是耳熟能詳了,大意是指孟子幼時,為了孟子的教育,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起先是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周圍嬉戲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于是帶著孟子搬到市場附近住下來,可是,孟子又學著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又不適合居住,于是又搬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做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適合居住的地方,于是在這里定居下來。
這告訴我們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揭示了社會環境影響兒童成長的樸素哲理,使家長們從中受到啟示。對孩子來說,他們年紀小,經歷的事情少,正處于長知識,學習的階段,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都是極重的,且缺乏分析判斷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孩子性格的養成,興趣和個人愛好的形成,知識經驗的獲得,以及品行、心里素質、才能等發展,都與社會環境有著關系,尤其是家庭環境更為重要。在和睦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比經常吵鬧家庭的孩子更能容易跟同學們融洽相處。幸福泡泡接觸的家庭中,有的爸爸媽媽很知理,孩子也很有禮貌。有的家長脾氣比較火爆,孩子的性子也會跟著潑辣些,看來家庭成員的影響也是至關鍵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很重要,有人說環境是外因,人才是主導,是內因。但是孩子很小,他是很難主導自己行為意識的哦。關愛孩子的成長環境,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注意到了嗎?!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2
由于父親英年早逝,孟軻自打小便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孟軻拉扯大,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到了兒子身上,因為她深知孟家沒有家庭背景,沒有社會關系,只有讓兒子考取功名,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但畢竟兒子還小,生性好動,尚不懂事。而孟母要養家糊口,早出晚歸,總有干不完的農活,根本無暇照看小孟軻。長此以往,豈不耽誤了兒子學習的大好時光。思前想后,孟母決定為孩子換一個環境:搬家!
在親戚的幫助下,孟母一家搬到了縣城。然而時間一長,孟母發現不對勁了:這里地處鬧市,人員復雜,流動性大。白天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鬧個不停;晚上犬吠聲,麻將聲,聲聲入耳,吵得孟軻難以專心學習,甚至時常從夢中驚醒。這可得了,思前想后,孟母再次決定為孩子換一個環境:搬家!
在親戚的幫助下,孟母一家搬到了城郊。雖然這里遠離噪音,遠離喧嘩。然而時間一長,孟母又發現不對勁了:這里有一家化工廠,污水臭氣熏天,污物隨處可見。弄得孟軻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有道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倘若連基本的健康都保證不了,還談何出人頭地?!這可得了,思前想后,孟母再次決定為孩子換一個環境:搬家!
收拾起簡單的行囊,一家人再次踏上搬家的歷程......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3
八歲生日那天,爸爸送給我一本《中華成語故事全集》。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有趣的成語故事,我很快讀完了這本書。其中的《孟母三遷》這個成語故事記憶非常深刻。
故事是這樣的: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的重擔。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讀書上進,早日成才。孟子的家一開始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母親看到了,認為這里的環境對孩子成長不利,孟子的母親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母親知道了,覺得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隔壁不時傳來讀書聲,調皮的孟子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母親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孟子沒有媽媽的三遷,或許他就成了一位普通的屠夫,一位普通的人,也就沒有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了。我的媽媽經常教育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是,我認為這個故事只講了環境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愿意去學,同樣也是成不了才的。孟子的成才也離不開他的勤奮。
現在,爸爸、媽媽為我創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我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才!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4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據《三字經》里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當年孟母為了教育小時候的孟子搬過三次家,還剪斷過織布機上的布。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孟子名軻,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但小時候的孟軻片天性頑皮好動,不想刻苦學習。他整天跟著左鄰右舍的孩子爬樹捉鳥,下河摸魚,田里偷瓜。孟母開始又罵又打,什么辦法都用盡了,還是不見效果。她后來一想:兒子不好好讀書,與附近的環境不好有關,于是,就找了一處鄰居家沒有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軻還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邊洗衣服,回來一看,孟軻又腳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這周圍又沒有小孩,他又會到哪里去呢?找到鄰居院子里,見那兒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丁丁當當”地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境還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圍沒有鄰居,門外是一片墳地。孟母想,這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吸引兒子了,他總會用心念書了吧!但轉眼間,清明節來了,墳地里熱鬧起來,孟軻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伙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氣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干脆拿了兩條干肉做學費,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又逃學了。孟母知道后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問他:“你最近書讀得怎么樣?”孟軻說:“還不錯。”孟母一聽,氣極了,罵道:“你這不成器的東西,逃了學還有臉撒謊騙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織布為了什么!”說著,揪著他的耳朵拖到織布機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不明白母親為什么這樣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厲聲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
這一次,孟軻心里真正震動了。他認真的思考了很久,終于明白了真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于他天資聰明,后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兒子思學習,終于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5
我們知道,孟子三歲的時候,他阿爹就撒手人寰了。孟夫人是個深明教育之道的母親,她深深地懂得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孟子,我們也知道,他是個十分聰明的'孩子,極有模仿天賦。
起初他們家就住在火葬場旁邊,那地方整天開追悼會,有許多吹鼓手在演奏哀樂,孟子就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聽著。當然,若是沒有死人的時候,這些吹鼓手們都閑散在各自家中,也大都在孟家附近,孟子于是就跟其中一些人學吹打。不久就有人向孟夫人提議說,小孩子學這些恐怕是沒有什么出息的,還是給他換個環境吧。孟夫人說:“你是不知道呀!小孩子從小接受音樂熏陶,能增加藝術細胞,提高藝術修養;更重要的是能學會一兩樣樂器,對日后的升學很有好處,聽說城里人都花錢送自己孩子去學琴哩,現在阿軻他免費向人家學習,這是天大的好事呀!”這樣過了幾年后,小孟軻已經能熟練地演奏幾樣樂器了,他不但吹笙吹得好,鼓瑟也鼓得圓,就連缶與鐘也能敲一兩下子!孟夫人很高興,但同時又尋思:孩子再過幾年就得正式上學了,在正式上學前,應該先讓孩子見見世面!孟夫人是精明之人,她把家搬到了市場旁邊。
市場環境復雜,小孟軻很奇怪地暗中看到那米店的老板老往米中加入沙子,肉鋪的屠戶給肉里注水,菜販子的稱盤下面貼著一塊大磁石,那燒鹵店運來各式各樣發臭的肉和死去的雞。這些,小孟軻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了。不過他主要感興趣的還是學著人家算數,并且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方法。他站在肉鋪旁邊看別人買肉,往往是肉剛稱好他就能準確地報出價錢,旁人都十分驚奇。孟夫人知道后,當然也很高興。
幾年又過去了,孟子到上學的年齡了,精明的孟夫人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這回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了。在學校中孟子參加了口算競賽獲得了一等獎;參加作文競賽也以觀察深刻獲得了特等獎;并且憑借自己的音樂特長,很快就進入了重點班。加上孟子又很懂禮貌,見了先生鞠躬鞠得特別好(這是從殯儀館學來的),先生們都特別喜歡他,把他做為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后來,我們都知道,他當然成為了成功人士。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6
孟子六歲了,和母親一直住在一個比較貧困的小山村,生活一向都比較簡樸,雖然他們生活的比較困難,但是孟子的學習一直很好,是班里數一數二的優等生。但是近幾年來,由于經濟的問題,學校無法經營已經倒閉了,眼看著孟子的大好時光就要浪費了,孟母為了讓孟子能學到知識,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孟母便決定連夜動身去往四川求學,她和孟子背上盤纏和干糧便出發了。
孟母帶著孟子終于到了四川,他們在四川安家上學,孟母每天拼命的工作,每天早上6:00起來開車一直到晚上8:00,下班后又去一家小工廠做夜工,一直到____4:00才能休息一小會兒。孟子上的是寄宿學校,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才可以回家,這時孟母也就更忙了,要提前一個小時起來給孟子找衣裳,還要給孟子做飯放在保溫飯盒里,才能出去上班,孟子也知道母親的辛苦,總是用優異的成績回報孟母,孟母雖然十分辛苦,經常累得暈倒,但看到孟子優異的成績,那些疲倦也就煙消云散了。可四川經常發生大地震,有一次發生了五級的大地震,孟子因此差點命喪黃泉,孟母為了孟子的安全又再一次搬家了。
這一次孟母搬到了鎮安縣城,這里不僅環境優美,并且教學質量非常好,也不會發生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孟母一家便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故事作文500字精選篇7
孟子小的時候,他家旁邊是一片墳地,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有人來這里給祖先上墳,他們磕頭、燒紙還哭喊著:“哎呀,我的爺爺呀……哎呀,我的奶奶呀……”孟子聽了,嗨,覺得挺有意思,于是模仿他們上墳、哭喊。孟母一看,“不行,我不能讓兒子學著哭喪啊!得搬家。”
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一個市場旁邊,市場里熱鬧非凡,每天都有許多小商販叫賣各種商品。孟子又模仿起來,孟母又決定搬家。
孟子家第二次搬家,鄰居是個殺豬的,孟子每天都能聽到隔壁殺豬時豬叫的聲音,孟子覺得很好玩,經常模仿豬臨死之前的慘叫聲。孟子的母親想:這不對勁啊,兒子整天學豬叫,養成了這種習慣可不好,還得搬家。
因此,她家搬了第三次家,這個地方很好,沒有上墳人的哭喊聲,沒有市場里的叫賣聲,也沒有豬的慘叫聲,只有學堂里學生們的朗朗讀書聲。孟子也很喜歡這個地方,整天趴在學堂的窗戶外面跟著讀:“子曰:學而時習之……”孟母看了,滿意地說:“看來這次是搬對地方了。”
我覺得,孟母的做法很正確,為了給孟子一個合適的成長環境而搬了三次家,孟子在好的環境里勤奮學習,最終成了儒家的“亞圣”。這就是墨子所說的“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的道理。